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回家鼻青臉腫,打回去?3招輕鬆化解孩子之間的矛盾

2021-01-20 騰訊網

朋友雯雯家孩子一進門灰頭土臉的。見狀,奶奶著急了:誰欺負了我的乖孫?奶奶明天跟你一起去學校。

當雯雯跟我描述的時候她很生氣:奶奶怎麼能這樣呢?前段時間剛把孩子培養的稍微好點。奶奶這一出,我都不知道咋辦了?

仔細問了一下,才知道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之前呢,她家孩子皮,也喜歡欺負人。今天欺負這個,明天打那個,這次,之前被欺負的幾個孩子,合起來把她家孩子給打了。

所以這次遇到這個事,雯雯就堅決不同意奶奶去找人理論,打回去的態度。這樣打來打去,什麼時候是個頭。

那麼作為父母,孩子在學校挨揍了,我們是否應該教孩子打回去?這個教育方式可取麼?我們如何對待這件事呢?

一、就事論事,先解決當前問題

1.了解情況

孩子在學校打架了,和其他孩子有了衝突,我們先不要著急去學校鬧事,或者找對方家長理論。先檢查孩子的身體狀態,平復孩子的情緒。在確認孩子身體沒有受到傷害,孩子情緒也比較穩定的狀態下,問清楚孩子事情的來龍去脈。

2.和老師,對方家長一起尋找解決方案

了解情況後,我們就需要和老師溝通,和對方家長溝通,當前這個事情怎麼解決。

如果是小矛盾,可能老師讓兩個孩子相互道個歉幾完事了;或者兩個小孩,也能成不打不相識的好朋友。

如果問題比較嚴重,學習給不了妥善的處理方式,或者對方家長比較難溝通,處理解決並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孩子受傷了,並不是一點醫藥費就能解決的。孩子耽誤的學習,孩子心理受到的創傷等。我們就需要花更多精力來處理這個事情。

3.溝通未果的情況下,如何處理?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總有一些人沒法講道理。如果我們想了各種辦法,找老師,找學校,找對方家長,這個問題還是沒有解決。那我們就需要考慮是否需要走法律途徑,捍衛我們孩子的權利。

二、幫孩子樹立正確的認知

1.打架解決不了問題

我們如今是法治社會,一定要自覺抵制以暴制暴的行為。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也需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打架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如果真得出現問題,可以找老師協調,老師協調不了的,那就先冷處理。一定要保證人身安全。

平常玩耍的時候,也不要他打你一下,你打他一下,打著打著就打成真的了。

2.家風家教

古有孟母三遷,更有畫荻教子,可見家風家教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如果我們能給孩子一個更好的家教,可能孩子對於事情的看法和態度是會不一樣的。

有些父母溫文爾雅,那麼孩子大部分都是彬彬有禮。

有些父母知書達理,那麼孩子大部分也是聰敏好學。

如果我們簡單粗暴,那麼孩子該是什麼樣呢?

3.允許孩子犯錯,但要學會自省

當然,孩子畢竟年齡還小,還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也不必要求孩子事事完美。

孩子偶爾犯了小錯,我們也客觀一點,和孩子一起分析尋找解決方法。孩子如果在犯錯了之後,知道也反思自己的問題,然後改正。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洵。年少時不愛讀書,整日稀裡糊塗地過。直到二十七才有覺悟,於是發憤學習,終成大家。

三、家校合作,家庭內部更要和諧

1.家校合作,及時溝通

相信大部分學校都會呼籲家長家校合作,共育成長之類的。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我們應該貫徹在孩子的整個學生生涯當中。

畢竟一個老師帶那麼多的學生,不可能時時事事關注,我們做家長的,就需要及時從學校,老師那裡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態,不只是學習成績,還包括孩子的精神狀態,在學校和其他同學相處的如何等。

平常孩子在家的時候,也多和孩子拉家常般地討論下學校發生的事。如果孩子願意主動和你說自己在學校發生的一些瑣事,那麼我們孩子出問題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2.家庭內部統一對待孩子的態度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孩子在學習出現問題時,做父母的我們,甚至可能和孩子的養育合伙人--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一定要統一意見。不要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這樣容易導致孩子覺得自己怎麼做,都有人護著,就會為所欲為。

最好也不要直接當著孩子的面,相互說對方不對。如果實在意見沒法統一,私下商量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一旦孩子有了矛盾誤會,如果我們以暴制暴,讓孩子打回去,往往得不償失。

我們應該先針對實際情況,通過和學校,老師的家校合作;與對方家長的溝通;當然,我們自己家庭內部也要統一意見,妥善解決問題。如果實在解決不了,就通過法律手段捍衛我們的合法權益。

