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凌晨,索尼正式公布了旗下下一代主機PS5的詳細硬體規格,就在此前微軟公布新一代主機Xbox Series X(簡稱XSX)規格後,業界在被微軟的硬體能力深深震撼的同時,就普遍擔心PS5的性能會輸給XSX,而在索尼發布會結束後,外界的擔心也果然變成了現實。
所以今天就讓小編來帶大家一起看一下,PS5是否真的如很多網友評論的那樣「辣眼睛」?而即將到來的次世代主機大戰,誰又將笑到最後?
一、兩大主機硬體對比,PS5真的遭到全面碾壓?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XSX與PS5的性能對比圖:
直接看這一大串數據可能許多網友都會感到懵逼,不過單看這些數字,可能就會有一個最直觀的感受——PS5的每一項數據比起XSX來說似乎都低了那麼一些。
因此這份規格表也會讓人本能地感受到:PS5的性能被XSX全方位徹底碾壓。
雖然目前距離新主機發售還有相當長的時間,其具體的遊戲表現也不好妄下定論,不過有一說一,在遊戲的實際運行過程中,遊戲表現未必有我們對著表單想像的那麼大。
首先來看兩臺主機的處理器,都使用了Zen 2架構8核處理器,所以XSX主機3.8GHz的頻率顯然是高於PS5主機3.5GHz的頻率的。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處理器很難全程保持最高頻率運行,所以在實際遊戲體驗中,二者的表現或許並沒有數據上體現的那樣明顯。
同時,我們還應該考慮到一個問題,CPU作為主要發熱元件,其工作效率與主機的散熱能力也息息相關。還記得XBOX360當年的三紅問題嗎?如果散熱不達標,那就算其他硬體再優秀,也無法帶給玩家良好的遊戲體驗。
在顯卡方面,PS5確實也要略遜一籌,浮點運算能力比XSX低了不少,CU單元也更少,圖形處理能力不如XSX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在內存和藍光規格方面,雙方則基本持平。此前微軟曾宣布XSX可以以120幀運行原生4K畫面,目前來看PS5未必可以達到這一效果,但對於大多數遊戲來說,只要畫面達到穩定60幀就已經足夠,相信PS5應該能夠滿足這一基本需求。
所以,雖然PS5在CPU和顯卡這兩大核心數據上都落後於XSX,但是以時下的主流3A遊戲配置需求為大前提來看的話,在短時間內這種差距恐怕不會明顯拉開,當下的主流大作應該都能在二者身上得到較為完美的體驗。
而且,其實關於PS5的硬體規格,小編還有一點沒有提到,就是PS5那塊使用了黑科技的SSD固態硬碟。
二、SSD黑科技,超快加載成為索尼殺手鐧?
要說PS5規格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這塊固態硬碟了。
首先825G的非常規容量就足以引發關注了,不過這並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塊固態硬碟所帶來的革命性遊戲體驗。
在索尼的發布會上,設計師Mark Cerny重點介紹了PS5的SSD硬碟,根據他的描述,PS5的固態硬碟讀取速度達到了5GB/秒,這是什麼概念呢?現在的PS4硬碟讀取速度只有50-100M/秒,這意味著PS5的讀取速度最快將達到PS4的一百倍。
為了進一步讓玩家理解PS5的讀取速度,Mark舉了個非常直觀的例子:PS4加載1GB內容需要大概20秒的讀取時間,PS5加載2GB內容則只需要0.27秒,而人類眨一次眼睛都需要花費0.3-0.4秒,這意味著PS5確實可以做到此前傳言的無縫加載。
可能有的朋友會認為這項技術不只不過讓自己在每天的loading界面少等了幾分鐘,但實際上,這種超高速加載技術可能會帶來遊戲行業的又一場革命。要知道,目前的3A大作為了考慮加載問題都需要對遊戲素材進行控制甚至縮減,而超高速加載則可以允許遊戲廠商將更多高質量素材加入到遊戲當中,所製作出的遊戲質量無疑也會大幅提升。
掌握了這門「武林秘籍」的索尼,也將會在下一個遊戲世代中握有主動權。
不過距離PS5發售還為時尚早,有關PS5的一切目前都還處於索尼的「自說自話」階段,超高速SSD是否真的如同索尼聲稱的一般神奇,還得等到PS5正式發售後才能見分曉。
另外,雖然SSD技術看起來非常之香,但僅有825G的容量卻完全「不達標」。要知道,目前PS4平臺的3A大作,如《荒野大鏢客》《命運2》《全境封鎖2》等遊戲容量都已經超過100G,在遊戲內容愈加豐富的未來,百G遊戲恐將成為常態,而800G的容量無疑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外接固態硬碟來拓展主機容量將會成為很多人的選擇。
但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固態硬碟都可以享受PS5的黑科技加成,只有符合相關規格標準的SSD才可以達到與主機原裝固態同樣的加載速度,而目前市面上符合標準的固態硬碟普遍售價都在2000元以上,這無疑將增加玩家的潛在成本。
三、頂級硬體vs超前黑科技,究竟鹿死誰手?
