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良將一說,源於陳壽《三國志》中對五人合傳的一句評語:「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他們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
首先這五人都是當世名將,各有所長,是曹魏集團僅次於曹操親友團的存在。那麼這五人中誰才是帶頭大哥呢?
五子良將的地位應該是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而轉折點就在襄樊之戰。
襄樊之戰之前,五子良將以于禁為首,而戰後則以張遼為尊。
于禁原從鮑信,後投奔曹操,深得曹操信任,于禁治軍嚴明,狠起來連自己人都打。而為了維護曹操軍令,還將已經投降的昔日好友昌豨就地正法,並大聲疾呼「豨雖舊友,禁可失節乎?」。
有此識大局的愛將,曹操怎能不喜,自此于禁仕途更是一片光明,「是時,禁與張遼、樂進、張郃、徐晃俱為名將,太祖每徵伐,鹹遞行為軍鋒,還為後拒;而禁持軍嚴整,得賊財物,無所私入,由是賞賜特重。」由此可見當時的于禁乃五子良將第一人。
之後曹操封其為左將軍,假節鉞。于禁也是五子良將中唯一獲得假節鉞之人。
然而襄樊一戰,關羽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有了龐德寧死不降的襯託,于禁的投降使得其忠勇人設一朝崩塌,曹操大發感慨:「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這也註定了于禁後半生的悲催,最後得惡諡「厲侯」。
至於張遼就不用多說了,戰功彪炳,白狼山持麾斬蹋頓,合肥之戰胖揍孫權,曹魏唯二能入武廟的名將。在于禁被擒後,張遼很自然的成為五子第一人。
在曹操時期,封張遼為徵東將軍,假節,而曹丕繼位後封前將軍,賜輿車予其母,贊其為古之召虎,風光無限。
最後,張遼在江都去世,曹丕痛哭流涕,諡號「剛侯」。
您覺得五子中誰最厲害,又有誰是被低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