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變得叛逆,家長警惕「海格力斯效應」,巧用3招輕鬆化解

2020-12-15 育兒family

甜甜之前一直都是公認最乖的小朋友,但是最近她仿佛變了一個人,不僅不寫作業,在家裡也常常與父母反抗。甜甜的父母也被孩子氣壞了,不知道怎麼樣才好。

昨天老師布置了家庭作業,已經快要晚上8:00了,孩子的作業還是沒有去做,眼看著馬上就要到睡覺的時間了。但甜甜躺在床上依然是絲毫不動,沒辦法,甜甜的父母只能追甜甜去寫作業。

沒想到甜甜卻說:我不想寫,為什麼天天就知道催我寫作業?天天和催命鬼一樣。

看到甜甜這樣說話,父母真的是氣不打一出來,本來也是為了孩子好,孩子怎麼就這樣子對自己說話呢?

父母向她說到,要不是為了你的將來,誰願意死乞白賴的追著你寫作業,你怎麼就不識好人心呢?甜甜說:我就不識好人心,你們以後不用管我。這下可真是把甜甜的父母氣得半死。

像這樣孩子突然變得叛逆的情況,多半是「海格力斯效應」在作祟。

這幾類家長,往往會讓孩子出現海格力斯效應

李玫瑾曾經講過,孩子的言行舉止是反映父母的一面鏡子,在孩子小的時候是一張白紙,無論父母想怎麼樣畫都可以。但是,當孩子長大之後,父母就會發現這張白紙變成了一面可以反光的鏡子,全部反射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行為。

當父母教育方式不當時,往往會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

從心理上來講,海格力斯效應就是,別人越想讓自己幹什麼,自己就反抗的越厲害。

1、把自己的夢想強加於孩子身上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父母真的是太多了,由於他們之前的生活條件和經濟條件不允許,每個人都有不能夠實現的夢想。

所以他們就把這種夢想強加在孩子的身上,比如有的父母在之前沒有考上大學,他們就拼盡全力逼迫孩子去考一個他們心目的大學。

有的母親在之前想學舞蹈,但卻錯過了最佳時間,就把這個夢想寄托在女兒的身上,不管他喜不喜歡,都要讓孩子去努力學。

2、不想要孩子給自己丟面子

古人言30歲之前看父母,30歲之後看孩子,很多父母能夠讓自己的孩子為自己爭一口氣,在很小的時候就給予他們很多的壓力。

雖然說表面上是為了他們好,其實是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只是能夠讓自己在別人面前有更多的面子而已。

每當自己家的孩子學習成績比較好時,其他的家長也會投來羨慕的眼神,對自己也會更加的尊敬,甚至還會有些許討好,這些羨慕的目光往往會讓父母特別有面子。

3、已經習慣了孩子的乖巧

在孩子小的時候,由於他們什麼都不懂,思維也有欠缺,所以他們有什麼事情也只能夠聽父母的,但是等他們長大一點之後,就有了自己的閱歷,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往往會和父母的想法有些出入,這時候父母就覺得孩子忽然之間變得叛逆了,沒有之前那麼聽話,往往會變得非常氣憤。

父母這樣做,讓孩子成功變回懂事乖巧的樣子

當孩子變得叛逆時,如果父母這時候的語氣再強烈一些,孩子往往會變得非常生氣。

結果並不會如父母所願,可能還會向嚴重的、更惡劣的方向去發展。

當孩子有叛逆的心理時,父母要懂得以柔克剛,採取一些有技巧的方式來應答孩子的叛逆,將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1、容忍孩子的壞脾氣

每一個人都是會有情緒的,即使是孩子也是不例外的,很多人覺得孩子這樣子對自己的父母就是大逆不道的行為。

所以往往在孩子剛剛有不滿的情緒表達出來時,父母就會採取一些行動措施,讓孩子改變現在的行為語氣。

但是這種情況往往不會減小,或者孩子只是表面上把不滿意吞咽了下去,但是內心裡對父母的不滿卻是越來越強烈了。

當孩子有壞脾氣,父母要讓孩子能夠及時的發洩。

當孩子發洩完之後,再和他講道理,往往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當孩子有情緒沒有表達出來時,他們內心裡往往是在想著,怎麼樣能夠把情緒發洩出去,即使父母和孩子講道理,他們也不會聽。

