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五子良將之首?從地位、戰功、影響來看毫無疑問是張遼

2020-12-15 吟風社

五子良將,其實是現代網民取的一個稱呼,在任何古籍都未出現過該名稱,更不是一些網民認為的官職,其實咬文嚼字的話,五子良將本身就是個病語,翻譯過來就是五個人良將,用魏五子或者魏五良將似乎更合適。言歸正傳,關於五子良將之首的稱號,長期以來都是張遼,而這些年來,又有不少人覺得于禁才是五子之首。本文就來辨析一下,誰才是五子的第一人。

張遼

地位

關於五子良將,根據便是魏書十七的《三國志·魏書·張樂于張徐傳第十七》,在該傳中,排列第一毫無疑問是張遼,而于禁則在第三。所以麼,在陳壽眼裡,五人中張遼為首。

于禁地位的最大吹點無非是假節鉞,其實在漢末魏初,假節鉞和假節未必太大的區別,關於這一點,在本號之前的文章從于禁假節鉞窺探曹操後期將官制度已經有詳細介紹,有興趣可以參閱,在曹操生前共有九個將領獲得了假節的資格,雖然曹操授予假節的不止他們九個,但作為戰將用於軍事用途且長期持有的只有這九人,按照時間順序分別是張遼、夏侯淵、樂進、于禁、孫觀、臧霸、曹仁、徐晃、張郃。

張遼

在五子之中,還是張遼最早獲得假節,時間在建安十四年(209),在這一年嘯聚江淮的陳蘭、梅成等反叛,外聯東吳,曹操命于禁和臧霸等人一隊,分別討伐各居兩地的陳蘭和梅成,但因為于禁中了梅成的偽降之計,致使陳蘭和梅成完成匯合,此時韓當的援軍正在趕往陳蘭之處,且曹軍的糧食即將耗盡,討伐任務快要失敗。之後諸將各自分工,臧霸前去阻攔韓當,于禁負責運糧,而張遼率領張郃等將領強攻天柱山,將其一舉掃平。與之同時或者隨後,夏侯淵又率領諸將擊敗了雷緒,戰事宣告結束。而曹操在給諸將論功行賞時,認定張遼在天柱山之戰立的功勞最大,賞賜增邑和假節。于禁獲得假節時間不明,但肯定是在張遼之後。

至於官職,曹操時期由於同時存在漢王朝的漢制和魏王國的魏制,因此官職十分混亂,但有一點可以明確,張遼是曹操時期四徵中唯一的外姓,張遼的徵東將軍與曹仁的徵南將軍、夏侯淵的徵西將軍並列,于禁是在張遼被封為徵東將軍後的幾個月和樂進同時晉封左右將軍時。此時,張遼保持了徵東將軍的職位不變,如果張遼也成為四方將軍,反而顯示不出其特殊對待。但是,這並不能說明四徵和四方之間的地位高下,因為在合肥之戰中,樂進和張遼互不統屬,導致曹操要在合肥之戰前令薛悌給張遼、樂進、李典下令。

但是,要清楚一點,張遼和張郃、徐晃都是降將,于禁和樂進則是跟曹操起兵的老革命,在官渡之戰結束後,張遼在五人中的官位是最低的,但在平定河北的戰事中得以反超張郃與徐晃,從而同于禁、樂進並列。在建安十四年時甚至還能督張郃作戰,按照正常發展,哪一天反超于禁、樂進也並不奇怪。

陳蘭、梅成以氐六縣叛,太祖遣于禁、臧霸等討成,遼督張郃、牛蓋等討蘭。

于禁

戰功

先看開疆拓土、攻城略地,有不少人黑張遼是衝鋒隊長,其實張遼是曹操時代少有的獨立帶兵攻下過城池的將領,公孫度曾經派遣麾下將領柳毅越海奪取東萊郡諸縣,張遼獨立帶兵攻下了這些地區,將柳毅驅逐回遼東。後張遼又帶兵攻打劉表,竟能在劉表眼皮底下攻佔江夏北部諸縣,可見張遼確實是統帥之才,攻城略地之廣僅次於夏侯淵平定涼州。

