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培生集團發布公告稱,將其環球天下教育集團(環球雅思)的業務以80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中國一家名為「樸新教育」的公司,後者是一家成立於2014年的中小學課外輔導教育機構。
此事在教育圈掀起軒然大波,其中固然有對環雅再次被打包出售的惋惜;更有對「樸新教育」買下環雅一事的震驚:中國的教育圈,何時出現了這麼一家財大氣粗的公司?樸新教育,到底是何方神聖?以及,如今倚靠資本運作「滾雪球」模式擴張的樸新教育,是否會重蹈安博教育的覆轍?
樸新教育創始人沙雲龍,2001年正式加盟新東方任教,曾任北京新東方學校國外考試部主任、廣州新東方學校校長及北京新東方學校校長,被譽為新東方「後三駕馬車之一」。2014年7月15日從新東方離職。
在沙雲龍離職後第三天,原新東方執行總裁、跟誰學創始人
陳向東在自己的
博客裡撰文,回憶曾經和沙雲龍共事的時光。在文中陳向東寫到,「老沙總是很低調。……老沙總是很務實。他不大接受媒體採訪,也不怎麼寫
微博微信什麼的,也不大願意參加什麼公開活動」。由此看來,沙雲龍是一個十分低調的人。而他,也將這種個人作風,融入了其一手創立的樸新教育中。
樸新的發展,由一群低調而神秘的「前新東方人」把持
樸新教育的團隊以新東方前高管為主,平均行業經驗超過15年。樸新教育於2014年9月註冊,公司註冊資金3961萬。
根據北京樸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公開信息顯示,天津樸賢教育科技合夥企業是其法人股東之一。而天津樸賢教育科技合夥企業的合伙人中,王曉峰為原南昌新東方學校校長、董智為原長春新東方學校校長、楊浩為原北京新東方個性化項目負責人、譚春香為原北京新東方學校教務總監、羅柯為原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信息管理部副總監、李鋼為新東方離職高管。
從官網介紹來看,「樸新教育」以中小學課外輔導為核心,致力於打造一個科技領先,引領未來的教育體系。但綜合各方信息來看,其核心業務還是併購整合國內現有的課外輔導、出國留學培訓機構等,通過輸出管理、業務整合的模式,優化旗下機構的管理架構,進而提升其業務能力。實現公司做大做強的戰略規劃。
據鈦媒體報導顯示,樸新教育2015年3月曾獲摯信資本A輪融資;今年8月獲海通國際B輪融資,但融資金額均「低調」地未對外公開。據估算樸新的年營收已做到20到30億人民幣,旗下約400家校區去年利潤達到1億人民幣。
不光是融資金額未對外透露,樸新所收購的教育資產有哪些也堪稱謎題。藍鯨教育整理各方報導,綜合而得樸新所收購的教育機構約有以下31家。鑑於樸新的一系列投資併購「悄無聲息」,難以確定的完整與準確,藍鯨教育提供的這一份名錄僅供參考。
而樸新擁有濃厚的新東方基因,隨著其收購標的逐漸浮出水面進一步被坐實。
美通教育,由前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助理副總裁張洪偉創辦;上新留學,前新東方前途出國著名顧問周容出任總經理;貴格教育,新東方學校SAT培訓項目創始人之一李虹橋任執行長;築夢堂教育,由前南京新東方教師左佳捷創辦。
根據既有信息,可對樸新如今的估值進行估算。藍鯨教育查詢到微博上有一位名為「楊浩-樸新教育集團」的用戶,其於今年的2月6日發布一條微博,內容如下圖所示:
這條微博中的配圖,與樸新官網中新聞中心置頂的《樸新教育科技集團2016年總結表彰暨2017年工作部署動員大會在京隆重召開》一文配圖相同,因此該訊息的真實性基本可保障。所以截止到2017年2月初,樸新已達到估值61億人民幣的規模。
2017年5月21日,微信公號「校長運營圈」推送了專欄作者UncleW所寫的,名為《原新東方高管沙雲龍創辦樸新教育不到三年,估算營收已超20億》的文章。其所觀察到的樸新收購標的的估值計算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按年營收的50%-150%計算,一種按年利潤的6-10倍計算(樸新的利潤計算公式:年利潤=年營收*8%)。
據知情人士透露,啄木鳥教育2016年營收約為3億元,而環球雅思則約為6.3億元。鑑於啄木鳥的經營狀況優秀,而環球雅思則處於低谷期;我們將啄木鳥按樸新提出的估值區間中,最高值計算其估值;環雅則按最低值計算(啄木鳥估值=營收*1.5,環雅估值=營收*0.48)。則啄木鳥估值可達4.5億元,環雅則約為3億元。如果樸新目前對投資機構宣稱其估值的話,應不會低於70億人民幣。對於一家純教育公司而言,這個估值已然不低。
但樸新如今到底價值幾何?在沙雲龍的「低調處理下」,很難被外人所知。我們只能從網絡上零零散散的報導中看出,這是一家擁有濃厚的新東方基因,卻又比新東方神秘得多的公司。加之傳言沙雲龍與
俞敏洪不和,更為這家隱藏在陰影中的公司蒙上一層神秘色彩。
「香餑餑」變「燙山芋」,環雅會是樸新成為下一個安博的「導火索」?
