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衛軍第十「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概況

2020-12-18 騰訊網

二戰中期,黨衛軍曾一次性同時組建了兩個裝甲師,它們就是黨衛軍第九「霍亨施陶芬」師和第十「福隆德斯伯格」師,這兩個師如同一對孿生兄弟,從組建開始到後來參加各次戰役都如影隨形、不離不棄,那真是城隍廟裡的鼓錘,一對。關於福隆德斯伯格師的資料很少,可能很多人也僅僅是知道它的名字而已,對它的歷史並不是很了解,本文就根據零散的資料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師的概況以饗讀者。

組建過程

1942年底,希特勒下令組建兩個新的黨衛軍師級部隊,此時德國的兵源已經比較緊張,國防軍想方設法阻止黨衛軍與自己爭奪兵源,於是黨衛隊中央技術管理局局長戈特洛布靈機一動,他看上了德國勞動服務團(RAD,義務勞動服務的團體),這其中很多人都是1925年以後出生的,也就十七八歲的樣子。戈特洛布親自跑到各勞動服務團進行徵兵演講,到1943年1月底,招募到了2萬多志願者入伍。

兩個師的軍官與士官約佔30%,大都來自警衛旗隊師、帝國師和骷髏師,他們都曾在東西兩線參戰,實戰經驗豐富,非常清楚該如何對新兵進行軍事技能和心理素質訓練。新組建的兩個師開赴法國南部和西部地區訓練,但在43年的10月出現了一件「挖牆腳」的事情讓這兩個師很受傷。

師長哈默爾

當時黨衛軍正在組建第十七「伯利辛根」師,可東拼西湊依然招不夠人,只好從正在訓練的霍亨施陶芬和弗隆德斯伯格師抽調人過去充數,於是這兩個師不得不交出一部分炮兵和摩託化部隊。這使得第九、十兩個裝甲師無法滿員,在後來開赴烏克蘭作戰時,他們都還是處於不滿員的狀態。

黨衛軍第九、第十師全部由德國人組成,而且年齡都比較小,受納粹思想影響較大,對參與戰爭的主動性較強,與黨衛軍裡某些拼湊起來烏合之眾相比,他們的底子無疑會好得多,所以這兩個師衝組建之時,就奠定了作為精銳部隊的基礎。

名稱趣聞

黨衛軍第十師剛組建完成時,它只是一個裝甲擲彈兵師,6月,希姆萊命名它為「查理曼大帝」師。查理曼大帝是公元771年加冕法蘭克國王,後徵服大半個歐洲,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奠基人,他就是撲克牌裡的紅桃老K。

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標誌

但不知何故,希特勒很不喜歡這位紅桃K國王,對「查理曼大帝」這個稱呼也是越聽越彆扭,他認為由日耳曼人建立的部隊不應該使用這個稱號,於是命令希姆萊重新給黨衛軍第十師取個名字。希姆萊絞盡腦汁,終於找到一個德國歷史上著名的將領喬治·馮·福隆德斯伯格的名字,希特勒很滿意,在11月20日將黨衛軍第十師命名為福隆德斯伯格師,同時該師升級為裝甲師。至於「查理曼大帝師」這個稱號,後來被送給了由法籍志願者組建的黨衛軍第三十三武裝擲彈兵師。

1944年3月,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與霍亨施陶芬裝甲師一起,從法國啟程開赴東線戰場,開始它倆的第一戰。

從東線到西線

1944年3月,不滿員的福隆德斯伯格和霍亨施陶芬裝甲師組成黨衛軍第二裝甲軍,一起開赴東線烏克蘭,與警衛旗隊師及帝國師共同作戰,目的是解救被蘇軍包圍的德國第一集團軍。戰鬥在塔諾波爾一線打響,4月6日德軍取得突破,與被圍的第一集團軍匯合,黨衛軍掩護德軍從包圍圈突圍,並設立防線與蘇軍對峙了幾周,直到盟軍在諾曼第登陸時,第二裝甲軍奉命調往西線增援。6月12日,兩個裝甲師開始從東線撤出,人員裝備整整裝滿了67列火車,浩浩蕩蕩向西開拔。

大車拉小車

第二裝甲軍到達法國後,立即遭到盟軍不間斷的空襲,白天幾乎無法行動,在空襲中還損失了不少裝備,直到6月25日才抵達卡昂前線,此時黨衛軍第十二「希特勒青年團」師已經在諾曼第與盟軍苦戰了十幾天時間。

