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奧斯卡頒獎已經過去一個多星期,《小丑》男主因其讓人驚嘆而擔心的演技榮耀登頂。
說實話,每看完一部電影,我最後才意識到演戲是需要演技或者演技是有高低之分。大部分我都喜歡注意有沒有沉浸故事、追隨情節和共鳴感情,或者陷入沉思。這次看完《小丑》,而我首先聯想到的竟然是我自己寫的一首詩。
電影《小丑》就只講一個人,亞瑟·弗萊克。作為一個Incel(非自願獨身者),亞瑟·弗萊克內心善良真誠,有著豐富的情感與表演的天賦,但他有一個可能會隨時會笑的病。為了避免給他人帶來不安,他隨身帶著說明病情的卡片, 他不斷服藥來改善。他有時候竭力扼住自己的脖子想通過咳嗽止笑,可依然無效。這一直困擾著自己,也討厭自己的這個毛病。所以我們看到他笑的時候,眼神裡是哭。他和母親住在貧民區的老舊公寓裡。那裡垃圾成堆、老鼠成災。平時生活要靠社會福利組織接濟。他有夢想與熱情,也擅長舞蹈,想成為一個脫口秀演員,並為此而一直很賣力。然而,生活艱辛不易。
剛開始,問題還沒有那嚴重。亞瑟在公交車上逗小孩子玩時遭受白眼;在大街上幫人打廣告,遭小混混戲弄與毆打;社區組織工作人員並不是出於關心,只上不冷不熱地例行公事,主動幫人家開電梯,換來的也只是一句「這樓太爛」……但這些小打擊他都為之付諸一笑,而不足以讓他感到傷心絕望。他有自知之明,還做好了安撫他人的準備,他有自覺的社會責任意識,還有美好的憧憬與幻想。
很不協調也很貪婪的現代社會瘋狂向前,利益至上的系統世界大舉侵佔和破壞生活世界的城池從而導致了對自身的反噬,盲目的生產最終導致危機與大環境的蕭條。階級的分裂與對立與衝突日漸公開,矛盾日益尖銳,情緒日漸激怒。公共服務體系癱瘓,市政治理混亂。信心喪失與精神不安在人們心中擴散。是非、對錯與好壞在兩大日益對立的陣營眼中成了相反的概念。正如小丑的定義,也是完全相反。
比如三個衣冠楚楚的金融白領在地鐵上肆意調戲婦女、欺凌弱者,是人民眼中猙獰的魔鬼。而在上層社會眼中則「善良、正直和有教養」。小丑和下層不但遭受著上層經濟與資源濟濟的盤剝,還在遭受其人格的貶低和精神的折磨。當小丑覺得自己是小丑的時候,系統通過渠道對其進行改良;當他賣力爭取融入系統時,系統又不收,還給予無情的嘲弄和打擊。
與很多人一樣,在混亂與動蕩中掙扎的亞瑟也不能倖免。實現理想與抱負、通向理想社會平等的臺階越來越高,腳步越來越乏力。他和大量類似於他的普通人的命運也開始沉入無底的沙陷滑。
工作越來越不順利,而幻想也越來越現實,可是別人很容易就揮灑自如的舞臺,對於他就是製造失意的場所。表演從街頭到從兒童醫院,再到脫口秀現場,處處都無情澆滅著他和熱情並,擊碎他追逐的夢想;公交車、電梯、地鐵、公司處處都留下他對社會的善意與真誠,然而得到的回報是不屑、輕視、刁難與毆打;他曾指望獲得認可、關心、親情甚至於愛情,但一切都是如露如夢的泡影;健康、人生和、感情與理想樣樣都是一場場絕望;公平、正義、善良和愛,都不過是虛幻的謊。現實社會相反的概念亞瑟心理將讓他將走向生命的滅亡。
然而有意思的是這部電影的藝術構思與處理「義無反顧」而且高調地遍向小丑的支持者----人民。明目張胆地通過電影語言的精確描述,勾畫出上層社會為自己精心打造利益格局和維護秩序的醜陋行徑---原來他們才是真正的小丑!
