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外鄉人生活過的武漢,這是一座應該被感謝的城市

2020-12-16 楊某的人生筆記

歷時76天的封城,武漢解封了。

1月23日,那本是一個普通又不普通的日子,普通在於一天24小時的它跟平時沒啥兩樣,不普通在於再過一天就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了了。然而,這天早上,我日常性十點多鐘才睜開眼,手機裡就簡訊,頭條啥的刷滿鎖屏位置,武漢封城了。

作為一個在武漢讀完大學,去年六月份才畢業,10月份還回過武漢的人,我心裡還是蠻震驚的。其實早在去年底,我就在同學社交媒體轉發的微博中有所耳聞,但跟大部分人想法一樣,這可能只是普通的流感,畢竟我們的生活都沒什麼影響,甚至我還在春運高峰中放假回了家。直到那一天後,我們度過了一個特別的春節假期,我也在這個有點略長略無聊的假期中時時盯著疫情圖,跟湖北籍的同學了解情況。好在,好消息在四月姍姍來遲,這個正值山寺桃花盛開之際,武漢也迎來了它的春天。

四年半前的那個秋天,我到了武漢開始新的徵程,這是我第一次遠離家鄉,害怕中又帶著興奮,因為這個城市的志願是我跟我爸商討的計劃以外的結果。我爸跟我原計劃的志願是四川大學跟雲南大學,作為雲南人,川大本就是衝一衝的存在,大概率我會被雲南錄取。但我想出省的渴望,使得從小就很聽我爸話的我在去學校報志願時自己私自加了這個志願,從此與武漢結下了四年緣分。

從四季如春的地方來到這,氣候上的變化是第一感受,武漢的天氣被我很形象地形容為「冬夏交接,春秋亂來」。冬天極冷,夏天極熱,第一個大學的雙十一,我就買了一床毛毯一件加絨牛仔褲外加一件風衣,還在十一月份的時候我就有些不得了了。真正進入嚴冬時,活了近二十年的我第一次見下雪,氣溫感受最誇張一次,我跟同學外出約飯,手剛從手套裡伸出來,就不自覺地縮成雞爪,掰都掰不直那種。而夏天時,氣溫基本30°以上,在不考慮社會風化的情況下,我時時在考慮一個哲學問題,衣服的意義在哪。極冷與極熱外,是氣候的反覆無常,曾經有段深刻的記憶,好學如我中午出門去圖書館時還是炎炎夏日,晚上回宿舍的時候氣溫就只有幾度,穿著最涼爽裝備的我走出圖書館有些許的尷尬。這一刻,像極了劉禹錫詩中在山中看童子下棋的砍柴人(到鄉翻似爛柯人),我確定只是待了一下午?當然,極端的天氣也讓這裡有了家鄉所沒有的一大電器——空調,於是,習慣了魔法防禦的我,這點物理攻擊還是灑灑水啦。

說完了氣候,最主要的還是要聊聊人。雖然在武漢,但我宿舍四人卻全都是省外的,好在隔壁宿舍的同學是,其中有一間就是全湖北陣容。而我因與他們走得很近,隱隱成為了他們宿舍的第五人。我會在周五或周六的晚上跑到他們宿舍玩三國殺,自然而然會帶有薯片瓜子橘子汁,就是我可以隨意吃又不用掃地那種,他們中誰過生日聚會時,我也總在他們其中。記得其中有個湖北籍同學跟我開玩笑,湖北人很狡猾的,「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說的就是我們。當然,這些純屬自嘲,就跟我說的我們那裡「窮山惡水出刁民」一樣,自己說沒事,你說我就敢跟你動手那種。其實全天下的人都一樣,你能用一個指標衡量一類人或一類物,但永遠不能將這一標準添加到特定的人,地域觀念尤甚。反正我沒看出他們多狡猾,反而時時憨憨得無語,猶記得一事,那是一個沉迷於知識海洋的早晨,我夾坐在兩位湖北人士中間,老師神採飛揚地傳道授業,我們仨聚精會神地玩著各自的手機。兩位突然就一遊戲的知識進行激烈討論,越說越激動,越說越激動,直到我看到一群人加老師安靜地看著我們仨,尤其是中間在跑著天天酷跑的我,怎麼說呢,勞動節剛剛過,就給大家拜個晚年吧。

