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6月18日,中環股份官方宣布,公司下屬子公司環晟光伏(江蘇)有限公司成功下線首塊G12高效疊瓦組件。
資料顯示,此次下線的全新一代G12疊瓦組件集成融合G12大尺寸矽片平臺技術與高效疊瓦組件平臺技術於一體,組件效率高達21%以上,輸出功率最高可超過600W。
同日,中環股份公告稱,根據公司差異化技術實施需要,公司開展天津高效疊瓦太陽能電池組件智慧工廠項目,全資子公司環晟光伏(江蘇)有限公司(「環晟光伏」)擬與天津中環海河智能製造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中環海河基金」)共同投資設立環晟新能源(天津)有限公司(「合資公司」)。
合資公司註冊資本為8.1億元,環晟光伏出資5.3億元,持股比例65.43%;中環海河基金出資3.7億元,其中2.8億元計入註冊資本,其餘9000萬元計入資本公積,持股比例34.57%。
據悉,環晟光伏作為國內唯一SUNPOWER高效疊瓦合法智慧財產權許可授權的製造商,此次投資是根據差異化疊瓦組件技術實施的需要,將中環股份G12光伏大矽片技術優勢與疊瓦組件雙平臺技術優勢相結合,提升產品轉換效率、降低製造成本,服務行業客戶。
企業踴躍布局疊瓦技術
事實上,中環股份在疊瓦技術的布局由來已久。
早在2019年,中環股份就推出基於M12的疊瓦組件新品——「夸父」疊瓦組件和「夸父」II疊瓦組件,這款新品同M6半片有相當的組件重量,但較M6半片組件效率高7%。
三年前,中環股份合資公司東方環晟引入疊瓦組件,屆時中環股份疊瓦產能也迎來爆發。據悉,2018年底,東方環晟疊瓦組件產能已達2GW。預計到2020年底,公司將建成5GW高效疊瓦組件產能。
而彼時的中環股份,至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柔性製造能力,具體表現為:疊瓦組件由於電池片間交疊,同樣片數組件較正常尺寸小,因此在以前版型中會用更多的電池片 ,而在210平臺下,高密度組件尺寸可以做的更小。通過疊瓦切片,組件環節可以靈活選擇組件使用電池的片數,讓尺寸始終能夠適應行業的極限。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中環股份及東方環晟,國內布局疊瓦產品的企業還有協鑫集成、賽拉弗、晶澳、國電投、東方日升、阿特斯、中來等。
今年上半年,僅協鑫集成就兩次官宣斥巨資布局疊瓦技術。
6月2日,協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二次修訂稿)》的公告,稱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2億元(含本數),扣除發行費用後的募集資金淨額將投向半導體相關領域、疊瓦組件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公告稱,此次募投的大尺寸再生晶圓半導體項目總投資額約28.8億元,協鑫集成擬以募集資金對全資子公司合肥光電進行增資,其中使用募集資金24.4億元全部用於固定資產投資,使用補充流動資金項目或自籌資金用於預備費、鋪底流動資金投資。
1月17日,協鑫集成發布《關於2020年度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等相關公告》,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總額預計為不超過50億元(含本數),扣除發行費用後的募集資金淨額用於疊瓦組件等項目。
協鑫集成計劃27.5億元用於投資大尺寸再生晶圓半導體項目,7.5億元投資阜寧協鑫集成2.5 GW疊瓦組件項目,15億元補充流動資金。根據公告,該疊瓦組件項目總投資額為10.7億元。
協鑫集成公告中表示,公司是國內少數幾家具備疊瓦專利技術及授權並可實現全球銷售的光伏企業之一,擁有疊瓦電池和組件技術相關專利及專利授權 31 項,其中歐洲地區擁有3項專利、1 項專利授權,美國地區 3 項專利,日本地區 3 項專利,澳大利亞 PCT 專利 1 項。
而這也是自2019年7月31日SunPower取得中國疊瓦專利授權以來,沉寂已久的疊瓦技術再次被提起。
據預測,2021年疊瓦組件的產能將達10GW,而中國作為最大的疊瓦市場,國內企業要想抓住本土優勢分一杯羹,必須合理規避風險或掌握自己的核心技術,否則將眼睜睜被技術持有企業遠遠甩在後面。
疊瓦技術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疊瓦被業內稱為是繼半片後,組件企業布局最確定的技術。
疊瓦作為與半片、雙玻、雙面等同臺競技或互有協同的組件技術之一,之所以被業界尤為看好,一方面是疊瓦技術通過取消焊帶等,增加了受光面積,提升了組件輸出功率,並通過節省矽料等降低了成本;更關鍵在於,目前除了IBC雙面電池外,其他光伏電池的封裝基本都可以採用疊瓦技術,相較其他組件在技術上擁有更廣泛的適用性。
業內表示,目前而言,從組件轉換效率判斷,疊瓦技術是行業排名最高的工藝設計。
業內為了追求高轉換效率,大部分企業都採用部分隱藏式匯流條設計,這確實可以提升組件的轉換效率,但對組件在雙面電池及雙玻製作應用帶來不利因素。折彎隱藏位置需要增加絕緣隔離條,局部厚度增加不少,給雙玻的製程工藝難度和挑戰。
據了解,疊瓦組件的功率提升,主要系減少封裝留白電池數量,其次來自於減少取消焊帶及電池片切小帶來的電流損耗。另外疊瓦組件由於取消了焊帶,正面遮擋隨之減少,也提升了少量功率。
此外,在材料環節,疊瓦組件取消了焊帶,電池片之間採用導電膠連接,實現了電池片之間0間距,大幅減少了封裝留白,從而可以封裝近更多的電池片。由此,同樣的組件面積下,使用傳統封裝方式可以封裝60片電池片,而使用疊瓦技術可以封裝66片電池,這樣便帶來了10%的功率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疊瓦在選擇導電膠工藝時,面臨的良率問題不容忽視。
由於導電膠不能承受高溫,採用高溫的方式返修則不可取,返修過程對周邊電池片上的導電膠形成二次熱影響,尤其對環氧膠系列,這將加速這種材料的性能衰竭。
此外,疊瓦當前的成本偏高也是業內較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尤其設備的成本居高不下,疊瓦設備的速度遠遠無法和常規的串焊機對比,這導致疊瓦的整體綜合成本偏高,無法普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OFweek太陽能光伏,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