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老市長」蘇東坡書法、化繁為簡:杭州地鐵站名變了

2020-12-14 澎湃新聞

杭港地鐵微信公眾號 圖杭州地鐵1號線「火車東站站」的站名日前換上新字體——由「舒體」換成「蘇東坡體」,左下角還有一枚刻有站名的印章。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9月23日從杭州市地鐵集團了解到,這樣的「字+印」組合旨在展現杭州的歷史底蘊和文化氣質,年底建成的1號線三期、6號線一期、杭富線各大車站也將使用這樣的站名標識。

蘇東坡在杭州做過通判、知州,西湖上留有「蘇堤」。「蘇東坡是杭州的『老市長』,也是書法大家,用他的字作為地鐵站名標誌,能讓人以字識站,以字共情。」市地鐵集團相關人士表示。

為了把蘇東坡書法應用到標識系統,同時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規範,杭州地鐵集團與西泠印社專家合作,通過集字、筆畫組合造字等,把蘇東坡的書法化繁為簡,變為簡體字;還計劃在2021年底完成6000字的「蘇東坡字體庫」,出版「蘇體字典」。

為展現江南韻味,地鐵站名設計中增加了「印章」元素,選擇渾厚古樸的漢官印為站名印,一些重點車站的印章將由西泠印社篆刻家篆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蘇東坡的書法真跡!快來這裡「把酒問青天」
    」——親情、友情多情蘇子和 「人間有味是清歡」 ——雜家、美食趣味蘇子五個篇章,深入挖掘東坡文化中的杭州元素,並通過聲、光、電和空間打造沉浸式的體驗場景,將藝術家圍繞「蘇東坡」文化創作的書法、繪畫、篆刻等作品有機結合展陳。
  • 這位杭州「老市長」帶貨太厲害了吧
    這位杭州「老市長」帶貨太厲害了吧 2020-06-30 05: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沉浸式體驗 蘇東坡傳奇一生
    蘇東坡兩仕杭州,被杭州人親切地稱為「老市長」,他的善良與親民造福了杭城的百姓。今年秋季,故宮舉行的「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轟動一時,吸引無數杭州蘇東坡「粉絲」赴故宮看展。時隔一個半月,「明月照千裡」·中國杭州蘇東坡主題文化(書畫作品)邀請展13日在西湖錢王祠景區正式亮相,在展出的百餘幅名家作品中,一幅蘇東坡書法作品《蘇軾致正輔提刑大夫書》備受關注。
  • 西湖錢王祠有一場 蘇東坡主題文化邀請展 沉浸式體驗 蘇東坡傳奇一生
    杭州日報訊 蘇東坡兩仕杭州,被杭州人親切地稱為「老市長」,他的善良與親民造福了杭城的百姓。今年秋季,故宮舉行的「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轟動一時,吸引無數杭州蘇東坡「粉絲」赴故宮看展。
  • 杭州「老市長」帶貨影響有多大?帶出頂級流量!還吸引到外國粉絲!
    杭州發布西湖一直以來都是杭州的「頂級流量」,古往今來吸引了無數人。但是西湖是怎麼變成杭州「頂流」?這離不開白居易、蘇軾等紅人的「帶貨」。西湖是如何一步步走紅?古今顏值有何變化?一起看看吧!帶貨紅人:白居易杭州西湖,古稱錢塘湖。隋唐之時,錢塘湖因位於杭州城之西,故名西湖。而使得西湖之名與錢塘湖並稱,與東南大郡杭州相提並論,這一切要歸功於唐代詩人、杭州「老市長」白居易。
  • 《詩意中國》第三季 如何評價「人人都愛蘇東坡」
    他是蘇東坡,我們的「千古風流人物」。在杭州的地鐵站裡你會看到與其他地方不同的字體來標註站名「一網一字體、一線一串詩、一站一印章」這個字體,便是與黃庭堅、米芾和蔡襄齊名的宋四家之首,曾經杭州「老市長」蘇軾的字體「蘇體字」(杭州火車東站地鐵內)從地鐵站的「蘇體字」到西湖十景的蘇堤再到美味的紅燒肉,喜歡他的理由遍及各地。
  • 蘇軾現象經久不衰 如何評價「人人都愛蘇東坡」
    他是蘇東坡,我們的「千古風流人物」。在杭州的地鐵站裡你會看到與其他地方不同的字體來標註站名「一網一字體、一線一串詩、一站一印章」這個字體,便是與黃庭堅、米芾和蔡襄齊名的宋四家之首,曾經杭州「老市長」蘇軾的字體「蘇體字」(杭州火車東站地鐵內)從地鐵站的「蘇體字」到西湖十景的蘇堤再到美味的紅燒肉,喜歡他的理由遍及各地。
  • 蘇東坡書法,神採飛揚,「用鋒」藏還是露?
    蘇軾《黃州寒食帖》 #5藏鋒圓筆,多有露鋒 清宋曹《書法約言 蘇東坡作書,如何處理藏鋒、露鋒的呢?
  • 這才是蘇東坡最好的書法,字字神鬼莫測,達到了人書合一的境界!
    如果從中國書法史上選出一個人,能夠代表中國書法的話,這個人一定會是王羲之,而如果從中國文化史上,選出一個人能代表中國文化的話,那麼這個人必定會是蘇東坡。這一年是宋神宗元祐八年,這一年蘇東坡58歲,是他去世的前六年,在蘇東坡晚年的時候,他徹悟人生,人生境界以及人格修養和學問高度已經是他人生中的最佳狀態,而這時候他的書法,更是入神坐照的境界。這一年他寫下了這件著名的《李白仙詩卷》。
  • 蘇東坡的書法是如何「折筆」的?
    書法用筆也不例外,點畫的轉折之處,向來是書法的難點。因此,練好「折筆」對書法創作就顯得尤其重要。盧攜說:「蓋書非口傳手授而雲能知,未之見也。」書法學習,向來強調「師授」的重要性。那我們就來看一下宋朝大書法家蘇東坡是如何進行「折筆」的。