相關焦點

  • 如何化解兩個孩子之間的小矛盾,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傳統做法:1.告訴元寶貼畫是哥哥的,應該還給哥哥,結果是元寶哭得更厲害;2.要求哥哥把貼畫給弟弟,開始說教哥哥應該把貼畫讓給弟弟玩,哥哥開始哭;3.把貼畫沒收,誰都不許玩,看似公平,但是兩個孩子都不高興。按照以上三種方法處理,孩子心中充滿委屈甚至仇恨,更是無法從中獲得經驗教訓及能力提升,類似問題會反覆發生。
  • 孩子被打之後,那些鼓勵孩子打回去的家長,後來變成什麼樣了?
    小明從幼兒園回家之後,結局一直很低落,媽媽發現之後就去詢問,小明這才委屈地跟媽媽說自己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了,因為自己玩具被搶了,而自己不給就被打了。自己原本想打回去,可是老師說過和孩子不能打人的,所以就沒有反擊。看著小明非常委屈的表情,媽媽既心疼又憤怒,先安慰好小明之後,自己就在思考到底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呢?
  • 自家孩子被別人家孩子欺負、被親戚家孩子欺負時,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們的矛盾,家長該怎麼化解?網友的回答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1、教育孩子「不怕事也不惹事」類,別人打你,你可以打回來,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2、教育孩子離打人的孩子遠一點,儘量躲著他;3、及時安撫孩子的情緒,查看受傷情況;
  • 孩子經常被人欺負怎麼辦?老師建議「打回去」,專家也認可這種做法
    如果是自己的孩子,你會怎麼辦?我常常思考這個問題,一方面對於校園欺凌恨之入骨,一個方面又想息事寧人,但是如果這件事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我還真不知道應該怎麼做,直到有一天,我聽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的講座,才堅定了我的認識:讓孩子打回去!
  • 孩子之間發生衝突 家長要這樣做
    近日,上海市楊浦區兩名小學生的爸爸因為兩個孩子在學校發生矛盾,竟在家長微信群中「放狠話約架」。一位爸爸還帶著U型鎖直接敲了另一位爸爸的頭,致後者頭破血流。而在家長發生衝突之前,兩個孩子的小矛盾已經化解且和好。兩個家長在打架時,他們的孩子正在一起手拉手玩耍!
  • 為吃飯夫妻倆大打出手,妻子被打得鼻青臉腫,怒回娘家欲離婚!
    小嬌和老公之間的戰爭僅因為吃,他們二人的感情沒有任何問題。小嬌和丈夫是相親認識,雙方感覺不錯,所以走到一起。夫妻雙方雖然不是因為愛情結婚,但雙方也是互有好感。結婚後,雙方互敬互愛,在情感上沒有大的矛盾,分歧就在飲食習慣。小嬌的婆家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庭,完全土裡刨食。
  • 孩子被欺負後,要不要打回去?看看霍思燕的做法,值得借鑑
    而霍思燕參加了一個新綜藝,裡面主持人問到的都是關於撫養孩子的日常問題,其中霍思燕談到兒子上學後有一次回家和自己哭訴被同學欺負了,霍思燕感到很心疼,但是"打回去"這三個字剛到嘴邊她就忍住了,因為她覺得"打回去"不能解決問題,也不提倡孩子用暴力手段,所以就私底下給老師發郵件和老師反映情況,希望老師可以關注一下那個大人的孩子,同時霍思燕也通過日常的聊天詢問兒子被欺負的具體情況
  • 孩子被打,父母鼓勵打回去還是忍住不還手?教育得失關係孩子未來
    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明確問題所在 當孩子被打了(身體攻擊),或者感覺被侵犯了(語言攻擊和關係關係攻擊),首先一定要鼓勵給孩子大聲說出自己的想法:不要打我!這樣是不對的!你再欺負我,我會打回去的!
  • 孩子怕生不愛說話?多半是「陌生人焦慮症」,掌握4招輕鬆化解
    3、不要強迫孩子做他不願意的事情我見過一些孩子在遇到陌生人的時候,一邊往後躲,一邊靠在後面盯著他們的父母。父母們要孩子打招呼,孩子不願意就開始責備他們的孩子:「趕快給陳叔叔打招呼。」如果小孩子不願意的話,父母就會把小孩往前推,並讓孩子表現出知書達理的樣子。
  • 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打了家長該怎麼辦(王老師談對孩子的教育14)
    當他(她)上學了,在學校還受了委屈,甚至被同學打了,而且還在臉上手上留下了挨打的痕跡,孩子哭著回去求救時,你是怎麼做的?這裡舉兩個真實的例子看看怎麼做更合適?1. 我的孩子在一年級寒假要到來之前的一天下午,哭著跑回了家——原因是他班的同班同學趙某把他的藍毛線織的帽子給摘下來當球踢,我兒子不讓他踢就往回搶!