那麼,到底誰才能在下一世代的主機大戰中笑到最後呢?是「六神裝」無情碾壓的巨硬XSX,還是劍走偏鋒出奇制勝的騷尼PS5?
小編認為,這個結論現在還很難說,只有等到主機真正發售後才能看出端倪。而且屆時決定這場主機大戰勝負的,也絕不僅僅是硬體,遊戲陣容、售價,乃至聯網體驗才是次世代主機大戰真正的勝負手。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從硬體規格表來看,XSX雖然性能更強,但絕對沒有達到可以「碾壓」PS5的地步,而且在主機發售初期,由於其技術帶有一定的超前性,因此在一兩年之內都很難出現可以達到主機機能瓶頸的遊戲,因此,在非飽和運轉的情況下,PS5與XSX的遊戲畫面未必會出現多麼顯著的差異。
而在這種情況下,售價就成為了能決定天平傾斜的又一個關鍵因素。
眾所周知,在只購買正版遊戲的情況下,主機對比PC最大的優勢就是硬體成本低廉,一臺遊戲機從入手到入土最多可以經歷七八年時間,而PC不但購買成本較高,還需要不斷升級硬體才能維持良好的遊戲體驗。因此對於主機玩家來說,在前期機能區別不明顯的情況下,更為低廉的價格一定意味著更強的競爭力。
從目前的的情報來看,XSX性能剽悍,其售價也可能更高,而從PS5使用了825G硬碟就能明顯看出,索尼希望將主機的成本和售價盡力壓縮在一個較為合理的區間內,因此雖然XSX的性能上限更高,但高成本也可能成為束縛其市場表現的枷鎖。
除了售價之外,遊戲陣容也是這場主機大戰的決定因素之一。就像當索尼和微軟的粉絲吵架時,索粉經常拿「獨佔」作為武器一樣,XBOX的第一方陣容幾乎只在美國本土擁有較大市場,而PS的第一方遊戲則更加多元化,可以吸引更為廣泛的玩家。加之微軟第一方遊戲也會同時登陸PC平臺,這樣「自我分流」的模式也將進一步降低XSX獨佔遊戲的吸引力。
不過獨佔遊戲畢竟只是少數,目前的絕大部分遊戲都會同時在PS與XBOX平臺發售。但正像小編在前文中所說的那樣,在發售初期,兩臺主機在畫面上的表現可能很難出現明顯區別,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無縫加載的PS5也許反而更具吸引力。
最後,在本世代主機中慢慢受到重視的聯機體驗也可能成為下一代主機大戰的勝負手。在傳統網路遊戲日漸衰落的現在,越來越多的單機遊戲選擇推出了聯網功能。這類單機遊戲的聯網功能往往以合作通關或是組隊對抗為主,無需花費玩家過多的精力,遊戲體驗也較為平衡,不會出現被「RMB玩家」秒殺的情況,越來越受到玩家們的青睞。
因此,在下世代的主機大戰中,能夠提供良好聯機服務的一方必定能獲得更多玩家認可,過往在單機遊戲圈子中被認為是「添頭」的聯機功能或許也將成為主機大戰的主戰場。
結語:沒有永恆的強者,哪個好玩玩哪個
綜上所述,其實一款主機的成敗需要考慮相當多元化的因素,目前僅僅根據一份規格表還難斷定出這場大戰的勝者。就像當年PS3看起來氣數已盡,停產時的出貨量卻比XBOX360還高,而Wii雖然銷量喜人,卻是名副其實的「三墳機」,最終導致任系主機和3A大作徹底絕緣。
所以,屆時玩家們大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平臺,玩遊戲不就是圖個痛快,誰的體驗好,誰的服務到位就選擇誰,steam這麼令人上癮還不是因為動不動就-75%(大霧),玩遊戲本就是為了快樂,沒必要為了孰強孰弱爭個不休。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了,如果大家對於次世代新主機還有什麼自己的看法,也歡迎在下方和我們討論,期待各位的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