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新開發的CRISPR-LICHT技術篩選出決定人類大腦大小的基因

2020-12-24 生物谷

2020年11月12日訊/

生物谷

BIOON/---生物學中的許多基本原理和基本上所有調節發育的途徑都是在所謂的遺傳篩選中發現的。

遺傳

篩選最初是在果蠅和秀麗隱杆線蟲中開創的,它涉及到許多基因的逐一失活。通過分析基因失活的後果,科學家們可以得出關於其功能的結論。比如,這種方法可以確定大腦形成所需的所有基因。

在果蠅和線蟲身上可以常規地進行遺傳篩選。在人類中,存在著豐富的關於

遺傳

病和疾病相關突變後果的知識,但對人類進行系統性分析是不可能的。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奧地利維也納生物中心(Vienna BioCenter)、維也納大學和維也納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突破性的技術,這種技術允許在人類組織中並行分析數百個基因。他們將這種新技術命名為CRISPR-LICHT。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human tissue screen identifies a regulator of ER secretion as a brain size determinant」。

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b5390。

通過使用維也納生物中心奧地利科學院分子生物技術研究所(IMBA)的Jürgen Knoblich研究團隊開發的人腦三維細胞培養模型---大腦類器官(cerebral organoids),人們如今可以使用CRISPR-LICHT分析數百種突變在人腦中的作用。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IMBA博士生Dominik Lindenhofer解釋說,「這種技術是基於眾所周知的在2020年10月獲得諾貝爾獎的CRISPR-Cas9技術和雙條碼方法的結合。關鍵的技巧是使用嚮導RNA(gRNA),同時也使用一種基因條形碼,即我們添加到用來培養類器官的細胞基因組中的DNA片段。這讓我們可以看到每個類器官的完整細胞譜系,而第二種條形碼讓我們可以計算每個起始細胞產生的細胞數量。這降低了噪音,因此我們可以確定每種gRNA對類器官生長過程中產生的細胞數量的影響。為了描述我們的方法,我們將之稱為CRISPR-LICHT(CRIPSR-Lineage Tracing at Cellular resolution in Heterogenous Tissue,利用CR

ips

R在異質組織中進行細胞解析度下的譜系追蹤)。」

這些研究人員將CRISPR-LICHT應用於小頭畸形(microcephaly),即一種以患者大腦尺寸縮小和嚴重智力障礙為典型特徵的

遺傳

性疾病。通過這種革命性的新技術,他們篩選出了所有疑似在這種疾病中發揮作用的基因。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IMBA博士後研究員Christopher Esk說,「我們不僅能夠利用CRISPR-LICHT識別小頭畸形基因,而且還精確地確定了一種參與控制大腦大小的特定機制。」內質網(ER)被確定為控制胞外基質蛋白分泌的主要樞紐。這種機制會影響組織的完整性,從而影響大腦的大小,並被確定為小頭畸形的原因之一。

果蠅的遺傳篩選早已成為全基因組篩選的成熟工具,在維也納有著悠久的傳統。維也納果蠅研究中心(VDRC)由來自IMBA的科學家們共同開發,是歐洲唯一的果蠅種群中心,並且也是全球最大的用於功能基因研究的果蠅資料庫之一。IMBA科學主任兼組長Jürgen Knoblich也有研究果蠅

遺傳

學的經驗,而且多虧了果蠅,他對

幹細胞

在大腦發育中的作用有了重要的新見解。

Knoblich說,「我們非常興奮地報告,我們如今可以常規地在複雜的類器官系統中進行

遺傳

篩選。該方法可以應用於其他類器官模型和任何影響器官形成的疾病。這是一種全新的分析大腦疾病的方法,並且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未來潛力,這是因為它可以應用於任何大腦疾病,包括自閉症。我們的研究只有在維也納生物中心的協作精神下才有可能,這是因為其他研究團隊也為幫助開發這種新技術做出了實質性貢獻。」(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Christopher Esk et al. A human tissue screen identifies a regulator of ER secretion as a brain size determinant.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b5390.

