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腦血管疾病發生率不降反升,哈醫大四院神內專家為你解惑

2020-12-14 瀟湘名醫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嶽金鳳 王海嬌)總體來說,夏季屬於腦血管疾病相對低發的季節,因為在這個季節,人的血管處於舒張的狀態。但是,近日哈醫大四院神經內科馬學玲教授在出門診時,卻發現新發急性期的腦血管病的患者較往年同期有所增多,而且大半患者以頭暈、噁心嘔吐、走路不穩為主要表現的腦後循環缺血症狀。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夏季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不降反升?首先我們不難想到近日的伏天高溫狀態,人們出汗量增加,水分流失增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循環受阻,對氧氣需要量增加,腦血液供應減少,會增加缺血缺氧,從而誘發腦血管疾病;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天氣炎熱,運動量減少,再加上夏季新鮮水果的誘惑,這「管住嘴邁開腿」口號就拋之腦後,而引起血糖升高;對高血壓患者而言,夏天溫度增高,血管會一定程度的擴張,引起血壓不穩定,再加上炎熱的夜晚睡眠不佳,也會引起血壓的波動。

由於今年疫情限制,好多人在冬春兩季外出戶外活動明顯減少,而隨著近期疫情有所控制,市民戶外活動逐步增加,外出活動後大量出汗,但是由於佩戴口罩,喝水時有些人覺得脫摘口罩很麻煩,因而好多人在活動時飲水量較前減少,導致體內水分大量流失,血管收縮使血液變粘稠,容易形成血栓。血粘度增高勢必導致血流速度減慢,若再合併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就會導致腦血栓形成。此外,由於腦血栓患者大多數是老年人,他們的汗腺萎縮、不能很好的通過排汗來降溫,體溫調節中樞的調節能力減弱,不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調節自身的體溫。夏季食物容易腐敗變質,吃了不潔食物後腹瀉,也會誘發腦血栓的形成,這些都會引起體內液體流失,電解質離子失衡,造成血液粘稠,加重了腦血栓的風險。腦內後循環對缺血缺氧耐受能力差,一旦出現腦部供血不足時率先表現出相應的臨床表現,頭暈、耳鳴,噁心嘔吐、走路不穩,甚至出現視物雙影,飲水嗆咳。

那麼問題來了,夏季如何預防腦血管病呢?首先我們應該避免暴曬中暑,外出時儘量選擇早上或傍晚相對涼爽時候,當長期在高溫環境下工作運動時,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鹽分,最重要的就是得多喝水,至少每天保證液體量1500ml,這樣才有助於腦血管系統的有效循環;同時要注意維持好原有的基礎疾病的藥物治療,例如控制好血壓、血糖等;此外應該避免溫差過大,室外過熱,室內吹空調比較涼爽,吃冷飲比較多,這種冷熱的變化對腦血管是不利的,合理降溫解暑,避免過激;高血壓、糖尿病人群都得按時吃藥,避免血壓大幅波動及血液粘稠;最後還要注意起居有節,保證足夠睡眠,清淡飲食,調整好心態,生活規律。

專家簡介

馬學玲,哈醫大四院神經內科六病房,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博士後,碩士研究生導師,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訪問學者。長期致力於腦血管病、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肌病及周圍神經病的研究,在幹細胞與腦血管病研究領域取得可喜成果。榮獲黑龍江省醫療衛生新技術一等獎(第一名),黑龍江省衛生廳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1項,省廳級課題3項,哈醫大院青年基金2項,培養碩士研究生9名,發表SCI 9篇,國家核心期刊十餘篇,參加發明專利兩項,主持軟體專著技術1項。黑龍江省康復醫學會神經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黑龍江省女醫師協會常務理事,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微循環專業委員會理事,黑龍江省神經系統變性病學會理事,黑龍江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認知障礙學組委員,黑龍江省腦血管病學會腦小血管病專業委員。

