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曹魏五子良將之首?是張遼還是于禁

2020-12-15 倚樓觀海

五子良將一說,源於陳壽《三國志》中對五人合傳的一句評語:「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他們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

首先這五人都是當世名將,各有所長,是曹魏集團僅次於曹操親友團的存在。那麼這五人中誰才是帶頭大哥呢?

五子良將的地位應該是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而轉折點就在襄樊之戰。

襄樊之戰之前,五子良將以于禁為首,而戰後則以張遼為尊。

于禁原從鮑信,後投奔曹操,深得曹操信任,于禁治軍嚴明,狠起來連自己人都打。而為了維護曹操軍令,還將已經投降的昔日好友昌豨就地正法,並大聲疾呼「豨雖舊友,禁可失節乎?」。

有此識大局的愛將,曹操怎能不喜,自此于禁仕途更是一片光明,「是時,禁與張遼、樂進、張郃、徐晃俱為名將,太祖每徵伐,鹹遞行為軍鋒,還為後拒;而禁持軍嚴整,得賊財物,無所私入,由是賞賜特重。」由此可見當時的于禁乃五子良將第一人。

之後曹操封其為左將軍,假節鉞。于禁也是五子良將中唯一獲得假節鉞之人。

然而襄樊一戰,關羽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有了龐德寧死不降的襯託,于禁的投降使得其忠勇人設一朝崩塌,曹操大發感慨:「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這也註定了于禁後半生的悲催,最後得惡諡「厲侯」。

至於張遼就不用多說了,戰功彪炳,白狼山持麾斬蹋頓,合肥之戰胖揍孫權,曹魏唯二能入武廟的名將。在于禁被擒後,張遼很自然的成為五子第一人。

在曹操時期,封張遼為徵東將軍,假節,而曹丕繼位後封前將軍,賜輿車予其母,贊其為古之召虎,風光無限。

最後,張遼在江都去世,曹丕痛哭流涕,諡號「剛侯」。

您覺得五子中誰最厲害,又有誰是被低估了呢?