2.A groundbreaking genetic screening tool for human organoids
https://phys.org/news/2020-10-groundbreaking-genetic-screening-tool-human.html

相關焦點

  • Nat Biotechnol:開發出能同時對多個基因組位點進行編輯的超強基因...
    2020年4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多倫多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技術能同時對基因組中多個位點進行編輯,從而就有望幫助研究不同DNA的組合與人類健康和疾病的關聯。
  • 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創製出非轉基因高油酸棉花新種質
    11月1日,山東棉花研究中心遺傳育種團隊研究員柳展基和華中農業大學棉花遺傳改良團隊教授金雙俠在《植物生物技術雜誌》在線發表論文,首次報導了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創製出非轉基因高油酸棉花新種質的研究結果,為改良棉籽油品質和高油酸棉花分子育種奠定了基礎
  • 科學家利用CRISPR剪切冠狀病毒基因組 有效減少病毒...
    近日,來自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基於CRISPR-Cas13的策略——PAC-MAN(Prophylactic Antiviral CRISPR in huMAN cells,人類細胞中的預防性抗病毒CRISPR),可有效抑制人肺上皮細胞中的SARS-CoV-2序列,以及活甲型流感病毒(IAV)基因組,從而實現有效的病毒抑制。
  • 取代CRISPR-Cas9的基因編輯技術誕生 科學家實現一次編輯多個基因...
    基於CRISPR的DNA編輯技術給人類基因組研究帶來了革命性變化——允許精確刪除任何人類基因這一點,使科學家得以對基因功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他們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的一項被稱為「CHyMErA」的新方法,可以在同一時間系統地瞄準多個位置DNA,並且可以應用於任何類型的哺乳動物細胞。CRISPR通常被稱為「基因組剪刀」,它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引導RNA分子,將一種設計成附著在目標位點上的DNA切割酶發送到基因組中的預定位點。
  • 多項研究開發出可增強基因組編輯範圍的新型CRISPR/Cas9工具
    2020年5月25日訊/生物谷BIOON/---在自然界中,細菌利用CRISPR作為一種適應性免疫系統來保護自己免受病毒的侵襲。在過去的十年裡,科學家們成功地利用這一自然現象,發現了細菌中的CRISPR蛋白--其中最廣泛使用的是Cas9酶。Cas9與嚮導RNA(gRNA)相結合,能夠靶向結合、切割和降解特定的DNA序列。
  • Science|識別基因功能的新技術Perturb-Seq並揭示自閉症風險基因
    導讀頂級期刊《Science》發布張峰等團隊的最新研究進展,他們開發一種新的體內大規模遺傳功能研究技術Perturb-Seq,可同時研究生物體內不同細胞類型中不同基因的功能,並篩選了幾十個與自閉症相關的基因,揭示了相關的神經元和膠質細胞異常。
  • 開發出CiBER-seq新技術,可同時分析細胞中的多達...
    2020年12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CRISPR-Cas9可以很容易地敲除或調整單個基因,以確定其對有機體或細胞,甚至另一個基因的影響。但是,如果你能一次進行幾千個實驗,利用CRISPR逐個對基因組中的每一個基因進行調整,並快速看到每一個基因的影響呢,那會怎麼樣呢?
  • 基因編輯技術新突破!科學家可以一次編輯多個基因組片段
    這一技術突破,有望幫助科研人員深入理解不同 DNA 片段如何在健康和疾病中協同作用。基於 CRISPR 的基因編輯技術徹底改變了人類基因組的研究,它使得科研人員可以通過精確敲除人體內的任何基因來獲取對相關基因所具有功能的認知,但這類方法依然具有一些不足之處。
  • 是什麼限制了大腦?人類大腦僅開發了10%,開發百分百會怎麼樣?
    電影中的主角斯嘉麗·詹森不小心通過藥物將她的大腦慢慢開發到100%,成為了超級英雄。普通人大腦開發程度只有10%左右,假如大腦開發到100%會怎樣?從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人腦的過度開發實際上是可怕的。科學家還指出,大腦是最複雜的器官,也是非常可怕的,因為大腦具有許多突起的潛能。
  • DNA「碎紙機」:科學家開發出全新CRISPR基因編輯工具
    【CNMO新聞】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開發出了一種新的基於CRISPR的基因編輯工具。由密西根大學和康奈爾大學領導的研究人員將這種新工具比作為一臺能夠清除長段DNA的「碎紙機」。相比之下,以前的CRISPR工具更像是一把剪刀,可以進行單獨的剪切。
  • Nature:基因編輯CRISPR 找到「國產」自閉症獼猴模型
