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美的,卻又不常見的梵谷畫作欣賞

2020-12-22 聞是藝術

文森特·威廉·梵谷

(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

你有沒有仔細看過他的畫?有沒有看到他畫中灰色的絢爛?有沒有看到他熱烈的渴望?他的歡樂、他的痛苦、他的絕望…都那麼強烈。強烈到一百年後依然有人為這樣的強烈而潸然淚下,唏噓不已。在遙遠且模糊的記憶裡,一切燦爛的日子都化成筆下的色彩,絢爛了的回憶,悲傷了未來。

梵谷,中文又稱」凡高」,荷蘭後印象派畫家。出生於新教牧師家庭,是後印象主義的先驅,深深地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主義。1890年7月29日,因精神疾病的困擾,曾割掉左耳,後在法國瓦茲河開槍自殺,時年37歲。

2004年票選最偉大的荷蘭人當中,梵谷排名第十。

他的軼事

1. 梵谷作為世界最著名的畫家之一,在他的有生之年卻只賣出去過一幅畫。這幅畫叫:

《紅色的葡萄園》

《紅色的葡萄園》:布面油畫,75 X 93cm,藏於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館。在梵谷眾多的作品中,這幅畫不是最出眾的一件,但卻是梵谷生前唯一賣出的一件。1890年,比利時畫家安娜·博赫以400法郎的價格買下了這幅畫,現在存於莫斯科。讓人唏噓的是在《紅色的葡萄園》賣出幾個月後,梵谷就自殺了。

2. 梵谷被大家最廣為知曉的作品之一《星夜》,有種普遍的說法,由於這是梵谷在精神病時期所作,所以世人普遍認為這是梵谷想像出來的美妙情景。

《星夜》又名《星月夜》

作品評價:一個個呈旋渦流動的星辰,敏感而不穩定。幾近騷動的線條,刺目的換色或耀眼的紅色在激情的指揮下恣意舞動,就連生長於大地的扁柏也在盡力掙脫地心引力,直刺向急流湧動的藍天,這簡直是一篇激情的汪洋。梵谷的激情遠比高更來地激烈與外向,在梵谷的繪畫中,所有的色彩與形象都必須服從他不羈的激情表達。——房龍《西方美術簡史》

這幅油畫是他所畫的為數不多的,不靠直接觀察對象,而用虛構的形與色,憑想像創造某種氣氛的作品中的一幅。他的這幅畫,畫著一些入睡的小屋,絲柏從下面伸向深藍色的天空;一些黃色的星與閃光的橘黃色的月亮形成旋渦,天空變得活躍起來。這是體現內心的、最緊張的幻想,是發洩無法抑制的強烈感情的創造性嘗試,而不是對周圍大自然平心靜氣研究的結果。(《後印象派繪畫史》美,約翰·雷華德 著)

ste…觀後感:在沒有出現這幅畫作之前,天空在畫布上應該怎樣表達?自然應該怎樣表達?這幅畫是美麗的,因為它絢爛、因為它夢幻、因為它充滿了對自然世界無限的純真愛戀。

3. 死前最後一副畫作。

《烏鴉群飛的麥田》

在這幅畫上仍然有著人們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黃色,但它卻充滿不安和陰鬱感,烏雲密布的沉沉藍天,死死壓住金黃色的麥田,沉重得叫人透不過氣來,空氣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亂低飛的烏鴉、波動起伏的地平線和狂暴跳動的激蕩筆觸更增加了壓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畫面極度騷動,綠色的小路在黃色麥田中深入遠方,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奮情緒,這種畫面處處流露出緊張和不詳的預兆,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線條組成的無言絕命書。就在第二天,他又來到這塊麥田對著自己的心開了一槍。

ste…觀後感:當我仔細看這幅畫的時候,莫名的感受到了悲傷,以及強烈的絕望。陰暗與美好,魔鬼與天堂…無法再承受的痛苦。或許他想:只有選擇離開才能永遠的結束黑暗,走進光明。然而在內心沒有獲得拯救的情況下,死亡不過是生命體的終結,他沒有獲得靈魂上一絲的安寧。

越來越多的現代人喜愛他的作品,或許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作品切實的表達了他的內心情緒。悲傷的、喜悅的、無力的、抗爭的……

一些花

常見代表作:

