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字混用,不應視為書法作品的「硬傷」,更不能成為書法創作的桎梏

2021-01-08 網易

2020-12-09 07:11:57 來源: 睡在樹上的鸚鵡

舉報

  書法界一直以來對「繁簡混用」頗有爭議。

  繁簡混用,在一些大型書法展賽中是不容許的,會被一些評委定為「錯誤」「硬傷」而淘汰出局。通常,「繁簡混用」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無意為之,即作者忘記某個字的「繁寫」,索性簡寫;另外是有意為之,即在公共場所和一些景區的題字,考慮到某些字的繁寫不常見,大眾不易於辨認而簡寫,比如「觀音巖」三字,其中「巖(巖)」字繁寫很複雜。

  

  顏真卿「巖」

  對於「繁簡混用」的爭議,焦點在於「混用」者往往「以古為鏡」,認為古人能「混用」,今人亦然。反對方則認為「古人能用,今人不能」,理由是古人的成就大於今人。簡言之,就是成就(名氣)大才有資格「混用」。這種論調本身就有問題,既然「繁簡混用」被定為「硬傷」,那麼任何人都得遵守,豈能因「身份」不同而「任性」呢?這無疑是典型的「名本位意識」作祟。再者,繁體字是20世紀50年代才簡化的,古人又哪來今天這樣的簡寫?有業內人士及學者宣稱,古人的簡化字是根據草書符號簡化演變而來,但這種說法站不住腳。比如,蘇東坡就有「萬」字的簡寫,這個簡寫與「萬」字草書的寫法有很大的差別。事實上,這種說法並沒有依據。因此,古人「簡寫」至今沒有準確的科學論證。

  

  蘇東坡「簡寫」的「萬」

  

  懷素草書「萬」

  書法創作,不管繁與簡,作者根據自身對文字的理解進行文字組合,怎麼易於文字的表現就怎麼寫,有些文字的簡寫比繁寫易於表現,比如「巖」「會」等的寫法(「會」的草書接近簡化字)。當然,有些字的簡體字是難以表現的,如「廠、義、異、歸」等,從字面看就沒多少美感。

  我們所說漢字的「天然美」,實質是指它的繁體的結構美,而簡化字大部分由於筆畫(結構)單一而喪失這種美感。事實上,也有一部分簡化字不失美感,如「驗、書、晝、檢、煙、巖、礙、貴、寫」等,在創作中,只要作者能寫出簡化字的美感均可,難道「混用」(簡寫)不美?更何況,漢字簡化是國家層面決定的大事,目的便於大眾交流、普及知識。文字的主要作用首先是交流,然後才是藝術,藝術應該是很寬泛、包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除書法作品外,一律不得使用繁體字、生造簡化字、異體字。」顯然,在書法作品中可用繁體字同時也不反對用簡化字。這個規定,客觀科學地對漢字作出「指南」,並對書法創作給予很大的自由空間。

  

  王羲之「書」

  

  米芾「煙」

  漢字簡化,從某種程度講是時代進步。書法作品中把不常用的繁體字簡寫,目的是讓大眾看明白。同時,還要減少那些有意寫「冷僻字」來體現作者知識「淵博」的行為。書法雖是高雅藝術,但也要「接地氣」,不能只是讓少數專業人士看懂。

