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者無域,行者無疆。作為一名行者設計師,張海超拒絕做經驗設計的奴隸和審美趨勢的附庸者,在提升自我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我們有機會與張海超一起回顧他這些年的設計之路,我們發現,他腳踏實地,每一個足跡都是那樣的清晰而穩重。
張海超
滄州業之峰紅星美凱龍 設計師
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本科)環境藝術設計
擅長現代,極簡,臺式,中式風格
——採訪精選——
新浪家居:您是哪裡人?
張海超:我是滄州本地人。我是零六年在成都上大學,畢業之後就一直在那邊工作,後來考慮到父母年紀大了就在15年年底回滄州了。回來之後我挨個去了解了滄州本地的裝飾公司,機緣巧合下我進入了業之峰。
我一開始實習的時候去了很多公司做設計助理像藝興、業之峰、東易日盛,其實這個行業從設計助理轉成設計師是最難的一道關卡。因為真的很難堅持,我們大學班級二十八個人,到最後還在堅持做設計的可能不到四個。其實淘汰率還是蠻高的。
新浪家居:您之前有聊到您在成都從業了蠻長的一段時間,之後回到滄州又待過挺多公司,您覺得這兩邊的市場有什麼差異?
張海超:其實差異還是蠻大的,成都在我離開的那一年被定為了準一線城市,所以它的城市人口密集度、信息接收程度、人們對設計的需求以及客戶對設計的認知都是要高於我們這個北方城市的。我們圈內也總是調侃做設計看北上廣,北上廣看沿海,沿海看國外。但是有幾個城市就像設計圈的怪咖,一個成都,一個杭州。這兩個城市是屬於比較安逸的,但有很多新潮的設計工作室和設計師,他們的審美和理念都是走在行業前列的。我還挺感激這段在成都工作生活的經歷的。因為我學到了很多思維方式、理念都受用至今。設計師最怕的就是信息的閉塞導致跟不上行業更新的節奏。
新浪家居:您的風格相較於北方的設計師而言還是比較都市、前沿的,這種風格目前在市場上的接受程度怎麼樣?
張海超:在本地的話其實接受的範圍比較小。滄州的業主的接受度還是局限在一個起步的狀態。它不像北上廣深或者是成都、杭州的業主接受程度會更高一些。而且我覺得南北方的差異性很大,就年輕人的婚房而言北方人大多還是參照長輩的觀念去裝修,自主性會差一些。南方的年輕人,他對自己生活的規劃,包括想要的東西都很明確。
新浪家居:您自己的設計理念是什麼?
張海超:我是巨蟹座,有比較重的家庭觀念。所以我的設計理念就是以家為出發點,破除冗雜的風格化,打造溫馨大氣的家居空間。希望我的設計可以讓業主回到家後卸下一天的壓力和疲憊,找到真正的自我。我在跟業主溝通的時候,還會挖掘客戶的一些隱藏需求。我會問業主對於這套房子的想法,再來一一分析這些想法的落地性。因為大多數業主都不專業,對於提出的想法也抱有自我懷疑的態度所以需要結合到我的專業知識和經驗,賦予想法更多的可能性。然後我們再根據實際的功能對方案進行刪減,最終落地。
新浪家居:設計行業的淘汰率是很高的,您是如何保持自己的設計力的?
張海超:其實這個我們這個行業壓力還蠻大的,淘汰率也蠻高。因為現在信息獲取的手段,比較快捷、先進,所以我們獲取資料的方式會十分便利。之前我的設計前輩對我說了一句話,對我觸動很大。"身為設計師,你的職業高度,是由你的閱覽量來支撐的。所以我現在會經常買一些國內外優秀設計師出的書,去借鑑它的設計思維和對事物分析的角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遠眺可以收穫到更多。
新浪家居:您對未來的設計之路有什麼樣的期許 ?
張海超:我很喜歡這個行業,我希望未來可以在行業中扎穩腳跟,打造精品設計。同時也能做出自己風格,把握好市場趨勢的同時做出有差異化的設計。
新浪家居:您怎麼看待木作在人居空間中發揮的作用?
張海超:我個人比較傾向專業性非常強的木作品牌,它的設計研發部門首先要有前瞻性的視角,在工藝上要不斷革新。其次要確保我的方案不會成為空中樓閣,要有較強的落地性。其實我覺得設計師的作用就在於創造、落地、銜接。之後廠家和設計師經歷多次的溝通,通力合作達成產品的落地。
新浪家居: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