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滅霸他爸
二戰時期,在歐洲西線戰場,發生了一起分屬於同盟國和軸心國陣營,但番號卻相同的兩支部隊激戰的場景,這就是阿登反擊戰中的塞勒之戰,交戰雙方為德國第2裝甲師和美國第2裝甲師。
德國國防軍第2裝甲師組建於1935年10月,是德國最早組建的裝甲師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德國當時還組建了一個黨衛軍第2裝甲師,也叫「帝國」師,和第2裝甲師不是同一支部隊,不少網上的文章將這兩支部隊混為一談,十分可笑。
1939年9月,第2裝甲師參加了波蘭戰役,1941年參加希臘戰役,蘇德戰爭爆發之後,先後參加了莫斯科、庫爾斯克等一系列戰役,戰績不錯,但損失很大,於1944年春天調往法國修整。
諾曼第戰役期間,第2裝甲師在法萊斯被盟軍合圍,幾乎全軍覆沒,全師僅剩下3輛坦克,退往阿登一帶,補充了人員和武器。
阿登反擊戰時,第2裝甲師擁有1.4萬部隊,裝備有IV號坦克27輛,「豹」式坦克58輛,「獵豹」式坦克殲擊車48輛,實力相當強。
美國第2裝甲師成立於1940年,參加過北非戰役、登陸西西里之戰和諾曼第戰役,戰鬥力同樣很強。
1944年12月16日,希勒特集結了大批精銳部隊的阿登反擊戰打響了,德國第2裝甲師一路上高歌猛進,直撲繆斯河渡口。
但幾天之後,德軍各部的攻勢均被遏制,只有第2裝甲師還在快速推進,不過,隨著當面盟軍的抵抗日漸增強,它的推進速度逐漸放緩。
到了21日,第2裝甲師的後勤補給已經中斷,不得不停下來等待後勤運輸車輛,德軍停留了一天,但就在這一天之內,戰場形勢已經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英軍蒙哥馬利元帥得到盟軍總司令艾森豪的授權後,指揮美軍1集團軍和第9集團軍去堵防線上的缺口。
隸屬於第9集團軍的美國第2裝甲師被抽調出來與其他部隊一起合編為第7軍,搶佔了繆斯河岸的戰略要地迪南,擋住了德國第2裝甲師的前進路線。
停留了一天的德國第2裝甲師,僅得到少量補給品,但在指揮部命令下,派出一支部隊,繼續進攻。
這支先鋒部隊大約有5000餘人,有坦克70輛、一些火炮和其他車輛。
德軍推進到塞勒地區時,惡劣的天氣轉好,盟軍飛機恢復了行動,對德軍進行狂轟濫炸。
更要命的是,美軍第2裝甲師已經提前抵達塞勒,並設下伏擊,等待德軍上鉤,德軍猝不及防,多輛IV號坦克被擊毀。
與此同時,美軍第2裝甲師集結起120輛「謝爾曼」坦克,數十輛輕型坦克和上百門火炮、自行火炮,向德軍發起進攻。
美軍在空中力量的掩護下發起突擊,德軍損失較大,幾乎被合圍,立即向第2裝甲師師長求援,請他帶領師主力前來增援。
由於油料補給不到位,德國第2裝甲師師長擊中起所有的油料,只能滿足18輛坦克使用,他命令這些坦克和裝甲擲彈兵、炮兵一部,前去塞勒支援。
援兵走到半路被盟軍偵察機發現,很快,一群飛機就飛到上空投彈轟炸,德軍11輛坦克被擊毀,損失慘重的援兵,接到師長的命令,掉頭回去了。
塞勒的德軍遭到盟軍轟炸,又遭到優勢美軍第2裝甲師的猛攻,坦克、裝甲車和火炮等幾乎全部被摧毀。
殘餘部隊在指揮官帶領下,抄小路突破美軍包圍,回到出發地和第2裝甲師師長匯合。
這場美德兩國同番號部隊之間戰鬥,以美軍第2裝甲師全勝而結束,德軍重武器幾乎全被摧毀,部隊傷亡2000餘人,被俘數百人,而美軍僅傷亡240餘人和損失20餘輛坦克。
這次戰鬥,美軍第2裝甲師全員出戰,而且得到空軍的支援和部分英軍裝甲兵的支援,而德軍第2裝甲師由於補給的原因,僅出動部分兵力,雙方實力相差懸殊,所以美軍才能輕易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