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大和號戰列艦460毫米主炮,32公裡實戰跨射,怎麼實現的

2021-01-07 騰訊網

【話說軍世】說到戰列艦,舊日本海軍的大和號在各項數據上幾乎都是最高的,因此也被稱為「最強戰列艦」,只有部分數據上,美國依阿華級戰列艦才比較接近或者超越,比如說他們主炮的射程都達到了42公裡,不過這裡問題就來了,這麼遠的距離上,是如何實現命中的呢?

好奇心:大和號戰列艦460毫米主炮,32公裡實戰跨射,是怎麼實現的

大和號共有9門460毫米主炮,最大射程可達42公裡,在1944年的雷伊泰灣海戰中的薩馬島海戰時,大和號曾經對美國海軍護航航母白平原號進行主炮齊射,在32公裡的距離上形成了跨射。

在這麼遠的距離上,即便是望遠鏡,其實也看不到什麼,大和號是如何實現跨射的呢:

1、人力觀測——看個寂寞

在戰列艦進入無畏艦時代時,英國BL-Mk-X型12英寸主炮(305毫米)的射程為25公裡,不過實際上,之前的12英寸主炮,有效射程只有9.1公裡,此時的射擊距離相對比較近,雖然不用再像風帆戰列艦那樣排著整齊的戰列近距離對轟,不過,瞭望手在桅杆的瞭望塔上就足以看到最大射程處的目標軍艦了。

不過這樣的觀測方式,有很大的缺點,如人力測距,誤差較大,以及夜晚黑暗的環境中,肉眼幾乎無法看到遠處的目標軍艦。

大和號的艦橋,從龍骨算起約有45米高,不過可以目視看到的距離,相對460毫米主炮的射程依舊很有限,因此需要攜帶水上飛機,飛臨進行目標軍艦上空,對彈著點進行觀察,在匯報給戰列艦進行修正,隨著射程增加,戰列艦攜帶水上飛機也算是「標配。」

2、測距儀觀瞄——看個熱鬧

另外,隨著科技的進步,戰列艦等軍艦也都配有「測距儀」等裝備,可以根據目鏡的夾角對照,對照預選編好的數據表實現對目標進行相對精準的測距。

大和號頂部配有98式方位盤,潛望式望遠鏡和15米測距儀,不過並不是測距15米的意思,而是因為兩個目鏡之間相距15米,安裝在大和號艦橋的上方,不過這種測距儀的觀察距離也是相對有限的,要實現20公裡距離上的精準測距,就已經勉強的很了。

而且,這種測距也有一定的缺點,隨著距離的增加,光學測距的誤差也會急劇增加,觀測超遠距離的彈著點,誤差十分大,更像是看個熱鬧,當然,在科技不算發達的當時,這種測距方式,曾是戰列艦命中對方的重要裝備。

3、雷達觀瞄——看個可能

在1944年1月,大和號進行了入塢修理,不僅提升了防雷性能和防空能力,更增加了22號對海警戒雷達和13號對空警戒雷達,對海警戒雷達可以在35公裡的海面距離上發現戰列艦這樣的大型目標。

舊日本海軍裝備雷達,主要是因為在1942年的瓜島海戰的夜戰中,被美國海軍華盛頓號戰列艦利用雷達,精準引導主炮和副炮射擊,成功「一打三」,使用406毫米主炮擊沉了日本戰列艦。

因為此次吃了大虧,於是日本海軍開始著手研發艦載雷達,其中22號對海警戒雷達,當時日本的名稱是「暫定二號電波探信儀二型」,水面戰艦使用的型號重量1.32噸。

日本當時的雷達,雖然在數十公裡的戰列艦超視距海戰中,可以提供相關數據,不過技術相對有限,在1944年10月25日薩馬島海戰中,大和號主炮共發射了104發炮彈,實際命中數量相對有限,沒有華盛頓號75發命中9發那樣12%的命中率和戰績震撼。

