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觀察|南海發力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

2020-12-27 佛山在線

瞄準國際電競比賽的體育館、聚焦嶺南「文化+」創意的文化中心、助力構建「博物館之城」的藝術中心、全景式展示新中國百年文化的博物館、與省級美術院校共建的有為館……2020年的步履匆匆,但卻在南海的文化日曆上銘刻下前所未有的豐富印記,南海全力加快大型公共文體場館建設、突出高品質公共文化供給展開新的一頁。

縱觀近年來南海在文化領域鋪陳的宏大畫卷,「青春」元素無法忽略。從王者榮耀總決賽到千燈湖音樂節、戶外影像嘉年華,從央視中秋晚會南海分會場、中國(佛山)大灣區功夫電影周到定向世界盃決賽,南海的傳統文化與文化新業態日漸融合,服務群體從相對單一邁向全覆蓋,一個具有現代都市活力的城市新文化IP 正在形成。

這些正是南海區委、區政府全力推動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發展思路的具象展現。以新時代城市文化的一曲「青春之歌」,為南海補齊公共文化供給體系的短板;以文化引領凝聚更加豐沛的青春力量,為南海的創新創業書寫新篇章。

繪製南海公共文化載體的新藍圖

今年2月17日,因疫情影響而停工的南海體育中心項目正式復工,這是一個打破傳統體育中心功能、與城市生活緊密相關的時尚娛樂綜合體項目,按計劃將於明年7月完成第一標段的建設,服務於明年舉行的佛山市運會。

不遠處的佛山西站樞紐新城,今年8月落戶的建川新中國百年博物館計劃將建設約100個年代特徵鮮明的展館,展出約100萬件/套藏品。

位於南海中軸線上的南海文化中心和南海藝術中心則分處不同時間節點,前者尚處於設計階段,後者正在加緊施工。

2019年,南海提出加快啟動南海文化中心、南海藝術中心、南海體育中心三大中心建設,彌補大型公共文體場館領域的空白。統計顯示,三大中心與建川博物館總投資超過百億元。

 南海體育中心效果圖。

近年來,大型的公共文體場館建設在國內屢見不鮮。這些建築群不僅在有形的物理空間上帶來強大的視覺衝擊力,成為當地的文化標誌性建築,同時更依託場館形成的無形文化空間以及相關文化活動、社會交往的開展,將影響延伸至更廣闊的地域與社會群體,形成強大的龍頭帶動效應。

大規模推動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南海正是基於對城市未來發展的思考。通過構建良好的城市文化生態系統,為市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居住、消費環境,構建高質量、有活力的城市形態。

在南海的「文化產業布局構想圖」上,南海體育中心、建川新中國百年博物館重點輻射南海西部區域。而南海文化中心、南海藝術中心則將觸角更多地深入南海人群密集的中心城區。

在三大中心建設的龍頭帶動效應下,南海鎮街公共文體場館建設也如火如荼地鋪開,獅山的南海高新區文化中心、桂城的映月文化中心、大瀝的黃岐文體中心和大瀝文體中心以及裡水新城文化中心等,或已在建,或在規劃,公共文體服務體系呈現提質增效、快速發展的局面。

南海擁有6000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澱,文化載體具有一定規模,目前有建成的博物館10家、藝術館(展覽館)32家,其他文化活動場館星羅棋布。但相對其他城市,跨領域、整合型、創新型、消費主導型的大型文體旅平臺尚處「缺席」狀態,場館能力輻射效應不足,成為南海文體旅產業融合發展中的瓶頸。

正因如此,2019年,南海提出進一步打造高品質文化導向型城市,並確立起東部「文化+創意」、中部「文化+商業」「文化+科技」、西部「文化+旅遊」的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突出文化產業激活城市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作用,力求在新一輪的城市競爭中突圍。

「一系列項目的建設,將從根本上改變南海城市公共服務的供給體系。」有觀察人士認為,從規劃目標看,南海文化中心將設非遺文創館,通過挖掘、活化本地元素打造非遺文化的中心,成為南海「文化創意+」模式的引擎;西樵鎮聽音湖畔的有為館將連結起省級美術院校資源,打響品牌影響力。這一系列高品質文化體育載體的建設,一方面能夠重構南海文化服務生態和豐富城市形態,同時以功能更加多樣、內涵更為豐富的場館建設帶動和完善南海文化創新產業鏈,將有望促進南海文創產業進一步迸發生機。

