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超「開胸驗肺」之後:用錢來續命 5年負債60萬

2021-01-20 新京報

夜班收車前,張海超坐在駕駛座上數當晚的票錢。晚班共跑了兩趟,一共收入139元。

張海超,37歲。2009年6月,在工傷認定中四處碰壁的張海超決定開胸活檢,他也因此成為河南乃至中國最有名的塵肺病患者。

用賠償金換肺,開公交車謀生,買抗排藥續命,為全家人操心

37歲的張海超在為一隻肺打工。

他駕駛一輛公交車,每天在河南新密沿著城鄉29站地往復循環來回8趟,行程248公裡,工作超過12個小時,能換來160元薪水,和一沓數目不定的一元紙幣。

這些收入艱難維持一隻肺的運轉。肺是別人的。9年前,碎石工張海超為了證明自己胸膛中的肺粉塵瀰漫,用近乎悲壯的方式開胸驗肺,最終換來了120餘萬賠償金,成為中國開胸驗肺第一人。5年前,為了延續生命,他花了一半賠償金進行雙肺移植,代價是終生服藥。

他成了這隻肺的奴隸。這隻替張海超呼吸的新肺,每日需要消耗200多塊錢13粒藥丸來抗排異,一旦停藥,他將呼吸衰竭而死。現在,他已經花光了所有賠償金,又負債60多萬。

張海超形容自己是「用錢來續命」,而續命的錢,又是拿命換來的。

命運就像公交車,張海超始終是那個沒座位的人。

所有的開支,全指望這一輛公交車

和平時一樣,早晨六點鐘,張海超不用定鬧鐘就能自然醒來。移植的肺時常和自己的身體打架,他只能通過咳嗽來安撫彼此,即便是在夢中。

2018年7月8日,天氣陰沉,下了點兒小雨。洗漱只用了十分鐘,張海超鑽進霧氣中,匆匆趕往礦務局南站的公交場站。

發車時間是7點45分,今天他的發車排班比以往晚了近一個小時。這使他有足夠的時間享用一份早餐,兩根油條,一碗粥,不到五塊錢。若在以往,他必須把車開出一個來回,在車站門口用一分鐘時間買早餐,再用一分鐘時間吃完。

十幾分鐘的例行車檢後,張海超腳踩油門,駕著2路公交車上路了。他身材消瘦,套著一件看起來油漬漬的白T恤,安全帶斜耷下來。

2路公交是一條繁忙的線路,途經鄉村、農貿市場,也經過大商場和醫院,乘客有進城的農民,也有上班族和退休的老人,全程15.5公裡,一個來回要跑大約一個半小時。

張海超的身體其實並不適合開公交車這份工作。肺移植後,醫生建議他少去人員密集的地方,避免感冒和呼吸道感染,不然隨時會奪去他的生命。

他在車上備著整包口罩,霧霾和柳絮飄飛的時節,隨時掏出戴上。但咳嗽常年不停,這使他看起來總是鼓著腮幫子,面頰黑紅。

「市中醫院到了,有下的嗎?」公交車上沒有報站器,每到一站,張海超扯著嗓子喊。

市中醫院這一站,是他最不願停留的地方。2013年張海超做完肺移植手術後,緊接著母親中風偏癱,在市中醫院住了8個月,花了10多萬,手裡的賠償金只剩了40多萬。

日子總要過活,他借了20萬,加上剩餘的賠償金,買了這輛公交車,「一個乘客一塊錢,就算遇到不給錢的,才一塊錢,也不至於賠本。」張海超盤算著。

2015年底,張海超的公交車油改電,這樣可以節省油費,但改裝需要錢,他只能向銀行申請貸款。「貸款的時候,同事出於好心跟銀行求情,說我是換肺的塵肺病人,家庭困難,能不能申請減免手續費。銀行說酌情考慮一下,然後就不貸給我了。」張海超說,不得已,他以朋友的名義貸款18萬,自己作為擔保人,分期三年,每月償還5020元。