來自俊赫君的話說:「命中靠運氣」——跨射

進行一下名詞解釋,跨射。跨射是艦炮射擊中的名詞,炮兵術語叫夾差法,也譯為夾中;簡單理解就是炮彈落在了目標軍艦前後左右,目標在炮彈落點的中間,出現跨射也就意味著「瞄的很準」(即測距準確、諸元合理),此時射擊的命中概率最高,可以進行全力連續射擊了,增加炮彈數量,總會有命中的。

主要遠在在於,相對於陸地火炮射擊,艦炮的平臺是軍艦,會受到海況、波浪的影響,出現不同程度的橫搖、縱搖、艏搖,也就是晃動,瞄準好的主炮,可能會因為艦體的搖動,出現射擊角度的偏差,在彈著點上出現較大的散布;如同特種部隊隊員使用步槍,在顛簸路面行進的車子中向外射擊,難度更高,命中率也穩定射擊時要低不少,實際命中一方面看射擊技術,另一方面則要看「人品」。

因此,也有一句俗話形容跨射:「跨射靠實力,打中靠運氣」;形容的就是能打出跨射,證明射擊技術很過硬,但是能不能命中,還是要看具體的概率。

相關焦點

  • 巔峰戰艦攻略分享 大和號戰列艦評測
    大和號戰列艦所屬的大和級戰列艦是舊日本海軍所建造的最大一級戰列艦,也是人類海軍艦船史上最大的一級戰列艦 。該艦裝備有3座三聯裝94式45倍徑460毫米口徑艦炮以及各種副炮和對空機關炮,全艦覆蓋大量裝甲,艦身的重要部位都能經受460毫米大炮的轟擊,其煙囪也在開口處和側面裝上了蜂窩狀鋼板和防護裝甲 。
  • 科普帖——大和號戰列艦
    大和艦動力系統的效率甚至都比不上日本翔鶴級航空母艦採用的主機。但該艦達到了設計所要求的速度。武器裝備——主炮大和號以其巨型主炮聞名於世。主炮為三聯裝94式45倍徑460毫米口徑艦炮,3聯裝主炮塔三座,兩座三聯裝炮塔配置在前甲板,一座三聯裝炮塔配置在後甲板。
  • 穿越二戰:7千噸的052D驅逐艦,能擊沉7萬噸的大和號戰列艦麼?
    首先二戰的戰列艦命中率非常之低,根據戰後的統計,戰列艦主炮的命中率只有2%~5%。考慮到5%的數據是在極近距離內取得的戰果,就以2%作為10公裡處主炮的命中率。理論上說,戰列艦需要發射大約50枚炮彈才能命中一枚。更要命的是戰列艦在攻擊目標之前都需要進行長時間的校射。二戰時期軍艦用火炮攻擊敵人的方式,是首先用指揮儀測量出敵人的航向和航速,並且確定對方的具體位置,用這個數據作為初始射擊諸元。
  • 7萬噸戰列艦:410毫米主裝甲,2萬噸裝甲總重,同級對手難以擊穿
    作為超級巨艦,大和號戰列艦滿載排水量達到7萬2810噸,裝備有3座三聯裝94式45倍徑460毫米口徑艦炮,單發炮彈重達1.5噸,每門炮備彈100發。同時代戰列艦對比:理論上,美軍戰列艦遠距離無法擊穿在同時代的戰列艦中,大和號不論是艦炮還是裝甲的數據都是最高的,同為二戰中的戰列艦,英國喬治五世級主炮僅356毫米,主裝甲為381毫米,德國俾斯麥號主炮380毫米,主裝甲為320毫米,主要可以對大和號造成威脅的應該是美國的依阿華級戰列艦。
  • 戰列艦主炮有多大威力:406毫米炮彈對陸傾瀉,直接轟平陣地
    【話說軍世】在戰列艦作為主力艦的發展時代,其艦炮的口徑是雙方艦隊對戰時,最為直接的戰鬥力評定,比如說在1942年瓜島戰役中,裝備有356毫米艦炮的日軍霧島號戰列艦,原以為自己可以輕鬆「吊打」美軍巡洋艦和驅逐艦,不想美國海軍裝備了406毫米的戰列艦其實就在暗處,結果直到巨大的炮彈在自己艦身旁激起巨大水花,才發現為時已晚,硬「接」
  • 武藏號戰列艦簡介
    日本海軍預計,美國海軍建造的戰列艦艦艇寬度由於巴拿馬條約的限制,將搭載406毫米(16英寸)口徑艦炮。而日本早在1916年就試製過460毫米口徑艦炮,1920年又製造過480毫米口徑火炮,在大口徑火炮製造上具有一定的經驗。在這種思想指導和現實鼓舞下,日本海軍開始準備建造搭載460毫米口徑主炮的超級戰列艦,並組建以戰列艦為核心的海上打擊力量。