《桃樹花開》

此畫又名《盛開的桃花》。是1888年梵谷為了紀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而畫的作品。在給提奧的信中,梵谷寫道:"我把畫架擺在果樹園裡,在室外光下畫了一幅油畫——淡紫色的耕地,一道蘆葦籬笆,兩株玫瑰紅色的桃樹,襯著一片明快的藍色與白色的天空。這大概是我所畫的最好的一幅風景畫。我剛把畫帶回來,就接到姐姐寄來的追悼安東·毛威的通知。一種什麼東西(我不知道是什麼)把我抓住了,堵住了我的喉嚨,我在我畫上寫上:紀念毛威,文森特與提奧。如果你同意,我們就以這個名義把它贈給毛威夫······

《羅納河上的星夜》

又名(星空) 存於奧塞美術館 創作於1888.

"當我望著天上的星星時,常常產生好像地圖上代表城鎮的黑點的幻覺。我問自己,為什麼天空中閃亮的點,不像法國地圖上的黑點那樣容易接近呢?我們可以搭火車到塔拉斯康或者盧昂,我們卻不能到星星上去。……所以我想,霍亂、腎結石、肺結核、癌症可能是去天國的旅行工具,一如船、汽車和火車是地上的旅行工具一樣。壽終正寢者,就是慢慢步行到天國去的。"梵谷再度嘗試夜景之作。天空的星光與岸邊燈光的倒影,互相響應。

《塞林萊斯大道》

塞林萊斯大道,1890年6月 梵谷自創的短碎筆法在這幅畫中展露無遺。梵谷在阿爾時期的色塊運用,在此全轉成了線條。中置的柏樹主控整個畫面,道路,稻田,野草相互輝映。馬車和人物的位置則有平衡畫面的效果。

《聖雷米》

1889年5月8日,梵谷自願來到離阿爾25公裡的聖雷米。在聖-保羅精神病院治療。這時的梵谷已陷入對 精神病的恐懼和對前途的迷茫中。他每隔幾個月發一次病,但事後卻非常清醒,並且經常到戶外作畫。令人驚嘆的是,梵谷在這樣的情形下並沒有頹廢,而是畫出了一幅幅更加成熟,更加大膽,更加令人震撼的作品。

