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剛經》中「一時」談佛教的時間觀

2020-12-22 許半成

讀佛教經典的時候常常會看到很多「一時」的說法,例如《金剛經》中講到: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 有的學者說是因為古印度人的時間觀念不強,經常是在記錄一些事情的時候,沒有寫清楚具體時間,所以常常用「一時」來表示時間,翻譯過來大概就是那時候的意思。#佛教文化#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種說法問題不大,但是從宗教的角度來說我覺得還有待商榷,佛教經常談「空」「無人相、我相、壽者相、眾生相」,無過去,無未來,只有「一時」,時時刻刻都是「一時」,所以即使明確知道當時具體的紀年時間用到佛經裡面也顯得突兀,用「一時」來表示反而更加恰當。

讀得越多,我們越會覺得佛教的智慧越深,我們所知所悟還遠遠不夠,我們永遠在精進的道路上,「一時」一以貫之,不念過去不畏將來,此也「一時」,彼也「一時」,也許「一時」即是永恆。

相關焦點

  • 《金剛經》中的「一時」,至少存在兩種意義,是哪兩種?
    在《金剛經》的第一段,有這麼一句話:「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這裡的「一時」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很多人認為,這裡的「一時」代表的是「在某個時刻」,或者因為沒有具體的時間,為了增加經文的氣氛,而增加的一個時間「助詞」。關於這種說法,其實是不成立的。因為在諸多的佛經中,為了表達某一種意思,很多時候,並沒有具體的時間,甚至連具體的地點都沒有。
  • 佛教:《金剛經》中的五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金剛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意思是,以能斷金剛的智慧到彼岸。金剛經是佛教裡非常重要的經典,是一部般若智慧經。它和《心經》一樣,為大乘般若品的經典。如今社會上流傳的版本以後秦鳩摩羅什翻譯的居多。
  • 佛教:金剛經中的這一句話,是我們修行的核心,一定要記住
    《金剛經》又被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的大乘經典,在中國的文化史上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不知道有多少歷史名人都與金剛經有著不解之緣,背誦金剛經,書寫金剛經。金剛經在學術分類上,歸入般若部,何謂「般若」,大致上說,大智慧就叫般若。所以念誦金剛經就會得大智慧,歷史上不知道有多少人研究金剛經,念誦金剛經,有的人因為金剛經得到感應,有的人因為念誦金剛經而悟道成道。
  • 《金剛經》為什麼那麼神?
    這次講解《金剛經》,有人建議以大圓滿的方式講,有人說以大手印的方式講,但就我而言,一方面相續中沒有這麼高的智慧,另一方面,我想講解《金剛經》的關鍵是讓大家明白它的真正涵義,若連顯宗的說法都不懂,一下子就想高攀大圓滿,可能有點不太現實。漢地很多法師和居士都講過《金剛經》,以前我也看過一些,覺得有個別講義不太圓滿,一些理論和實修方面的內容,似乎沒有真正提及。
  • 佛教:《金剛經》中的這四個句子,道出了人生的真相!
    《金剛經》是大乘佛教所奉持的一部佛經。很多人喜歡讀這部佛經,是因為裡面講述了許多的人生哲理。比如「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這句話是告訴人們,事物的真相,並非是我們看到,或者是想到的那樣。《金剛經》中有許多的名句,千百年來被人們廣為傳頌。
  • 讀《金剛經》,如是觀一切有為法
    站在現代科學的角度,一切物質也不過是分子原子中子粒子等等的聚聚合合,任何眼前所見無非都是一時假像,即使人間許多看似長久的事物,只要將時間觀念一轉變,套入佛學的「剎那」的時間觀念裡,很容易得出「剎那無常」的感慨來,別說一杯水易於蒸發,麵粉可以做成麵包,就算人與人之間感情也難以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類推。
  • 《金剛經》文字言外的話
    《金剛經》是除《心經》之外最受國人所喜愛和受持的一部佛教經典。他是大般若經的精華所在,是佛對於發了菩提心、行菩薩道的大菩薩的囑咐。菩薩應該如何表現——如何思,如何觀,如何想,如何行。破一切相且又不離一切相,把佛知見中非有非空,即空即有的觀點通過對菩薩的闡釋而告訴了我們。
  • 佛教:讀《金剛經》時,忽然聞到一股「異香」,是怎麼回事?
    佛教中講:「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只要一個人,能誦讀佛經,就能得到無量智慧。除此之外,只要誦讀方法正確,還能得無量的福報。《金剛經》中說,只要一個人,能受持此經中的一個四句偈,或者為他人解說此經,他也會得到無量福報。
  • 佛教:讀金剛經,被人輕視,恭喜你這是一件好事!
    大家都知道,金剛經,是佛教裡面,非常重要的一部經書。這部經書,也受到很多人的熱愛,很多人,通過讀金剛經而得道,悟道。也有一些人,讀了金剛之後,反而被別人輕賤。按照佛教裡來說,讀了這部金剛經,本來都是會得到一切天人的恭敬和供養的。那為什麼卻還要被別人輕賤呢?這到底是什麼緣故,讓有一些人,讀了金剛經之後,反而會被輕賤,在金剛經這部經裡,佛給出了答案,佛是這樣說的。
  • 藏傳佛教中的觀世音菩薩造型