2、互換角色思考問題

孩子發脾氣往往是事出有因,儘管孩子在叛逆期,但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會發脾氣,一般都是由於對一些事情不滿,而發出來的憤慨。

所以父母在孩子發脾氣之後,要仔細思想這件事情就有究竟是不是自己的錯誤,然後就要站在孩子的方面去回想,如果要是自己遇到了這種情況,將會怎麼做。

當父母自身能夠做到這一點時,孩子也會體諒父母的心情,從而達成和解。

3、適當的利用反面的建議

由於孩子已經形成了叛逆的心理,所以他們對於父母說的話,不僅不會聽從,還會從相反的方向去做,父母在這時候可以很靈巧的利用反面建議。

比如,當孩子早上不想吃早餐時,父母並不用強迫讓孩子去吃,父母可以對孩子說:好,那我們以後都不用吃早餐了,當孩子看見父母的這一行為往往會非常的驚訝,他們會覺得,你不讓我吃我就不吃嗎?可能會狼吞虎咽的大吃起來。

總結

孩子叛逆一般都是有原因的,但尤其是在叛逆期時,往往會因為一件很小的事情就與父母大吵大鬧。

這時候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不要過度的與孩子進行吵鬧,青春叛逆期過去之後,這種情況就會好許多。

另外,父母與孩子交流時也要注意一定的技巧,不能用直接硬碰硬的方式,這樣反而會讓孩子的叛逆心理變得越來越嚴重。 很多的父母由於不能夠很好的處理孩子的叛逆情況,反而把孩子逼上了絕路。

也有許多的孩子因為和父母鬧不和,而走上了離家出走的道路,甚至有的孩子從此和父母絕交,再也不聯繫。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相關焦點