以下是現代藝術家對梵谷的畫做的移軸處理,使梵谷的畫更為有趣。

相關焦點

  • 梵谷1885年至1886年期間的畫作欣賞
    梵谷故意選擇了一種能夠挑戰他作為畫家不斷增長的實力的作品。像法國大師尚-法蘭索瓦·米勒(Jean-FranoisMillet)一樣,梵谷想成為一名真正的「農民畫家」。紐南的牧師住宅這座房子是梵谷父母住在紐南的牧師住所。梵谷的父親是荷蘭教會的牧師。 1883年12月,梵谷與他的父母一起搬回來並一直呆到那裡,直到1885年5月。
  • 名家畫作失竊頻發,梵谷的「春天」也被偷走了
    來源:福布斯中文網昨日晚間,據美國當地媒體報導,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拉倫辛格博物館,遭人夜間闖入,正在展出的梵谷畫作《春天的花園》被盜走。湊巧的是,畫作被盜的日子正是畫家梵谷的生日,而這間被盜的美術館正因為疫情的原因,於3月12日起正式閉館。名家畫作失竊頻發,梵谷的「春天」也被偷走了。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創意圖這幅由梵谷創作於1884年的作品,原本收藏於荷蘭格羅寧根博物館,此次為借展而來。
  • 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威廉·梵谷,油畫作品欣賞
    在荷蘭的鄉村裡,有一個牧師家庭,梵谷就出生在這裡,做過職員,做過商行經紀人,還當過礦區的傳教士,但最後致力於繪畫事業。梵谷早期的畫風以寫實為主,受到荷蘭傳統繪畫及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在許許多多的個人創作中,梵谷個人非常喜歡肖像畫,一生中畫過許許多多幅自畫像,也極其鍾愛向日葵,他的畫作以寫實為主,極具代入感,梵谷能夠用自己的繪畫風格描繪出心中所想,其中也不乏誇張的繪畫手法,讓人深陷其中,沉迷於他反映心中所想創造出的景象,令人神往。
  • 梵谷生日畫作被偷,這些被盜走的世界名畫,現在怎麼樣了?
    點擊上方 藍字 ▲ 關注 守藝派你將打開不一樣的藝術世界▼前日,是藝術家梵谷的生日戲劇性的是,當人們正在忙著悼念他的167歲誕辰時,他的一幅畫作《春天花園》卻被盜了梵 高 ▼(觀藝術百態,看芸芸眾象)前日,是藝術家梵谷的生日戲劇性的是,當人們正在忙著悼念他的167
  • 孤獨而偉大,梵谷的這10幅畫作你值得一看!
    如果給梵谷的畫作辦一個線上展覽的話,我想這10幅畫作你值得看到。一、《吃土豆的人》狹窄的房間,逼仄的氣息瀰漫,昏暗的燈光下,貧苦的一家人勞作一天,到了晚餐時間桌上的主食卻只有土豆。畫中最右邊的老婦人機械地倒著手中的咖啡,生活的重擔已經磨滅了其全部的生趣。
  • 外國人心太大,梵谷生日當天畫作又被盜,為啥國外博物館總被偷?
    生前窮困潦倒,死後卻畫作大賣出天價梵谷生前窮困潦倒,畫作一直無人問津,他一生只賣出過一幅畫,平時要靠弟弟救濟才能勉強維持生計。直到自己和弟弟死後,他的弟媳收拾遺物,才發現了梵谷生前的2000幅畫作。憑藉弟媳的一雙慧眼和賣力宣傳,不出10年,梵谷的畫作就轟動了整個畫壇,還不斷賣出天價。不知道梵谷要是泉下有知,得有多鬱悶。早知如此,自己當初也不必生活得那麼悽慘了不是。
  • 評展|上野之森美術館「梵谷展」:梵谷何以成為梵谷
    正在日本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舉辦的「梵谷展」呈現了梵谷藝術道路的起點與成長過程。聚焦於梵谷本身,拋卻一切繁文縟詞,名稱走的是日式極簡風——「Vincent van Gogh 梵谷展」。除了其代表作《麥田》、《絲柏樹》、《薔薇》外,展覽還囊括了同時代對梵谷產生重大影響的他人作品,包括海牙學派和印象派的畫作。
  • 不一樣的梵谷系列:插畫師用童趣的筆觸,致敬可愛又孤獨的梵谷
    這些詞紛紛指向了一個對於大眾來說,陌生又熟悉的群體——藝術家,很多藝術家的行為是常人難以理解的,他們生活於市井之中,卻不追求世俗的快樂,他們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嚮往著、挖掘著內心深處的需求和在外人看來不可理喻的藝術美,他們大多知音難遇,在世時多半窮困潦倒,而百年之後卻又備受追捧,他們的作品尊為經典,他們的名聲享譽全球。描述至此,你腦海中第一個人物是誰?我的答案是,梵谷。
  • 至愛梵谷 星空閃爍
    走進影院,這樣厚重的油畫質地,配上回憶與調查並進的敘事方式,黑白與彩色交匯的表現手法加上濃重的古典音樂,這不像是在看電影,更像是在欣賞一件多維藝術品。影片圍繞「探尋梵谷之死的真相」展開,梵谷生前友人的兒子阿爾芒,為了寄出梵谷生前的一封信,沿著這位天才畫家的生活軌跡,一點一點走近梵谷的內心世界,還原他生前的最後時光,一點一點揭示了梵谷之死的原因在不夠了解梵谷的人的眼中,他是一個患有抑鬱症的特立獨行的畫家,他的成就大都應感謝於他的病症,經常能看到一個關於梵谷的形容詞——「扭曲」,而看完這部電影,我想說,他乘著孤獨的舟
  • 欣賞梵谷作品《星夜》,跟著繪畫作業單,賞析練習色彩、線條
    讓我們試著猜想一下作者最想表達什麼,1889年梵谷的病有了好轉,也許正是這份好轉,讓他對生命力的表現更加有體會;也許在畫這張畫的時候作者的心情反而是平靜的。這樣的猜測其實意義不大,只能是更加促進我們去了解梵谷。