讓青春活力成為南海的城市IP

近年來,「青年友好型城市」成為全國不少城市全力構建的城市形態。深圳、南通、武漢、成都、西安、鄭州、杭州、寧波北侖區等相繼制定了有關「青年友好型城市」發展的相關政策。透過政策人們可以發現,這些城市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具有極高的文化活躍度和辨識度,這對青年群體的吸引力巨大。

在剛剛結束的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上,「青年友好型城市」被寫入報告。可以說,「青年友好型城市」的打造,也是一個城市對未來的戰略規劃。城市需要年輕人,擁有了紛至沓來的年輕力量,也就掌握了源源不斷的生產力、創意和消費潛能。

一直以來,南海都是通過產業引導的模式推動青年群體的進入。尤其自去年提出「兩高四新」現代產業體系構建以來,一大批創新創業項目與團隊落戶南海,形成了一批極具代表性的創新活力片區。以桂城為例,目前轄區內的千燈湖片區已吸引超過6萬名金融人才,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南海片區未來5年將吸引超過2萬名科創人才。

 大瀝黃岐文體中心效果圖。

但在產業之外,需要做什麼才能吸引青年進得來、留得下?

來自第一財經的「怎樣的城市才能留住年輕人」的調查報告顯示,在「一座城市吸引年輕人的能力指數」評價表中,文化娛樂活動僅在居住便利度、工作機會含金量、城市發展能級之後。

「活力、創意和包容的城市特質是對青年一種極大的吸引力。」市民喬志遠常來往於深圳、廣州與佛山。在他看來,南海的城市文化吸引力正在形成,但相比於一線大城市,文化活動的類型、內容仍需不斷打磨和提煉,尤其是在一些品牌活動上作提升,需要進一步明確目標人群,引入高端化、國際化的資源。「城市如人,都需要一個『有趣的靈魂』,而文化正是打造城市靈魂的核心力量。」

「一個城市對年輕人有吸引力,這個城市才有創造力,才有活力。」桂城街道黨工委書記麥紹強說,文化藝術已成為民眾的剛需,成為城市吸引並留住人才的標配。

換而言之,青年與城市發展之間的良性互動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更好的城市能夠成就更好的青年,而更好的青年能為城市創造更好的未來。

構建文化產業服務新生態

12月4日,2020中國國際戶外影像嘉年華首次在千燈湖舉辦,共吸引約2000名市民入場參與,甚至有觀眾專門從山西、廣西等地搭乘飛機和高鐵趕來體驗和觀影。來自主辦方的信息顯示,影片創作者年齡最小的只有14歲,80後、90後是戶外影像創作的主力軍。

今年7月剛剛入職千燈湖畔某金融企業的張琴正好趕上了這次「熱鬧」。作為一名戶外運動的愛好者,她驚訝於南海能夠以縣域級城市承辦這樣國際性的高水準的大活動,也為南海這座城市營造的青春活力所打動。「走進南海,看過千燈湖、聽音湖、博愛湖,我真正感受到了南海的魅力,越發堅定我的選擇。」張琴說。

在全國各地的人才招募熱潮和政府政策越發趨同的條件下,城市環境和城市文化服務生態便成為引才的一個重要因素。畢業於天津某知名大學金融專業的研究生張琴最終選擇到南海工作,吸引力之一就在於其城市服務生態。

「打造城市活力,搭建利於年輕人創新創業的平臺和構建年輕人喜歡的生活場景同樣重要。」南海區區長顧耀輝說。

12月27日,2020第二屆王者榮耀全國大賽總決賽將在南海體育館舉行。這是今年8月24日王者榮耀KPL戰隊GK俱樂部主場正式落地佛山南海後,南海首次舉行該項賽事。

 南海樵山文化中心。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是中國「電競黃金五年」的衝刺年,電競用戶預計突破4億,中國將貢獻全球電競產業收入的最大份額,首次超越北美,成為最具商業價值的電子競技市場。

