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中華!那些外國動畫裡的中國元素

2020-12-24 納茲家的音響

hello,大家好。這裡是熱愛動漫的納茲家的音響,很高興我又和大家見面了。我們中華的文化可謂其博大精深,然而隨著國家日益昌盛,中國文化也名揚海外,國外的動畫作品中也常常不乏帶有強烈中國色彩的元素出現,那麼,本期我們就來聊聊那些走出國門的中國元素吧

1.功夫熊貓

說到中國元素,必不可少的就是我國的國寶大熊貓了,圓滾滾,胖乎乎,萌到化,是大熊貓給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印象。而在美國夢工廠的動畫歷史上《功夫熊貓》的三部曲絕對可以佔據一席之地。

首先在《功夫熊貓》中的場景設置,就運用了中國水墨畫的元素,仿佛直接置身於山水畫之中;

其次是人物的設定,和平谷中的居民是中國家中最常見的豬,兔子,鵝等等,蓋世武俠則是虎,猴,蛇,螳螂,仙鶴,而中國的功夫之中虎拳,猴拳,蛇拳,螳螂拳都是代表,而仙鶴則是作為一種成仙的象徵,師傅是小熊貓,大師則是烏龜,第一季的反派是國家保護動物雪豹,第二季是孔雀,第三季則是水牛,都是在中華大地上特有的生物;

再次,也是我認為《功夫熊貓》最有心的細節,是其中的建築,其實這點並不容易察覺。在中國的建築中,南方的建築與北方的建築具有很大的差異,而在功夫熊貓中,這點也很清晰的體現了出來,由於大熊貓的主要棲息地在四川,也就是中國的南方,所以在建築上製作者也下了一番功夫,首先是飛簷,南方的飛簷比較高挑,而且越高說明此人財富越高,其原因在於高挑的飛簷可以講南方的雨水分散,而北方的飛簷則比較平緩,而更顯厚重,其原因為北方的雨水少但是雪多,過於高挑的飛簷會因積雪而不堪重負。這就如同處在江南煙雨中的婀娜少女與處在茫茫原野之上的粗獷漢子。

攝於四川省川菜博物館

《功夫熊貓》的細節就到位在這裡,在處理屋頂飛簷的時候,全部採用了不同於北方的高挑的飛簷。其次,的用心之處在於江南的白牆黑瓦,這是江南水鄉的典型特徵,也融合在了劇中。

2.中華小當家&食戟之靈

作為美食番,即便不是中國製作的,但是我大中國作為世界上最能吃的,最會吃的國家(一切都要從一隻蝙蝠說起……)開個玩笑,真心希望疫情能快點結束,不會有人再為此獻出生命。

我們言歸正傳,每個地區都有自己地區的特色,我國地大物博,自然在美食中要站一席之地,中華小當家中自不必說,小編一度曾以為是中國做的番,然而是日本的。

以及第四季在今年年初剛剛完結第四季的《食(chun)戟(yao)之靈》,當中都不可避免的提到了中國的料理,尤其是當中的四川料理(當然小編沒有貶低其他菜系的意思),而且四川料理中的麻婆豆腐的出現頻率最高,

小當家

很大一部分原因除了川菜的美味之外,還要感謝將川菜帶入日本的陳建民,而在之後的製作之中又改良了更符合日本人的口味,因此在日本大受歡迎。也就不怪動漫之中常常出現麻婆豆腐了。

3.花木蘭

說到花木蘭,可以說是最家喻戶曉的人物之一了,男扮女裝,代父從軍,你女兒身進入軍營之中,並且成功凱旋歸來。

而在1998年,美國迪士尼就製作了《花木蘭》這部帶有歌舞性質的動畫,其中很多的情節還是很有中國的元素的。比如木蘭的一些裝束,妝容以及中國元素的建築,祭祖的習俗,以及神獸木須龍等等。

但是,話說回來,《花木蘭》也有很多不太符合原詩中的設定:比如,原詩中木蘭是因為「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是完全出於孝心的替父出徵;而動畫中的花木蘭先是經歷了一場失敗的相親之後,加上父親已老才決定代父從軍,從一開始便把木蘭塑造成了一個女漢子的形象。其次原詩之中的木蘭是在回到家中才讓同行的夥伴知道自己是女兒之身;劇中提前了木蘭暴露性別的時間,包括最後的打鬥上和最後受賞的場面木蘭都是以女兒身展現在世人面前,不過,這也符合迪士尼一直以來強調的「做自己」的理念。

現在,劉亦菲主演的真人電影花木蘭也即將上映,等疫情結束,和你最愛的人去電影院觀看吧!

