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國際電競比賽的體育館、聚焦嶺南「文化+」創意的文化中心、助力構建「博物館之城」的藝術中心、全景式展示新中國百年文化的博物館、與省級美術院校共建的有為館……2020年的步履匆匆,但卻在南海的文化日曆上銘刻下前所未有的豐富印記,南海全力加快大型公共文體場館建設、突出高品質公共文化供給展開新的一頁。
縱觀近年來南海在文化領域鋪陳的宏大畫卷,「青春」元素無法忽略。從王者榮耀總決賽到千燈湖音樂節、戶外影像嘉年華,從央視中秋晚會南海分會場、中國(佛山)大灣區功夫電影周到定向世界盃決賽,南海的傳統文化與文化新業態日漸融合,服務群體從相對單一邁向全覆蓋,一個具有現代都市活力的城市新文化IP 正在形成。
這些正是南海區委、區政府全力推動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發展思路的具象展現。以新時代城市文化的一曲「青春之歌」,為南海補齊公共文化供給體系的短板;以文化引領凝聚更加豐沛的青春力量,為南海的創新創業書寫新篇章。
繪製南海公共文化載體的新藍圖
今年2月17日,因疫情影響而停工的南海體育中心項目正式復工,這是一個打破傳統體育中心功能、與城市生活緊密相關的時尚娛樂綜合體項目,按計劃將於明年7月完成第一標段的建設,服務於明年舉行的佛山市運會。
不遠處的佛山西站樞紐新城,今年8月落戶的建川新中國百年博物館計劃將建設約100個年代特徵鮮明的展館,展出約100萬件/套藏品。
位於南海中軸線上的南海文化中心和南海藝術中心則分處不同時間節點,前者尚處於設計階段,後者正在加緊施工。
2019年,南海提出加快啟動南海文化中心、南海藝術中心、南海體育中心三大中心建設,彌補大型公共文體場館領域的空白。統計顯示,三大中心與建川博物館總投資超過百億元。
南海體育中心效果圖。
近年來,大型的公共文體場館建設在國內屢見不鮮。這些建築群不僅在有形的物理空間上帶來強大的視覺衝擊力,成為當地的文化標誌性建築,同時更依託場館形成的無形文化空間以及相關文化活動、社會交往的開展,將影響延伸至更廣闊的地域與社會群體,形成強大的龍頭帶動效應。
大規模推動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南海正是基於對城市未來發展的思考。通過構建良好的城市文化生態系統,為市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居住、消費環境,構建高質量、有活力的城市形態。
在南海的「文化產業布局構想圖」上,南海體育中心、建川新中國百年博物館重點輻射南海西部區域。而南海文化中心、南海藝術中心則將觸角更多地深入南海人群密集的中心城區。
在三大中心建設的龍頭帶動效應下,南海鎮街公共文體場館建設也如火如荼地鋪開,獅山的南海高新區文化中心、桂城的映月文化中心、大瀝的黃岐文體中心和大瀝文體中心以及裡水新城文化中心等,或已在建,或在規劃,公共文體服務體系呈現提質增效、快速發展的局面。
南海擁有6000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澱,文化載體具有一定規模,目前有建成的博物館10家、藝術館(展覽館)32家,其他文化活動場館星羅棋布。但相對其他城市,跨領域、整合型、創新型、消費主導型的大型文體旅平臺尚處「缺席」狀態,場館能力輻射效應不足,成為南海文體旅產業融合發展中的瓶頸。
正因如此,2019年,南海提出進一步打造高品質文化導向型城市,並確立起東部「文化+創意」、中部「文化+商業」「文化+科技」、西部「文化+旅遊」的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突出文化產業激活城市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作用,力求在新一輪的城市競爭中突圍。
「一系列項目的建設,將從根本上改變南海城市公共服務的供給體系。」有觀察人士認為,從規劃目標看,南海文化中心將設非遺文創館,通過挖掘、活化本地元素打造非遺文化的中心,成為南海「文化創意+」模式的引擎;西樵鎮聽音湖畔的有為館將連結起省級美術院校資源,打響品牌影響力。這一系列高品質文化體育載體的建設,一方面能夠重構南海文化服務生態和豐富城市形態,同時以功能更加多樣、內涵更為豐富的場館建設帶動和完善南海文化創新產業鏈,將有望促進南海文創產業進一步迸發生機。
讓青春活力成為南海的城市IP
近年來,「青年友好型城市」成為全國不少城市全力構建的城市形態。深圳、南通、武漢、成都、西安、鄭州、杭州、寧波北侖區等相繼制定了有關「青年友好型城市」發展的相關政策。透過政策人們可以發現,這些城市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具有極高的文化活躍度和辨識度,這對青年群體的吸引力巨大。
在剛剛結束的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上,「青年友好型城市」被寫入報告。可以說,「青年友好型城市」的打造,也是一個城市對未來的戰略規劃。城市需要年輕人,擁有了紛至沓來的年輕力量,也就掌握了源源不斷的生產力、創意和消費潛能。
一直以來,南海都是通過產業引導的模式推動青年群體的進入。尤其自去年提出「兩高四新」現代產業體系構建以來,一大批創新創業項目與團隊落戶南海,形成了一批極具代表性的創新活力片區。以桂城為例,目前轄區內的千燈湖片區已吸引超過6萬名金融人才,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南海片區未來5年將吸引超過2萬名科創人才。
大瀝黃岐文體中心效果圖。
但在產業之外,需要做什麼才能吸引青年進得來、留得下?
