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與北京新發地合作助推京津冀農業種植結構調整

2020-12-19 央廣網

衡水市委書記趙革致辭。王鵬 攝

12日,河北衡水市與北京新發地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助推京津冀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當日,北京新發地10餘位年銷售額過億元人民幣的「大戶」走進河北衡水洽談合作。

衡水位於環京津、環渤海重要位置。2018年,衡水糧食播種面積達1066.2萬畝,蔬菜播種面積96.2萬畝,該市畜牧、蔬菜、果品產值佔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59.4%,大量農副產品常年供應北京。

籤約儀式現場。王鵬 攝

據介紹,雙方在農產品供給側改革、農產品流通環節和京冀協同發展等方面存在天然互補資源。雙方籤約後,不但有利於北京新發地完成保供北京「菜籃子」任務,衡水也將依託北京新發地將農產品推向首都市場,帶動當地農產產業發展,助推京津冀農業種植結構調整。

北京新發地銷售大戶、棗強縣鵬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李軍說,自己在北京新發地的年銷售額1億多元,此次來的還有幾個是年銷售額過10億元的商戶。自己在棗強縣投資了幾百畝的大棚,從種到銷售都是自己在做,這樣更能把控產品質量。

參觀衡水農產品。王鵬 攝

「這次活動對衡水的特色農業種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不會再出現種植的農產品滯銷的問題。此次協議的籤訂,會讓更多的銷售商首先考慮衡水的農產品進入北京新發地,為農產品的銷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北京衡水商會會長駱愛國稱。

衡水農產品展臺。王鵬 攝

衡水市委書記趙革表示,衡水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市,農業基礎比較雄厚,但是目前最缺的是怎樣走一條品牌化、質量化、綠色化、市場化、產業化的道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衡水市正在大力度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圍繞農民增收致富大力推進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品牌化建設,急需像新發地這樣具有市場號召力,具有風向標指向,同時又具有種收銷一系列全產業鏈品牌優勢的企業來合作。希望藉助這次戰略合作的籤署,真正開啟衡水市現代農業與新發地市場的戰略合作新徵程。(崔志平 王鵬)