    在不同佛教宗派的解釋略有不同。如漢傳佛教天台宗認為六觀音是大慈觀音、大悲觀音、師子無畏觀音、大光普照觀音、天人丈夫觀音、大梵深遠觀音。而在佛教密宗(包括藏傳佛教和東密)中,六觀音為分別度化六道眾生的示現,從下往上依次為:度化地獄道——聖觀世音;度化餓鬼道——千手千眼觀世音;度化畜生道——馬頭明王;度化阿修羅道——十一面觀世音;度化人道——不空罥索觀世音;度化天道——如意輪觀世音。藏傳佛教在六觀音的基礎上衍生的觀世音菩薩變身數量極多。
  • 佛教:《金剛經》中最有靈性的三句話,點醒無數人!
    《金剛經》是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經典之一,《金剛經》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簡稱,《金剛經》的全部經文只有五千多字,雖然文字很少,卻句句經典,每一個字都暗藏著宇宙人生的大智慧。在《金剛經》中有三句話,最有靈性,點醒無數人,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句話,其中卻暗藏了人生大智慧,讀懂的人,人生會更有意義。第一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補財庫,還壽生債最好的方法——金剛經
    最近看到很多同修們非常熱衷於做還陰債,補財庫的法事,這個原本是源自於道教的一種法事,佛教本身不太講究這些,淨土宗大德印光法師也曾經談過這個問題,他是極力的反對這個法事。這不是假的,只是不屬於佛教而已。作為正信的佛教徒,要把佛教信仰的根本搞清楚。那麼後期吸收道教相關補財庫還陰債的佛教人士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虛雲老和尚的《禪門日誦》中提到了用《金剛經》還受生債方法,持一遍金剛經在地府可抵3000貫錢,所以《金剛經》很厲害,冥府對其非常重視,如果把金剛經的竅訣掌握好了,補財庫也是可以的。
  • 金剛經第三:真正開悟的人,都是返璞歸真,看看釋迦佛就知道了
    01《紅塵說禪》系列第340篇咱們繼續來聊《金剛經》,之前談了這部經在佛法中的地位和影響力,也聊了經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的具體含義,這一章開始正式介紹裡面的內容熟悉佛教的師兄都知道歷史上的帝王之中,對佛教最狂熱信奉的莫過於梁武帝,他一生齋僧布道,建廟弘法,福德無量,但是他的兒子昭明太子的慧根更在其父之上,他把當時影響力極大的《金剛經》按照內容劃分了三十二品,並且各自單獨起了一個名字。
  • 佛典七種講解—金剛經講解
    《佛典七種講解—金剛經講解》(一)《金剛經》是中國漢傳佛教最著名的經典,全文約有五千字。道家最著名的經典《道德經》(《老子》),全文也是五千字,稱為「五千言」。佛教的《金剛經》正好約五千字,這就是佛教的五千言了。
  • 書法家張世坤與篆書金剛經的故事
    趙汗青·劉欣華一、《張世坤篆書金剛經》與宿州市地藏禪寺2014年8月12日上午10時30分,安徽九華山百歲宮方丈,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三項簡短的歡迎儀式中,在市、區宗教局為慧慶大師發過聘書後,《張世坤篆書金剛經》錦盒裝一套六本,作為市、區禮品贈送慧慶方丈收藏。同年慧慶方丈在宿州市北關地藏廟原址投資興建了現在的地藏禪寺,現已初見規模,對遊客開放。所以金剛經書者老張常和朋友戲言:「宿州北關的地藏禪寺就是我的一套金剛經換來的。」哈哈,呵呵!!!
  • 什麼樣的人不能念金剛經?讀金剛經的好處及作用是什麼?
    佛教的許多理論按現有的科學還無法解釋也無法企及。佛教經文眾多,這些經文為我們講解了一些關於宇宙和生命的知識。佛教的金剛經是一本比較完善的佛經,對於佛而言,很多人是抱有一種看客的觀點。有很多人是相信佛是可以解救我們於苦海之中的,佛家的很多文化都是深深的紮根在中國文化之中的,我們常說的「妙」,其實就是佛教用語。下面跟著小編一起看看金剛經的事情吧。
  • 失而復得《金剛經》:原來你的好運裡藏著累世的善緣
    他是佛門中的輪迴弟子,這一世雖入朝為官,卻未放下前世因緣,做了個在家居士。白樂天母親病重之時,他為母抄寫《金剛般若經》百卷祈福。後此經卷散落寺廟,又經歷了改朝換代,大多已經遺失。唯有吳中太湖內洞庭山一個寺中,留藏一卷,直至嘉靖年間依然完好,首尾不缺。許多知名人士曾紛紛前來觀展,並籤名題字。
  • 讀不懂金剛經 牢記這一點就足夠了
    不管你只讀了幾遍,或是已經讀了幾年,如果覺得自己讀不懂金剛經,心裡不要著急。更不要認為自己佛緣淺,根器鈍,智慧薄,你只需要記住以下這一點,就足夠了。金剛經是關於如何實現正等正覺的。你只要記住這點就夠了。
  • 佛教:醍醐灌頂!《金剛經》中的這句話,不可不知,悟透受用一生
    《金剛經》中講:「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什麼心的本性是非心呢?因為在本性上,過去的心無法可得;現在的心無本體顏色相狀等,無法可得;未來的心尚未到來,也無法得到。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三心不可得」。
  • 佛教:《金剛經》中的四大名句,越讀越開悟!
    宗門中有這樣一句話 ,叫做「達摩西來無一字,全憑心意用功夫」。關於禪宗,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也無外乎「開悟明心」。其實,最初達摩祖師弘傳禪宗,專以《楞伽經》作為參禪印證,傳到六祖慧能大師,才開始以《金剛經》作為驗證參學者所悟真假的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