【來源:東北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糖尿病並發腦梗死 哈醫大四院神經內科專家:血糖升高應及時治療
    糖尿病並發腦梗死哈醫大四院神經內科專家:血糖升高應及時治療編輯:陳芳薇 來源:東北網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嶽金鳳)家住齊齊哈爾的張先生10餘年前患上了糖尿病直到近日起床後突然感覺一側肢體無力,走路向一側偏斜,而且持續不緩解,被家人送到哈醫大四院神經內科。經頭部影像學檢查,張先生一側腦動脈已經阻塞,導致相應的血管供血區域的神經功能受損,出現了肢體活動障礙及語言功能障礙。
  • 哈醫大四院今日舉辦「愛眼日」大型戶外門診活動
    6日8時—11時30分,哈醫大四院在室外廣場5號樓前舉辦「『愛眼日』呵護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一個明亮的未來」大型戶外門診活動。哈醫大四院8名專家將一對一義診。哈醫大四院眼科副主任醫師彌樹勇介紹,這在醫學上稱之為「翼狀胬肉」,是眼科常見病,俗稱「魚肉」。彌樹勇表示,翼狀胬肉通常見於眼球內側,肉眼即可識別。侵犯角膜以後會越來越大,甚至遮蓋瞳孔而影響視力。
  • 為啥不同驗光師驗出的結果不一樣?哈醫大四院姚春灩主任解惑
    龍頭新聞訊 隨著暑假的到來,哈醫大四院眼視光門診的患者量暴增。姚春灩主任出診時發現,有的家長為了想確認孩子的眼睛到底多少度,一天內會選擇好幾個地方進行驗光結果對比,卻發現每個地方給的驗光結果不一樣,家長心裡就「凌亂」了,同樣的眼睛為什麼驗光結果會不同呢?
  • 哈醫大四院開展靜脈腔內閉合術 - 電子報刊
    生活報訊 (嶽金鳳) 七旬張大爺右小腿上的一個蚯蚓狀小腫物長了30多年,起初只有黃豆大,躺下時就消失,既不癢也不疼。誰知最近小腿越來越腫脹,皮膚表面「蚯蚓」一樣的血管看著很嚇人,且下肢腫脹難忍,皮膚還癢得厲害。
  • 哈醫大四院成立肺結節多學科診療(MDT)中心
    你必須了解的多學科優勢多學科(multi-disciplinaryteam,MDT)綜合診療模式,是由多學科專家圍繞某一病例進行討論,在綜合各學科意見的基礎上為病人制定出優質精準的治療方案。因其鮮明的以病人為中心、個體化治療的特點,在歐美已得到普及。就疾病而言,MDT診療模式是目前對惡性腫瘤、少見疾病、疑難疾病越來越推崇的診療模式。
  • 哈醫大四院29日舉辦「童心同行 健康護航」大型戶外門診
    為迎接「六一」國際兒童節與6月6日全國「愛眼日」,哈醫大四院將於5月29日8時30分—11時30分,在哈醫大四院室外廣場5號樓前舉行「童心同行 健康護航」大型戶外門診。此次活動涵蓋了兒內科、新生兒科、小兒視光學門診、小兒骨科、小兒泌尿外科、小兒神經外科、心外科、皮膚科、耳鼻喉科、超聲科等十個專業,十餘名專家將一對一現場解答家長對兒童神經、生長發育以及兒科常見病多發病防治的困惑,眼視光學專家將解答眼視光近視、遠視、散光、斜弱視、精準3D驗光、準分子手術、角膜塑形鏡等相關問題,助力學子復學。
  • 哈醫大四院「達文西」機器人精準切除腎癌
    近日,哈醫大四院泌尿外科團隊應用「達文西」機器人輔助技術,為多位患者施行了保留腎臟的腫瘤切除手術。手術採用了「免阻斷」、「免縫合」的國際先進技術,可以避免患者術後腎臟萎縮,最大程度地保護患者的腎功能、延長生命周期。
  • 哈醫大四院大型戶外門診獲百姓點讚
    黑龍江日報5月27日訊 「來哈醫大四院看病,不求人,走流程,實在太便捷了!」5月20日,來哈醫大四院看病的患者都不約而同地發出了同樣的感嘆!以「看病不求人,看病走流程」為主題,5月20日,哈醫大四院在我省首次推出戶外門診活動,深挖患者就醫需求,做實做細各項服務環節,全力打造患者最佳醫療體驗。
  • 哈醫大四院口腔頜面外科成功切除拳頭大小頜下腺腫瘤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宋薇)近日,哈醫大四院口腔頜面外科團隊又完成一例較為巨大的頜下腺腫瘤切除手術,解決了困擾患者兩年多的苦惱。經多方問醫,劉女士輾轉來到了哈醫大四院口腔頜面外科。哈醫大四院口腔頜面外科朱威副主任醫師為劉女士做了詳細的術前檢查後發現,由於瘤體巨大,腫瘤已經壓迫氣管和咽喉側壁,且被口底肌肉嚴重包裹,與舌側下頜骨也有粘連,手術存在一定風險和難度。經過充分手術準備,朱威副主任醫師和張偉主治醫師為患者在全麻狀態下切除了頜下腺腫瘤,歷時3個多小時,術中出血僅不到100毫升。
  • 哈醫大四院大型戶外門診210名兒童受益
    本報訊(嶽金鳳 宋微 王海嬌 記者 石晶)「看病不求人,看病走流程」。5月29日,哈醫大四院舉行的「童心同行 健康護航」大型戶外門診活動推出多項便民惠民舉措,共有210名兒童在活動中受益。  活動現場,哈醫大四院王國年副院長向記者介紹,此次戶外門診全部採取的是網上掛號預約和分時段錯時就醫,現場通過志願者和標示指導患者安全、有序就診。出診醫生均為醫院資深專家,並且免掛號費,提供免費視力檢查、電腦驗光等,繳費、採血、超聲、核磁等項目均安排在附近,一站式完成。  家住道外區的龔女士的寶寶今年兩歲多了,孩子包皮過長問題一直困擾著龔女士,趕上戶外門診來看病。
  • 哈醫大四院48小時建成新區中心醫院發熱門診和病房
    【冰城防疫】哈醫大四院48小時建成新區中心醫院發熱門診和病房龍頭新聞訊(王宏磊)記者從哈醫大四院了解到,2月10日,哈醫大四院哈爾濱新區中心醫院發熱門診、發熱病房如期啟用,為哈爾濱新區防疫、抗疫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 12月17日哈醫大四院肺結節多學科診療(MDT)中心成立