那麼本期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音響君和大家不見不散!喜歡音響君的話就點個關注吧

相關焦點

  • 日本動畫裡的中國元素,旗袍美女身材好,而它無處不在
    這時,作為日本近鄰又擁有鮮明文化特點的中國就成了日漫作品中的另一個主要的文化元素提供者。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日本動畫片裡經常出現的中國元素吧!小編之前有一次去歐洲旅遊,一位外國朋友在得知我是中國人後立馬在身前比劃了雙掌招架的姿勢喊道:「oh,kungfu!」
  • 綿羊、熊貓和殭屍:也談外國遊戲裡的這些中國元素
    使用這些角色的時候,遊戲中的場景也會有所變化——換上了大紅燈籠的路邊燈柱、路旁時不時出現的八角涼亭、半空中炸開的禮花……這些都在告訴玩家:「中國的農曆新年到了。」今年是羊年,《天天過馬路》用一隻小雞給大家拜年讓人覺得有點奇怪,但老外好歹知道「夕」,知道中國人喜歡財神爺,這也就不錯了。不過我猜老外還是不知道中國人喜歡圖吉利這一心理層面的。
  • 那些機戰動畫中的中華機體
    在很多粉絲的心目中,機甲一直是與日本或歐美的專利,自然也是本國人充當主要角色,即使有中國也只是跑個龍套,演個炮灰(暴風赤紅你死得好慘啊)。但事實上一些日本機戰動畫中也存在著大量的中華元素,還有不少中國角色起到關鍵作用,甚至有中國機體以一當百,大開無雙。
  • 中國元素被日本愛不惜手,日本動漫聲優,齊聲唱成龍的英雄故事
    中國文化其實對日本的影響還是相當深遠的,且不說那些很大的方面,比如說日本的文字,日本的古典藝術以及日本的文學作品等等,光是提到日本的動漫與遊戲等流行文化的具體產品,就有不少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部分,遊戲產品就有《真.三國無雙》系列為代表,動漫產品似乎就更加多了,最受到中國人所熟悉的日本動漫作品就有《龍珠》系列與《中華小當家》系列等。
  • 日本動畫《中華小當家》,為何能在中國維持20年的情懷?
    題圖 / 中華小當家本文由ACGx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這是什麼人間美味,讓我吃了就不禁熱淚盈眶?」「是洋蔥,我加了洋蔥。」「蛋炒飯,雞蛋、大米質樸食材的默契配合,最普通又最動人的家常味道……」時隔近二十年,製作黃金蛋炒飯的天才廚師劉昴星,將以更加圓潤的人物造型,回到觀眾們的視線——許多人心中的童年神作《中華小當家》,將推出新作動畫了。
  • 時代的眼淚,如今的日本動漫已經看不到中國元素
    曾幾何時,日本動漫非常喜愛使用中國元素,很多知名作品中都添加了大量的有濃鬱中國色彩的角色,內容,文化。然而近些年這種情況卻完全看不到了,中國元素從日本動漫裡徹底消失了,到底哪出了問題呢?首先先看看我們中國元素當年是如何霸屏日本動漫的,《白蛇伝》 東映動畫 1958《西遊記》 東映動畫 1960《仙人部落》 株式會社EIKEN 1963《悟空の大冒険》蟲Production
  • 中華小當家 | 在中華料理店裡打工的日子
    中國飲食文化流傳到日本後,經過數百年不斷地融合與發展,逐步壯大並被日本國民所認可。如今中華料理在日本取得長足發展,店鋪遍布日本大街小巷。但在這樣店長、經理乃至大部分的工作人員都是中國人的店裡打工,會有哪些優勢和劣勢呢?下面就來和言吉君一起討論一下在日本的中華料理店裡打工的利弊吧。
  • 中華小當家|在中華料理店裡打工的日子
    《中華小當家》作為一部日本產出的動漫,裡面無數中華美食讓人讚嘆會「發光」,那中華料理店在日本是什麼樣的呢?中國飲食文化流傳到日本後,經過數百年不斷地融合與發展,逐步壯大並被日本國民所認可。如今中華料理在日本取得長足發展,店鋪遍布日本大街小巷。
  • 中華小當家——誰說那些菜品只是傳說
    今天,咱就來說說《中華一番》(中華小當家)!中華小當家是「小川悅司」在1995年開始連載的漫畫,於1997年動畫化。一經引進內地,立馬吸粉無數,一是當時疲弱的國產動畫完全沒有抗衡日美動畫的能耐。二是代表無數小夥伴童年的日本動畫居然出了那麼一部超濃中國元素的作品!從人設到故事背景到裡面運用的元素,幾乎都是我大天朝的。
  • 五部常被國人誤解的童年動畫,雖中華元素滿滿,卻並不是中國製造
    說到動畫想必各位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日本吧,說實話日本的動畫作品在全球的影響力都是非常巨大的,雖說國內的動畫作品與其相比還有著不小的差距,但是這樣的差距我相信早晚有一天我們一定能夠將其拉平的。不過今天咱們要討論的並不是日漫與國漫的差距,而是來帶大家欣賞幾部一直被許多人誤解的「國產動畫」作品。
  • 《葫蘆兄弟》誕生記——脫胎於中國神話,與外國動畫硬扛