如果說,亞瑟暴踢垃圾桶是底層人民反叛的啟動,而地鐵殺人就標誌著反叛的啟程,吹響了號角。這在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上流社會眼裡,被定義為卑鄙、下流和懦弱的小丑行徑。然而卻在底層人民心中卻成公正與勇敢的希望,引起了轟動,人們開始追隨榜樣,戴小丑面具的人越來越多,兩大陣營的公開了對立。
從自他查出片己真是被收養長大,捂死了養母,卸下精神上最後一絲負擔,電影賦予他的色彩開始光亮起來,他的角度與立場變成了高與上,他始君臨天下,並且舞姿翩翩,腳下的臺階一律變成了向下延伸。
他從公司離職後,張揚地打掉了打卡器、刪掉了名字。電影賦予了特殊的意義:離開吃肉不吐骨頭的資本的盤剝無異於走向一片光明,心理釋然,精神解脫。
然後他開始肆無忌憚地殺與小丑有階級恩怨人並放飛自我,尤其是他大大方方地走進演播廳,不理會所謂的名流識士,當著所有電視觀眾的面把心裡的那些「槽」一吐為快,而且瀟灑果斷地槍斃了自己當作慈父一樣的脫口偶像。驚慌失措的上層此時倒真的像一夥小丑,如作獸散。他還堂而皇之地補了兩槍,徹底點燃了下層社會人民的鬥志,也向世人表明態度:他們會對真正的小丑毫不手軟,讓他們死個徹底。此時有高譚市,已經有千千萬萬戴著面具的「小丑」在大幹一場了。
有人說得很有形象,美國,這個歐洲的逆子原本下層叛逆者在逃亡美洲時一手創建的年輕的國家。他們相信只要奮鬥就能成功,相信世界的公平,因為現實中就是如此,他們的草民就是出現了很多叛道離經的牛人。林肯、愛迪生、福特,洛克菲勒等等都是些從道學角度來說渾身都是毛病的工人出身,他們就是影片中的小丑,影片中的小丑也就是他們英雄與榜樣。
面對現實的不公與社會的矛盾,遊行、示威、反叛甚至槍炮就是他們裝東西不多的腦袋中的詞彙。而找條街道牛仔式地幹一場就是他們的解決方式與作風。
美國樂觀主義的喜劇派編導還策劃了市長夫妻(代表權貴)的死亡、亞瑟的甦醒與小丑的勝利。說真的,小丑們在車窗外尋找亞瑟並把他救出來時,我都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最後一幕醫院血印很有寓意,據津銘估計,代表真正的正義、公平和善良的「小丑」是不死的,哪裡有所謂的正人君子,那裡就有快意恩仇的小「小丑」。
雖然藝術無國界,但作為一個中國人,為這部電影寫到這裡也已經差不多了。骨子裡的基因大不一樣,而這幾十年來所聞所學、所見所感、所作所為都無法用隻言片語來說。看電影時會聯想到很多,唯獨看這部電影,明明是喜劇,自己卻感到悲愴,不由得想起了自已元月16號作的一首詩:《冬季·孔乙己》!同為失路之人,中國的孔乙己就沒那麼好運!
冬季·孔乙己
此時此刻
是算2019的隆冬
還是2020的春季
寒冷的時刻
似乎只會遲到卻不會缺席
寒風、冷雨和迷霧
從黑夜到黎明
從清早到黃昏
或許到夜幕降臨
都不會停息
直到讓大地再逢一場雪或一場冰
讓江水南岸的小城欣喜徹底
年代依舊
桑植河的兩岸
人們盤算著怎樣過年
朋友圈裡總有人惹事懸掛先生的畫和言語
先生的話也如露也如鏡
可如今原形畢露的你怎麼也看不出猙獰
我想起過社戲的紅綠
也想起過大年祭祀時迅哥兒的惆悵唏噓
美好與寒冷總是並存沒有異議
倒是寫在今年冬季之際
竟然滿腦海
踉踉蹌蹌孔乙己
2020.1.16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