別將徇海濱,破遼東賊柳毅等。還鄴,太祖自出迎遼,引共載,以遼為蕩寇將軍。復別擊荊州,定江夏諸縣,還屯臨穎,封都亭侯。

而于禁獨自領兵攻下的城池,只有在打徐州時攻下廣威,其餘均是從攻。

此外,張遼在呂布麾下時,曾與高順一同擊敗劉備、關羽、張飛,夏侯惇,拿下沛城,

呂布復與袁術通,遣其中郎將高順及北地太守雁門張遼攻劉備。曹操遣將軍夏侯惇救之,為順等所敗。秋,九月,順等破沛城,虜備妻子,備單身走。

之後跟隨曹操,在平定河北的戰役中勸降昌豨、招撫黑山、擊破柳毅、陣斬踏頓。赤壁之戰後鎮守合肥數十年,數次擊敗孫權,尤其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逍遙津之戰中,張遼率領八百勇士衝擊東吳十萬大軍,一直衝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令吳軍為之奪氣。在後來的追擊戰中,又大破孫權、甘寧、凌統等人 ,差點活捉孫權。在《三國志·吳書》述及此次戰役的列傳中,若不考慮裴注,僅僅考慮本傳就已經多達8篇,由此可見張遼的威力。到了黃初三年(222年)的謝幕戰中,抱病的張遼還能擊敗呂範,讓孫權感到忌憚。

張遼威震江東

而于禁呢,在官渡之戰前的徵戰經歷幾乎全部是在曹操手底下從徵立功,這一階段的于禁挑不出什麼毛病,但也算不上多麼出眾的將領,只能算是一個紀律嚴明的執行者。而從官渡之戰結束後,于禁在史書中有詳細記載的徵戰記錄都不是由曹操親自指揮,主要有以下表現:1、和夏侯惇、李典一起阻擊北上的劉備,中了伏兵之計靠李典解圍;2、進攻造反的昌豨不能取勝,靠夏侯淵的協助取得優勢,然後斬殺了來投降的昌豨。3、和臧霸一起討伐梅成,誤信了梅成的詐降導致其和陳蘭完成匯合,轉而分管後勤工作,協助張遼平叛。4、襄樊之戰被大雨淋了,三萬大軍崩潰,自己也投降關羽。

這些表現表現可謂一言難盡,由於是在建安十四年後,整整十年沒有任何于禁參與徵討的記載,食邑也沒有增加,一對比相當尷尬,同期將領大都開始出鎮一方在各地立下戰功之際,于禁的唯一事跡居然是奪了朱靈的軍權。

于禁

影響

張遼因逍遙津之戰威震江東,每當江東地區的小孩們啼哭不止,小孩們的父母就會說「張遼來了」 來嚇唬小孩們。「張遼止啼」這一典故在唐朝時被李翰編入兒童讀物《蒙求》,「遼來來(遼來々)」的俗語甚至傳入了日本,由此可見其深遠影響。

張遼

在後世影響中,張遼不止是五子,還是在魏將中最大的一個,正始四年(243年),張遼與曹仁、曹休等一起從祀於曹操廟庭,在唐朝建中三年(782年)追封武廟六十四將時,張遼得以入選,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關羽、張飛、周瑜、呂蒙、陸遜、鄧艾、陸抗而已。宋朝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張遼。 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張遼亦位列其中。

而于禁可就尷尬了,他也有威名,不過是在奪朱靈兵權時,所謂的「眾皆震服,其見憚如此」,這個表現說好聽點是軍事接管,說難聽不就是窩裡鬥麼。後世地位更是尷尬,于禁是五子中唯一一個曹操廟和十七史百將都沒進的,唯一一個被吳國人嘲笑的,還是死後惡評最多的。