  • 20年老房翻新日記,去繁為簡無印混搭風,零壓迫感更舒適
    20年老房翻新日記,去繁為簡無印混搭風,零壓迫感更舒適今天介紹這套房子已經有將近20年,在買這套房子的時候主人也有考慮預算問題,對房子的要求是簡單為好,所以在設計櫥櫃時他要求很高,認為櫥櫃收納做得好就一定能讓空間變得簡單。
  • 《中國書法報》清華簡專輯(二)
    通過眾多視角的理解和創作經驗的交流,將個人化的具體經驗轉入普遍的歷史判斷,從思辨性的思想觀念聯繫到書寫的細節。 當下寫漢簡的人很多,但很多人的作品變成了一種集字,原因在於所參照的字帖範本本身就是集字,如果沒有充分消化吸收就是一盤散沙。雖然當今書家得益於放大印刷技術,對單字觀察仔細,而整體感的缺失必然導致作品散漫。要知道,漢簡特殊的形製造就了獨一無二的章法,乃是天成。 漢簡放大之後,格局、氣勢皆強化了,絲毫不像小楷,放大之後面目全非。
  • 米芾與蘇東坡的人間溫度
    但米芾對蘇東坡則是視為知己,都說文人相輕,可米芾與蘇東坡則是「文人相重」。蘇東坡作為巴蜀鬼才,也是自視清高的人,可對米芾也是相當的佩服。蘇東坡說米芾的作品超逸入神,「平生篆、隸、真、行、草書,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鍾、王並行,非但不愧而已」。蘇東坡的意思是說,米芾的字啊,各種書體都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就是與晉代的鐘繇和王羲之走在一起,也不會感到慚愧啊。
  • 紀錄片《蘇東坡》全集: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只要你讀宋詞,就繞不過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只要你練書法,就繞不過他的寒食帖;即使你不練書法不讀宋詞,怎麼也得吃飯吧,那你一定知道他的東坡肉…… 如果你愛蘇東坡,一定不可錯過——史上最全面、最走心的有關蘇東坡的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蘇東坡》。
  • 蘇東坡:筆畫粗細如何搭配,書法才更有味道?
    宋黃庭堅在《跋自所書與宗室景道》中云:「翰林蘇子瞻書法娟秀,雖用墨太豐而韻有餘,於今為天下第一。」可知,蘇字筆致自然沉著,筆畫粗壯豐滿,但不乏糅以細線條來增添書作之趣味,給人奇妙的藝術享受。請看以下字例:《黃州寒食詩帖》中用筆以沉著穩健為主,但偶爾亦會出現較少細線。
  • 蘇東坡的書法,點畫豐腴,如何做到「如綿裹鐵」?
    前文以《黃州寒食詩帖》為例,試解了蘇東坡「偃筆」用筆特徵。蘇軾書法剛柔相濟、柔中寓剛之筆力美,體現其獨有的綿中裹鐵之用筆和用墨特徵。我們來看下面這些字例分析:蘇軾在寫字過程中注意筆畫之剛健,肉豐見骨,剛柔相濟。用墨粗重,雖肥如墨豬之狀,但筆力雄健,充分體現外柔內剛之書法風格。
  • 蘇東坡大展如約而至,跟著祝勇,去故宮尋找蘇東坡!
    據了解,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蘇軾的傳世書法佳作,還藏有部分重要的蘇軾師友作品,以及大量受到蘇軾影響和能夠反映其藝術思想的相關藝術珍品。藏品的時代跨度從北宋至近現代,類別涵蓋書畫、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在藏品的整體數量、質量和豐富性上都具有一定優勢。此次故宮博物院舉辦以文物為載體,以展現蘇軾藝術造詣與其人格風範的展覽,尚屬首次。
  • 蘇東坡「偃筆」,宋代書法第一,到底是中鋒還是偏鋒?
    蘇軾以合乎自然之側鋒偃筆,取顏書渾厚蘊藉之氣象,又融入自我「意 趣」,形成獨具個性之書法面貌。下面以字例來進一步解析:東漢蔡邕在《九勢》中言:「圓筆屬紙,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蘇軾因其獨特之執筆方式,使筆畫多為偃筆側鋒。
  • 千古風流:在故宮尋找蘇東坡
    「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是他對自己書法取源之徑的評價,他所引領的宋代「尚意」書風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蘇軾的書法博採眾家,轉益多師,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面貌。故宮博物院書畫部館員王琪則用「筆圓而韻勝」來概括其書法特點:「筆圓」指其筆法,「韻勝」則稱其書法背後的「學問文章之氣韻芊芊」。此次展出的蘇軾《治平帖卷》,內容主要是委託鄉僧照管墳塋之事。
  • 繁簡字混用,不應視為書法作品的「硬傷」,更不能成為書法創作的桎梏
    比如,蘇東坡就有「萬」字的簡寫,這個簡寫與「萬」字草書的寫法有很大的差別。事實上,這種說法並沒有依據。因此,古人「簡寫」至今沒有準確的科學論證。     蘇東坡「簡寫」的「萬」     懷素草書「萬」  書法創作,不管繁與簡,作者根據自身對文字的理解進行文字組合,怎麼易於文字的表現就怎麼寫,有些文字的簡寫比繁寫易於表現,比如「巖」「會」等的寫法(「會」的草書接近簡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