他一個白天收入160元,夜班2個多小時,好的時候收入100多,差的時候三四十元,但無論拉多拉少,夜班的票錢都是自己的,每個月大約收入五千多。

但對他的家庭來說,這只是杯水車薪。母親中風偏癱,父親腦梗,兩人醫藥費每月一千,自己每月藥費七千,女兒就要上初中,也需要錢,塵肺病換來的賠償金早就耗盡。

所有的開支,全指望這一輛公交車。9點12分,張海超跑完一個來回,他有9分鐘的休息時間,填表,籤字,9點21分,發車。

10點47分,第二個來回跑完,車停進公交場站,他下車飛快地跑到水池邊,擰開水龍頭,把手洗得乾乾淨淨,準備吃藥。吃藥時間已經遲了快一個小時。

張海超服用的藥不能間斷,這是抗排異的藥片,可以使別人的肺和自己的身體和諧相處,早十點和晚十點各一次,一旦停藥,他將呼吸衰竭而死。去年春節,一名肺移植病友認為春節吃藥不吉利,大年初一初二停了藥,竟不幸去世。

「這幾片藥,能頂咱一天工資。」張海超開玩笑。一粒藥確實太過珍貴,有一次,他吃完藥,身體不適發生嘔吐,他恨不得從嘔吐物裡扒拉出藥片,再吃下去。

他覺得自己像公交線路上的陀螺,被生活的鞭子反覆抽打,陷入死循環。張海超要給自己買藥續命,爹娘就沒錢買藥,不給自己買藥,自己會很快死亡,爹娘和女兒更沒人照顧了。

整把的藥塞進嘴裡,咕咚一口水,愁緒戛然而止。又要發車了。

正值中年,已經窮途末路了

11點04分,上午的第三趟車發車了。

天氣陰沉,雨後還算清爽,攝氏27度。車外霧氣繚繞,張海超開始咳嗽。

他恐懼一切粉塵碎末。當年,他是鄭州振東耐磨材料公司的破碎工和壓力機工,把幾十公斤的矽石抱進破碎機,矽石變成直徑一毫米的微粒,微粒瀰漫著整個車間,兩米內都看不到人。矽石是黃色的,他吐的唾沫也是黃色的,鼻孔、耳孔塞滿黃色的粉塵,直到肺裡也是,他的肺慢慢變成一顆塵肺。

得病,證明得病,開胸驗肺,換肺,一切都由此而起。他開始後悔當初沒有好好念書,哪怕老老實實種地,在人生這趟公交車上,張海超錯過的那一班,再也等不來。

他擰開頭頂的風扇,驅霾似的,讓自己舒服一點。「後村到了。」他喊道。

稀稀疏疏上來8個乘客,7個老人,只有一個年輕人投幣。在新密,60歲以上的老年人辦一張老年卡,就可以免費不限次數乘車,每輛公交車一天獲得60人次老年人乘車補貼。

公交車司機們不喜歡老年乘客。老年卡只是亮一下,不用刷卡,一些不夠歲數的人辦一張假證,司機們也難辨真偽。張海超一天能拉四五百人,其中有三分之一是老年人,不用投幣。

後村附近有農貿市場,蒜薹打折的時候,或是商場搞促銷送一袋鹽,吸引著城裡的退休老人,他們乘坐公交車結伴而來,再乘坐公交車結伴而去。有司機曾拉過47名乘客,其中45個老人,只賺了2塊錢。張海超曾一次拉過18個老人,老人們聽說後村的蒜薹比別處便宜三毛錢,來到之後發現蒜薹賣光了,坐上張海超的公交車回去。返程的時候,老人們聽說蒜薹又有了,正好又坐上張海超的車,來回兩趟,一分錢沒掙到。

