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方法,讓您購物不出現缺斤短兩
12月4日,國家憲法日,武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來到中百倉儲水果湖店,為市民宣傳計量相關知識,受到市民歡迎。
在中百倉儲水果湖店,武昌區市場監管局計量和標準化科科長李功,特意帶來了一臺電子秤。
這個電子秤有啥奧秘?「你看看就知道了。」他一邊說著一邊將這臺電子秤平放在桌子上,一些顧客圍過來。李功拿出自己的手機放在電子秤上,稱重顯示「190克」。
隨後,他在電子秤操作面板上隨意按了幾下,幾秒鐘後,他再次將手機放在電子秤上時,蹊蹺!稱重顯示變成了240克!「是不是多出了50克?」面對大家的疑惑,李功解釋:如果發現電子秤顯示的數值和你手中的「砝碼」重量明顯不一致,就可以懷疑這個電子秤被「做了手腳」。
在大家的恍然大悟中,李功介紹,面對這種電子秤「做手腳」的問題,也有解決的辦法。
在商場、超市或集貿市場購物時如何識別電子秤是否「做手腳」?用三種方式可有效解決:一、查看現場使用的電子秤是否有計量器具強制檢定合格標識?其標識是否在有效期內?二、市民購物需要稱重時,可隨身攜帶一件已經知曉固定重量的物品,如手機等作為稱重參照物,事先放在要稱重的電子秤上,看其顯示的數值是否與原有的固定重量數值相符;三,如果懷疑現場購買物品的稱重數值有較大誤差,可以到現場專設的復稱臺進行復稱核准。
如果現場發現電子秤有缺斤短兩的問題,可以及時撥打市長專線12345或12315投訴舉報。
計量單位要準確 計量器具需檢定
得知是計量專業人員在宣傳計量知識,在中百倉儲水果湖店購物的消費者,紛紛圍上來,請教專業知識。
「請問,這個香菇,為什麼計量單位選擇克?」「在食品的包裝袋上,標明淨含量,是什麼意思?」關於計量的各種問題,李功和同事耐心細緻地做了回答。
我國的計量單位,一律採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比如,室外氣溫38度,這樣表述是錯誤的,正確的應該是「室外氣溫38℃」。而淨含量的表述,則是指一件物品除去外包裝後的重量。
李功介紹,1999年,第21屆國際計量大會把每年的5月20日確定為「世界計量日」。
生活中,我們時刻都會用到計量,比如家裡的水錶、電錶、天然氣表、超市和集貿市場的電子秤、加油站(加氣站)的加油槍(加氣槍)、醫院的血壓計、體溫計、流量計等。
如何判定這些計量器具是否合格、準確呢?李功介紹,根據《計量法》相關規定,上述這些都屬於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每年經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檢定合格,出具強檢合格標識後方可繼續使用;對於檢定不合格的計量器具進行維修或更換。
對存在使用違法計量器具的行為,市場監管人員將依法沒收當事人非法所得,並處以罰款。
那麼,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怎麼識別電子秤作弊行為呢?
李功介紹,首先,市民在購物前,注意查看使用的電子秤是否貼有計量器具強制檢定合格標識,標識是否處於有效期內;其次,購物後,及時到設有「公平秤」的復稱臺進行復稱;購買活魚等水產品時,最好在宰殺前先復稱,儘量減少稱重誤差;同時商品稱重前,電子秤的重量要顯示為「0」;再是商品稱重前,可用自己隨身攜帶的一件固定重量物品(如手機等),在使用的電子秤上做復稱對比;最後預包裝零售商品注意要去皮稱重。(撰文:郭鵬 王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