樸新教育此次買下環雅,在局內人看來未必是一個多好的選擇。
藍鯨教育之前,曾對培生出售環球雅思一事,進行過系列報導。如今的環球雅思是一個5年換過5任主管、擁有3700名員工而虧損額達9400萬元的,一個燙手的教育標的。(詳情請見藍鯨教育《環球雅思再次易主進行時,培生旗下5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隨著2016年5月劉薇離職,並加盟一站式留學服務平臺小站教育,環球雅思黃金時代裡的課程研發骨幹力量已悉數離開。今年四月初,環球雅思創始人張永琪就培生出售環雅一事曾向藍鯨教育表示,「一定要是懂的人接手,要是再來一個不懂又亂整的土豪,環球雅思必死無疑」。
在藍鯨教育得知樸新接盤環雅一事後,與張永琪在第一時間進行了溝通。張永琪表示,「這事兒對環雅發展好,我沒有太多看法,祝賀下一步發展」。雖然支持意向明確,但公式化的說辭背後有多少隱情,就不足為外人道矣。
樸新接了環雅的盤,雖然對環雅而言,終於有「懂教育的人」來嘗試一掃環雅目前的頹勢。(詳情請見藍鯨教育《誰是接盤俠?蹉跎五年的環球雅思能否涅槃重生?》)而且環雅的業務結構,也與沙雲龍一直認為的,「教育培訓行業的本質是商業,是要盈利的。它是商業當中的服務業,是服務業當中的連鎖,又是連鎖當中的直營連鎖」基本吻合。
但此事對樸新而言,如今看來則存在一個矛盾十分尖銳的問題:「區域性武裝」如何與「中央集團軍」協同作戰?
一位資深教育投資人向藍鯨教育表示,樸新之前的業務布局隨著環雅一事被培生公告,而一點點被媒體挖了出來。我們可以看到樸新之前收購的教育機構,雖然都歸於樸新名下,但實際還是按照各機構特色在當地開展辦學業務。但環雅則不同,它是一個全國連鎖性質的大型教育培訓機構,它的業務條線是十分系統化的。「樸新吃下環雅,後續如果為環雅單開一個"指揮部",那麼成本未免過大;如果按照目前旗下機構在各地"各自為戰",只是在名義上歸於樸新的話,那在培生旗下和在樸新旗下並沒有太大區別。」
樸新通過資本運作的模式拿下環雅後,不僅引起了教育圈的熱烈討論,更有從業者表示如今的樸新與當年的安博教育相似度較高,進而表示對其未來發展的擔憂。
安博教育在其官網上表示,「安博致力於搭建標準化、信息化、國際化的教育服務平臺,並依此建立優質教育服務資源的協作、共享與推廣機制。」
但在2013年3月末,新金融觀察報一篇名為《安博困局:人眾人爆發離職潮 私有化夭折》的報導中指出,「安博在收購一些公司後,會採取如下的管理整合方式:第一,當收購一家公司後,這家公司的創始人高層是要被架空或排擠走的;第二先從人力資源、財務部門這兩方面由安博委派管理人員直接進駐,控制該公司核心的人事權、財務權;第三則是做滲透,做中層、中高層管理者的培養或者打壓,目的是削弱原有團隊的掌控權,並進行換血。它更像是一個做資本運作的公司,而不是真正意義上去做一個事業。」
安博教育在2007年到2010年開始全國範圍內的併購。截止到2010年,安博收購近30個標的,耗資逾14億元。2010年安博上市,股價一度爬升至每股14美元,但2011年,隨著中概股危機,安博股價下跌至8美元左右。
2012年,安博因無法如期遞交年報,股價大幅下滑;2012年7月,安博Q1季報顯示,其職業教育增速大幅下滑,與此同時上任僅8個月的CFO離職,股價跌至2美元左右。2013年初,其又因財務造假行為遭遇了美國投資者的訴訟。2014年,安博被紐交所啟動摘牌程序,安博從市值10億美元跌到了不足3000萬美元。
如今網絡上對樸新的報導,將其與安博教育作比。樸新崛起的軌跡,與上市前的安博的確有一定相似之處。但擁有新東方基因的樸新,想必能繼承新東方「重投後」的資本運作模式。在謀求上市的同時,對「後院起火」這一點應會足夠重視。
此次拿下環雅,對於樸新既有的戰略規劃而言,會是一次巨大的挑戰。如何保證「全面開花,多點聯動」的模式,能與環雅如今直營連鎖的業務板塊有機結合已很艱難,至於優化升級,則更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不論如何,樸新這家公司在走一條火中取粟的路,是毋庸置疑的。不在滾雪球的過程中登上巔峰,就會在雪球過大而崩壞時一蹶不振。不論成敗,對於教育行業而言都是一種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嘗試。至於樸新到底會成為下一個新東方,亦或是下一個安博,還需時間去檢驗沙雲龍低調到極致的內心,最深處的決策。