曾有司機見到老年人路邊招手,又恰好沒有乘客下車,一腳油門就開過去了,回程的時候,老人帶著親戚朋友把這輛車截停,投訴,討要說法。

張海超不這樣,一來家家都有老年人,二來他懂得低三下四換來片刻的喘息,避免跟所有人發生爭吵。

公交司機的工資大部分是一塊錢的紙幣,銀行嫌麻煩不收,張海超急著還貸款,帶著5000多張一元紙幣,他跑了十幾家銀行,排隊領號,給銀行業務員求情說好話,跑了一上午,耽誤了開車。若是擱以前,他會找出法律條文,跟銀行講道理,再不濟就投訴,現在不了,「沒用,更浪費時間,還不如多拉趟活。」這個中年人說。

每年,司機給公交公司繳納一萬多元的管理費。張海超跟車隊領導求情,緩交或減免他的管理費。但是今年,新來的領導沒有同意,繳不上管理費,公司扣發了他的油補和老年人乘車補貼。

張海超不是一個懶惰的人,他相信勤勞致富,起碼以前信。在振東公司他幹破碎工,那是最累最苦的活,直到他呼吸乏力,咳嗽不止,肺變得石頭一樣堅硬。「得塵肺病的都是最勤快的人。」他說。

現在開公交,沒日沒夜地轉,「年前零下13度的下雪天,我都沒休息一天,儘管我努力地活著,還是開始絕望了。」

掙錢是一塊一塊地掙,花錢是成千上萬地花。一個月前,他給女兒交完輔導費,用信用卡還貸款,卡上一分錢都沒有了,抗排異的藥還能維持不到一個月。他不知所措,坐在老宅的核桃樹下,偷偷抹淚。

幾年前,他可從來沒流過眼淚。哪怕死他都要爬上手術臺,肺部活檢,開胸之後的幾天,就算疼得「嗷嗷叫」,也不讓醫生用止疼泵。

現在,他正值中年,已經窮途末路了。

7月11日晚9點多,河南新密,張海超正在開公交夜班車。

7月11日,公交車司機休息室內,張海超正在吃午飯。他的午飯時間只有半個小時。

每天早十點和晚十點是張海超吃藥的時間,兩頓藥需要兩百多塊。

我是塵埃裡的一粒微光

司機們的午飯,都是一碗潦草的麵條,撈麵,燴麵,湯麵,鄰近的小飯館裡送過來,量大,實惠,10塊錢一大碗。

12點28分,第三趟車收車。今天,張海超有30多分鐘的時間吃飯。天熱,他要了一碗撈麵,在車上打電話預訂,撈麵沒有湯,涼得快,車到站,面也坨了,和兩個司機師傅在值班室一起吃。

一個司機師傅燃起一支煙,讚嘆張海超的勤奮,感慨他的不容易,「一家四口三個病號一個學生,全指望他開車。」

「海超的肺不能聞煙味。」有人說。

「在通風的環境下沒事。」怕是讓同事難堪,張海超趕緊打圓場說。

中午,一個打工者給他打電話求助。這名打工者在北京的醫院確診是塵肺病,但老家的省職業病診斷醫院遲遲不出診斷,一直拖著,他問張海超怎麼辦。

「去衛生局投訴。」

「投訴了多少遍了,人家不管。」

「行政起訴,就是打官司。」

「打官司時間太長了,我怕官司贏了,我活不到那時候。」

張海超無可奈何。

下午仍是三趟車。

開車的時候,電話經常響個不停。總有全國各地的塵肺病人打來電話,向張海超諮詢。午飯間隙,或者休息的時候,他會耐心地回電。2011年,張海超成為一家公益組織河南負責人,為塵肺病人提供法律諮詢,捐贈制氧機,助學。他還創辦了「張海超塵肺病防治網」,免費為塵肺病人提供法律服務。

