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戰鬥力如何?碰到曹操五子良將中的徐晃和張遼,打得過嗎?

2020-12-15 騰訊網

說起三國,很多國人甚至外國友人都能跟你聊上一二,當然這些大多歸功於《三國演義》的功勞,畢竟影響深遠,不管是影視劇或是遊戲動漫,三國都是經久不衰的題材。很多人都有著自己喜愛的武將,比如武聖關羽、常山趙子龍、溫侯呂布等等,也有很多人喜歡把武將之間做個對比,魏延作為蜀漢後期一大猛將,他比起曹操手下五子良將中的張遼、徐晃又如何呢?

魏蜀吳三國初期從來不乏能人,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將落幕,慢慢的就形成了差距,魏延的崛起也是經歷了時間的考驗,但是正當他要大展宏圖的時候,卻突然間告別了歷史舞臺,很是讓人唏噓。

魏延早年間並沒有什麼大作為,只是個普通的將領,在劉表手下當差,後來看不慣蔡瑁就逕自出走投靠了長沙太守韓玄,後劉備攻打韓玄,黃忠因義放關羽而遭到韓玄猜忌,魏延殺韓玄舉城投降劉備(實際上韓玄是直接投降了,後來還做了蜀漢的官,這些只是演義中的故事)。

也就是說至此,魏延就跟了劉備混了,但是仍然沒有什麼大的起色,畢竟赤壁大戰已經過去了,荊州局勢也算穩定,直到劉備入川。

劉備入川後與劉璋決裂,魏延此時表現十分搶眼,屢立戰功,升遷至牙門將軍,備受劉備賞識。

漢中之地對劉備來說十分重要,它連接著西涼、中原,是出蜀的要道,劉備與曹操「會獵」之後方才拿下這個軍事重鎮。

此時,關羽正在鎮守荊州,那麼大家想當然應該是讓張飛來鎮守漢中,但是劉備出乎意料地把這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了魏延,這證明劉備對其是無比信任。

魏延也表示如果曹操傾國之力來,我幫大王守住城池,如果是一個偏將帶十萬大軍來,我幫大王吞併了他,這種自信是有原因的,魏延所表現出來的軍事天賦確實很高。

劉備死後,魏延隨著諸葛亮繼續伐魏,一個「子午谷奇謀」至今仍被世人爭論不休,也許諸葛亮要是聽了他的話,蜀國大業已成。可惜魏延生性傲慢,在處理人際關係上有著致命的短板,在諸葛亮死後,他正準備上位之時,被楊儀讒言害死,並背負了千古罵名,讓人唏噓。

我們再看看張遼,他先跟丁原後跟呂布,最後跟了曹操,此時的張遼才是如虎添翼,逍遙津之戰八百精兵衝殺十萬大軍一戰封神,殺得孫權心有餘悸,再不敢叫板曹魏,而且戰場上猛如虎的張遼為人沉穩低調,做事勤勤懇懇,統兵有方,如果兩人對壘,估計魏延要遜色一籌。

再說徐晃,徐晃更是很早就跟了曹操,先後參與了徐州、官渡、白狼山、南郡、關中等多地的戰役。

而且徐晃治軍有方,被曹操贊有周亞夫之風,對於處理兵將關係,凝結部隊戰鬥力這一方面,徐晃要勝過魏延,而驍勇程度上來看,徐晃也不弱於魏延,因此如果倆人對壘,不說徐晃略勝一籌,那也至少平分秋色。