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在122高地阻擋英軍進攻,戰鬥激烈,陣地反覆易手,以至於盟軍飛機都不知道下面的陣地上究竟是德國人還是英國人,竟然將炸彈扔到了控制高地的英軍頭上。

整個7月,福隆德斯伯格、霍亨施陶芬、希特勒青年團師相互配合、交替掩護、共同戰鬥,盡最大努力抵擋盟軍推進,因此自身損失也非常慘重,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傷亡達到2000多人。

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在諾曼第戰役中的表現一般,算不上輝煌也說不上悲催,其主要原因是該師的裝甲部隊並不強大,除了幾十輛四號坦克和突擊炮,它連一輛虎式都沒有,加上盟軍絕對的空中優勢,僅憑福隆德斯伯格自己的裝甲力量抵抗英軍略顯吃力,如果不是黨衛軍102重裝甲營給以支援,該師的戰績可能會更加難看。

8月上旬,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被調往莫爾坦防線阻擊美軍,到8月下旬時,他們發現已經被包圍在「法萊斯口袋」的正中間,這絕對是一個天大的壞消息,包圍圈中大約20個德國師開始發瘋般突圍,幸好福隆德斯伯格的兄弟師霍亨施陶芬師守住了口袋的缺口,該師憑藉優良的機動性能逃出了口袋,但裝備損失大半,人員也只剩下約3500人,那些跑得慢的部隊就只能乖乖的當俘虜了。

市場花園與北風行動

諾曼第戰役結束後,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與霍亨施陶芬裝甲師一起撤到荷蘭,後者本來是準備撤回德國進行補充,但9月17日英軍傘兵從天而降,拉開了「市場花園行動」行動的序幕,黨衛軍的這一對孿生兄弟師又一次並肩作戰。

福隆德斯伯格師的任務是防守奈梅亨的瓦爾大橋一線,阻止盟軍從南方發起進攻。

埃爾斯特鎮是英軍地面部隊營救被困傘兵的唯一通道,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死死的釘在這裡,頑強的擋住了英軍第30軍的攻擊,黨衛軍與英軍逐街逐屋進行爭奪,迫使英軍每前進一步都得付出沉重的代價。25日晚上,一支英軍與波蘭軍隊組成的突擊部隊試圖渡過萊茵河與傘兵匯合,福隆德斯伯格師發現後立刻進行反擊,400多人的英軍部隊死傷慘重,突襲任務失敗。9月29日,殘餘的英軍傘兵趁夜間渡河逃回英軍戰線,留下的傷員全部被德軍俘虜。

虎式坦克

市場花園行動中,雖然德國裝甲部隊經歷了諾曼第的損失,但實力仍遠遠超過只有輕武器的英軍傘兵,只要擋住英軍增援部隊的道路,傘兵被殲滅只是時間問題。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出色的完成了阻擊英軍增援的任務,雖然紙面上的戰績並不突出,但它對德軍守衛安恆還是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市場花園行動獲勝後,福隆德斯伯格師返回德國休整補充,到年底勉強算是滿血復活。1944年底德國發動阿登反擊戰,當北段戰役陷入混戰之時,德國於1945年的第一天在南端又發起了「北風行動」,企圖奪回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隨G集團軍參加這次行動,但它在北風行動中純屬打醬油的角色,並沒有發揮什麼重要作用,突破美軍第6集團軍防線後又被美第7集團軍擋住去路,一番混戰後很快就撤出戰鬥,調往東線。

最後的掙扎

2月,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抵達東線,在施塔加德和弗斯滕瓦爾德一線阻擊蘇軍,戰役代號「冬至」,持續一個月後該師撤退,編入「維斯瓦」集團軍群,守衛奧德河防線。

4月中旬,福隆德斯伯格師在斯普林貝格附近被蘇軍分割得支離破碎、處境兇險,自顧不暇之際,希特勒下令該師立即向蘇軍發起進攻,以填補德軍防線的缺口。這無異於讓福隆德斯伯格師往火坑裡跳,師長哈默爾決定向柏林南部地區突圍,突圍的結果是原本零散的部隊幾乎變成散兵遊勇,最後終於在德勒斯登重新集結,建立起防線,師長哈默爾被舍爾納元帥撤銷了職務,但舍爾納並沒有將他送交軍事法庭,這算是最輕的處罰,要知道,在這時候很多人因為「失敗主義」和「懦弱」而被槍斃。