相關焦點

  • 河北衡水特產:張家橋冬桃
    如果沒有去過河北衡水阜城縣崔廟鎮張家橋村,那就難說了。近日,央視財經頻道《生財有道》欄目組便走進這裡進行了探訪,並以家鄉特產的形式對此進行了報導。除此之外,看似與桃風馬牛不相及的牛和玉米,在這裡也形成了生態循環農業產業。下一步的目標,這裡將實現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從而引領父老鄉親們走上致富路。
  • 河北衡水打造京津雄科技資源外溢承接地 發布110項重點招商項目
    中新網衡水12月17日電 (記者 崔志平)17日,河北省衡水市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韋文華在「知名校友助推衡水經濟發展推介會」上表示,衡水市以京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和雄衡協作區為核心,打造京津雄科技資源外溢的承接地。當日,發布110項重點招商項目,總投資4678億元。
  • 河北棗強唐林鎮:引領鄉親們土裡刨「金」
    鼓勵農民種植大棚葡萄是棗強縣唐林鎮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一個縮影。張毛莊駐村工作隊為了讓貧困戶增產增收,與河北食為本有限公司進行對接,結合該公司的生產需求,決定將本村貧困戶土地進行整合,為該公司定向種植優質雜糧。目前,張毛莊村7戶建檔立卡戶與河北食為本有限公司達成合作,種植優質雜糧23.5畝,主要種植綠豆、黑豆、紅小豆、四粒紅花生豆等優質雜糧產品。
  • 河北故城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打造「農業+」新模式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翟一杉 通訊員於凱春、王希錄)今年以來,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按照「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的思路,創新打造「農業+」發展新模式,推進農業與農產品深加工、電子商務、生態旅遊等產業合作,努力實現一產接二連三,三大產業良性融合發展。
  • 景縣召開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暨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農村人居環境...
    12月1日,景縣在景州賓館禮堂召開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暨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會議。縣委書記孫文欣就進一步做好各項工作講了意見。政府縣長王悅、縣委副書記石帥出席會議。孫文欣指出,完成好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和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是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推動景縣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舉措,是實現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現實需要。
  • 河北冬小麥節水種植基本實現全覆蓋
    11月27日,在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北省『十三五』節約用水成效新聞發布會」上,河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段玲玲介紹說,「十三五」期間,河北在地下水超採區以發展節水農業為導向,以種植結構調整為抓手,強力推進節水種植技術,農業用水佔社會總用水量由治理前的72.2%下降到了2019年的62.7%,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加快結構調整。
  • 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創新「農業+」模式推進產業融合發展
    王希錄/提供 河北共產黨員網訊(通訊員 於凱春 王希錄 記者 扈煒)今年以來,故城縣東大窪現代農業園區按照「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的思路,創新打造「農業+」發展新模式,推進農業與農產品深加工、電子商務、生態旅遊等產業合作,努力實現一產接二連三,三大產業良性融合發展。
  • 河北灤州:特色種植助農冬閒增收
    近年來,河北省灤州市榛子鎮注重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結合市場需求,引導和鼓勵農民在冬閒時節利用現代設施農業的優勢發展特色香菇種植,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模式擴展銷售渠道,有效帶動種植戶冬季增收。近年來,河北省灤州市榛子鎮注重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結合市場需求,引導和鼓勵農民在冬閒時節利用現代設施農業的優勢發展特色香菇種植,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模式擴展銷售渠道,有效帶動種植戶冬季增收。
  • 積石山縣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見聞
    抓特色調結構 興產業富群眾——積石山縣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見聞12月15日,記者來到積石山縣胡林家鄉高關村食用菌種植基地,只見12座大棚整齊排列。2019年,州委、州政府在廣泛調研、深入論證、學習考察的基礎上,提出了在全州範圍內打一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攻堅戰。
  • 農業部就「農業結構調整」答記者問
    農業結構調整的總體思路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深化農村改革為新動力,以綠色發展、提質增效、探索機制為方向,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尤其是要做好統籌糧食生產穩產能、保供給、保收入、保生態工作,不斷提高農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在這方面,尤其要重點推進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結構的調整,促進農業的轉型升級。
  • 濮陽縣柳屯鎮:特色種植助推鄉村振興
    魯網6月1日訊 濮陽縣柳屯鎮高村木耳種植基地於2018年7月建成,系柳屯鎮首批產業扶貧示範基地之一,共建有木耳種植大棚25座,帶動周邊4個村6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入股分紅,幫助周邊50餘名群眾實現就業。近年來,柳屯鎮大力實施農業結構調整,精心打造「一村一品」工程,推動特色種植產業發展。一是強化宣傳引導。柳屯鎮積極開展農業結構調整宣傳,引導群眾大力實施農業結構調整,打破傳統種植模式,發展經濟價值較高的農業產業,不斷提高群眾的致富能力。二是組織參觀學習。
  • 北京新發地和河北保定的朋友,也不要太驚慌
    尤其是毗鄰北京的河北保定,也已經宣布:「進入戰時狀態!」於是不少網友都在吶喊著:驢肉火燒是不會被打敗的,要加油!人命關天,生命無價。前兩天,有消息稱,河北新增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是一家四口。另外,20號河北省專接本考試若是如期舉行,可想而知大規模的人員流動,以及到北京轉站的同學會很多。因此,希望有關人員也可以關注這一次人員流動,做好防控工作。溫馨提示:如果近期曾去過新發地市場,請不要隨意外出,儘量保持與他人的社交距離。
  • 河北張家口市郵政分公司與河北亞雄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
    河北新聞網12月25日訊(河北日報記者李豔紅)今天,為進一步推進張家口市惠農項目,助力鄉村振興,張家口市郵政分公司與河北亞雄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展開合作,雙方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合作籤約儀式現場。通訊員武殿森攝河北亞雄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位於張家口市萬全縣郭磊莊鎮,員工人數達500人,是一家集種植、加工、銷售、科技推廣、鄉村旅遊為一體的高科技現代農業公司。公司主營高端蔬菜種植配送、大路菜保鮮速凍銷售、鮮食玉米、鮮椒醬系列產品生產、特色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等。
  • 畢節七星關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
    2020年,七星關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很明確——什麼賺錢種什麼、什麼賺錢養什麼。  對坡鎮大堡社區茶葉育苗大棚 張廣為攝  聚焦特色優勢產業,強化刺梨發展  「錢景」更好,生態更優。從2015年起,七星關區就提出了以種植刺梨培育壯大主導產業發展的基本思路,2018年確定刺梨為全區「532」產業發展布局中的主導產業之一。
  • 2019年河北將重點建設這400個項目:總投資19523.6億(附項目詳細名單)
    今年河北省重點項目呈現出高端高新項目增多、注重區域特色產業發展、京津合作領域擴寬、知名企業積極布局河北等特點。49辰強汽配公司中國京津冀汽車零部件總部結算中心50河北中合農產品市場管理有限公司中國供銷華北農副產品交易中心51滄州東塑明珠國際商貿城有限公司京津現代服務業產業轉移基地52冀南快遞產業園53北京唯眾良品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棗強分公司唯眾良品科技物流產業園54匯通公司京津冀城市生活智慧港一期55安通多式聯運物流有限公司安通國際多式聯運智慧物流園
  • 河北青縣:現代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河北青縣依託龍頭園區,打造集生產、生態、休閒、旅遊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助力農民增收致富。園區引進了荷蘭施肥機、以色列噴淋設備、農業物聯網智能操控等世界一流先進技術,不僅引領著現代農業發展,還助力張廣王村成為國家2A級旅遊景區,旅遊年收入上百萬元。   現代農業觀光園經理 王靜   我們引進「南果北種」項目,在北方四季能觀賞到南方果品,採取植物工廠模式,種植水培蔬菜,告別傳統耕地模式。
  • 京津冀產學研聯合賦能北京烤鴨
    12月7日,河北省烤鴨坯技術創新中心成立啟動儀式在河北樂壽鴨業有限責任公司舉行,這是國內外首家聚集畜禽行業產學研知名專家學者和龍頭企業的鴨業技術創新中心,將專業研究北京烤鴨產業鏈的技術創新和升級,使北京烤鴨品質再上新臺階。
  • 第八屆北京農業嘉年華昌平草莓節開幕
    中新網北京新聞12月31日電  為期三天的第八屆北京農業嘉年華昌平草莓節暨第六屆「北京草莓之星」評選活動今天在京開幕。
  • 文博大觀樂遊河北——河北展區精彩亮相2020年北京文博會
    9月4日,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主題為「全球服務,互惠共享」,總展覽展示佔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設置1個綜合展區、8個專題展區和若干功能服務區。第十五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是本屆服貿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重在展示全國文化建設取得的重要成就和發展規劃,促進文化與科技、金融、旅遊、體育等領域融合,推動文化貿易發展。河北展區位於由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三地共同主辦的京津冀文化協同發展展區。
  • 京津冀發展大暢想:天津取消直轄市,成為河北省會
    在國內有幾個比較著名的經濟圈: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在這三個經濟圈當中,京津冀發展的最差,這麼多年以來京津冀距離珠三角和長三角的差距越來越大,這是讓人非常擔憂的。京津冀要想更好的發展,必須做出調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