這是一個年輕的產業領域,同時,這更是屬於年輕人的領域。

作為廣東省內繼廣州之後第二個擁有KPL戰隊俱樂部的城市(區),南海已逐步完善賽事場館、產業園區、青訓基地、電競娛樂等上下遊產業鏈條,形成電競產業鏈閉環。例如,有消息稱,南海體育中心在規劃建設的前期已瞄準滿足電競、國際賽事等新興產業需求的方面,接下來在引進第三方運營方上,將要求具備「引進職業俱樂部」的能力。

不可否認,即使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加持,傳統文化疊加製造業的南海城市印象較為固化,當前南海開展的各項文體活動仍然以傳統文化形式為主,缺乏創新活動,同時服務對象集中在老年群體和低齡兒童,缺乏對年輕群體的吸引力。

但也必須看到,傳統文化並非是活力不足的代名詞。以活化南海傳統文化IP為目標,南海的探索形成了傳統文化轉型升級的現象級事件。

「為遊戲人物魯班穿上醒獅的皮膚,龍舟漂移讓桂城疊滘成為網紅打卡點,這些都是傳統文化推陳出新、跨界創新的做法。」南海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梁惠顏認為,南海有著千年古郡的歷史文化傳承,在歷史文化中提取重要的文化符號,形成文化創意產品,可以為南海的文化產業發展賦能。

在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道路下,南海或將從政府引導、社會助力、產業加持的角度,以更加豐富的城市公共服務滿足青年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原標題:南海以大型公共文體場館建設發力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

唱響千年古郡的青春之歌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陽樺 通訊員南宣

圖|通訊員供圖

編輯|何欣鴻

 

 

 