師長哈默爾

面對蘇軍強大的攻勢,福隆德斯伯格師的殘兵敗將根本抵擋不住,4月下旬該師渡過易北河繼續向南撤退,5月7日,該師與蘇軍進行了最後一次戰鬥,寡不敵眾的福隆德斯伯格師炸毀了僅剩的最後幾輛裝甲車輛,分散突圍,一部分向西來到美軍佔領區投降,另一部分被蘇軍俘虜,黨衛軍第十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就此覆滅。

歷任師長

麥可·裡佩爾,黨衛軍上校,1943.2.1-1943.2.15

洛塔爾·德貝斯,黨衛軍中將,1943.2.15-1943.11.15

卡爾·馮·特雷恩菲爾德,黨衛軍中將,1943.11.15-1944.4.27

海茵茨·哈默爾,黨衛軍少將,1944.4.27-1945.4.28,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主要是在他指揮下作戰。

弗朗茨·羅斯特,黨衛軍中校,1945.4.24-1945.5.8

結束語

福隆德斯伯格與霍亨施陶芬裝甲師這一對難兄難弟,從第一次參戰開始就似乎被註定為「救火隊」的角色,除了阿登反擊戰之外,他們都是在東奔西走執行一些救援或支援行動,很少被作為戰役進攻的主力使用,所以也就沒有多少值得大書特書的輝煌戰績可吹。但是,在二戰後期黨衛軍序列裡,他們依然是最精銳的部隊,其戰績與同時期的帝國師、骷髏師等老牌裝甲師相比也並不遜色,只不過他們參戰時間較短,在二戰歷史上留下的影響不算太大,所以不太為人所知,但有一點值得說明,霍亨施陶芬師在市場花園行動中也存在槍殺俘虜的記錄,而福隆德斯伯格師則沒有留下屠殺俘虜或平民的記錄,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乾淨戰鬥」的稱呼。

