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記者 黃亞蘋 實習生 周珈萱
「12棟3門4樓樓道燈不亮,已於6月8日維修;二棟與三棟中間的臭水溝不暢通,仍需處理......」12月6日上午,三湘都市報記者在長沙市開福區蔣家壠社區看到了這本「小區故障登記本」,裡面記載了小區裡有待處理的各種小問題。
今年66歲的莫桂科和63歲的左新利都是退休職工,兩人不僅是小區垃圾分類、提質改造、人口普查的「義務宣傳員」,還從2年前開始為小區義務看守大門,小區內再未發生過電瓶車電瓶偷盜事件。
義務為小區守大門,一幹就是2年
「2017年,湘塗小區經過社會化職能分離後移交給社區管理,取消了24小時輪班的安保員。之後,就經常有鄰居反映電瓶車電瓶被偷。」莫桂科介紹,湘塗小區建成於1994年,是湖南省湘江塗料集團的職工宿舍,共有14棟654戶居民。
小區裡住的都是曾經共事的老同事,熱心的莫桂科便找到左新利,討論治理小區偷盜事件的良策。兩人達成一致意見,給小區大鐵門安上一把大鐵鎖,並給小區每戶業主配備一把鑰匙,每晚11點30分兩人輪流將大門鎖住。從那以後,小區果然再沒有發生過偷盜事件。
莫桂科告訴記者,自告奮勇接下「守門人」的工作後,準時準點給小區上好「安全鎖」也成了習慣,「如果哪天不鎖門,我總覺得心裡的石頭沒落地,誰都睡不著。」
除了「守門」還是民意「傳聲筒」
「都是一點小事,不需要報導嘞,趁著身體還硬朗,為社會做一點小小的貢獻。只要鄰裡鄰居滿意,就值得。」採訪中,滿臉笑意的左新利說。
事實上,兩人不僅是小區的義務守門人,還是小區住戶和社區間的「傳聲筒」,誰家房屋漏水、樓道照明燈損壞,鄰居們都會第一時間想到莫桂科和左新利,問題收集後會被逐條上報給社區。略微泛黃的記事本上,便記錄著這些具體又繁雜的小事。
莫桂科介紹,今天春天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小區一住戶來電稱,暴雨導致樓頂的排水管排水不暢,房屋也出現滲水情況,「凌晨一點,我打著雨傘幫忙掏水管,渾身都淋溼了。好在住戶家的滲水問題解決,我才放下擔子回家睡覺。」
[責編:陳舒儀]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