相關焦點

  • 于禁:一個沒有多少輝煌戰績的武將,為何被曹操封為五子良將之首
    「五虎上將」之說雖出自後人杜撰,但歷史上曹魏一方真曾有過類似「五虎上將」的組合:「五子良將」,如《三國志》所說,「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這五人分別是于禁、張遼、徐晃、樂進、張郃。蜀國「五虎上將」之中,以關羽的地位最高。
  • 誰是五子良將之首?從地位、戰功、影響來看毫無疑問是張遼
    五子良將,其實是現代網民取的一個稱呼,在任何古籍都未出現過該名稱,更不是一些網民認為的官職,其實咬文嚼字的話,五子良將本身就是個病語,翻譯過來就是五個人良將,用魏五子或者魏五良將似乎更合適。言歸正傳,關於五子良將之首的稱號,長期以來都是張遼,而這些年來,又有不少人覺得于禁才是五子之首。本文就來辨析一下,誰才是五子的第一人。
  • 沒啥戰績的于禁,為何是五子良將之首呢?
    于禁的地位不僅僅是五子良將中的第一,也毫無疑問是外性武將中的第一 五子良將之首沒什麼可爭議的是于禁,首先五位都在世的時候,于禁權利最大,官職最高。于禁封為左將軍,為外姓武將中唯一一個假節鉞的。
  • 臨戰而先登,曹魏五子良將,樂進樂文謙
    陳壽在《三國志》中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並列做傳,後世沿襲逐漸成為曹魏的五子良將。然而作為五子之一,為何其他大將功勳卓著,樂進卻看起來沒什麼功勞甚至可以說是沒什麼存在感,那麼作為五子之一的樂進是否浪得虛名呢?190年,曹操在陳留起兵。樂進募兵千餘人,投效曹操。
  • 五子良將都是怎麼死的?演義與歷史有何不同?
    蜀漢是三國中最弱的一方,而作為最強的曹魏,手下名將更多,最著名的就要數「五子良將」,即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人。那這五員大將最終都是怎麼死的?演義與歷史有何不同?張遼張遼字文遠,在《三國志》中是五子良將之首,是個用勇有謀的大將。
  • 襄樊之戰如果把于禁換為張遼,關羽還能威震華夏嗎?
    在三國中,曹魏的「五子良將」可以說是曹魏的最高戰力。張遼、張郃、于禁、樂進與徐晃五人能徵慣戰。曹操每次徵戰都要帶著其中的一二作為先鋒大將。在曹操看來,于禁是跟隨自己的心腹大將,所以被授予重任,率領七軍去營救襄樊曹仁。
  • 劉備的「五虎上將」和曹操的「五子良將」,究竟誰更厲害些?
    同樣,在曹魏陣營,也有「五子良將」。《三國志》中,把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五人並列一傳,並評價道:「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因此,後世稱之為「五子良將」。雖說「五虎上將」個個能戰,「五子良將」人人敢拼,但是十個指頭伸出來都有長短,到底「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誰更厲害?我們姑且按照《三國志》中的說法,對歷史上真正的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進行一個物理對比。
  • 網友給五子良將取綽號:叩頭和攀巖能理解,醬油和大膽兒又是誰?
    在另外的稿子裡,網友還根據三國正史,給曹魏五子良將也都取了綽號。其中的叩頭和攀巖,大家都能理解,而其中的醬油和大膽兒是誰,就需要琢磨一下了。兩人捧腹的蜀漢五虎上將綽號簡要說完,咱們進入今天的正題:網友給曹魏五子良將取的綽號是否貼切?咱們前面說過了,網友給五子良將取綽號,根據基本是《三國志》及裴松之做注時引用的史料。
  • 五子良將誰掌握的兵權最大?並非張遼,另有其人
    五子良將的這個說法,其實主要是來源於陳壽的《三國志》 ,那句「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的記載,後來就直接演變出了五子良將。這五人人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從排名上來看,似乎張遼是這五人中的老大,不過事實上,五子良將中掌握兵權最大的人並非張遼,而是另有其人!張遼我們先從張遼開始分析。張遼是五子良將中最出名的武將,合肥之戰中,他以八百騎兵衝擊孫權大營,最終得勝而還,令眾人稱羨。僅憑這一戰,他就已經是名揚天下了。
  • 當關羽遇到張遼、樂進、于禁與徐晃
    江陵歸劉備所有,襄陽由曹魏佔據,近十年的對峙開始。劉備入蜀後,坐鎮江陵的,就是關羽。五子良將之一的樂進,襄陽與關羽發生摩擦。於是五子良將裡又一位徐晃登場。徐晃的打法,素來以畏慎為主:謹慎,先自保。關羽是圍點打援,徐晃也明白,耐心地等,等十二營援兵到了,才打。
  • 歷史小知識:「五虎上將」VS「五子良將」,誰更強?
    而蜀漢有五虎上將,那曹魏自然也不能差,天團必須安排上,於是曹魏派出了也是響噹噹有名的五子良將!張遼、張郃、徐晁、于禁和樂進。個個都為曹魏立下過汗馬功勞。那兩方陣容都很豪華,如果「五虎上將」VS「五子良將」誰會贏呢?
  • 五子良將在正史和演義中死法有何不同,張郃于禁一致,徐晃最離譜
    《三國演義》中,五子良將的武藝最高的是張遼,其次是徐晃,再次是張郃,再次是樂進,最後是禁軍,這是以他們的武藝來排名的。五子良將一、張遼張遼最初是丁原的部下,丁原被何進徵募到京,張遼被派出去招兵,丁原被殺後,張遼招兵回來就投降了董卓,董卓被呂布殺了,張遼又跟隨呂布,呂布被曹操殺了,張遼就率領部下投靠了曹操,正史上張遼是主動投降的,而《三國演義》中卻把張遼的投降還編了一個插曲,說張遼不願投降,還是劉備向關羽求情才投降,正史上張遼投降曹操,正史上張遼投降曹操主動投降。
  • 三國志11手機版,五子良將誰該被除名?你看看你這數據!
    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徐晃,在陳壽寫三國志中把五人合併到一起來寫,並留言到: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現代人簡稱這五人為五子良將威震合肥,張遼止啼統帥:93武力:92智力:78政治:58魅力:78
  • 「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的說法哪來的?在正史中都能找到答案
    而曹魏方面也有一個對標的組合——"五子良將",雖然名氣不如"五虎上將"響亮,但也並不陌生。在網絡上有很多人認為"五子良將"是歷史記載,"五虎上將"是《三國演義》編出來的。還有人說真實歷史上"五子良將"吊打"五虎上將"。那麼這個說法準確嗎?對"五虎上將"的質疑網絡上對"五虎上將"最大的質疑聲音在於趙雲。
  • 曹魏太廟26功臣,為何荀彧、賈詡、于禁、許褚沒資格進
    這26人,要麼是戰功赫赫的名將,如張郃、張遼、徐晃等,要麼是曹魏宗親,如曹仁、夏侯惇等,要麼是功勳卓著的重要文臣,如程昱、陳群、鍾繇等,但是這些人中,還缺少了4個重要人物,即曹操的心腹愛將典韋,曹操的5大謀士之中的荀彧和賈詡,以及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
  • 三國歷史:張遼為什麼能位居五子良將之首,這三點別人都做不到
    在三國的歷史上曹操是一代梟雄,他手下猛將如雲,五子良將和八虎騎都是當世翹楚,那麼在曹操五子良將中,為什麼張遼能位居首位呢?張遼,字文遠,在曹操之前曾經跟過丁原、董卓和呂布三位諸侯,照這樣的情況曹操不可能會重用他呀!那為什麼曹操還會如此的重用張遼呢?
  • 五子良將五虎上將中的壞人:徐晃能排第三,排名第一第二的是誰?
    曹魏有五子良將,蜀漢有五虎上將,這十個人的名字,讀者諸君倒背如流,但是要問在五子良將和五虎大將中誰是壞人,可能就要引起一些爭議了,尤其是正史記載中最壞的那一個,已經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
  • 曹操的五子良將是怎麼死的?其中三人的結局,演義騙了我們幾百年
    曹魏得天下,除了依託宗親外,便是最得力的五位戰將張遼、樂進、于禁、徐晃、張郃,他們被稱為「五子良將」。無論是哪一位無不是獨當一面的統兵帥才,在演義中,五子良將除了于禁是兵敗羞愧而死,剩下的無論是張遼、樂進、徐晃、張郃皆是中箭而亡。
  • 五子良將張遼,把孫權打出心理陰影,張遼止啼嚇到小朋友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營有五子良將。五虎上將中關羽素來是敬文士不敬武臣。但是關羽也並非目中無人,他曾說張飛與趙雲二人能力不弱於自己。 除此之外,關羽也曾對曹魏一位猛將不吝誇讚,稱其武藝不在張飛之下,而此人,便是五子良將之首——張遼。
  • 曹魏名將夏侯惇戰績並不突出,為什麼聲望遠在五子良將之上?
    根據歷史記載可知,夏侯惇的戰績根本無法與排在曹操帳下五子良將之首的張遼相比,但是夏侯惇的聲望卻為什麼遠在五子良將之上呢?我認為這是夏侯惇的聲望遠在曹操帳下五子良將之上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夏侯惇有著古之良將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