有律師找到張海超,讓他介紹案子,官司打贏了一起分錢。張海超拒絕了,「患上塵肺病就家破人亡,怎麼忍心掙他們的錢。」

幾年來,張海超接到過2000多人的電話諮詢,勝訴了100多人,自己探訪了500多塵肺病人,也見證了400場死亡和告別。

6月22日,是開胸驗肺9周年的日子。這天晚上10點多,張海超發了一條朋友圈,「開胸驗肺事件經歷了9年,考驗了社會,結果是讓人失望的。」

發完後他有點後悔了,覺得不該給塵肺病人傳遞負面情緒。他的微博、朋友圈久不更新,就會有塵肺病人打聽,「海超是不是不在了?」

「他們把我當成是精神支柱了,塵肺圈子裡會說,你看,張海超是塵肺病,賠償也拿到了,現在不活得好好的。」張海超說,就連離婚,都跟病友瞞了半年。

「我只是塵埃裡的一粒微光,給他們帶來一點點希望。」但更多的時候,失望佔了上風。

自己哪一天不在了,女兒怎麼辦?

晚上7點,夜班車發車。

天色漸暗,直至夜幕無邊,行駛在城郊道路上的2路車像一棟明亮的房子,張海超是房子的主人。車窗外,透過光線,塵埃飛揚。

屏峰商場這一站是小城熱鬧所在,這裡有商場、電影院,女兒琪琪最喜歡。張海超的女兒今年12歲,暑假過後開始上初中。2012年離婚後,張海超獨自一人撫養女兒。他並不埋怨前妻,「得了這病,讓她看不到一點希望,誰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利。」

拉扯女兒不是一件容易事,怕她冷了,怕她熱了,怕哪一天自己突然不在了……張海超眼下的煩惱是,女兒蹦蹦跳跳個子長到了一米六三,以前買的童裝統統穿不上了,衣服要重新買。張海超不擅長砍價,屏峰商場有兩家衣服店不用討價還價,他撿幾十塊錢的買。

買完衣服,還可以帶女兒看一場電影。不過上一次看電影還是在去年暑假。

最近有朋友給他推薦電影《我不是藥神》,張海超沒捨得看,也沒時間,就用手機看影評,「電影裡的病人,起碼吃上藥就能活,塵肺病是不可逆轉的,是人跟時間和金錢賽跑,跑贏的不多。」

換肺時,他要吃一種藥,一瓶一萬四,有病友給他推薦了印度的藥,一瓶八千,他沒敢用,「當時病友沒說清楚,說是印度山寨的,以為山寨的就是假的。」

榮域福灣站到了,女兒上小學就在這一站。隔三差五,張海超給女兒送衣服,送吃的,把公交車停在站牌前,跟乘客說聲抱歉,女兒往這跑,他往那跑,一分鐘一個來回,再氣喘籲籲地開車。

2012年時張海超感覺時日無多,曾為女兒尋找代養。20多個家庭找到他想收養,但都沒有談成。

「孩子大了,有品性,有記憶,很多家庭都希望收養嬰兒。」張海超說,沒談成,另一個原因是,他捨不得。

可說不準自己哪一天不在了,女兒怎麼辦?