    近日,記者從哈醫大四院了解到,為解決患者看病奔波困擾,提高診治質量和效率,醫院將於12月17日成立「肺結節多學科診療(MDT)中心」,打破傳統就診模式,搭建多學科診療平臺、提供一站式醫療服務,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 哈醫大四院肺結節多學科診療(MDT)中心精準篩查 將肺癌扼殺在病變...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宋薇)近日,哈醫大四院肺結節MDT團隊通過發揮MDT門診優勢,為患者排除0.5cm肺結節隱患,通過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精準切除肺結節,成功將肺癌扼殺在病變早期。求醫心切的劉阿姨找到了哈醫大四院具有多年肺結節診斷經驗的呼吸內科一病區車春莉主任,車主任通過結合團隊創建的肺部結節首診表對比研判,加之多年從醫經驗,高度懷疑16排CT平掃報告的結節是惡性結節,建議患者做進一步影像學檢查。
  • 哈醫大四院神經外科巧妙「拔釘」
    患者病情危重,手術風險極高,為求進一步診治,患者急乘救護車前往哈醫大四院搶救。 哈醫大四院神經外科詹奇博士詳細詢問病史,閱片及查體,並與眼科醫生共同商討。發現鋼釘雖然從眼眶進入顱內,但眼球及視神經並未損傷,相當於打了個「擦邊球」。眼眶後方有很多重要神經和血管,如視神經、眼動脈,一旦戳到任意一根,都會引起失明甚至大出血。
  • ...腦溢血…這個高致死率的疾病已悄悄找上年輕人!注意10個身體信號
    在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是所有疾病死亡原因之首。除了高致死率以外,還有致殘率,超過50%以上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生活無法自理。 一般而言,腦出血只會發生在中老年患者身上,並且患者通常伴隨著惡性高血壓、嚴重動脈硬化、腦血管瘤等。
  • 哈醫大四院專家:自測看是否靜脈曲張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 王海嬌)下肢靜脈曲張是一種很常見的周圍血管系統疾病,病人通常會有腿部疼痛,腿部血管明顯突出等情況,嚴重的還可能會引起間歇性跛行等,下肢靜脈曲張形成的原因一直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其實並不算少,和從事站立久坐等工作有密切的關係,還可能和遺傳分不開。
  • 難產寶寶在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變得「心靈手巧」
    出院後,隨著彤彤一天天的長大,媽媽發現孩子的小手總是緊緊緊握著,很難打開,小手揮舞的幅度也不像同月齡的孩子幅度大。媽媽有些擔心,經人介紹來到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諮詢,經過周大勇主任的評估與檢查,發現彤彤的肩關節周圍肌肉緊張、拇指內扣、手指抓握動作缺失等,診斷其為缺血缺氧性腦病、發育遲緩。為了讓孩子早日恢復正常,彤彤媽媽立刻決定讓彤彤開始在這裡進行康復治療。
  • 全國愛眼日丨320名餘名患者在哈醫大四院「愛眼日」戶外門診受益
    6月6日,哈醫大四院舉行的「全國愛眼日」大型戶外門診活動推出多項便民惠民舉措,及時為320餘名市民解決了燃眉之急,再次讓廣大患者切實感受到戶外門診的安全、有效、便利、惠民。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打趣地說:「這戶外門診實在太好了,我和老伴兒從家溜溜達達地來到這,真像逛早市一樣就把難受好久的眼病看完了。
  • 國家眼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黑龍江省分中心落戶哈醫大二院
    人民網哈爾濱12月4日電 日前,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通過國家眼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認定,成為國家眼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黑龍江省分中心,系全省首家,標誌著哈醫大二院眼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邁向新裡程。
  • 哈醫大二院眼科專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定期檢查眼底早發現早治療
    對此,哈醫大二院五官醫院院長、眼科主任原慧萍教授表示:「糖尿病患者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患者會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儘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診斷率在內分泌科醫生和眼科醫生的共同努力下可達30%,但能得到早期治療的患者不足10%,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規範檢查眼底十分重要,早期發現、早期診治,才能維護患者的視功能。」眼科副主任孫大衛教授為患者檢查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