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三殊勝修法?第一、動機殊勝;第二、無緣殊勝;第三、回向殊勝。
第一、動機殊勝。
在每次做善事之前,肯定會有目的,沒有任何目的之行善、修法是沒人願意做的。如果行善時,具備偉大的動機,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行善時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所以大家的目的也不一樣,有的求開悟,有的求健康,有的求發財。然而動機無外乎這三種:不善、無記和善。
1、不善的動機。
現在信佛、學佛的來源很廣,網絡上到處都是,所以,很多人輕易接觸到佛法,就在沒有任何底子的時候去學。這樣會有個問題,他學佛動機不是善的。凡是僅考慮自己的快樂、僅為自己打算的動機,特別是為了得到名聲、得到錢財的動機,就是不善。
有些人就會疑惑,怎麼這個也有錯?你們去看,那些學了一身病的,哪個把動機搞明白了?不要為了名、利去學佛,否則後面問題多的是。
比如我們為了健康長壽而學佛,也可以達到目標,但是,在目標達到之後又能怎麼樣呢?也許在健康無病的時候會造更多的業,導致更多的痛苦。所以,說起來這種動機本身沒有罪惡,但因為是有漏之法,不但不能離開痛苦,而且會導致更多痛苦。
2、無記的動機。
無記是指沒有惡的記錄,例如一個人去放生,把他朋友叫過去一起放生。他的朋友也不了解放生的利益,只是一起去了,心裡沒有任何目的,放生結束後,這個人的業就是無記。
3、善的動機。
這是三種動機中最上乘的,那就是不要為了自己去行,具體在於不能為了自己得到多大的名聞、利養而去修行。還有就是不能為了錢財去修行,說我修了財神法怎麼沒發財?老天讓你現在不發財有老天的道理,你要是真正修行成就,福報夠了,你所有的願望老天都能滿足。
修動機裡面,修得最圓滿的就是普賢菩薩了,普賢菩薩的十大願望一般都包含了我們所有人的願望,所以,我們不管學佛多久的人,都要把《普賢行願品》全文給背誦下來,並且運用到生活中,這樣就能成就自己的所有願望了。
我們不要小瞧修行最開始的,動機和發心。動機殊勝,我們所修的一切法都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