  至於古人有沒有這種寫法,或要求今人必須「以古為鏡」,這種論調值得商榷,因為任何事物包括藝術應與時俱進。畢竟簡化字都已經成型了半個多世紀,早已深入民心,我們不能抱著上千年的「規矩」(前面已談到沒有準確的科學論證)墨守成規,這種意識不利於書法創作思維的拓展。這種爭論也沒有多大的意義。一句話,不管繁與簡,能創作出書法精品才是硬道理。因此,書法作品中的「繁簡混用」不應視為「錯誤」的標籤,更不能成為書法創作的桎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景堂漫談: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處理書法創作中簡體字與繁體字的運用
    在參觀書法展覽時,經常會聽到有些人提及作品中有繁體字與簡體字混用的問題。當前國展中對書法作品中文字的運用是不能繁簡混用,也就是說一幅作品要麼簡體,要麼繁體,只能選其一。我們現在通用的文字是簡體規範字,為什麼書法家多數會選擇使用繁體字呢?
  • 注意了,書法中的有些字別寫錯了
    對於今天的書法、篆刻愛好者來說,是必須具備的一種學識和修養。究其造字結構方法卻只有「四書」,即象形、會意、指事、形聲。無論寫字,還是更高要求的書法創作,都離不開「四書」。儘管書法為了更好地取象,表現線條的美,可以對文字進行誇張變形,但這種誇張,總要遵循文字本身的規律,也就是要遵從「四書」規範。如果「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只留線條,只講線性,文字就失去其自身的結構,成為一種不知何物的高級線條組合。
  • 一幅書法作品落一個字,不夠完美,留給我們的是久久的遺憾
    創作中作品的內容漏了字,或寫錯了字,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上的缺失。對古人創作的千百年流傳下來的經典詩文,我認為要懷有一顆敬畏虔誠的心,就像我們看到那些偉大的碑和帖一樣。因為是經典,所以才可以流傳千古。千百年來,這些經典的詩文作品,經過大浪淘沙,已成為定格,是優秀的民族文化。感謝先人,留給我們後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不朽文化。作為後人,應繼承發揚光大,不應隨隨便便改變經典。
  • 沈鵬的草書,帶偏了書法的創作方向,江湖書法並非主流
    沈鵬的草書,帶偏了書法的創作方向,江湖書法並非主流。書法文化古今永傳,深學碑帖便是正宗的方向,也是正確的書法創作方式。創作什麼樣的書法,事關書法文化的代代相傳。如果當代書法不能夠寫是唐代楷書的正大氣象,也不能寫宋代書法的文人風範,那麼在文化傳承上基本上就會走進死胡同,江湖書法如果大行其道,書法就會失去審美的內涵,成為徒有形式的空殼,這對於書法文化及書法欣賞都是一種傷害。誰來引領當代書法的正確的碑帖方向,中書協的諸位書法家應當有這個職責。
  • 《天淨沙·秋思》等三幅古詩詞書法作品欣賞及書法創作之路感悟
    聲明:本篇的圖文由馮彬藏墨獨家原創,書法作品版權歸馮彬藏墨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今天,筆者帶來了自己寫的三幅古詩詞行草書法作品,分別是元代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詞、唐代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詞和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千裡鶯啼綠映紅》七言詩,僅供師友們欣賞,同時筆者還想談談自己30年來書法創作之路的感悟,如有不妥,請批評指正。
  • 硬筆書法作品章法格式布局教程
    一、落款 落款是指正文之外的說明文字,它是書法構圖及書法每的補充;是書法作品及各種實用文體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對整個畫面起著平衡作用。 落款文字包括正文出處,創作時間、地點、氛圍、獻辭以及各者姓名、字號等。一幅字如果沒有落款就不能稱其為書法作品。
  • 硬筆書法,書寫作品格式詳解,真正的乾貨!
    確定內容總的要求是:硬筆書法藝術作品的內容應相對完整,應健康、上進。可根據創作的目的選取現成的或自撰合適的詩、文、格言、短語等;也可從紙幅的大小、擬寫正文字的大小兩個方面考慮選取所書內容的長短。二確定款式硬筆書法藝術作品相對於毛筆書法作品而言,其幅面通常很小, 但常用的款式卻大致是相同的。
  • 寫書法看不懂文言,不認識繁體字,能否創作出的好作品
    現代人很多人連文言文都讀不通,連繁體都不認識,更別說用繁體字練習書法了。書法作為傳統文化孕育的一種藝術,文言文是其生根成長的溫床。文言文內在的韻律與書法用筆的濃淡疾緩變化,有密不可分的關聯.,寫書者不把傳統文化精髓融入血液,是無法在字的方寸之間表達出文化的節奏和韻律變化的。
  • 江鵬和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主席張華慶合作創作書法作品
    江鵬和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主席張華慶合作創作書法作品時間:2020/9/8 11:07:20 來源:雲月書屋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秦嘉瑩 江鵬應邀為陳雲紀念館書寫《領袖銅像館》館名,書法作品被陳雲紀念館收藏