除了偶爾(其實是經常)的不靠譜外,他們是一群很講義氣的人,當時作為班級幹部的我,在需要策劃活動時,經常是先調研他們的情況。好多時候私下一說,活動就好開展了,有時還會作為我智囊團的形式,將我的計劃完善。尤其到了大三大四,外班人疑惑我們還能聚起來的時候,我總是可以很裝逼地說,你也不看看誰是領導。當然,對其他人是這樣說,而真實情況是,除了我長得帥佔絕大部分比例外,也有他們相助相配合的一份功勞。就拿我們班那些湖北籍男生來說,他們平時迷糊的模樣,讓我有種本是同學的年紀,卻時時操著爸爸的心,但一旦將任務分配到位,他們強大的執行力總會讓我流露出「老父親」般欣慰的笑容。

除了同學,我也在讀書期間因種種接觸到學校以外的人。在大二的暑假,我找了兩個家教,一個即將初三,一個剛過初一,為什麼是初中,因為高中我不會,就是這麼理直氣壯。回憶起我初中那時候的流批哄哄的模樣,我覺得勝任應該沒問題的。不過拿人錢財,與人方便,每周兩次課,一次兩小時的課上時間,我總要在課下花上更多地時間整理知識點,甚至出試卷,還特意下載了「小袁拍照",這個我得發個誓,真不是因為我不會做,而是要特意回顧初中生的解題思維。準備得越充分,課上才能更輕鬆,輕鬆到我甚至能在課上教他們怎麼打刺激戰場(和平精英),畢竟當時玩家水平普遍還不高的時候,先玩過荒野行動的我是能一打十的存在。不像現在,見人就跪下認錯喊大鍋。而兩家家長的和藹與信任,體現在按時給勞務費,暑假後還繼續發消息讓我繼續教,每天一瓶飲料備著,還有巧克力,大閘蟹等意外驚喜。其中一個孩子我教了將近一年,直到他快要中考時才停。記得寒假前的最後一次授課,家長給了應給的費用外,還多給了一百,命其名曰過年紅包,給我高興得,出來就給我爸買煙了。

在節假日期間,本著更好地了解同學才能更好開展工作的我,決定進行家訪(蹭飯)。一為家裡在武當山腳下開飯店的富二代同學,我剛跟他們聊說有想去武當問道的想法,隔壁這一土豪直接給他爸打了電話,住在他家,吃的全包,我就這麼被零預算安排了。那是熱情無比的一家人,熱情到吃飯的碗裡盛滿了酒,連盛飯的碗都不給一個,連夜坐火車過來,餓得前胸貼後背的我與朋友,只得一口氣先幹完碗中之酒。剛過了五分鐘,朋友就說他不行了,我說你開什麼……「笑」字還沒說出口我也暈了,同學媽媽這時進來,看到我們喝完了,「哎!喝完了,來,再來一碗」,「阿姨,我錯了,不是,我是說不用了,我們喝不了了」,「哦,白的喝不了呀,來啤的,啪!」……只記得那個下午,我本計劃是轉轉周圍,但最後的記憶只停留在我跟同學相互攙扶走在大馬路上,那大馬路修得很歪,得虧那裡車不多。醒來就又是吃晚飯時間了,那酒又來了。所以在此溫馨提醒一下,永遠不要喝湖北人自家釀的米酒,你永遠也不知道那嘗似香美的玩意兒背後到底有多大的後勁。