    針對自閉症的新藥研發和高度模擬人類自閉症症狀的實驗動物模型成為自閉症研究領域的瓶頸。馮國平教授團隊聯合在國際頂尖雜誌《Nature》上發表論文,在自閉症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的研製上取得新突破。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科學研究團隊研究人員藉助CRISPR基因編輯系統在獼猴上成功改造了與自閉症高度相關的Shank3基因。
  • 新技術揭示與自閉症風險基因相關的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異常
    新技術揭示與自閉症風險基因相關的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異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9 22:08:27 美國哈佛大學Paola Arlotta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體內Perturb-Seq技術,揭示出與自閉症風險基因相關的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異常
  • 人類毀滅的開始?科學家用人類基因改造猿猴,大幅提高猿猴智商!
    在小鼠中產生了新摺疊馬克斯·普朗克分子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將ARHGAP11B植入了狨猴的受精卵中,總共製造出了7個狨猴胚胎,待其發育到102天時(狨猴的妊娠期在142天左右)施行剖腹產,然後解剖研究胚胎的大腦發育情況。
  • PLEKHG6——演化史上的關鍵基因,成就人類大腦走向獨特性
    一項研究確定了使靈長類動物的大腦具備獨特性的基因,也包括我們人類自己。類人猿與人類的大腦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要歸功於一種名為PLEKHG6的基因。更大、更好、更快的大腦研究第一作者、紐西蘭奧塔哥大學婦女與兒童健康系Adam O'Neill博士說:「從廣義上講,這種基因可以被認為是使我們在神經學意義上成為人類的遺傳因素之一」這項研究旨在確定靈長類動物的大腦是否與其他動物的大腦發育不同。
  • 我國科學家利用CRISPR-Cas13完成對環形RNA功能的篩選和研究
    該研究中,研究人員證明了利用CRISPR-RfxCas13d/BSJ-gRNA系統能夠高效地敲低環形RNA表達,而不影響其親本線形mRNA表達。利用RfxCas13d/BSJ-gRNA可編程的特性,研究人員針對環形RNA開展了全基因組水平的功能篩選。
  • Science:利用基因相互作用圖譜確定蛋白複合物的整體結構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格拉斯通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定量生物科學研究所主任Nevan Krogan博士說,「我們的技術使我們能夠從活細胞中收集大量的結構數據,從而反映出蛋白在其正常環境中的工作方式,而不是在人工實驗室條件下的工作方式。
  • 日本批准利用人類受精卵進行基因編輯研究
    2016年5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日本政府的生物倫理機構日前批准了利用受精後的人類卵細胞進行基因修飾的基礎研究。這一政策上周(4月22日)剛剛頒布,不過,目前他們仍反對利用基因修飾技術進行臨床學研究。主要是基於該技術對人類可能具有未知的危害。基因修飾基礎的臨床試驗,包括在卵細胞水平矯正遺傳缺陷並將其送回子宮,這一過程中包含有眾多的風險以及對後代潛在的危害,因此目前經過基因修飾的卵子還不允許直接送回子宮用於生育。
  • 大腦只開發10%是騙局?背後真相,是人類已開發到了100%?
    這部電影講述了大腦利用率的故事,女主角因為一場意外,使大腦開發到了100%,變成一個無所不能的女英雄。這也讓很多人覺得大腦的完全開發,可以使人類進入更高一級的文明。大家好,這裡是揭秘大BOSS,今天由我帶你們探尋關於大腦的秘密。一、大腦僅開發10%?
  • 電影中的基因技術你知道多少?
    隨著克隆技術、基因工程等技術不斷發展,大量科幻電影就從中源源不斷地獲取靈感,對生物技術、基因工程等技術的過度開發和不當研究所帶來的社會和人性的失控話題充斥著大銀幕,這一切尤其是在1996年人類歷史上第一 只克隆生物克隆羊多利誕生之後,更是將人們的憂慮推至頂峰,在此之後的很長時間,包括《千鈞一髮》、《第六日) 等作品的推出 ,讓基因技術類科幻片迎來 了屬於自己的小高潮。
  • mBio:利用噬菌體遞送CRISPR-Cas3有望治療艱難梭菌感染
    在這項概念驗證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測試了利用一種稱為噬菌體的病毒攜帶可編程的CRISPR來特異性靶向和消除艱難梭菌的有效性。他們能夠在實驗室中和在小鼠身上進行的實驗中證實這種病原體減少了。在用標準抗生素治療以消除艱難梭菌的人類患者中,大約有30%的人會出現疾病復發。她說,「我們需要精確地靶向這種病原體,而不幹擾其餘的微生物組,這就是這種方法的作用。」CRISPR技術已被用於精確移除或切割和替換細菌中特定的遺傳密碼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