  • 孩子越管越叛逆?多半是「海格力斯效應」在作祟,可用這3招化解
    如果想要問家長,最難搞的孩子問題是什麼?相信會得到一致的答案,就是叛逆。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家長們都覺得相當的頭疼,你越是教育孩子,似乎會導致孩子變得越反叛。其實,孩子在叛逆期說出這樣的話,簡直是不能在平常了。也許家長沒有想到這個層面,這可能是海格力斯效應在作祟。海格力斯效應,具體指什麼?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如何避免「海格力斯效應」家長要懂以柔克剛
    面對孩子的叛逆期,父母束手無策,應該了解一下「海格力斯效應」,老友昨晚跟我視頻聊天張嘴就是對自己家六歲的兒子一通抱怨和批評,老友說兒子這麼小就已經很叛逆了,長大後都沒法管教了,還對我說每次看到兒子抱著手機玩遊戲,搗亂後都要對兒子進行一番教育,但是,發現對孩子的管教越是嚴格,孩子不僅沒有變得聽話懂事,反而是越來越叛逆,惹人生氣了。
  • 面對娃的叛逆,父母需要謹慎「海格力斯」效應,容易讓叛逆加劇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關於孩子的煩惱,有的孩子小時候很乖巧,可是長大後卻變得特別的叛逆,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孩子。閨蜜家的女兒妮妮已經是朋友圈中公認最乖巧的孩子,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她仿佛變了一個人一樣。其實,像閨蜜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一般這樣的孩子大多數都是中了「海格力斯」效應,父母越說他越會跟你對著做。什麼是海格力斯效應?李玫瑾老師曾經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他們的言行舉止其實是在反映父母的本身。
  • 為什麼孩子喜歡跟父母對著幹?了解海格力斯效應,父母要懂得改變
    往往在自我意識萌芽期這段時間內,孩子的叛逆心理是非常嚴重的。父母越是管制著孩子,孩子就覺得越是不痛快,所以雙方之間的關係明顯不和。2.所以說每一個喜歡跟父母作對的孩子都是有著獨特的原因的,而且我們千萬不要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選擇暴力教育的方式,這樣的話只會激起「海格力斯效應」。什麼是海格力斯效應?海格力斯效應是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效應。
  • 3招,教你避免「海格力斯效應」陷阱,過上幸福生活
    雙方家長得知後,如果不能順利化解,或者根本不想化解,就會導致事態升級。都向著自己家的孩子,由兩個人的矛盾,升級成兩個家庭的矛盾。矛盾進化成仇恨,兩家人互相仇恨,釀成不可挽回的後果。2018年9月1日,遼寧一男子殺害嶽母一家5口人,還重傷幼兒一名。這起案件就是夫妻雙方矛盾升級成為了兩家的仇恨導致的。
  • 孩子優秀離不開家長的培養,巧用光環效應,孩子出類拔萃
    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光環效應。大多數的家長都是用光環效應的思維在看待自己的孩子,看不到孩子優點,只是看到了缺點,往往會讓孩子失去信心,甚至會覺得自己不適合學習,厭惡學習。光環效應的弊端有哪些?3、積極陽光去面對困難我們經常說伸手不打笑臉人,當你微笑著去面對別人的時候,也會受到別人的微笑,因此不管遇到什麼事情,請學會用積極陽光的心態去面對,好的心態能夠讓你走的更順暢。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聰明父母5招解決叛逆行為,家長不用再煩惱
    今天和大家聊的話題是:如何化解孩子叛逆?有位家長私信問,「孩子調皮搗蛋,不聽話、還叛逆,我應該怎麼辦?」我想了想,回問家長,「調皮搗蛋挺正常的,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聽話?」當一個孩子徹底叛逆時,就會是這種情況,無論家長說什麼,哪怕是對,他們也不會去聽。所以,家長不應該問有什麼辦法讓孩子聽話,而是應該問如何化解叛逆的孩子。
  • 誇獎比批評更有效,家長巧用「赫洛克效應」,讓孩子快速成長
    當孩子把第一名的成績單拿給丹丹籤字時,她頭都沒抬就說了這樣一句話。可是在丹丹的打擊式教育中孩子的成績不但沒有繼續提升,反而下降了許多。當孩子把不及格的成績單拿到丹丹面前時,她很難相信孩子居然下滑得如此嚴重。而更讓她更覺得困擾的是孩子和自己的關係也疏遠了很多。孩子常常喜歡一個人呆在房間裡,丹丹覺得這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而是孩子叛逆。
  • 皮格馬利翁效應:家長的期待塑造著孩子的未來,3招助孩子更優秀
    文 | 小微談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貼標籤,在大部分家長的眼中,認為孩子是怎麼樣的,最後孩子就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給予孩子正面期待,用積極的力量幫助孩子塑造未來。
  • 孩子老有負面情緒?家長巧用鐘擺效應,調控孩子情緒的「晴雨表」