相關焦點

  • 努力打造品質南海活力南海幸福南海
    全會閉幕後,廣大南海黨員幹部紛紛表示,藍圖已經繪就,關鍵在於落實,將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砥礪前行,堅定信心,真抓實幹,努力打造「品質南海、活力南海、幸福南海」,不斷開創南海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接下來要繼續推進大拆除,各部門、鎮街和村居都需要積極發力。此外要規範引領政策驅動,一方面是在推進南海城鄉融合十大示範片區的基礎上,整體研究工業園區的布局規劃,圍繞十大片區規劃,落實好千畝、萬畝產業集聚區。南海中部、東部、西部規劃布局應該各有側重,控制在合理的居住、商業、產業比例。另一方面,要制定有關政策,制定鼓勵連片改造,工改工、工改產業等相關政策,通過政策引領,推動村級連片改造整治。
  • 打造功夫IP 擦亮南海城市品牌
    南海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黎妍表示,打造「好功夫」城市形象IP不僅是要用功夫擦亮南海城市品牌,更希望由武術推及到南海經濟社會生態等各方面,向世界展現南海各方面的好功夫。 以館為媒全方位展現南海功夫 室內也能划龍舟?這樣的體驗在嶺南功夫文化體驗館就能實現。
  • 威海南海新區:「繡」出城市「人情味」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7日訊在精緻城市建設中,威海南海新區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到城市管理和服務的每一個細節之中,緊扣城市發展和群眾生活需求,注重解決群眾的痛點難點問題,讓新區從裡到外處處透著一股精緻「範兒」,洋溢著濃濃的人文情懷。
  • 南海文博產業風雲錄
    從「建站」到「造城」,佛山西站樞紐新城通過引入建川百年博物館,激活城市建設新活力,這種思維改變的背後,是南海城市進階的直接表達。按照規劃,建川新中國百年博物館項目將創新發展「博物館+」模式,融合文旅、商業、酒店等多種業態,打造建築面積約40萬平方米的文博商業綜合體。
  • 光影英雄夢 星光耀南海
    作為大灣區功夫電影周承辦方及會址所在地的南海,不僅孕育了一代宗師黃飛鴻、葉問等蜚聲中外的武術大師,還擁有中央電視臺南海影視城、國藝影視城等影視基地。藉助此次電影周,南海正進一步刷新城市形象,推動文化與影視結合,促進文化、影視、旅遊等相關產業發展,助力佛山打造大灣區影視產業合作試驗區。
  • 佛山南海:持續發力供給側 力促高質量發展
    在「十三五」即將收官、「十四五」即將開局的節點上,為製造業強化高端配套,成為南海持續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促高質量發展的一道縮影。在南海體量龐大的製造業中,相當部分是面向終端消費市場的企業。以更高層次、更強勁的需求牽引供給,成為南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題中之義。為此,南海今年著力採取消費券、線上旅遊美食節、網紅工廠大賽等多種方式,促進消費擴容升級,支撐製造業復甦發展。
  • 「南海好功夫」城市形象發布,嶺南功夫文化體驗館落戶西樵
    作為一代宗師黃飛鴻與葉問的故裡,南海既是嶺南武術的展示窗,也是佛山武術的聚光燈,武術文化積澱深厚,習武強身蔚然成風。11月27日,「南海好功夫」城市形象發布暨嶺南功夫文化體驗館開館活動在西樵鎮舉行,引發各方高度關注,登上新浪微博熱搜。打造「功夫之城」品牌IP,推動武術產業融合發展,南海此舉可謂適逢其時。
  • 南海力爭打造大灣區重要休閒旅遊目的地,千燈湖城市軸線北延段將...
    12月22日,南海區委書記閆昊波在南海區委十三屆十次全會上提出,要全面加快南海文化中心、南海體育中心、南海藝術中心等三大中心和建川博物館文博綜合體的建設,打造南海文化新地標;以更大力度推進功夫之城、博物館之城建設和古村落保護活化,形成一批國內領先的產業示範園區、文旅體融合集聚區,打造大灣區重要休閒旅遊目的地
  • 威海南海新區:打造「峰起山隨」的產業發展格局
    在南海新區,這樣的先進位造業企業比比皆是。產業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支撐,南海新區堅持「產業強區、工業帶動」發展戰略,強化高新技術企業引進,圍繞高端產業上下遊補鏈強群,初步形成了以先進位造業為龍頭、高新技術企業為支撐的藍色產業體系,用產業支撐集聚發展新動能。
  • 南海榮膺「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區)」和「企業家幸福感最強...
    在昨日舉行的2020中國幸福城市論壇上,南海區委副書記、區長顧耀輝給出的答案是「幸福感」。顧耀輝認為,城市幸福感更多的是身處其中的人們的主觀感受,是一種綜合評價。衡量城市幸福感的指標很多,城市人口變化是最簡單直觀的方法。在人口流動頻繁的現代社會,人們會往往用「腳」投票來選擇讓自己感到幸福的城市。
  • 臺媒猜測:兼顧臺海與南海,大陸首艘075兩棲攻擊艦將部署南海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 075型艦是解放軍最大的兩棲攻擊艦,而首艦可望部署南海,並非東海,凸顯了中國大陸用它來對付南海衝突,還有執行攻臺任務的可能性。據《南華早報》9日報導,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11月取得的衛星圖像顯示,075型首艦停泊在位於南海門口的海南三亞。「軍工黑科技」社群平臺周一指出,075型艦是為兩岸萬一開戰,可能攻臺而設計,很可能加入南部戰區海軍艦隊,負責監視臺海與南海。
