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鄞柱平、林少麗、趙麗蓉、記者羅勉報導 從潮州市潮安區江東鎮了解到,該鎮近年來以農村集體土地經營權確權為契機,積極探索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和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規模化經營,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該鎮下湖村,一片片整齊的、金燦燦的稻田,稻穀已開始收割。溪東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繼青眉頭舒展、眼含笑意,這是他們跟下湖村通過「確份額不確地」的方式,將村裡分到各家各戶零碎的土地進行優化配置,促進土地流轉實現規模經營,500多畝耕地迎來了收穫。
黃繼青說,我們也是非常努力,想盡一切辦法,包括到周邊、省內一些種糧大戶,潮陽也好,饒平也好,去那邊學習經驗,引進他們的管理人才和先進機械,進行土地平整、打土,還有水田的耕作,都是克服了一定的困難,然後把這片水田墾造的項目完成起來。
黃繼青介紹說,自2018年跟下湖村承包這片土地以來,每年他們都根據季節變化,種植水稻、毛豆、土豆、格桑花等不同經濟作物,做到合理科學利用土地,提高經濟效益。(一年收成有多少?)就目前來說,水稻一畝大約是1000斤左右的產量,毛豆因為部分土地較好,一畝有1000多斤的產量,差的也有近千斤,這邊的地屬於沙質土,所以種土豆每畝可以達到4000斤至5000斤的產量,這個的產值比較高。(一年的利潤有多少?)一年的利潤,每畝地保守來說,至少有2000元左右,畝數這麼大,這樣肯定是不錯。而且,這樣大面積、規模化的種植也需要一定的勞動力,這也為下湖村以及周邊村莊的村民提供了既方便又熟悉的勞動崗位。
溪東合作社在每年的種植期間,水稻也好,經濟作物也好,都是儘可能僱傭本村的村民及周邊村莊的村民,來這邊進行勞力,因為現在土地進行流轉後,一部分農民自己剩餘的可以耕作的土地非常少,所以他們在平時空閒的時間可以選擇到我們這邊來工作,每日的工資也有150元左右。
事實上,下湖村土地細碎化的情況在江東鎮並非孤例。玉瑤山莊生態旅遊有限公司目前在江東鎮紅砂村流轉了68畝地、旺農種子有限公司在仙洲村流轉土地229畝、三元農業種養有限公司在井美村流轉了土地100畝、江楷種養有限公司在東前溪村、西前溪村流轉土地合計300畝、共益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在下莊村流轉土地80畝。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這麼細碎化的土地,集約起來經營能實現規模效益和更好的經濟效益,並且也讓農民得到實惠。
該鎮副鎮長陳浩彬說,土地確權之後,每家每戶所確到的地都非常少,作為農民,要在有限的土地進行規模化種植是不可能的,那為什麼要流轉,是因為土地非常零碎,沒辦法進行規模化種植,土地流轉之後,可以進行規模化、集約化種植。
紅砂村村民洪澤榮說,一年租金多少?頭三年一畝地600元,後五年一畝700元。為什麼要租?覺得合算,打工比種(這點)田好。打工一天兩、三百元,一個月近萬元,肯定沒有打工好。
該鎮作為潮州市土地流轉試點鎮之一,目前,已引進土地流入企業6家,有10個村的土地通過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轉土地1905畝。土地流轉給農業企業後,基本上有三種經營模式。流轉之後有三種形式,一種是流轉後的企業自己種植;第二種方式就是農民返租,個別農民需要種植的,可以通過平整後,根據需求返租給農民,確保農民有田可以種;還有一種方式是企業之間的合作,通過流轉企業之間進行合作交流,資源共享。
土地流轉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江東鎮就是借勢農村土地確權,穩妥推進農村集體耕地經營流轉,使農村耕地資源得到盤活,農村產業發展有方向,農民獲得感增強,鄉村振興有支撐。通過土地流轉,一方面增加農民收入,流轉土地是出租也好,入股也好,農民都可以得到分紅、得到利潤;另一方面,通過規模化種植、科學種植,增加產值,確保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