而另一家是離武漢不遠的武穴,這裡的環境跟我家裡相似,大路邊,離城不遠,但又有鄉村的特色,要不是帶的衣服不多,我真想看看那稻田裡有沒有黃鱔。在那個號稱」魚米之鄉「的地方,我吃到了確實感覺比平時吃到的更香一些的米,以至於在第三晚,跟他們一家人吃飯的時候我連幹三碗還意猶未盡,再進廚房盛飯時發現飯都沒有,只能禮貌地說句「我已經吃飽了」。唯一尷尬的一點,這裡吃三天的肉還比不上我家吃一頓,作為食肉動物的我晚上只得拉著同學出來吃燒烤,於是邂逅了迄今為止我吃過最好吃的五花肉,以至於回武漢後我點了好多頓燒烤,每次不同的店家,每頓必點五花肉,從此開始了期望又失望的生活。在這裡,我還遭遇了撩妹生涯最大的滑鐵盧。那是同學兩三歲左右的外甥女,本以為憑藉著我這顏值,能上手抱抱呢,誰知她拒絕得那麼堅定。看來美色是靠不住了,只得動用金錢的力量,於是到超市給買了果凍薯片,誰知她收了,還是不給親近,呸,渣女。想我憑藉傾城的顏值和不世出的才華縱橫撩妹界多年,碰到再高冷的女的都會很客氣地說一句「滾!」唯有她,一連三天,使勁渾身解數的我終究沒能得逞。

在湖北生活了四年,在這四年裡,我從一個剛上大學的懵懂少年,在這裡學習了立足於社會的知識與技能,並最終走向社會。理論上這是每個城市每個大學都會賦予我的技能,但真實條件下就是武漢賦予了我這項技能,這是我一輩子應該感激的地方。現在武漢解封了,但就如白巖松所說的,武漢解放了,但武漢人卻被鎖了。身邊事實,網絡動態等時時爆出武漢人甚至湖北人被各種拒絕、歧視的事件,連街道辦打我手機調查時,看到我是武漢的號碼都要問問清楚,可以想像真實的湖北人會是什麼樣。人都是有利己基因的,我不敢揣測這些事件背後的邏輯,唯有以自己所見所感,向外人介紹一下真實的湖北,他們也是黑眼睛黃皮膚,他們也是熱情好客,與其他省份一脈相承的中國人。

中國為了更好地控制疫情,以壯士扼腕的態度封鎖了武漢,如今國外的疫情很好地證明了如果這個時候考慮所謂的「民主人權」會是什麼樣子,是湖北人替我們扛下了這本該全國人民都水深火熱的局面,他們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和最需要被感激的人。我聽湖北同學說想吃個饅頭卻進不去超市的搞笑與無奈的故事,同等感受著他們旁邊不遠的地方又有人確診的恐懼。但他們沒有抱怨國家抑制了他們逃生的本能,反而在象徵疫情勝利的武漢解封後,卻可能被不公平地對待,新冠病人與湖北人,這二者從來就不能劃等號。

記得美國的政治家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中說過,「中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我認為這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同為文明古國,在其他三個古國早已消失於歷史長河時我們卻能國祚綿延五千年的原因。通俗地說,如果把中國比作一個家族,朝代的更替頂多屬於當家人換個,家依舊是那個家。因此,在智力正常的情況下,我們在仔細研究後就可以知道周王鼎上的銘文內容,簡單培訓後就能和漢朝人battle。只因華夏一統的概念,從秦始皇開始就植根於每個中國人的骨子裡,之後任何一個大一統的時代,從沒聽過什麼「偏安一隅」「劃江而治」,始終是統一統一再統一。這樣一個團結在一起的國家,在標榜自由民主的美利堅在抗議為什麼只能富人能檢測,其總統一句「這可能就是人生吧」時,我們能全額承擔感染者的治療費用。在西班牙拔掉65歲老人呼吸機,英國籤署60歲以上老人協議時,我們能跟死神搶一個又一個的生命,不管這人幾歲。這就是大一統的中國體制,而湖北,是其中不可缺失之一。