    如今,葫蘆娃只能在腦海裡銘刻,背後的故事卻越來越令人著迷。外國動畫「免費」,吃虧的國人開始覺醒上世紀80年代初,國內電視到處充斥著外國的動畫片。美國雖然沒有明著要求,但是一系列的動畫衍生品,卻讓中國的動漫產業狠狠地栽了跟頭。當時日本的電子品牌卡西歐,想要打廣告進入中國市場。然而,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一切都還在摸索中。
  • 一部全是展現中國元素的國產動畫,很值得去欣賞
    所以,電影中的民族文化元素就是指那些可以表現本民族特點的文化元素,我們也可以將電影中的民族文化元素看成一個個具有民族特點的文化符號。小編對《大魚海棠》這部動畫電影中的民族文化符號和大家詳細說一下。一、《大魚海棠》創意和劇情中的民族文化元素只有把動畫作品中所傳達的民族文化變成「世界語言」,讓所有的人尤其是觀眾能感受到,並產生共鳴,才能讓中國動畫走向世界。
  • 外國卓別林,中國張樂平,走進中華藝術宮,了解「三毛之父」一甲子...
    圖說:張樂平自畫像 官方圖為紀念著名畫家張樂平先生誕辰110周年,中華藝術宮 「回眸——張樂平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特展明天上午開幕。本次展覽由中華藝術宮和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策展人為朱國榮。張樂平所創作的三毛形象影響了幾代讀者,被譽為「三毛之父」,名揚海內外。
  • 讓世界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無論是中國孩子還是外國網友,「阿木爺爺...
    無論是中國孩子還是外國網友,「阿木爺爺」授藝不藏私 2020-11-17 18:2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有中國元素,要表現出中國主題的動畫,才叫作「中國動畫」嗎?
    以上央美院長對於中國動漫發表的談話(其實應該是中國動畫,大叔不知道還有多少人分不清楚動畫和動漫,不要自認為高級的動畫就要稱為動漫,「動漫」是動畫和漫畫的總稱),從始至終,句句扣著「中國元素」,強調中國動畫要表現出中國主題,立足於中國本土文化。雖然說,我不反對中國動畫裡有中國元素,但是中國動畫就非要有中國元素,變現出中國主題才能被叫作「中國動畫」嗎?
  • 那些童年時候的動畫,你看過的有幾部?聽說中華小子要翻拍了?
    但是在這些日漫背後,我們國漫的經典也是不會忘記的,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但是伴隨著我們童年笑聲的畫面卻還印在腦海裡。《天書奇譚》相信百分之八九十的90後甚至80後都看過,這部動畫是1983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動畫長片,改編自中國神話故事《平妖傳》部分章節。該片講述天宮裡的袁公偷盜天書,刻在石洞裡,後被三隻狐狸偷學。狐狸修煉天書法術後,危害百姓。
  • 中國元素動畫是最好的國際文化名片
    高科技新視角展現傳統文化魅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傳統文化是動畫創作的珍貴資源寶庫。近年來,國家廣電總局深入開展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動漫創作工程,挖掘具有代表性的各地經典民間故事,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思想精華、民族精神和氣度神韻,以現代視角、動畫科技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展現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堅定當代中國人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相較以往都有較大提升。
  • 日式特攝劇中的那些中國元素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來就被廣為流傳,被全世界的人們認可和接受,而日式特攝劇作為一個越來越火的影視種類,其中也不乏很多對於中華元素的致敬。
  • 真人版《花木蘭》大輸1998動畫版?外國影迷大吐槽
    受疫情耽擱多時的《花木蘭》電影即將開映,最近國內吐槽也比較多,基本上就是中國版海報太土、妝容嚇人等。木須龍,和木蘭的吉祥物小蛐蛐:可惜的是,這些外國觀眾期待的場景與元素在真人版電影「我的失望不可衡量,我的這一天被摧毀。」)
  • 十多年前火遍中國的《中華小當家》竟然出新動畫了?
    mumu丨文提到《中華小當家》,相信很多80、90後都不會陌生。十多年前,這部由日本漫畫家 小川悅司 作品《中華一番!》改編而來的動畫,憑藉著滿滿的中華元素席捲了中國,被吃貨們刷上幾百遍,成為一代人的童年回憶。可惜的是,當年動畫只播出了52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