相關焦點

  • 魏延相比於徐晃和張遼,能力如何呢?我認為他一個都比不了!
    魏延是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他驍勇善戰、武藝高強,在蜀漢後期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諸葛亮每次北伐曹魏時,總會帶上魏延,讓他為先鋒。而魏延每次的表現,也都是讓人非常佩服的。 徐晃和張遼,都是曹魏「五子良將」之一,他們都是身經百戰的戰將,為曹操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曹魏政權的建立作出了傑出貢獻。
  • 樂進、徐晃和于禁,單挑打得贏魏延嗎?答案有點意外
    魏延雖然未能儕身於蜀漢「五虎上將」的行列,但作用一點都不小。在蜀漢陣營中,他的武藝也僅次於五虎將。那麼,魏延的武藝比起曹魏陣營中的「五子良將」來又如何呢?咱們就以「五子良將」中的徐晃、樂進、于禁三人來進行對比。
  • 「五子良將」中排最後的徐晃,硬碰硬擊敗關羽,留下一個成語
    徐晃很有名,曹魏"五子良將"之一,但是相對於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四個人來說,歷史形象不算十分鮮明。張遼就不用說了,在"五子良將"中的地位就像關羽在"五虎上將"的地位;于禁以治軍嚴整著稱,也是"五子良將"中唯一假節鉞的人(雖然搞不太清楚曹操時期假節鉞和假節的區別);樂進以驍勇著稱,張郃以巧變著稱,雖然陳壽的記載中沒有特別突出這一點,但還是有所強調,相對而言徐晃似乎沒有什麼"存在感",沒有鮮明的個性。在《三國志·魏書·張樂于張徐傳》中也是排在最後一位。
  • 五子良將在正史和演義中死法有何不同,張郃于禁一致,徐晃最離譜
    五子良是曹操手下的五大大將之一,分別是:張遼、于禁、徐晃、張郃、樂進,因為正史和三國演義的區別,正史是指真實的歷史,三國演義只是這本小說中的描述,同樣也可以和正史一樣,同樣也可以和正史不一樣,這裡就五子良在正史和三國演義中的死亡有什麼區別做個說明。五子良在正史中地位最高的是于禁,其次是張遼,再次是張郃,再次是樂進,最後是徐晃,這是他們的地位和能力的大概排名。
  • 誰才是曹魏五子良將之首?是張遼還是于禁
    五子良將一說,源於陳壽《三國志》中對五人合傳的一句評語:「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他們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首先這五人都是當世名將,各有所長,是曹魏集團僅次於曹操親友團的存在。那麼這五人中誰才是帶頭大哥呢?五子良將的地位應該是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而轉折點就在襄樊之戰。襄樊之戰之前,五子良將以于禁為首,而戰後則以張遼為尊。
  • 「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的說法哪來的?在正史中都能找到答案
    在文學作品中經常被借用,已經不局限於三國題材。而曹魏方面也有一個對標的組合——"五子良將",雖然名氣不如"五虎上將"響亮,但也並不陌生。在網絡上有很多人認為"五子良將"是歷史記載,"五虎上將"是《三國演義》編出來的。還有人說真實歷史上"五子良將"吊打"五虎上將"。那麼這個說法準確嗎?
  • 魏延也算蜀漢一員猛將,他比得上徐晃和張遼麼?看看戰績就明白了
    要說最有膽氣的,渾身是膽的趙子龍就會浮現在我們腦海中。這些熠熠生輝的將星,為三國這段歷史增添了太多的魅力。但是,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這些名將外,其實還有很多雖不出名,但也勇猛異常的將領。比如魏延。他在三國歷史中,其實是在後期才出現的。並且因為名聲不好,所以就往往被人忽視,但其實,魏延也是很有能力的,甚至有人說,魏延算得上是蜀漢後期第一大將。
  • 五子良將五虎上將中的壞人:徐晃能排第三,排名第一第二的是誰?
    曹魏有五子良將,蜀漢有五虎上將,這十個人的名字,讀者諸君倒背如流,但是要問在五子良將和五虎大將中誰是壞人,可能就要引起一些爭議了,尤其是正史記載中最壞的那一個,已經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
  • 蔡陽在曹操軍中地位如何和夏侯惇曹仁平級,張遼徐晃都不如他
    蔡陽在《三國演義》中出場不多,基本上算是個龍套角色:在關羽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時曹操手下其他大將都沒吭聲,唯獨蔡陽說要率軍前去追殺關羽,被曹操喝退;關羽過五關後在古城和張飛會合卻和蔡陽不期而遇,結果關羽為表清白在張飛要求下一通鼓未盡就斬殺了蔡陽。
  • 誰是五子良將之首?從地位、戰功、影響來看毫無疑問是張遼
    五子良將,其實是現代網民取的一個稱呼,在任何古籍都未出現過該名稱,更不是一些網民認為的官職,其實咬文嚼字的話,五子良將本身就是個病語,翻譯過來就是五個人良將,用魏五子或者魏五良將似乎更合適。言歸正傳,關於五子良將之首的稱號,長期以來都是張遼,而這些年來,又有不少人覺得于禁才是五子之首。本文就來辨析一下,誰才是五子的第一人。
  • 劉備的「五虎上將」和曹操的「五子良將」,究竟誰更厲害些?