他要讓女兒接觸真實的世界。他帶女兒一起探訪塵肺病人,讓女兒拍照,記錄,一戶人家的窗戶是塑料布做的,女兒從沒見過,「比我們還要可憐。」琪琪說。

等女兒上完輔導班,張海超打算讓女兒跟他跑公交。「我幾點起,她幾點起,我幾點下班,她幾點下班。就讓她感受感受,不好好學習,命運會很悲慘。」

有一天,張海超發現女兒在網上偷偷查閱自己的報導,他五味雜陳,覺得女兒長大了,又擔心太過殘酷,她承受不了。

「為什麼查爸爸的資料?」女兒默然不語。

21點18分,最後一站,張海超一天的工作結束了。這一天他掙了160元白班工資,還有夜班109張一元紙幣,8個鋼鏰兒,半張一元紙幣。這些都是他的。

他把車開回公交場站。新密入睡了,張海超駕著明亮的公交車在街道上穿行,他輕點油門,車像人一樣悄悄走路,又偶爾咳嗽一聲。

新京報記者 王瑞鋒 河南新密報導

攝影/新京報記者 尹亞飛

相關焦點

  • 滄州設計師張海超:設計無懼風浪不止步 盡所能戰可能
    作為一名行者設計師,張海超拒絕做經驗設計的奴隸和審美趨勢的附庸者,在提升自我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我們有機會與張海超一起回顧他這些年的設計之路,我們發現,他腳踏實地,每一個足跡都是那樣的清晰而穩重。
  • 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中國專家共識(五):再次開胸手術
    1、方法與證據本共識採用國際通用的 Delphi 程序,檢索 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萬方資料庫及 NCCN 指南等,回顧性分析 1984 年 1 月至 2019 年 2 月關於再次開胸手術文獻,通過專家討論結果篩選存在爭議的調查項目,根據文獻提供的循證資料和專家討論意見,最終達成以下共識。
  • 三比三創三提升|「肺」常不易!
    57歲的王先生近日到即墨人民醫院查體發現,雙肺竟然都長了一個1×1.5釐米大小的腫瘤。聽聞是肺癌,患者陷入深深的焦灼和擔憂,一時間沒了主意。醫院建議王先生分期手術治療,同期手術風險大,分期手術很容易造成病情延誤以致腫瘤的進展。王先生考慮自己經濟條件較差,迫切希望同期手術完成治療。
  • 「負債過高」貸款又被拒?這幾招解救急需用錢的你
    個人負債率=負債總額/收入總額*100%。一般情況下,個人負債率超過70%,所有銀行基本上就會拒貸了;超過60%,有較高几率拒貸。通常情況下,當個人負債率超過50%時,就會被認定為高負債,有些寬鬆些的金融機構負債率紅線在70%左右,但一旦超出紅線,想貸款就艱難了。關於徵信,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覺得自己只要沒有逾期過,那就表示徵信良好。但其實,徵信「負債高」,也是會影響你的個人信用!
  • 住院10年花費總計近14億,「賭王」何鴻燊這些年完全靠藥續命
    住院每天花費86萬元,生病10多年總計花費近14億元,5月26日下午1點5分,澳門賭王何鴻燊病逝,享年98歲。自從2009年,賭王在四太梁安琪家裡不幸摔倒,撞到頭部以後便開始住院,直到去世的這10多年時間,基本上都在醫院呆著,用各種方法續命,但也擋不住身體各器官的自然衰老。
  • "儲蓄大國"變"負債大國",人均負債13萬!中國人的錢去哪了?
    數據顯示,2000年的時候,我國的儲蓄率為35.6%。到了2008年,這一數字已經飆升至51.8%,增加了16.2個百分點。國民儲蓄率飆升的同時,中國在國際上的儲蓄率也十分了得。以2017年為例,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中國的儲蓄率為47%,遠高於26.5%的世界平均儲蓄率,也遠高於發達國家的儲蓄率。
  • 驗碼登記測溫三合一 公園景區醫院優先用 「刷卡驗碼」老人達5.5萬...
    原標題:驗碼登記測溫三合一 公園景區醫院優先用 「刷卡驗碼」老人達5.5萬人次近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會同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園林綠化局、市公園管理中心、西城區開展了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便利化出行試點。
  • 央行發出警示,不少年輕人被拖累,負債高達「這個數」!
    但對於喜歡存錢的中國人來說,儲蓄率近年來一直在下降,從2008年的峰值51.8%降至現在的45%。根據央行發布的數據,截至2018年底,中國居民存款總額達到72.44萬億元,人均存款為5.19萬元。