鍾南山院士(我更願意稱其國士)說過,「武漢本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這裡有辛亥革命的第一槍,有抗擊日寇的大會戰,有抗洪與這次抗疫的英雄壯舉。在這裡,你能感受最快的公交,最玩命的外賣,去看看裝著電梯的黃鶴樓,本地人一般不去的戶部巷。還有那比西湖大5倍的東湖,當年在煙雨朦朧中我完成了騎行一周的壯舉,順便在路上載了一個將近我兩人寬的老奶奶去植物園,我發誓,如果再讓我選擇一次,我必須先讓她把未婚的孫女介紹給我,不然我不載了。

相關焦點

  • 一個人在外鄉是流浪還是?
    「城裡的月光把夢照亮,請守護它身旁……」一首讓人流淚的歌。大學畢業那年,你分配到市郊的一個小鎮,做中學老師。每天都是宿舍—辦公室,中間連著的是一條灰色的水泥路,猶如你每天心情的那個灰色。但你,就是一個不安於現狀的人,一年後,辭職去了市裡的民辦高中,看似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實際上是內心不服輸的浮躁的心理作蹤。當初的義無反顧,換來十幾年的漂泊流浪。一個學校換到另一個學校,一座城市換到另一個城市。從初中老師到高中老師,再到現在的大學老師,是不是應該滿足了?這是不是你想要的生活?是不是你的初心?為了這個初心,你這二十年值嗎?你離鄉背井值嗎?
  • 最新消息預示武漢解封?跨省滯留的外鄉人還要多久能回家?
    新冠疫情連續5天湖北省都是0增長,這是一個所有人看到都欣慰的數字,那麼一直以來被隔離的武漢人,這60多天的家中封閉式生活,是多麼渴望解封的那一天,不過這樣的願望也將很快實現了。現在每天武漢市在逐漸的恢復運營,截至到今天已經準備運營公共運輸了,昨天地鐵也已經開始運營,這是個好的開始,就像現在湖北省內已經可以互通申請返鄉回家了,那麼距離跨省的這一部分人還會遠嗎?大膽的分析下現在的事態,漢口火車站在前天已經採取全面消殺工作,這是不是就預示著火車也準備好了,就等宣布正式解封的日期了。
  • 城市外鄉人,願你從此:月盈圓滿,一切安好
    文 | 風停夜泊 原創 · 抄襲必究 時間好快,抬頭、低首間嶄新的一個月就這樣來了,有多少個城市外鄉人身不由己
  • 黃渤最經典的家庭劇《外鄉人》,豆瓣9.3分,藝術的還原生活
    大學工作娶妻生子,這三件人生大事全部完成在家鄉之外的兩座城市,家鄉父老經常埋怨,父母健在子不遠行,我和弟弟離家之後,表姐弟們擔負起了照顧父母的責任,娶妻之後,家鄉的生活和親漸覺陌生,不是因為自己出了點小名,賺了點小錢就與家鄉的親朋格格不入了,原因在於自己已經完全成為了一個「外鄉人」,就北京而言,我是一個在北京賺錢討生活的外鄉人,就家鄉而言,口音和生活習慣已經完全改變的我,已經不屬於那個我十幾歲之前一直相處融洽的家族了
  • 管虎揭秘《外鄉人》:你可以從中找到自己(圖)
    時下,《外鄉人》正在武漢一套熱播,該劇講述七八個外鄉人,為了各自理想匯聚到上海,歷經坎坷最終實現自我的悲喜人生,昨日導演管虎向記者解讀創作初衷,「關於一些人進入城市,從最底層逐漸生活穩定,最終站穩腳跟的辛酸苦辣,應該是我們的視角,因為那是一個關於夢想的故事,很多人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記者 陳馨  自2005年《生存之民工》之後,管虎就一直醞釀表現「外地人」客居都市的生活狀態。
  • 武漢解封:那些被「困」76天的外鄉人,後來怎麼樣了?
    的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除了醫護工作者、警察、軍人等一線的英雄們。但也別忘了「英雄」背後,一個個華住人用心守護著「天使」,給予溫暖的後勤保障。「你們守護著中國,我們守護著你。」這不是為了盈利,更多的是想給旅途中的人們,提供一個安全放心的住所,一個溫暖可靠的避風港灣。於此同時,華住許多員工也停住了回鄉的腳步,火速返回一線。