號外:一位現任的樸新學校校長,掀開樸新神秘面紗的一角
藍鯨教育近日與一位樸新旗下標的的校長有過溝通,他為我們掀開了樸新神秘面紗的一角。以下為該校長與藍鯨教育的溝通內容,經藍鯨教育編輯整理:
樸新自2014年成立到現在,就是以投資併購的模式在操作。樸新通過不斷地融資,在全國各地挑選它認為的優質學校收購。前期以收購K12為主,但現在也慢慢地將一些精力放在收購經營留學業務的機構這一塊。樸新模式的本質就是融資——收購——再融資——再收購,最終把盤子做大。在納斯達克上市,是公司成立之初就既定的一個目標。
樸新是一個非常低調的教育公司,它基本不接受任何媒體的報導,甚至封鎖收購消息不讓媒體了解到動態。沙雲龍的理念就是「低調低調再低調」,不希望引起任何媒體和同行的關注,不希望任何人關注公司的發展。因為一旦樸新受到媒體的關注,自然會引起很多同行和競爭對手的注意。此次樸新收購環雅的新聞使其走上前臺,也是因培生主動發出公告所致。
如今樸新拿下環球雅思,大概是因其已進入上市前的衝刺階段了。快的話是今年年底,慢的話可能就是明年上半年,目前樸新內部已經在布置審計工作了。樸新在收購環雅之前的營收大約有七八億人民幣,如今拿下啄木鳥和環雅之後相當於營收又加了10億人民幣,規模已經相當大了。在我看來現在收購環雅,很可能是為了在年底上市而做的一個數據上的刷新、一次衝刺。
上市是必然的,投資人在樸新上投入了很多金錢和精力,需要獲得回報;還有為數眾多的校長,有不少是沙雲龍從新東方挖來的。這些校長大多是新東方上市之後才加入的,沒有拿到期權。如今沙雲龍有一個讓大家都能獲得期權的願景,這些校長也希望通過上市實現個人的財務自由。
沙雲龍在新東方任職十餘年,他身上肯定會有很多新東方的基因。所以如今的樸新也有強烈的新東方氣息,樸新自己的企業文化還沒有形成。他本身就是一個成立不到三年的新公司,目前更多地還是穩中求進。還在使用教育機構原先的品牌就是一個例子,樸新的發展速度太快,使得我們還需要原先的品牌在當地做背書。如果說與這些標的在收購之前有什麼不同,那就是現在機構資金更加充裕,但樸新要求做更精細化的管理。
雖然樸新如今要求旗下機構做更精細化的管理,但在標準化體系建設上還沒有明顯進展。因為樸新本身尚未擁有較強的教研團隊,頂多是前段時間業內鬧得沸沸揚揚的、巨人一個37人的團隊轉投樸新一事,這個團隊目前在做樸新K12業務的教研。(7月初,有37位教師從啟迪巨人教育集體離職,轉投樸新教育,其中一位名為湯鍵的老師發表一篇名為《離別,為了新的遇見》的文章簡述此事。)大部分情況下是各地使用各地的教材,在這個基礎上有些微改動。畢竟標準化,是一個需要很長時間積累的過程。如果現在就要求全國各地標準化,那麼教學體系的震蕩很可能引起生源的流失。
包括各地被併購的學校都沒有直接改名為「樸新」,沙雲龍也擔心家長不認這個品牌。但在上市之後,有可能會實現統一,將樸新的牌子一炮打響。樸新目前在做的,就是堅定而溫和地進行「改良」。畢竟新東方,也不可能在成立伊始就擁有一臺很強有力的「中央空調」。
在我所了解到的情況中,被樸新收購的教育機構在收購前後的過渡還是相對平穩的。除了原先的機構校長有一些當地政府的關係,被收購後需要重新打理的情況。但對新到任的校長而言,則考驗他的公關能力和個人魅力更多一些。至於人員流動,除了少數與樸新理念不同的人員會離開,大部分人員都會保留下來。當然,被收購後機構的老闆、財務和人事大多都會離開,出現很大的變動,而這也是機構業務模式改良所必需的。
樸新作為新東家,的確提升了教職員工的薪資待遇和福利,因此大家普遍還是願意留下的。但收購完成後,樸新對業績的要求有明顯提高,離職的教職工大多是因為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備課、壓力也更大了,導致不適應新環境而離職。
除了人員流動之外,樸新所收購的標的學校也會出現一些業務上的調整。每個標的在被收購前都會有自己的優勢/短板業務,樸新收購後會把優勢業務放大,把短板砍掉。樸新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業績的提升。包括最近加碼出國留學這一塊,就是為了把業績進一步做大。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