  • 三年從負債20萬到資產260萬:這段歷程給我的 5 點啟發
    原標題:三年從負債 20 萬到資產 260 萬:這段歷程給我的 5 點啟發   不會
  • 令人驚訝的數據:全國3億人負債,570萬老賴(失信被執行人)
    你正在負債嗎?你知道全國現在有多少人負債嗎?接下來的幾組數據一定會驚訝到你。2020年,全國負債人數高達7.8億,逾期高達42%,也就是說全國至少有3億人已經負債,甚至逾期。有570萬人因為還不起錢,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也就是老賴。
  • 攜手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修肺」
    腫瘤位於肺門部,從右上肺支氣管向右主支氣管生長,很快會造成氣道堵塞,病人嗆咳會變本加厲,右肺的通氣功能會逐漸喪失。更危險的是,腫瘤與大血管右肺主動主幹緊緊相連,一旦侵犯大血管隨時會因咯血而窒息死亡。
  • 央行發出「警示」,多數家庭因「它」負債,每戶負債高達50萬!
    另外,現在負債的不僅僅是年輕人,我國許多家庭也已經負債纍纍。在4月份的時候,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調查報告》,對全國30個省(區、市)近3萬名城鎮居民進行了調查,並對資產負債的一系列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城鎮居民使用槓桿的現象比較普遍。
  • 禹洲地產的影子負債
    沒有主流評級機構的加持,禹洲地產佔比超60%的港元及美元債置換會不會成為問題?標普之所以下調禹洲地產評級,主要原因之一是表外公司問題。截至目前,禹洲地產聯營合營企業的規模已經達到百億元左右,但這些高負債公司給禹洲地產貢獻的利潤微乎其微。
  • 天價的續命藥也無法再次續命一代賭王「何鴻燊」
    回顧賭王的一生,其出身於香港赫赫有名的何啟東家族,擁有多個民族血統,在1959年,他的財產已有1000萬港元,在當時的香港,可以說是香港的超級富豪了,當然他前期的成功可以說有大部分的功勞都與他的第一任妻子黎婉華有關。
  • 繼「黃賭毒」之後,又一行業正在「掏空」年輕人,10年暴漲10餘倍
    從習俗上來講,中國人向來講究儲蓄,未雨綢繆,生怕未來出現什麼變故,急需用錢。隨著時間的推移,「勤儉節約」似乎已經成為了大多數中國人對待金錢的態度。此外,一組關於世界各國儲蓄率的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中國位居儲蓄率榜單第三位,而美國則是儲蓄率最低的幾個國家之一。如今,2020年已到,也標誌著第一批90後正式進入而立之年。
  • 吉林首富:從負債400萬到年入637億,「外行」成醫藥龍頭掌舵人!
    他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冒險家,一個古道熱腸的慈善家,一個擁有哲學思想的企業家;25年前,一名剛過不惑之年的警察脫下穿了20多年警服,選擇接手一個負債400萬的小藥廠。20多年來,伴隨著旗下產品各式各樣的熱播廣告,這個負債400萬的藥廠,如今已經是年銷售600多億元的修正藥業,曾經交警大隊的修淶貴警官如今也成為了吉林省的首富修總。
  • 諸葛亮「七星燈續命」失敗了,千年後一人獲得成功,續命長達12年
    公元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病逝五丈原,終年54歲。諸葛亮是帶著無盡遺憾離開的,他未能完成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時提出的目標。諸葛亮肯定不甘心,當病重時他渴望續命,使用的方式就是「七星燈續命」,可惜以失敗告終。
  • 氣釘槍「走火」,施工男子被鋼釘射入右肺
    回憶起發生在5月15日的這場意外,王先生至今心有餘悸。當日12時,他在一處工地安裝柜子,工友負責用氣釘槍打釘子,他幫忙扶住柜子。氣釘槍突然出現斷電的現象,檢測電源沒問題後,工友反覆查看緣由,這時氣釘槍突然啟動,釘子射到牆壁後反彈,意外射中了王先生,頓時鮮血直流、呼吸急促。慌忙中,工友幫他壓住傷口,緊急送往南華大學附屬長沙市中心醫院急診科。
  • 負債60萬的,你到底在怕什麼?面對恐懼,我們可以這樣做
    她說,現在負債60多萬,每天都收到催債的電話和信息,狀態越來越差。面對恐懼,她的潛意識在用迴避的方式保護自己。在《內在療愈》書中提到,當我們的遭遇對產生強烈的衝擊甚至讓他感到恐懼的時候,我們就會然而自然而然地想要逃避或者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