喜歡二戰歷史請關注煙雨濛濛未沾衣,我寫作二戰德國人物、軍銜、服裝等內容,客觀講歷史,批判法西斯,更多史料請點開我的用戶名,在「文章」欄目裡查看。

相關焦點

  • 二戰德國黨衛軍裝甲部隊和國防軍裝甲部隊的不同,誰更強悍一些?
    要從兩個階段看,比如1940年的法國戰役,德國國防軍第7裝甲師和第十裝甲師最為耀眼,在從阿登森林繞過法軍馬奇諾防線戰略穿插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當時的德國黨衛軍裝甲師的戰績還沒有那樣耀眼其它部隊總數都還在建設階段,所以法國戰役中主要是國防軍裝甲師負責主攻,黨衛軍裝甲部隊負責戰場協助同時幹一些髒活,比如以抓遊擊隊的名義進行殺人放火,維護員治安等,相當於憲兵部隊。
  • 王牌中的王牌—二戰德國黨衛軍第二「帝國」裝甲師徵戰史
    德國黨衛軍第2「帝國」裝甲師是黨衛軍中第一個成為師級規模的部隊。但當黨衛軍「阿道夫·希特勒親衛隊」團擴編為師級建制,「帝國」師不得不屈居於老二的位置,該師參加了白色方案-入侵波蘭,黃色方案-入侵法國及低地國家,巴巴羅薩行動-入侵蘇聯,颱風行動-莫斯科戰役,堡壘行動-庫爾斯克戰役,守望萊茵行動-突出部戰役,春醒行動-維也納戰役等著名的戰役,黨衛軍「帝國」裝甲師是二戰中武裝黨衛隊表現最出眾的王牌部隊。
  • 被神話的「骷髏」裝甲師,其實讓蘇軍打得屁股尿流
    在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時,保羅·豪塞爾(Paul Hausser)率領黨衛軍裝甲師和骷髏裝甲師,阻擋蘇軍的反攻。 在進攻之時,黨衛軍裝甲師被當作是赫爾曼·霍特第四集團軍的先頭部隊,負責阻擊蘇軍的南翼。而骷髏師戰鬥群,負責掩護黨衛軍裝甲師的左翼進攻。在正面進攻時,骷髏師和黨衛軍裝甲師遇到了蘇軍的坦克群和反坦克部隊;在炮火和塵土飛揚的戰場上,骷髏師的戰士還是毅然掩護著黨衛軍前進,但是速度要比原計劃中的慢很多。
  • 被神話的「骷髏」裝甲師,曾被蘇軍打得屁股尿流,其戰爭罪行累累
    黨衛軍第三「骷髏」裝甲師是納粹黨為了應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立的武裝部隊,自始至終都未被正式納入德國國防軍。該師也被稱作是「擲彈師」,他們以骷髏圖案為旗幟,所以也被稱作是「死亡之首」(Totenkopf);是由阿道夫 希特勒帶領的親衛隊第1師、黨衛軍第2「帝國」裝甲師、黨衛軍第五「維京」裝甲師組成。
  • 德國納粹重裝甲營、黨衛軍第101重坦克營、米歇爾·魏特曼該營服役
    上次說到德國二戰黨衛軍、希特勒愛將「虎式坦克戰神」,米歇爾·魏特曼,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米歇爾·魏特曼服役為「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最後一戰就是諾曼第登陸戰役,這次就寫一下「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由1942年12
  • 德國第2裝甲師遭遇美國第2裝甲師:番號相同的部隊,誰更勝一籌?
    文/滅霸他爸二戰時期,在歐洲西線戰場,發生了一起分屬於同盟國和軸心國陣營,但番號卻相同的兩支部隊激戰的場景,這就是阿登反擊戰中的塞勒之戰,交戰雙方為德國第2裝甲師和美國第2裝甲師。德國國防軍第2裝甲師組建於1935年10月,是德國最早組建的裝甲師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德國當時還組建了一個黨衛軍第2裝甲師,也叫「帝國」師,和第2裝甲師不是同一支部隊,不少網上的文章將這兩支部隊混為一談,十分可笑。
  • 二戰德蘇美英最出色的裝甲師對比,誰的戰鬥力最強?
    德軍 國防軍第3裝甲師/黨衛軍第1裝甲師「阿道夫-XTL警衛旗隊」 德軍的裝甲部隊總體素質都非常高,就國防軍而言,巴巴羅薩前組建的20個裝甲師幾乎沒有一個不是善戰之精銳,並且都有過非常輝煌的戰鬥經歷,後期的黨衛軍裝甲部隊以及裝甲教導師等部隊也是很強的。
  • 希特勒手中的王牌—納粹武裝黨衛軍,戰功卓著,罪惡深重
    黨衛軍的由來武裝近衛隊是德國陸軍中一支政治象徵性極高的部隊,因此後世的許多歷史學家,素以「黨衛軍」稱之。武裝近衛隊是希特勒整個黨衛軍的一部分,黨衛軍的作用為監視德國社會大眾及納粹黨本身。黨衛軍依據所負責任務的性質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一般的黨衛軍,他不負責作戰任務,僅僅執行諜報及佔領地與集中營的管理工作,編制包括特務組織的保安大隊及別動大隊。
  • 二戰中的納粹黨衛軍老照片,骷髏師和帝國師軍容很不一樣