  • 世界第一的戰列艦大和號,460口徑的主炮威力巨大,任誰聞風喪膽
    大和號戰列艦(日文:やまと,英文:Yamato,中文:大和號戰列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的一號艦,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曾號稱「世界第一戰列艦」、「日本帝國的救星」。1945年4月7日,大和號在衝繩島戰役中,被美軍飛機擊沉於日本九州西南50海裡處,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特攻作戰精神的炮灰。
  • 鐵甲威龍-大和號戰列艦
    裝甲:舷側410毫米甲板200-230毫米主炮防盾650毫米 1945年4月7日,美國轟炸機炸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最大的戰艦大和號戰列艦(日文:やまと,英文:Yamato,中文:大和號戰列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的一號艦,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
  • 人類第一戰列艦的主炮有多猛?一發入魂,寸草不生
    一提到戰列艦,人們首先想起的一定要是「大和」號。這艘日本建造的「大和」號,將戰列艦技術發揮到了人類頂峰,至今都未被超越。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當然,「大和」號被擊沉後,也意味著人類戰列艦時代的終結。「大和」號的滿載排水量超過7萬噸,比中國現役「遼寧」航母的噸位都要更大,但「大和」號上最亮眼的是它的460毫米艦炮。
  •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
    大和號 1937年11月4日,在侵華戰爭爆發的四個月後,日本開始了大和級戰列艦建造,首艦大和號戰列艦於廣島縣吳市的吳海軍工廠正式開工 ,鋪設第一根龍骨 。 1940年8月8日,大和號戰列艦下水。1941年10月,大和號開始試航。
  • 戰列艦380毫米艦炮遠射:穿甲能力有多強?鋼板如紙片
    【話說軍世】集防護、火力與機動於一身的戰列艦堪稱海中怪獸,而其標誌性的就是其巨大的炮塔和粗壯的艦炮,到二戰時代,主流戰列艦的主炮口徑都超過了380毫米,大和號更是達到了460毫米,那麼他們的穿甲能力如何呢?
  • 戰績全靠「蹭」:大和號戰列艦最終被現實打臉
    【話說軍世】頂著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這一光環,1945年大和號戰列艦看著自己巨大的身軀,再看看手中的戰績列表,比剛服役時僅僅多了幾行字而已完全驕傲不起來。根據美軍的記錄,甘比爾灣號護衛航母在這場結局大反戰的海戰中,是被日本海軍金剛號戰列艦擊沉的,大和號誤認為擊沉戰績,是因為當時大和號炮術長觀察到了起火情況,以為炮彈擊中,不過實際情況是當時甘比爾灣號在遭到攻擊後釋放的煙霧,這是個誤會。
  • 戰列艦發展史(四):戰列艦時代!
    由於受到1919年籤的《凡爾賽合約》限制德國海軍在一戰後僅保留了8艘舊戰列艦用於訓練及自衛,相關後續艦必須在老艦下水20年後才可開工建造,且新艦最大排水量不得超過10160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280毫米。1935年德國宣布廢除宣布禁止其發展新型軍艦的《凡爾賽合約》,由此開始了一條軍事擴張的道路。
  • 大和號戰列艦的裝甲防禦有多強?美軍戰列艦抵近射擊後結果是這樣