  • 美軍三型兩棲戰艦現身南海 金一南:色厲內荏!
    美軍三型兩棲戰艦現身南海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9月8日發布消息,美海軍兩艘兩棲艦船於9月6日在南海開展航行訓練活動。這兩艘美國軍艦在南海進行了編隊航行、艦載機起降和登臨檢查演練。其中,「日耳曼城」號上搭載的美海軍陸戰隊隊員,搭乘CH-53E運輸直升機快速空降到模擬的目標艦船上進行檢查、登船、搜索、扣押戰術演練。加上9月初出現在南海的「美利堅」號兩棲攻擊艦,近幾天,美軍至少三型兩棲戰艦在南海活動。
  • 廣東南海:創新治理招式 破解城市「堵」局
    公共運輸引領整體提升  破解城市「堵」局,公交先行。  同時,在佛平路新建三座人行天橋及連續機非分隔的非機動車道,在南海大道等道路新增建設非機動車道、3D人行過街橫道,打造金融高新區慢行系統,解決「最後一公裡」難題,南海中心城區重要道路慢行品質顯著提升。  不斷優化的還有交通管理工作。
  • 2020南海佛教深圳圓桌會開幕
    南海地區各國佛教信眾懷著深厚的法誼乃至親緣、血緣情意,譜寫了千古傳頌的友好交流篇章。五年來,各方積極參與,南海佛教圓桌會已經逐步成為一個平等對話、交流互鑑、維護文明多樣性、促進和平與共同發展的平臺。廣東省政協主席王榮表示,南海佛教深圳圓桌會為南海地區各國佛教界共同維護南海地區和平創造了良好條件,南海地區各國法師學者在尊重南海地區文化多樣性的前提下,攜手促進區域內各國民心相通,用實際行動護持佛教、護持南海,為助力「一帶一路」倡議,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方面作出積極貢獻,贏得了各國政府與民眾的高度認可。
  • 威海南海新區校企牽手 打造「無人工廠」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24日訊 6月23日,威海南海新區內的明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與吉林大學威海仿生研究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新舊動能轉換和智能製造方面加強合作,打造「無人工廠」。據了解,吉林大學威海仿生研究院重點圍繞仿生機械與材料、仿生智能製造、仿生智能農機與仿生大健康工程等四大領域開展仿生項目建設,進行科技成果轉化,致力於在南海新區打造和培育以仿生技術為鮮明特色的產業經濟。而明池玻璃作為一家專門為汽車提供玻璃配套的公司,低成本、高質量是公司發展之本,這幾年,明池玻璃持續加大投入進行生產線智能化改造,尋求數位化轉型。
  • 美國已成南海和平最大威脅者
    今年是中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第17年,是我們籤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第18年。明年將迎來中國—東協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當前,東協已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儘管疫情蔓延和全球經濟下行效應疊加,今年上半年,中國和東協貿易總額達2990億美元,逆勢增長5.6%。去年,雙方人員往來超過6000萬。上述事實表明,雙方接觸的歷史就是不斷加深互動的過程,也是管控南海爭議的過程。
  • 南海文化中心舉行奠基儀式
    南海文化中心作為一個集休閒、閱讀、文化藝術培訓及展示的區級綜合性公共文化活動場所,建成後可輻射並服務300萬人口。項目建設管理方佛山市南海有為百越文化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南海文化中心計劃於明年年底正式動工建設。對此,區長鄭燦儒強調,建設單位和相關職能部門必須克服一切困難,在3年內完成項目建設並投入使用。
  • 南海7鎮街村改項目進度曝光!
    今日(5月6日),市委常委、南海區委書記閆昊波,南海區委副書記、區長顧耀輝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一行走進南海七鎮街開展村級工業園區升級改造工作督導,深入各村改現場,了解項目進度等情況。區長點評:「希望東部鎮街在文創方面率先發力,將周邊城市的人群吸引到南海來。」顧耀輝高度肯定桂城「微改造」模式,他表示,桂城近年來在「微改造」中做出了很好的示範項目。
  • 恐怕需要南海和順德來協調!
    同時,佛山五區合一,還是很漂亮和友好的,也是一個有著典型嶺南風格的城市,想看嶺南風格就去佛山禪城,想去看與二線城市實力匹配的城市建設就去南海千燈湖,美食以南番順的南海順德為名,自然風景就去三水高明。說到五區合一,之前中心禪城區的力量增長有賴於南海南莊,進一步合併羅村、桂城,把佛山新城擴展到順德地界,藉助順德力量打造新城,整合獅山羅村、桂城、平洲,南海區政府坐鎮桂城不再搬去獅山,同時大力發展桂城,拉來金融高新區。但是順德在旁觀新城,發展北滘、大良、容桂中心力量。其中的兩個區三水和高明發展一般。
  • 長眠海底的宋代沉船南海一號,沉默不語,卻是中外友好之見證者
    南海一號沉船,1987年發現於廣東省海域,原是南宋年間的一艘貿易商船。此遺蹟,對於研究我國歷史上的造船史、陶瓷史、航運史、貿易史都有重要意義。筆者認為,不僅如此,通過對沉船的研究,我們也能看到中國人和西方人不同的外交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