于禁

相關焦點

  • 誰才是曹魏五子良將之首?是張遼還是于禁
    五子良將一說,源於陳壽《三國志》中對五人合傳的一句評語:「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他們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那麼這五人中誰才是帶頭大哥呢?五子良將的地位應該是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而轉折點就在襄樊之戰。襄樊之戰之前,五子良將以于禁為首,而戰後則以張遼為尊。于禁原從鮑信,後投奔曹操,深得曹操信任,于禁治軍嚴明,狠起來連自己人都打。
  • 三國歷史:張遼為什麼能位居五子良將之首,這三點別人都做不到
    在三國的歷史上曹操是一代梟雄,他手下猛將如雲,五子良將和八虎騎都是當世翹楚,那麼在曹操五子良將中,為什麼張遼能位居首位呢?張遼,字文遠,在曹操之前曾經跟過丁原、董卓和呂布三位諸侯,照這樣的情況曹操不可能會重用他呀!那為什麼曹操還會如此的重用張遼呢?
  • 于禁:一個沒有多少輝煌戰績的武將,為何被曹操封為五子良將之首
    「五虎上將」之說雖出自後人杜撰,但歷史上曹魏一方真曾有過類似「五虎上將」的組合:「五子良將」,如《三國志》所說,「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這五人分別是于禁、張遼、徐晃、樂進、張郃。蜀國「五虎上將」之中,以關羽的地位最高。
  • 沒啥戰績的于禁,為何是五子良將之首呢?
    于禁的地位不僅僅是五子良將中的第一,也毫無疑問是外性武將中的第一 五子良將之首沒什麼可爭議的是于禁,首先五位都在世的時候,于禁權利最大,官職最高。于禁封為左將軍,為外姓武將中唯一一個假節鉞的。
  • 五子良將誰掌握的兵權最大?並非張遼,另有其人
    五子良將的這個說法,其實主要是來源於陳壽的《三國志》 ,那句「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的記載,後來就直接演變出了五子良將。這五人人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從排名上來看,似乎張遼是這五人中的老大,不過事實上,五子良將中掌握兵權最大的人並非張遼,而是另有其人!張遼我們先從張遼開始分析。張遼是五子良將中最出名的武將,合肥之戰中,他以八百騎兵衝擊孫權大營,最終得勝而還,令眾人稱羨。僅憑這一戰,他就已經是名揚天下了。
  • 三國志11手機版,五子良將誰該被除名?你看看你這數據!
    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徐晃,在陳壽寫三國志中把五人合併到一起來寫,並留言到: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現代人簡稱這五人為五子良將威震合肥,張遼止啼統帥:93武力:92智力:78政治:58魅力:78
  • 臨戰而先登,曹魏五子良將,樂進樂文謙
    陳壽在《三國志》中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並列做傳,後世沿襲逐漸成為曹魏的五子良將。然而作為五子之一,為何其他大將功勳卓著,樂進卻看起來沒什麼功勞甚至可以說是沒什麼存在感,那麼作為五子之一的樂進是否浪得虛名呢?190年,曹操在陳留起兵。樂進募兵千餘人,投效曹操。
  • 三國張遼到底有多強?憑啥他被尊為五子良將第一人?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營有五子良將,五子良將中又以張遼功勳最大,名望最高,倍受史家推崇。  張遼為何能成為曹營第一名將呢?在他一生中,有三次戰事,表現堪稱經典。  一、以利動之,勸降昌豨。  張遼原本是雁門馬邑人,最初他是董卓的部下,董卓兵敗後,歸屬呂布。曹操在下邳大破呂布,張遼率眾歸降。
  • 張遼如果投靠劉備,五虎將中誰會被替代?對比後一目了然
    魏國文有程昱,司馬懿,武有五子良將;蜀國文有諸葛亮,法正,武有五虎上將;吳國文有江東十二虎臣,武有四大都督。倘若,魏國的五子良將之首張遼投靠了劉備,那麼,五虎將中的誰會被替代呢?
  • 「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的說法哪來的?在正史中都能找到答案
    而曹魏方面也有一個對標的組合——"五子良將",雖然名氣不如"五虎上將"響亮,但也並不陌生。在網絡上有很多人認為"五子良將"是歷史記載,"五虎上將"是《三國演義》編出來的。還有人說真實歷史上"五子良將"吊打"五虎上將"。那麼這個說法準確嗎?對"五虎上將"的質疑網絡上對"五虎上將"最大的質疑聲音在於趙雲。
  • 鎮魂街:五虎將一定比五子良將強?其實看靈力,張遼也能勝關羽
    ,而配角劉羽禪的守護靈就是五虎上將,那麼在鎮魂街的世界中,五虎將就一定比五子良將厲害嗎?雖然在歷史上五虎將確實要比五子良將更強,而且也是大家公認的強,但是鎮魂街的魅力就在於重新洗牌,雖然之前的武將可以來到鎮魂街,但是他們的武力不再按照前世設定。