來自第一財經的「怎樣的城市才能留住年輕人」的調查報告顯示,在「一座城市吸引年輕人的能力指數」評價表中,文化娛樂活動僅在居住便利度、工作機會含金量、城市發展能級之後。
「活力、創意和包容的城市特質是對青年一種極大的吸引力。」市民喬志遠常來往於深圳、廣州與佛山。在他看來,南海的城市文化吸引力正在形成,但相比於一線大城市,文化活動的類型、內容仍需不斷打磨和提煉,尤其是在一些品牌活動上作提升,需要進一步明確目標人群,引入高端化、國際化的資源。「城市如人,都需要一個『有趣的靈魂』,而文化正是打造城市靈魂的核心力量。」
「一個城市對年輕人有吸引力,這個城市才有創造力,才有活力。」桂城街道黨工委書記麥紹強說,文化藝術已成為民眾的剛需,成為城市吸引並留住人才的標配。
換而言之,青年與城市發展之間的良性互動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更好的城市能夠成就更好的青年,而更好的青年能為城市創造更好的未來。
構建文化產業服務新生態
12月4日,2020中國國際戶外影像嘉年華首次在千燈湖舉辦,共吸引約2000名市民入場參與,甚至有觀眾專門從山西、廣西等地搭乘飛機和高鐵趕來體驗和觀影。來自主辦方的信息顯示,影片創作者年齡最小的只有14歲,80後、90後是戶外影像創作的主力軍。
今年7月剛剛入職千燈湖畔某金融企業的張琴正好趕上了這次「熱鬧」。作為一名戶外運動的愛好者,她驚訝於南海能夠以縣域級城市承辦這樣國際性的高水準的大活動,也為南海這座城市營造的青春活力所打動。「走進南海,看過千燈湖、聽音湖、博愛湖,我真正感受到了南海的魅力,越發堅定我的選擇。」張琴說。
在全國各地的人才招募熱潮和政府政策越發趨同的條件下,城市環境和城市文化服務生態便成為引才的一個重要因素。畢業於天津某知名大學金融專業的研究生張琴最終選擇到南海工作,吸引力之一就在於其城市服務生態。
「打造城市活力,搭建利於年輕人創新創業的平臺和構建年輕人喜歡的生活場景同樣重要。」南海區區長顧耀輝說。
12月27日,2020第二屆王者榮耀全國大賽總決賽將在南海體育館舉行。這是今年8月24日王者榮耀KPL戰隊GK俱樂部主場正式落地佛山南海後,南海首次舉行該項賽事。
南海樵山文化中心。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是中國「電競黃金五年」的衝刺年,電競用戶預計突破4億,中國將貢獻全球電競產業收入的最大份額,首次超越北美,成為最具商業價值的電子競技市場。
這是一個年輕的產業領域,同時,這更是屬於年輕人的領域。
作為廣東省內繼廣州之後第二個擁有KPL戰隊俱樂部的城市(區),南海已逐步完善賽事場館、產業園區、青訓基地、電競娛樂等上下遊產業鏈條,形成電競產業鏈閉環。例如,有消息稱,南海體育中心在規劃建設的前期已瞄準滿足電競、國際賽事等新興產業需求的方面,接下來在引進第三方運營方上,將要求具備「引進職業俱樂部」的能力。
不可否認,即使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加持,傳統文化疊加製造業的南海城市印象較為固化,當前南海開展的各項文體活動仍然以傳統文化形式為主,缺乏創新活動,同時服務對象集中在老年群體和低齡兒童,缺乏對年輕群體的吸引力。
但也必須看到,傳統文化並非是活力不足的代名詞。以活化南海傳統文化IP為目標,南海的探索形成了傳統文化轉型升級的現象級事件。
「為遊戲人物魯班穿上醒獅的皮膚,龍舟漂移讓桂城疊滘成為網紅打卡點,這些都是傳統文化推陳出新、跨界創新的做法。」南海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梁惠顏認為,南海有著千年古郡的歷史文化傳承,在歷史文化中提取重要的文化符號,形成文化創意產品,可以為南海的文化產業發展賦能。
在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道路下,南海或將從政府引導、社會助力、產業加持的角度,以更加豐富的城市公共服務滿足青年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原標題:南海以大型公共文體場館建設發力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
唱響千年古郡的青春之歌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陽樺 通訊員南宣
圖|通訊員供圖
編輯|何欣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