  • 禮遇外鄉人
    一是沉湎於苦難敘事,給人以太多人生的昏暗之感,讓人看不到任何生活的亮光;二是站在居高臨下的貴族姿態上俯瞰人生:在西餐廳遙想底層的飢餓,在象牙塔書寫礦井的黑暗,這顯然與現實存在著相當的距離。    長篇電視劇《外鄉人》是一部難得的成功的「底層寫作」。特別是在電視螢屏上充斥宏大歷史敘事、家庭倫理、青春偶像、情愛恩仇、武打偵破等類型戲的情況下,觀眾更企盼和呼喚真正貼近現實生活作品。
  • 這30種體驗,在武漢生活過的人才懂!
    在武漢生活了這麼久,體驗過它的春夏秋冬,逛過江灘,走過綠道,賞過櫻花,跳過東湖。曾驚嘆於過早的眼花繚亂,也曾在大排檔上被行吟閣徵服......在這裡生活得越久,越能感受到武漢土著地帶的一種buff,那就像是在武漢這座城市的生活體驗,可能只有生活久了的人才能感覺到。也許,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生活在武漢的理由,有的是生於此長於此,有的為了從小夢寐以求的名校,有的為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也許還有人是為了大武漢的繽紛美食......
  • 面對唱衰東北,一個外鄉人也說兩句
    我是個外鄉人,來哈爾濱好多年了。老家與哈爾濱相離2500公裡,也算是千裡迢迢了。最近看到不少關於哈爾濱人口流失方面的文章,有的甚至用逃離二字來形容,感慨頗多,忍不住想說兩句。正如當年闖關東一樣,沒有什麼特別的地域色彩和文化引導,有的只是想要過上,或為能過上更好生活的樸素願望而已,無須刻意地進行色彩性描述。特別是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中,在中華大地上,哪裡都是祖國需要的力量。至於這些文章出於什麼目的,也無需絞盡腦汁分析思考,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都是自然規律,但終究改變不了哈爾濱是一座優秀城市的本質。
  • 湖北武漢唯一以城市命名的火車站,很多武漢人卻不知道它在哪個區
    這裡是劉小順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許多城市的規模都變得越來越大,再加上高鐵技術的進步,現在很多城市除了原先的火車站之外,都增加了許多高鐵火車站,而在一二線大城市,更是會有好幾個火車站,並且還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 上海「落寞」的城中村,曾經外鄉人的「溫柔鄉」,如今卻人去樓空
    城中村改造是我國城市化進程中的必然環節,改造是城市發展的需要,否則將制約城市的發展,長期以來城中村髒亂差的現象已經嚴重地拉低了城市的整體形象,留下了許多治安隱患,如果不對城中村進行全面改造,城鄉建設和管理將難以適應城市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建設現代化城市,提升城市品位和綜合競爭力,必須從物質形態和管理體制兩方面入手。
  • 《外鄉人》一個講述上海南潯街134號的故事——人情、人性、人心
    這個作品就是《外鄉人》,由著名導演管虎執導,所有演員全部素顏出鏡,演員全部素顏出演,將一幅底層小人物的生活圖景真切地呈現出來,最大的觀感便是這一切離自己很近。感覺很接地氣,劇中每一位演員都不是像在演戲,而是像在演自己一樣。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陸金海:一個「外鄉人」的扶貧路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陸金海:一個「外鄉人」的扶貧路 2020-12-17 1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看名導管虎新作《外鄉人》尋找瀋陽的「幸福外鄉人」(圖)
