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米多長的金屬置物架,突然從天而降;出門倒垃圾的老人嚇了一跳:就差四五米遠,自己就被砸中了!
11月22日下午,在中山區秀月街某小區,發生了一起高空墜物事件。現場視頻顯示,置物架是從19樓的平臺上墜落的,而責任方尚難以確定。對此,律師表示,在高空拋物已經入刑的情況下,還應多管齊下整治頑疾。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驚魂 置物架從天而降險些砸到人
事情發生在中山區秀月街一小區,時間是11月22日下午1點多鐘。一樓住戶鄒女士(化名)說,當時家裡老人出門去倒垃圾,她在家裡的窗邊曬太陽。就在老人倒完垃圾準備回家時,鄒女士突然聽到外面傳來了刺耳的響動,就好像有人把鐵桶從高處扔下來一樣。她擔心老人的安危,連忙出門查看,發現樓外的地面上,多了一個金屬材質的置物架。
「好險,置物架是從頭頂上掉下來的,就差四五米遠,險些把老人砸到了!」
鄒女士說,
置物架約有半米多長,
砸到人後非死即傷。
多虧有了「時間差」,
老人才躲過一劫,
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視頻 置物架從19樓平臺墜落
那麼,置物架是從哪裡墜落的?
鄒女士將事情反映給小區物業,並查看了現場視頻。視頻顯示,置物架是從19樓墜落的。當時,置物架呈拋物線狀飛到了樓體外,然後借著風勢在空中向下斜著移動,最後掉落在了鄒女士家附近的地面上。不過,從視頻中,只能看到置物架的墜落過程,無法判斷它是被人為拋落還是被風吹下來的。
事發後,鄒女士報了警。同時,她來到19樓,試圖找到事情的責任方。上樓後,經比對場景,她發現置物架墜落的地點位於19樓的一處平臺。那麼,墜物事件是否與該樓層的居民有關呢?
鄒女士敲了19樓一戶人家的房門,發現沒人;
另一戶居民家裡有人,聽明來意後主動配合問詢,並表示:「這事兒真的與我家沒有關係。」居民提出,這處平臺不只她和家人能上來,其他人也曾經上來過。
聽到居民的說法,
鄒女士認為,
事情的責任方應該另有其人。
目前,警方就此事已介入調查。
律師
應多管齊下整治頑疾
對此,遼寧宏展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律師劉萬昕表示,高空拋物、墜物的問題,已經成為懸在城市上空的痛。最高法於去年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拋物、墜物案件的意見》,標誌著「高空拋物入刑」的開始;此外,即將實施的《民法典》中關於「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的規定,強化了對這一行為的治理。一連串的舉措,有利於從民刑兼重的角度推動問題的解決。
劉萬昕認為,社會還應多管齊下,以「組合拳」來整治頑疾。例如,對於屢教不改或情節嚴重的高空拋物者,除了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外,還可考慮將其納入到「失信名單」;重視高空拋物行為的預防,可否把此項教育工作深入到校園課堂,同時在小區建立更規範細緻的隱患巡查制度、業主自我約束制度。
劉萬昕表示,在高空拋物行為中,限於受害方的舉證能力,往往難以確定責任方。此類案件中,「起訴全體」只能是次優選擇,實現「精確查找」更有現實意義。「凡是從
高空拋出的物體,可能會留下肇事者的指紋等信息,可否進行比對查找?」此前,廣東發生的「蘋果砸傷3個月大女嬰」一案中,當地有關部門根據蘋果上的唾液提取的DNA找到了肇事者;在大連,也屢有通過垃圾袋裡的外賣包裝信息找到肇事者的案例發生。
半島晨報、39度視頻首席記者滿文飛 實習生王思迪
編輯:樊金石 校對:張穎
責任編輯:趙偉 值班主編:於凌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