  • 沈濟文:「合璧書」書法的創作過程和意義
    而我除了繼承傳統方法,還增加了許多新方法、新材料進行書寫,這是我創作「合璧書」與傳統書法創作最大的區別。如果沒有現在的材料和高科技手段廣告的啟迪,沒有現代的膠片和丙烯顏料,我也創作不出合璧書書法的,古人絕不會創作出這種作品的,這就是時代進步的產物。
  • 書法的禪境是什麼境?
    書法的禪境是什麼境?書法的禪境即非世俗境,更非俗境。我以為至少包括這樣幾個元素:靜而不躁,文而不野,潤而不枯,簡而不繁,整體上呈現出樸實無華、自然本真的藝術風貌。中國書法藝術及書學理論,受到佛教禪宗思想的深刻影響。書法創作的靈感突發、創作中的空靜狀態,以及作品本身所展現出的意境等,都受到禪宗「頓悟」「空」「靜」等觀念的深刻影響。從大量傳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書法和佛義的關係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是把寫字當作一項善業,與布施造寺相同,是一種宗教行為。
  • 激活古典傳統 聚焦書法創作
    書法創作,就是書家選擇了書寫內容以及選擇了合適的書體、書風,通過某一種形式展現出來,其中的每一個選擇,都是書家個人的精神的外在呈現,朱教授在書中說:「藝術創作和欣賞,不管學習什麼,都要產生心靈深處的體悟和共鳴。」《書法答問》正是作者和讀者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 徐冰用英文寫書法,一幅作品450萬,網友:這也算書法?
    徐冰用英文寫書法,一幅作品450萬,網友:這也算書法?在北京保利的一次拍賣會上,一幅特別的「書法」作品最終以450萬的價格成交。這幅作品之所以被大家關注,和水平高度沒有關係,關鍵是它的創作形式比較特殊。
  • 為什麼寫書法要用繁體字,難道簡體字就不能體現書法之美嗎?
    書法創作多用繁體字甚至異體字(因為一幅作品要避免重字,掌握足夠多的異體字也是基本功),既有臨帖練習帶來的習慣,也有社會通行規範簡體字之後使用繁體字帶來的藝術感。在古代,繁體字是通用字,而簡體字是新中國建國之後才推廣的。
  • 聚焦書法創作 弘揚古典之美
    書法創作,就是書家選擇了書寫內容以及選擇了合適的書體、書風,通過某一種形式展現出來,其中的每一個選擇,都是書家個人的精神的外在呈現,朱教授在書中說:「藝術創作和欣賞,不管學習什麼,都要產生心靈深處的體悟和共鳴。」《書法答問》正是作者和讀者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 當代書法文化,書法藝術的發展,書法的特定文化背景
    書風其實,他們中的許多人,並非沒有接受晉唐的薰陶,但現在,他們更有心借取那些被前人視為卑下、醜拙,缺少嚴謹法度而被棄置、被忽視的各種民間書跡,強調民族大文化背景孕育的書法精神的繼承發展正如如果沒有「十七年」文藝路線向「十年動亂」的發展和十一屆三中全會撥轉文藝航向,書法熱不會出現這樣的勢頭。改革放開激活了人們對主體在書法藝術中存在意義和價值的思考。主動地利用傳統而不是被動地屈從於傳統,千方百計創造自己而不是被傳統所淹沒,已是不可逆轉的書法美學思想潮流。
  • 他的兩件書法入國展,創作過程原來是這樣……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四川成都書法家龔斌的楷書、隸書兩件作品同時入展,成為這屆國展上,為數不多的多件作品入展的書法家。龔斌在創作手記中,龔斌談到了兩件作品創作的過程,我們從中能夠看到一個書法家是如何準備投稿作品的。這些經驗,或許給我們的創作以啟示。
  • 書法作品如何落款,有什麼講究
    書法作品,在謀篇布局時,需要提前考慮落款的位置。落款的書寫格式,有「雙款」和「單款」兩種,各有不同的要求。1.雙款,是將書贈對象與書寫者分別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為上款,後者為下款。上款,位置應比較高,以示尊敬之意,寫明作品內容的名稱、出處,受贈人的姓名、稱呼、謙詞;下款,記述創作年月、創作地點、作者姓名和謙詞等。
  • 辦公室掛什麼書法好?書法作品彰顯身份
    現在越來越多的成功人士,都喜歡在其辦公室懸掛名人書法字畫,來彰顯自己的高貴身份。那麼辦公室掛什麼書法好,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易經名言 觀山行書書法《天行健》這幅書法的內容出自孔子為《周易》寫的《象傳》,古代中國人認為天地最大,其包容萬物,天在上,地在下,天為陽,地為陰。認為天地合萬物生,沒有天地就沒有一切。
  • 流雲流水中的真情,筆墨中的唯美主義:如何評價書法作品?
    一幅書法,有人看著,拍手說很美。有些人看到後甚至搖頭,或者說自己很迷人或者不夠流利等等。我相信我們對這種現象並不陌生,無論是在書法網站論壇上,還是在書法藝術類文章下的評論中,都有人在爭論一件書法作品的優劣和書法家的水平,雙方都認為自己的評價是正確的,不能理解對方的欣賞品味。這種情況不僅不少見,而且經常發生。事實上造成這些不同看法的原因只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