    7月31日,瀋陽廣播電視臺綜合頻道《家劇場》將首度推出一部民生題材的電視劇《外鄉人》。講述了一群來自大江南北的外鄉人,匯聚到大都市上海謀生。  其中,有為掙錢養家、靠撿垃圾為生的善良東北女人大徐;有為給妻子治病來上海的河南小包工頭謝長發;有一心想謀得一個上海戶口卻屢屢碰壁的江蘇籍裁縫陸文昌;有為了女兒受到更好教育,從湖南小城市來上海的孤傲父親王冬至;有為愛情為理想來上海拼搏的山東小夥蛐蛐;有為尋找母親從內蒙古奔赴上海的帥氣小夥輪子……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在大都市的背景下,為了各自不同的夢想,在不懈拼搏中屢遭磨難、歷經坎坷,最終實現自我
  • 王樹民:一個外鄉人對「西大雲疃慘案」的紀念
    一個外鄉人對「西大雲疃慘案」的紀念文/王樹民回望革命老一輩,巍巍太行鑄忠魂。其猶如茫茫的水面上突起的一座島嶼,顯得十分醒目,仿佛為有點沉悶和壓抑的氛圍一下子注入了新鮮空氣,讓人覺得心情有所改善,精神也為之一振。作為一個遠在千裡之外的外鄉人,雖然對蔚縣多少有些了解(1982年曾在蔚縣地盤上短暫工作過),但西大雲疃村卻完全是陌生的,至於「慘案」就更是程咬金遇見李逵一一隻有乾瞪眼了。
  • 一隻「外鄉雞」在武漢的疫後破局法
    一隻「外鄉雞「餵您好,我這裡是老鄉雞居然之家的店長……」原來,在武漢「封城」期間,老鄉雞每個門店店長都精準對接了社區的「團長」,通過社區團購保障居民生活需求,如今這些私域流量正被作為長期業務發展起來,在李超龍看來,相比外賣,微信群營銷更為精準:「通過我們的私域流量去建立我們整個老鄉雞的這種思維流量
  • 轟九大隊,感謝你讓武漢重啟,你們辛苦了!
    封閉長達兩個多月的武漢,終於解封了,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重新按下了啟動鍵,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生活、工作秩序有序恢復。回望過去的兩個多月,面對病毒的肆掠,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戰疫魔,無數英雄衝在抗疫一線,轟九大隊以越野人勇敢無畏的精神,頂著隨時被感染的風險日夜疾馳在武漢街頭,為一線運送抗疫物資,只為武漢早日回歸以往的煙火氣。
  • 「武漢是一座特別大、特別亂、特別土的城市」
    這是Plan J「武漢故事」系列的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分享。誠如主持人在分享會上所說,「武漢是一座特別大、特別亂、特別土的城市。它留下了非常多的縫隙。因為有了這些縫隙,一些窮人、一些沒有辦法的人,才可以在這座城市裡生存下去。 」這也是《城市夢》給人的最深的印象。9月21日的放映和分享,是Plan J舉行的第一次線下活動。
  • 日本「島爺爺」十年武漢情:這是一座充滿愛意的城市
    中新社武漢11月10日電 題:日本「島爺爺」十年武漢情:這是一座充滿愛意的城市  作者 武一力  「你好」「謝謝」,在武漢「頂屋咖喱」,72歲的店主「島爺爺」和往常一樣,身穿樸素的格子襯衫,戴著眼鏡,笑盈盈地用並不熟練的中文與路過的客人、保潔員揮手打招呼。
  • 中國十大必去旅遊城市,到過這五座城市的人,真的太幸福了!
    很多人覺得,中國十大必去旅遊城市應該是:武漢、重慶、西安、上海、廣州、北京、成都、天津、杭州和蘇州。我看後,從心裡來講,並不是很認可這種說法,因為中國的旅遊城市相當多,說法再多,也不如自己去的最實在。那麼,在中國十大必去旅遊城市中,你到過哪幾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