  • 你真的了解梵谷嗎?他的畫作為什麼能火?他到底是怎麼樣的人?
    你真的了解梵谷嗎?他的畫作為什麼能火?他到底是怎麼樣的人?人們常說,天才與瘋子,往往就是在一念之間。而對於梵谷,也有人如此評論他。那麼,這位天才畫家到底是怎麼樣的人?他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他死後畫作為何能大紅大火,受世人追捧,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梵谷的故事。
  • 梵谷畫作被盜,167年前的那天梵谷正好出生,小偷在開玩笑嗎?
    #日前,一幅由文森特·梵谷創作的估價高達500萬英鎊的畫作在荷蘭一家博物館被盜,藝術應該被分享,不是嗎?末了,德洛姆還說,這是一幅我們最偉大的畫家文森特·梵谷美麗而動人的畫作,但是卻被人從博物館偷走了,這幅畫必須儘快歸還,這樣我們才能再次欣賞這幅藝術作品,並從中得到安慰。藝術應該被分享,被人們看到,不是嗎?
  • 梵谷生前的最後一幅畫,帶你認識一個不一樣的梵谷
    梵谷是19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他的作品,為後人所頂禮膜拜,畫家們提及梵谷便肅然起敬。梵谷生前的畫作,大多有著一種旺盛的生命力,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讚頌。如他的《向日葵》、《海邊的卡夫卡》等等。文藝界都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名人在世的時候往往得不到同時代的認同,而在死後成名。
  • 看不懂梵谷的畫?一文教你快速讀懂梵谷,達到在酒桌上裝逼的目的
    因此,很多家長非常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審美力,經常帶著孩子到美術館、博物館欣賞名畫,希望孩子能從這些名畫中領悟到審美力。然而,要想欣賞一幅名畫,首先需要有很深厚的藝術底蘊。對於懵懂的孩子來說,一上來就讓他們去欣賞名畫,無異於給小學生講微積分!藏在名畫背後的東西,別說孩子了,就連家長自己也未必能說清楚!
  • 六萬多張畫,組成被嫌棄的梵谷的一生《至愛梵谷·星空之謎》
    強烈推薦這部影片給梵谷畫迷和研究學者,還有深愛動畫類型的影迷,有些人對梵谷生平不甚了解或不感興趣的可能會略覺乏味,因為故事本身就是圍繞著調查「梵谷之死」真相展開。生命力噴薄而出的畫作與傳奇曲折的經歷,讓梵谷在百年之後幾乎成為了藝術家的代名詞,關於他的影像作品數不勝數,最早的是紀錄片,最著名的電影是《梵谷·畫語人生》,這些作品都在不遺餘力地塑造一個癲狂充滿才情的藝術家形象,也是在還原那個人們不了解的真實梵谷。
  • 梵谷畫作失竊:偷畫的人,不該被「歌頌」!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報導,荷蘭Singer Laren 博物館的官員透露稱,該館的梵谷畫作《春日花園》於3月29日凌晨3點15分被盜。據悉,盜竊者闖入博物館,在暴力砸破了玻璃後,偷走了這幅創作於1884年的畫作。
  • 荷蘭梵谷博物館重新開放
    6月1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的曾侄孫威廉·梵谷(梵谷弟弟提奧的曾孫)在梵谷博物館門口迎接重新開放後前來參觀的第一批觀眾。 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6月1日重新開放。6月1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重新開放後迎來第一批觀眾。 新華社發(西爾維婭·萊德雷爾攝)
  • 如果梵谷、達文西做周邊,他們的LOGO會是什麼樣子?
    但如果,像莫奈、達文西、梵谷等藝術巨匠在現在時代進行創作,將會是怎樣的一番場景?擁有這樣構想的,並非只有我們。來自巴西的藝術家Milton Omena,便別出心裁,從藝術家的作品之中尋找元素,設計出能體現出各位大師的LOGO。文森特·梵谷黃色、藍色,獨特的紋路,風格像極了梵谷的畫作。顯而易見,Omena對於梵谷LOGO的靈感來自於梵谷那獨特的筆觸。
  • 梵谷——燃燒的太陽
    人們認為最美的一般是指後來7幅放在花瓶裡的向日葵,美在哪裡呢?我們先以收藏在荷蘭梵谷博物館的油畫《十四朵向日葵》為例,來探尋一下梵谷神技般的繪畫小秘密。如果明黃背景可以給梵谷一個最佳創意獎,那畫中梵谷的個人籤名絕對可以驚豔達·文西、秒殺畢卡索。因為從沒有畫家在畫面中間主體物的瓶子上簽名。
  • 趙小勇:模仿梵谷20年,出國看到真跡,去梵谷墳前跟他告別
    而在這些畫工中並不是每個都有著深厚文化背景和專業的繪畫知識,有很多就是普通的村民,趙小勇就是這其中的一個人,在十分簡陋的環境中他卻能栩栩如生地再現梵谷的著名畫作,被稱作是「中國梵谷」,而在模仿梵谷20年後趙小勇有了自己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