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末法時期?就是人類的業力很大的時期,也就是現在。
末法時期人類的特點,是懈怠於對思想和精神的追求,而汲汲於對物質和感官享受的追逐。讀書的人少了,耽溺於吃喝享樂的人多了。男女關係難以保持過去的純潔,未婚同居普遍,離婚率高;部分人頻繁地更換性夥伴,把性當作草率的家常便飯。人們基本上都在忙碌於賺錢和攀比,社會生活節奏加快,整體時間推快,人們心理壓力劇增,中年猝死現象屢屢發生。氣候異常,國際局勢充滿危機和變數。
中國傳統文化有兩大核心要素:一是德性崇拜,二是天人合一觀。由於天人合一,人心變化,就會反應到自然界和氣候上。佛法並不是另類的道理,佛法真理和傳統文化真理是共同而相通的。只是佛法闡述的真理最多、最徹底,所以我們經常使用佛法這個名詞。
末法時期,佛法很難再流行。一是因為過得快樂的人沒有修行的動因,也不願意去掉享樂的執著;他們中很多人不知道中國哲學居安思危的智慧。二是因為生活痛苦的人由於業力本大,智慧不夠,不能理解佛法;並且修煉起來難見效應,故不採信。
先說一下人生成功、生活如意的人。這部分人是攜帶著大福德降生人間的,他們擁有財富,欲風得風,欲雨得雨。但由於受整個文化大氣候影響,他們缺乏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利用自己的先天優勢縱情享樂,可以恣意揮霍金錢,享受香車、美女與眾人簇擁的無上榮光。這一切福報本來是他的福德,但是沉溺於這種快樂卻是他的執著。除非高度智慧的人,誰願意推開快樂而自警、自醒呢?
中國睿智的哲學思想經常提到「急流勇退」、「居安思危」、「物極必反」、「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但是不學無術的人不會在意這些格言警句,縱享快樂的人不願意半秒鐘捨棄身心的快感。欲只能讓它疊加,樂必須加倍,爽一定要盡興。「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恨不得身分雙身,命得永年,一定要把此樂享到底、坐到穿。
佛法修煉就是去掉執著,這一類人玩得正高興,你叫他放下享樂,轉而自省自律,除非有大智慧者,誰能做到?過去佛說過,天人修煉困難,因為天上太樂,沒有苦,他沒有外界條件的緊迫逼促,對修煉興趣不大,就是此類。
再說生活痛苦的人。這些人有強烈的改命的願望,幻想著人生發生變化,急盼著能與高層人士成為同列。按理說這類人慾發憤圖強,應當採信佛法,依法修行,積累福德,可是此種方法迂迴緩慢,他們必選擇走捷徑,直接追逐富貴。這些人本來業力大,智慧不足,對正確的佛法難以理解,不願接受。即便接受一時,在修行中由於業力的阻礙,難以短時間見到成效;他們又是毅力不夠者,無法做到堅忍不拔、篤行不倦,所以必會放棄於一世,並反過來譏諷佛法為迷信、為欺騙。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最適宜修佛,一是因為人苦,人有修佛的動力和努力自圖改變的外部因素;二是因為人有智慧,人可以理解佛法高深的奧義,有理性以自律,有毅力以自持。
過去人們喜歡說來日方長,而近幾年媒體曝光中年早喪或華年銷殞的事讓人們都明白來日並不方長。人類只是廣袤宇宙生命序列裡的一個環節,無論是為今生考慮,還是為來生考量,人都應該學習佛法,抽暇安靜地思考人生和宇宙,放下錯誤的觀念,以積極和正確的態度對待人生。
末法時期,佛法很難再流行,不是佛法的悲哀,而是人類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