    舊日本海軍建造的世界最大戰列艦「大和」號裝備了9門460毫米的巨型主炮,這或許是軍迷最為津津樂道的事,不過,「大和」號厲害之外,不僅僅是此巨炮,其防禦力也遠遠凌駕於其之前的其他戰列艦之上。 舊日本海軍在「大和」號之前建造的戰列艦是1920年下水,1921年服役的長門級二號艦「陸奧」號。
  • 火力比「大和」號戰列艦還兇的超級要塞,現實中是啥樣?你想不到
    大和級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在火力配置方面,配有九門460毫米九四式艦炮,這意味著除了風帆時代的臼炮以外,其擁有人類歷史上口徑最大的艦炮。九四式460毫米炮的威力遠遠超過衣阿華級的Mk7型406毫米炮或者俾斯麥的SKC34型380毫米炮,其強大的火力可在約20000米距離上能打穿560毫米的裝甲鋼。
  • 最終被戰機擊沉的史上最大級別戰列艦 曾經號稱最強戰艦的大和號
    大和號戰列艦最為出名的特色之一,就是其獨特的球形艦艏,因為採用了這種設計,水線處約減少3米的長度,排水量節省30噸左右,艦體的減阻性能變得極為優良,以15萬匹馬力功率航行時超過速度超過27節。大和號戰列艦完全從海戰實戰出發,結構十分簡潔。艦橋側面積310平方米,正面面積卻只有159平方米,僅相當於側面積的一半,迎風阻力比較小。為減少炮彈衝擊波的影響,艦橋外面開口極少。
  • 大和號戰列艦:防空以小口徑高射炮為主,極少裝備高射機槍
    大和號,是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所擁有的最大戰列艦,據搜狗百科上的資料,艦長263米,寬38.9米,滿載排水量7.28萬噸,是人類海軍史上最大的戰列艦。此艦防護能力強悍,艦身重要部位都能經受460毫米大口徑艦炮的轟擊,即便煙囪在開口處和側面裝上了厚重的蜂窩狀鋼板和防護裝甲,相當於一輛能在海上航行的巨型坦克。艦載武器在當年也是出類拔萃的,擁有3座3聯裝460毫米的艦炮,也是海軍史上裝備的最大口徑的艦炮,以及不計其數的副炮和對空機關炮,像一座能夠自由移動的海上炮臺。
  • 艦娘殺卡牌介紹之賭國運之艦-大和號戰列艦
    ,而是大和號戰列艦尷尬一生的最好註腳。在這種思想指導和現實鼓舞下,日本海軍開始準備建造搭載460毫米口徑主炮的超級戰列艦,並組建以戰列艦為核心的海上打擊力量,想以日本海海戰式的決戰來取得戰爭的勝利,很快大和級戰列艦的設計方案被批准。
  • 大和號戰列艦對於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價值
    大和號,是有史以來所建造的排水量最大的戰列艦,艦長263米,寬38.9米,航速27節,滿載排水量7.2萬餘噸,裝備有3座3聯裝460毫米主炮、9座4聯裝150毫米副炮、12座雙聯裝127毫米高平兩用艦炮、45座3聯裝25毫米高炮、21座25毫米單管高炮等。
  • 世界上有三款18英寸炮,日本大和級戰列艦的最強,英美都沒有使用
    每次說到日系戰列艦大和號戰列艦都是繞不過去坎,而說到大和號的時候上面的460毫米艦炮又是繞不過的坎,所以今天就來嘮嗑一下那些年的18 英寸艦炮吧。而英國也打算在此款火炮的基礎上將倍徑提升至45倍,改進型稱為MK-II型18英寸炮,並計劃安裝在N-3級戰列艦上,但隨著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籤訂,該計劃只能作廢,不然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有裝備3座三聯裝18英寸炮的軍艦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