  • 媽媽為了視頻效果,把孩子摔的鼻青臉腫,「網紅效應」多害人?
    用被子把孩子包起來,兩個人互相之間傳遞。一個人拎起被子的兩角,在上下鋪之間傳遞。看起來像是女生宿舍一樣上下鋪,一群女孩樣子的大人,把這個玩具一樣的寶寶玩耍在手掌之間。
  • 孩子被打要還手嗎?90%的父母都掉進了這個育兒盲區!
    回到家CC依然很氣憤,跟老公商量,如果下次那個孩子再無故挑釁,不能只是打回去那麼簡單:下一次那個孩子再動手,就帶他去校長室,再不成就報警!孩子被打,家長這麼做是在懲罰誰?必須承認,自己家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最刺激家長的神經。就在上個月,一條新聞被頂上熱搜。兩個爸爸,因為孩子之間打來打去的矛盾,先在是家長群裡約架,後來演變成一起真實的持械鬥歐事件。
  • 金鷹卡通原創動畫《23號牛乃唐》:孩子之間的矛盾該如何解決?
    全國中小學開學的腳步日漸臨近,孩子們也即將返回校園,校園生活中孩子們的相處難免會產生一些小摩擦、小碰撞,家長和老師都很關注該如何解決孩子之間的矛盾,如何讓孩子乖乖聽話?本周日晚六點半播出的節目中,牛乃唐和男同學王呵呵、李東一一起放學留校做值日,三位小同學都不想做衛生,只想趕緊放學回家。行動力滿分的牛乃唐將教室分成三個區域,要求王呵呵、李東一各自打掃自己的片區,誰知兩個男生太調皮,在現場扮演豬八戒孫悟空打鬧起來,還驚動了老師,值日表現被批評,牛乃唐被迫留堂晚回家。
  • 育兒角度解析《葉問4》:探討化解孩子「青春叛逆」的方法
    前幾天觀看了《葉問》系列電影之《葉問4》的終極片,沒想到在這一部以武術為題材的電影裡面,也能夠探索到關於如何化解孩子青春叛逆的方法。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親與兒子的相處模式都是這種不善於言表,但是又渴望對方能夠理解自己的心意,因此常常發生矛盾和衝突。如果父母孩子之間能夠相互的坦誠,告訴對方的心意,或許就沒有這麼多的隔閡和矛盾,孩子也不會"被迫"叛逆了。
  • 孩子突然變得叛逆,家長警惕「海格力斯效應」,巧用3招輕鬆化解
    看到甜甜這樣說話,父母真的是氣不打一出來,本來也是為了孩子好,孩子怎麼就這樣子對自己說話呢?父母向她說到,要不是為了你的將來,誰願意死乞白賴的追著你寫作業,你怎麼就不識好人心呢?甜甜說:我就不識好人心,你們以後不用管我。這下可真是把甜甜的父母氣得半死。
  • 寶寶3歲是叛逆期?專家:聰明父母用這3招,輕鬆搞定孩子哭鬧
    正在經歷第一個叛逆期的三四歲的孩子,可能學會和父母頂嘴,哭鬧,耍脾氣,有時可能會惹惱家長,結果氣急敗壞的父母有時會出手打幾下孩子,搞得父母和孩子都氣急敗壞,兩敗俱傷。很多媽媽也都正在經歷孩子3歲的叛逆期,孩子總喜歡跟大人對著幹,動不動愛哭鬧。媽媽們很苦惱,為什麼曾經的乖寶寶變成了現在的愛哭鬼呢?
  • 大話降龍:二郎神直播打妖怪,沒想到卻化解了神魔之間的矛盾
    笑天犬聽到有鏡頭可以秀,也想出來賣個萌,卻被二郎神一腳踢回去了,還解釋到笑天犬是他養的一隻極品妖怪,只要是為了研究二郎神表示,聽聞不如親眼一見,剛好他收到消息,又有妖怪可以打了,叫他們兩隨他去戰場開直播吧。
  • 孩子被人打,別再只強調讓他「打回去」,更重要的是說出來!
    有沒有想過孩子最擔心什麼?是好吃的沒了?還是玩具被拿走了?這兩樣都不對。其實孩子擔心什麼害怕什麼,跟父母有關。你是孩子心中的重中之重,多關注孩子擔心什麼,然後以後不要再這樣不留意,不要再傷害孩子的心了。但是父母並不總是在孩子身邊。
  • 不帶孩子出去玩,是保護他?睿智寶媽:一招化解老人的錯誤行為
    人是社交動物,孩子自然也不例外。一味地把娃封鎖在安全區域內,你以為的保護實則是一種傷害。利用淘氣堡化解婆婆心結有朋友好奇,我給小可的方法是什麼。很簡單,就是讓小可帶著女兒和婆婆一起去趟淘氣堡。小可回家後告訴婆婆,女兒想去淘氣堡玩,她怕一個人照顧不過來,讓婆婆跟著一起去。婆婆欣然答應了。孩子一路上都很興奮,買票、換鞋之後,寶寶卻一直不肯進去玩。看到這一幕,婆婆有點著急地說:「帶你就是來玩的,你怎麼不進去呢?」
  • 孩子總是不聽話怎麼辦?父母學會這3招,讓孩子跟你做朋友
    有時候說的次數多了孩子就躲在房間裡不出來,也不跟她說話,讓閨蜜覺得很苦惱,到底應該怎麼教育孩子呢。孩子不聽話,是基本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事。當孩子和家長發生小矛盾了,或者孩子做錯事了,家長批評孩子應該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而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