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不認為這個工資就能代表什麼,其實你說156萬的工資看起來挺高,但是放在深圳這個城市,也很難做些什麼,畢竟房價都得10萬一平。——姚婷
01
近日,姚婷火了。
你可能不知道這個名字,但你一定知道她和另外一個博士生被華為錄取,獲得了156萬的年薪。
很多人認為:
這麼厲害的人一定很有背景吧。
其實不然,她也只是一個普通家庭成長的孩子。
姚婷沒有特殊背景,高中也不是什麼名校,成績當時僅僅排在中等水平。
這樣一個普通的女孩,怎樣拿到了那個傲人的offer呢?
改變命運就在於她考上大學的那一刻。
在大學裡,她繼續潛心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她參加辯論隊,報名中英文演講,擔任外聯部部長,輔修第二專業英語對外翻譯,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參加全國大學生物聯網大賽……
讀博期間更是勇於挑戰,課題,論文,學術會議,出國交流都不在話下。
看來「知識改變命運」真是永恆的真理。
讀書,是我們普通人跨越階層最快的方式。
02
前幾天看過一個博主。
來自哈佛大學的John Fish,目前在B站上也非常火。
她的時間管理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清晨冥想5-10min
make to-do list(列計劃表)
利用碎片時間:
比如在清晨護膚的時間,用來聽播客的電臺節目。一邊護膚一邊接受新鮮的資訊。比如冥想後的10分鐘,用來複習或是規劃一下當天要學的知識內容。比如睡前堅決不碰手機,選擇紙質書來閱讀,既提升了閱讀效率,又排出了外界的幹擾,有助於進入睡眠。
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對於每個人都是不公平的。
一些人有些碎片時間會選擇刷抖音、打遊戲;
一些人會選擇看看書,學學習。
一天下來,兩類人不見得會有什麼大的差距。
但日積月累下來,就是一項巨大的能力差距。
就像勵志公式:
1.01x365 = 37.78
0.99x365 = 0.03
看起來,1.01隻比1多了0.1,0.99也只比1少了0.1.
但是一年下來,二者的結果顯而易見。
人與人的差距就是在0.1中岔開的。
03
無論是華為「天才少女」還是哈佛博主,
我們在膜拜她們人前超乎常人的能力的同時,也要看到她們人後的汗水與淚水。
周華健也曾唱到: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高考季剛剛結束,高考不是決定人生的關鍵,但讀書是。
讀書很苦,但不讀書會苦上加苦。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不公平,有時候我們拼盡一生所追求的終點,就是那個人的起點。
但如果不奮起直追,你也只能永遠在自己的起點。
為了自己,也為了下一代,拼命讀書努力,即使無法大富大貴,也能求得現世安穩。
你認為讀書有用嗎?歡迎來到評論區討論哦~
文章圖片來自網絡
歡迎大家關注!這裡關注於社會生活、情感及各類經驗貼,心靈的碰撞會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