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在學術上的爭議從過來就沒有斷過,有人說其內容荒誕不經不能當真,有人說這是先人智慧值得借鑑,引起大家頗為震驚的是一位美國博士,根據《山海經》中的內容尋找山脈,發現與世界地圖山脈走勢是吻合的。
語文課本上有一篇文章講的是共工怒觸不周山,在先秦古書《列子》中記載,傳說共工素來與黃帝後裔顓頊不合,爆發了驚天動地的大戰,最後共工失敗後怒撞不周山,導致不周山攔腰折斷,造成天河水發生洩漏殃及人間。後來才有了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
古籍《山海經·大荒西經》中有此一段記載:「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古代有不周山的記載,那麼在我國境內是否真的有不周山呢?
關於不周山,大概有三種說法:
一是,不周山是在東非大裂谷附近。
《山海經》中關於不周山一段中的「西北海之外」,就是不周山的地理位置。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有兩黃獸守之。有水曰寒署之水。水西有溼山,水東有幕山。
這大概意思是說,在西北海的外圍,大荒的某一個角落,等於做斷裂和不攏的山叫做不周負子,有兩隻黃色的怪獸守著他,有一條寒暑水流經這裡。寒暑水的西面有幕山,寒暑的東面有幕山,禹攻共工國山也在這裡。
可以確定,其是位於西北方向,還得要有海,貝加爾湖、青海湖雖然位於西北,也有水,但與地理描述不一致。將視野放大,古人將印度洋稱之西海,那就是印度洋之外的東非大裂谷,而且符合「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的地理形狀。
二是,不周山在宇宙之中。
原因就是《山海經》中所記錄的「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共工怒觸不周山」、「黃帝大戰蚩尤」等等更像是一場外星種族之間的博弈, 得出這種論點的學者們提出了一種「外星殖民論」。
在上古時期幾個外星種族同時來到地球,在地球上展開了一場殖民地爭奪戰,這些外星種族在地球上建立了古埃及文明、古瑪雅文明、古華夏文明。
在黃帝大戰蚩尤之前,外星種族內部發生了戰爭,共工與顓頊為了爭奪神農族首領的位置產生了內鬥,共工落敗後一怒之下撞碎了外形奇異的「傳送器——「不周山」,使外星種族無法回到母星,只能在地球上殖民。
三是,不周山就是帕米爾高原。
《山海經》書中說:「昔共工與顓瑣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據王逸註解的《離騷》和高周註解《淮南子》均考證傳說中的不周山在崑崙山的西北,也就是現崑崙山西北部的帕米爾。經過實際的考察,這個說法也是目前最準確的說法。
清朝全盛時期,帕米爾高原全境屬於中國所管轄。可惜因為後來的戰爭導致割據,而今這座高原被中國、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三個國家所擁有,只能被列為中國十大高原之一,無緣四大高原的位置。
《山海經》就像祖先給我們留下的一幅「藏寶圖」,等待著我們去重新發現
《山海經》中不僅記載了很多的神話故事,還記載了古代地理、物產、神話、巫術與宗教的古冊,裡面包羅萬象諸如醫學、民俗、民族等內容。
《山海經》內容之豐富大大超乎我們的想像,資料齊全,內容豐富,各種古代奇異事件,各種傳說故事,從這裡我們可以看見一個不同的世界。
想要讀的朋友們是不是有個擔心,那就是文言文晦澀難懂,我讀的這套是白話文的《山海經》。不用擔心看不懂。
這套書籍裡還有大量豐富的配圖,看起來不會枯燥無味,圖片和文字結合,更加有趣味!當你讀完之後,還可以講給孩子聽,不僅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識面,還可以增加孩子的想像力。
兒時的魯迅就把《山海經》當作最為心愛的寶書,初中語文課本的《阿長與山海經》一文中,講的是兒時魯迅先生對《山海經》的一段痴迷記憶,並且很多的想像力都是受它的的影響。
著名作家賈平凹說過:中國人的文化思維都在《山海經》裡,中國對外部世界形成的觀念是怎麼來的,其實都是從《山海經》裡來的。
整整6部經典,只需要69塊錢,可以給你帶來很多趣味,增加自己的知識面,自己看完還可以講給孩子聽。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