    有些家長為了鍛鍊孩子學會堅強,培養孩子的冷靜與理性,會在孩子受到挫折或遇到問題的時候告訴孩子要學會控制不良情緒,遇事要冷靜。聽起來好像是為了孩子好,能夠變得更加懂事。但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如果孩子心情出現難過時,在第一時間會選擇的傾吐對象會是身邊的朋友而不是家長。
  • 孩子膽小、不自信怎麼辦?家長用這3招,讓孩子變得強大
    面對孩子膽小、不自信的情況,該如何解決呢?各位家長朋友不用著急,給大家分享以下3個方法。1. 鼓勵孩子勇敢向前當孩子膽小怕事、內向膽怯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挖苦和嘲諷孩子的不足,這樣會讓孩子失去信心,從而更加不敢面對陌生人和環境。
  • 寶寶3歲是叛逆期?專家:聰明父母用這3招,輕鬆搞定孩子哭鬧
    正在經歷第一個叛逆期的三四歲的孩子,可能學會和父母頂嘴,哭鬧,耍脾氣,有時可能會惹惱家長,結果氣急敗壞的父母有時會出手打幾下孩子,搞得父母和孩子都氣急敗壞,兩敗俱傷。很多媽媽也都正在經歷孩子3歲的叛逆期,孩子總喜歡跟大人對著幹,動不動愛哭鬧。媽媽們很苦惱,為什麼曾經的乖寶寶變成了現在的愛哭鬼呢?
  • 育兒角度解析《葉問4》:探討化解孩子「青春叛逆」的方法
    前幾天觀看了《葉問》系列電影之《葉問4》的終極片,沒想到在這一部以武術為題材的電影裡面,也能夠探索到關於如何化解孩子青春叛逆的方法。比如,在家裡面設置一個"吐槽箱",用廢舊的紙皮做成可掛牆的小箱子,上面開一個小口,可以給孩子投遞意見信,父母定期去查看孩子對自己的不滿,這方便家長去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以及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真的有問題。
  • 越制止孩子越想做,家長警惕「白熊效應」,讓孩子遠離「白熊」
    強強媽媽也看了不少書,認為5歲的孩子還沒有到青春期,怎麼就越來越不聽話了呢?的確,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容易產生叛逆心理,行為上會與家長對著幹,但家長們有沒有關注過,即便不在青春期的孩子,也是會有不聽家長話的時候,這也是有科學依據的,那就是在孩子的腦海中,可能住著一頭「白熊」,心理學上的「白熊效應」可以解釋孩子們的對抗行為。
  • 叛逆的孩子如何變成天才,嘗試皮格馬利翁效應,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在嬰幼兒時期是孩子最安靜的時候,雖然嬰兒時期的孩子在睡覺的過程中有時候會突然地醒來,但是大部分嬰兒的時間的孩子都是在睡覺的時間度過的。而這一段時間的家長也比較輕鬆,不需要操心孩子的學習,孩子的體育,孩子的的生活飲食等一系列方面,這段時間的家長是非常的幸福的。
  • 孩子為什麼總喜歡和家長對著幹?「白熊效應」了解一下
    孩子一直和家長唱反調會有這些不好的影響:影響一:孩子容易走向歧途因為孩子不願意家長管教,那麼即使家長說了什麼教誨的話,在孩子耳朵裡也是刺耳的聲音,因此,孩子做了什麼不好的事情家長要指導並且盼望改正的時候,孩子則會用非常極端的態度面對家長,那麼,問題會變得格外嚴重
  •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巧用「魚缸法則」,比你吼一萬句管用
    說到「叛逆」這個話題。恐怕是很多家長的噩夢或者是擔憂,孩子的教育到了叛逆期就好像進入了瓶頸。個人思想的成熟和個性的發展,使得家長的管教不但沒有效果,還會僵化家庭關係。首先,要來了解一下「叛逆」。實際上,「叛逆」不是只有十二三歲的生長發育期,孩子有三個叛逆期!孩子的三個叛逆期第一個時期:其實在孩子2-3歲的時候就出現了。「寶寶叛逆期」的孩子,由於剛接觸了這個世界,對環境表現出抗拒,並以此為趣。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學會運用「邊門效應」,比你打罵一萬遍更有效
    如果要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要切中實際出發,這樣的話,才能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意思,而不會因為那些彎彎繞繞的道理對家長的教育產生叛逆心理。不過對於孩子的叛逆心理,育兒專家自然有自己的方式應對,他們表示,家長應當善用邊門效應,這樣的話才能"無形之中"化解孩子的叛逆危機。
  • 孩子叛逆不服管,大吼大叫不好用,這3招教你「制敵」
    其實孩子在不服管教的時候,家長不能捋起袖子就要打孩子,因為動手是沒用的,「屈打成招」不是好結果,也不會讓孩子有所改變,要以理服人。那麼應該怎樣讓孩子度過叛逆這個階段呢?其實家長只要學會這三招,保證讓孩子乖乖聽話。
  • 孩子考得好父母獎勵現金?當心「德西效應」找上門,要警惕!
    "德西效應":孩子考得好父母獎錢,只會讓孩子為錢而學習為什麼說父母用錢獎勵孩子,時間長了會降低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呢?因為,這種行為會讓孩子陷進"德西效應"裡,進而影響到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所以,父母用現金獎勵孩子,就得當心"德西效應"找上門,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