    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組圖組,是來自於二戰中納粹德國黨衛軍的老照片。通過這一組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納粹黨衛軍在歷史中留下的這些影像。照片拍攝的是在二戰蘇德戰役中的納粹黨衛軍骷髏師(黨衛軍第三裝甲師),德國在發動二戰後,最令歐洲各國感到恐怖的便是武裝黨衛軍,其中又以黨衛軍中的骷髏師、帝國師、維京師、希特勒衛隊裝甲師最為出名。
  • 二戰1944年諾曼第戰役德軍116裝甲師決戰美軍第二裝甲師
    說諾曼第戰役之前小編已經介紹了第21裝甲師,黨衛軍第12裝甲師,德軍第130教導裝甲等,在諾曼第戰役爆發後率先抵達前線的參戰的德軍裝甲精銳部隊,而諾曼第戰役到7月份還有一支德軍神秘裝甲部隊向著卡昂方向挺進,盟軍情報人員收集到情報屈指可數,只知道德軍這一支神秘部隊的代號是灰狗裝甲師,
  • 這位德軍上將很狡猾,黨衛軍和蘇軍恨得要死,美軍卻無比尊重
    然而,這個定律似乎並不是每每生效,比如在二戰時期的德國就存在一種尷尬的情況:德國國防軍和黨衛軍彼此看不順眼。說來話長,納粹的黨衛軍最初是元首的私人武裝,主要效忠於納粹黨黨魁希特勒。然而,隨著納粹在德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黨衛軍的人數也飛速增長。二戰爆發時,黨衛軍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作戰能力的武裝部隊,鼎盛時期總規模更是接近百萬。
  • 二戰結束,被拒絕投降並被處決的納粹德國軍,黨衛軍骷髏師
    二戰結束,被拒絕投降並被處決的納粹德國軍,黨衛軍骷髏師 不過,一提到另外一個名字,軍事發燒友們絕對不會陌生——黨衛軍骷髏師!
  • 黨衛軍骷髏總隊 集中營屠夫
    後來以這些部隊中的一部分軍官、士兵為基礎,組建黨衛軍第三「骷髏」裝甲師。它的指揮官特奧多爾·艾克曾經對他的部下說過:「要冷酷無情的對待我們的敵人,以不辜負我們的骷髏徽章」。骷髏部隊的右側領章不是黨衛軍傳統的SS,就是一個骷髏,袖標最後也改為骷髏標誌,他們的軍裝上要比其他黨衛軍部隊多兩個骷髏徽章。
  • 二戰德國帝國裝甲師一輛福字標誌虎式坦克的傳奇故事
    月德軍迎來他們佔領羅斯託夫地區後最激烈的一場防禦戰,當時防禦該地區的德軍的部隊是德國南方集團軍群而對手則是蘇聯的南方面軍,其部隊前身是史達林方面軍改編而來,其成為組成部分都是蘇軍中精銳中的精銳,1943年.11月羅斯託夫戰役進入尾聲蘇軍突破德軍防線縱深500公裡,整個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創不得不改組,成為南烏克蘭集團軍群,而面對蘇軍鋼鐵的洪流的攻勢和追擊,身為德國南方集團軍最為精銳的部隊,黨衛軍帝國裝甲師不得不殿後掩護整個集團軍群的撤退
  • 我心狂野-黨衛軍第12希特勒青年師,年齡輕輕但戰鬥力強悍
    二戰期間,除了老牌的「警衛旗隊」、「帝國」師以外,黨衛軍第12「希特勒青年」裝甲師可能是第三支最出名的黨衛軍裝甲師了。該師之所以能在眾多武裝黨衛軍師中格外引人注目,主要是因為該師的基層士兵全部選拔自出生於1926年的年輕的希特勒青年團員,平均年齡只有17、18歲,所以他們又經常被稱為「希特勒的娃娃兵」。
  • 德國武裝黨衛軍老兵回憶 在布達佩斯第一次遭遇蘇聯IS-2重型坦克
    1945年1月,德國武裝黨衛軍第3「骷髏」裝甲師在布達佩斯附近第一次與蘇聯IS-2「史達林2」重型坦克遭遇。儘管在1944年裡,德軍在東線處於節節敗退的局面,但從未失去過像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這樣重要的大城市。
  • 德國黨衛軍第十七古茲·馮·伯利辛根裝甲擲彈兵師誤入法萊斯陷阱
    1944年諾曼第戰役德國黨衛軍第十七古茲·馮·伯利辛根裝甲擲彈兵師,6月12日抵達卡朗唐地區後,與6月13日對美軍第二裝甲師發動反擊,激戰到6月16日德軍SS17裝甲擲彈兵師進攻不利被美軍第2裝甲師組成的謝爾曼坦克戰鬥群被壓制,並且戰鬥最激烈的16號德軍第SS17裝甲擲彈兵師的師長奧斯騰多夫中將,也被美軍重型火炮的彈片炸傷雖然傷及頭部和肩部但好在幸運奧斯騰多夫中將經過醫務兵的治療並沒有大礙
  • 1944年庫爾蘭戰役德軍第14裝甲師虎式坦克最後一場勝利
    德軍第14裝甲師,是當時庫爾蘭前線主力裝甲師之一,其編制在1944年9月基本健全其坦克數量在242輛左右,是德軍二戰後期東線重組的最後的裝甲師之一,為什麼該師在1944年9月其作戰單位和編制還如此健全呢?原因就在於這個師是剛剛組建起來的裝甲部隊,前身老14裝甲師已經史達林格勒戰役全軍覆沒,編制在1943年就解除,直到1944年恢復。
  • 納粹黨衛軍和國防軍有什麼不同?為何黨衛軍實力那麼強悍
    德國國防軍和納粹黨衛軍之間的區別就在於:黨衛軍是納粹的私人武裝,從法理上而言,是一種非法的存在。最初來源於追隨希特勒的那批暴動分子。可以說是希特勒能夠成功上臺的左膀右臂。而德國國防軍,則是德意志合法的軍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