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中常常會遇到「請客」的情況,要麼是自己請別人,要麼是別人請自己。「請客」二字從字面上來解釋,大約是「宴請賓客」的意思。通俗點講就是掏錢請朋友吃飯,當然,請客不局限於吃飯這一項活動。
另外一個詞彙「做東」,也是我們經常能夠聽得到的,用法上和「請客」差不多。不過,「做東」二字背後包含著更多的歷史文化層面的內容,並隨著人們社會生活的慢慢演化,而形成了現在所表達的意思。
「做東」字面的意思是指站立或坐在東邊的方位。與「東」相對應的便是「西」,有人坐在東,那麼自然也有人坐在西了。
我們這裡說的東和西,是以我們歷史建築的廳堂為參照的。咱們傳統的建築風俗是坐北朝南,即北面、東面和西面都是牆,大門朝向南面敞開。
主人在大門外迎接客人的時候,一般都是站在大門靠東的位置,因為大多數人都是右利手,右手可執武器,象徵著權威和力量。等到賓客來了,主人先是拱手作揖,其左手在上、右手在裡,意在隱藏自己的力量,以謙卑示人;主人再伸出右手示意賓客請進,意在展示右手並未兵刃,以示誠意。我們見面打招呼握右手也大致是這一個緣由,顯示彼此都未攜帶兵刃,釋放友好和善意。久而久之,「東」、「西」二字因為其文化內涵而演變成為一種社交禮儀,「東」指代主人,「西」指代賓客。
封建時期,農民給地主和士紳大戶做長工,一般稱呼主人家為「東家」,地主則稱呼給家裡做工的農民為「佃客」。這就是「做東」為何是做主人的由來。
隨著社會發展和進步,建築風格的變化和人民社交習慣的改變,「做東」二字,不再著重強調於方位上的文化內涵,更多地是作為一種語言符號使用,其意義基本上與「請客」相同。
不過,相比於「請客」,「做東」要更加的正式一些,其包含的尊卑禮儀內涵更強烈。有時候,請客買單的人未必能夠做東,而做東的人未必需要自己請客買單。比如:A因某事有求於B,想要宴請B以便拉近關係,但A與B的社會地位或者是熟悉程度頗有差距,以A的名義無法邀請到B前來,正好A與C頗有交情,C與B又是朋友,於是便請C做東,邀請B前來。A達成了與B結交的目的,請客買單這種小事自然不值一提。再比如,某甲方做東宴請賓客,飲酒高歌,氣氛熱烈,等到宴席接近尾聲的時候,某甲方一個電話喊來有求於自己的某乙方過來買單。賓客們對於宴席招待非常滿意,他們只知道是某甲方做東,誰又會管最後是誰請客買單呢!
所以,「你請客我做東」,請客和做東的區別您了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