  • 劉備的「五虎上將」和曹操的「五子良將」,究竟誰更厲害些?
    同樣,在曹魏陣營,也有「五子良將」。《三國志》中,把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人並列一傳,並評價道:「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因此,後世稱之為「五子良將」。雖說「五虎上將」個個能戰,「五子良將」人人敢拼,但是十個指頭伸出來都有長短,到底「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誰更厲害?我們姑且按照《三國志》中的說法,對歷史上真正的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進行一個物理對比。
  • 五子良將張遼,把孫權打出心理陰影,張遼止啼嚇到小朋友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營有五子良將。五虎上將中關羽素來是敬文士不敬武臣。但是關羽也並非目中無人,他曾說張飛與趙雲二人能力不弱於自己。 除此之外,關羽也曾對曹魏一位猛將不吝誇讚,稱其武藝不在張飛之下,而此人,便是五子良將之首——張遼。
  • 網友給五子良將取綽號:叩頭和攀巖能理解,醬油和大膽兒又是誰?
    在另外的稿子裡,網友還根據三國正史,給曹魏五子良將也都取了綽號。其中的叩頭和攀巖,大家都能理解,而其中的醬油和大膽兒是誰,就需要琢磨一下了。兩人捧腹的蜀漢五虎上將綽號簡要說完,咱們進入今天的正題:網友給曹魏五子良將取的綽號是否貼切?咱們前面說過了,網友給五子良將取綽號,根據基本是《三國志》及裴松之做注時引用的史料。
  • 五子良將都是怎麼死的?演義與歷史有何不同?
    蜀漢是三國中最弱的一方,而作為最強的曹魏,手下名將更多,最著名的就要數「五子良將」,即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人。那這五員大將最終都是怎麼死的?演義與歷史有何不同?張遼張遼字文遠,在《三國志》中是五子良將之首,是個用勇有謀的大將。
  • 歷史小知識:「五虎上將」VS「五子良將」,誰更強?
    而蜀漢有五虎上將,那曹魏自然也不能差,天團必須安排上,於是曹魏派出了也是響噹噹有名的五子良將!張遼、張郃、徐晁、于禁和樂進。個個都為曹魏立下過汗馬功勞。那兩方陣容都很豪華,如果「五虎上將」VS「五子良將」誰會贏呢?
  • 碰到曹操五子良將中的徐晃和張遼,打得過嗎?
    說起三國,很多國人甚至外國友人都能跟你聊上一二,當然這些大多歸功於《三國演義》的功勞,畢竟影響深遠,不管是影視劇或是遊戲動漫,三國都是經久不衰的題材。很多人都有著自己喜愛的武將,比如武聖關羽、常山趙子龍、溫侯呂布等等,也有很多人喜歡把武將之間做個對比,魏延作為蜀漢後期一大猛將,他比起曹操手下五子良將中的張遼、徐晃又如何呢?
  • 五子良將在正史和演義中死法有何不同,張郃于禁一致,徐晃最離譜
    五子良是曹操手下的五大大將之一,分別是:張遼、于禁、徐晃、張郃、樂進,因為正史和三國演義的區別,正史是指真實的歷史,三國演義只是這本小說中的描述,同樣也可以和正史一樣,同樣也可以和正史不一樣,這裡就五子良在正史和三國演義中的死亡有什麼區別做個說明。五子良在正史中地位最高的是于禁,其次是張遼,再次是張郃,再次是樂進,最後是徐晃,這是他們的地位和能力的大概排名。
  • 曹魏名將夏侯惇戰績並不突出,為什麼聲望遠在五子良將之上?
    根據歷史記載可知,夏侯惇的戰績根本無法與排在曹操帳下五子良將之首的張遼相比,但是夏侯惇的聲望卻為什麼遠在五子良將之上呢?有這樣的將軍,士兵一定會拼命的打仗從而增加了將軍的地位。我們知道曹操是個唯才是舉的一代梟雄,夏侯惇追隨自己多年,賞賜一定很多。但是夏侯惇居然將曹操的豐厚的賞賜全部分發給了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士兵,至死都沒有多餘的錢財。我認為這是夏侯惇的聲望遠在曹操帳下五子良將之上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夏侯惇有著古之良將的風範。
  • 光榮《三國志》系列頭像演變之五子良將篇
    光榮的美工確實優秀,那麼這次小編就帶大家看看《三國志》中的魏五子良將的頭像是怎麼演變的吧。五子良將張遼諕殺江南眾小兒,張遼名字透深閨。才聞乳母低聲說,夜靜更闌不敢啼。九代:看起來更陰了……不過這張臉確實看起來就很嚴厲,不然曹老闆怎麼說「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啊!」十代:看起來憨了許多,但是猛將勁兒出來了。上文中也說了演義裡張遼徐晃倆人也沒打過文丑,但是歷史中的徐晃是一員虎將,文丑就是徐晃的部隊打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