    ——保羅《三國志》中把三國時期蜀漢陣營湧現出的五位傑出將領,即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等五人並列在一傳之中,後世將他們稱之為「五虎上將」。五虎上將驍勇善戰,名聲撂在地上都能聽見響聲。同樣,在曹魏陣營,也有「五子良將」。《三國志》中,把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人並列一傳,並評價道:「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因此,後世稱之為「五子良將」。
  • 網友給五子良將取綽號:叩頭和攀巖能理解,醬油和大膽兒又是誰?
    這些高手中的高手,迅速給五虎上將取了令人捧腹的綽號:關三刀、張一吼、馬坑爹、黃老卒、趙跑跑。在另外的稿子裡,網友還根據三國正史,給曹魏五子良將也都取了綽號。其中的叩頭和攀巖,大家都能理解,而其中的醬油和大膽兒是誰,就需要琢磨一下了。
  • 五子良將誰掌握的兵權最大?並非張遼,另有其人
    五子良將的這個說法,其實主要是來源於陳壽的《三國志》 ,那句「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的記載,後來就直接演變出了五子良將。這五人人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從排名上來看,似乎張遼是這五人中的老大,不過事實上,五子良將中掌握兵權最大的人並非張遼,而是另有其人!張遼我們先從張遼開始分析。張遼是五子良將中最出名的武將,合肥之戰中,他以八百騎兵衝擊孫權大營,最終得勝而還,令眾人稱羨。僅憑這一戰,他就已經是名揚天下了。
  • 當關羽遇到張遼、樂進、于禁與徐晃
    曹操輕騎追,不讓劉備入江陵,遂發生當陽之戰,成就趙雲救主、張飛斷橋的傳奇。後來曹操赤壁敗北,曹仁守江陵,與周瑜大戰經年,最後丟了南郡,走了。期間,關羽執行了著名的絕北道:遮絕襄陽與江陵之間。當時曹魏這裡未來的太尉滿寵、五子之一的徐晃、李通們都與關羽作戰過,沒有贏的記錄。
  • 五子良將都是怎麼死的?演義與歷史有何不同?
    蜀漢是三國中最弱的一方,而作為最強的曹魏,手下名將更多,最著名的就要數「五子良將」,即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人。那這五員大將最終都是怎麼死的?演義與歷史有何不同?張遼張遼字文遠,在《三國志》中是五子良將之首,是個用勇有謀的大將。
  • 《三國演義》中,張郃是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他最懼怕的人是誰?
    #三國風雲錄#張郃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之一這使得他的身影,活躍在《三國演義》中的各個戰場上。由於他的驍勇善戰,再加上是碩果僅存的老將。在諸葛亮時代,張郃成為抵抗蜀漢北伐的主要將領。他在戰鬥中的表現,給諸葛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諸葛亮感嘆說,劉備昔日重視張郃,今日一見名不虛傳。在《三國演義》中,張郃也是和劉備手下五虎上將交手人數最多的一個人。他除了與關羽沒有交手過,跟其他四人都交過手。
  • 夏侯惇、徐晃和張遼,與張飛、魏延和關平混戰,哪一方更勝一籌?
    夏侯惇出馬助戰,張遼截住,兩將交鋒。在《三國演義》中沒有說夏侯惇和張遼廝殺的具體回合數,但後文中「惱得呂布性起,挺戟驟馬,衝出陣來」,說明張遼在場面是絕對不可能佔上風的,激怒了呂布,呂布是絕不能看著夏侯惇這個手下敗將逞威風的,所以憤怒出陣。 以此分析,張遼武力值不高於夏侯惇,屬於中等層次的是一流猛將。
  • 張遼樂進于禁徐晃張郃都是怎麼死的?演義和正史中的結局大不相同
    張遼、樂進、于禁、徐晃、張郃五人並稱為曹操的五子良將,在正史中他們的死和演義中是大不相同的!而且在正史中,他們各自的地位和演義中也是不盡相同的,從這五人的地位和死法,其實可以看到,羅貫中先生的價值觀是和大家有點不同的。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大家都認為大富大貴的生活比較好,比較認可善終的結局。
  • 「五虎上將」的成名戰,與「五子良將」其中三個有直接交手
    "五虎上將"這個說法非常有名,與曹魏方面的"五子良將"經常被人提起。"五虎上將"中的關羽、張飛;"五子良將"中的張遼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悍將,被列入武廟七十二良將。史料評價關羽、張飛"萬人之敵",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五子良將"是"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可以說是旗鼓相當。
  • 曹操猛將中,夏侯惇、夏侯淵、張遼、張郃等人,武力值如何排名?
    在《三國演義》中,我們可以發現,三方的人員配置各有風格:蜀漢出猛將,除了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和黃忠這五虎上將之外,還有魏延、關平、李嚴等能打的戰將;東吳出帥才,周瑜、魯肅、呂蒙和陸遜都是帥才,擅長運籌帷幄。而曹魏則是另外一種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