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吃草的動物,都比吃肉的動物繁殖率高?為什麼?

2020-12-19 悟空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為什麼食肉動物繁殖率都很低,食草動物繁殖率這麼高?

豬是雜食性動物,牛是食草動物,北極狐是食肉動物。牛是食草動物,雖然一年四季內可以多次發情,但它們的妊娠期長達280天左右,而且有時候還是單胎或雙胎;而生為食肉動物的北極狐,雖然發情期一般固定在每年的2月到5月份,但它們通常只需要5天左右就會生下小狐狸,而且,一窩狐狸幼崽通常都有8到10個左右,一次生下十幾個也不罕見。

簡單來說,某種動物到底是什麼食性,我們主要是根據它的食物類型來進行劃分,比如,上面已經對其繁殖進行簡要說明的這兩種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其次,從兩種不同食性動物的存在數量來說,食草動物的確比食肉動物的群體數量更龐大。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吃草動物的繁殖率都比食肉動物的繁殖率更高。

為何說植食性是生物交互作用的體現

植食性本質上是動物和植物之間的生物交互作用,地球上的植物不計其數,但迄今為止,科學家們還沒有發現哪種植物是沒有動物使用的。不管是高等動物,還是低等動物,其中都不乏以植物為食的物種。而從生物鏈的角度來說,大自然界中的食物鏈基礎便是動物吃植物,雖然並不是所有動物都吃植物,但它們都間接、或直接依賴植物。

通常情況下,食草動物的確往往都擁有「雙胃」的身體構造特徵,這兩個分別是扮演食物儲藏袋角色,以及有反芻行為、主要用來消化食物的胃。大家比較常見的食草動物也比較多,比如牛羊、駱駝、兔子和菜青蟲等,只不過不同的食草動物會以不同的方式吃植物,有的動物會將整個植物都吃掉,而有的動物則只吃植物的非要害部位,這也是為什麼有的植物被吃並不影響生長,而有的植物則會面臨死亡。

食肉動物具有哪些特徵?

食肉動物,還可進一步劃分為食肉性、食魚性、食蟲性和吸血性等,北極熊一定是大家聽說過的陸地肉食動物。而熊貓其實也應該歸類於肉食動物,只不過它們因為環境的原因而普遍喜好吃竹子這樣的植物。或許很多人都有所不知,其實就我們已知的已經滅絕的食肉動物也不少,比如,劍齒虎、殘暴獅、短面熊和安氏獸。

整體而言,那些以肉類為食物的動物們,往往都具有牙齒鋒利、四肢有力和靈活性高的特點。粗大的大齒,便是它們攻擊獵物的利器,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穿刺目標物體。相信生活中一定有不少恐龍愛好者,那你們一定對棘龍、霸王龍、蠻龍、馬普龍、鯊齒龍這些食肉恐龍不會感到陌生,儘管它們的生存年代已經距離我們越來越遙遠。

動物食性決定了自己是不是更容易滅亡

地球上到底出現過多少種動物,確切來說還是個未知數,撇開可能因外力影響所導致的生物大規模滅絕,但凡是自然消亡的物種往往跟它的食性也有關。簡單點說,一個物種的食性越單一,便越有可能瀕危,因為它的口糧選擇有限。而那些食性更具有多樣性的動物,則可以在某種食物供應不上的時候,轉過頭去選擇其他自己可以吃的食物類型。

相關焦點

  • 河馬本來吃草,感染炭疽病就變成喪屍般的食肉動物,為什麼?
    河馬本是食草動物,為什麼感染炭疽就變成了食肉動物呢?而且還只吃同類,吃了就死,同時表現出皮膚水腫、結痂、皮下出血等症狀,像極了傳說中的喪屍,這是怎麼回事?實際上,河馬本就吃肉,和炭疽病沒有關係。只是炭疽爆發導致大量河馬死亡,給了河馬吃同類屍體的機會,這樣又促進了炭疽病的流行,導致更多河馬死亡。
  • 這些你以為吃素的動物也會吃肉
    第一類 會回收幼崽的動物,例如:兔子。 雖然倉鼠也會回收幼崽,但是倉鼠本身除了穀物外也會吃肉就不算在裡面。 北極兔的天敵北極狐和北極狼的速度也不低,長期以來的追逐,留下來的兔子速度都很快。
  • 偽素食動物大全,看起來吃素卻愛吃肉的動物有哪些?
    這些原本在你的認知中應該是愛吃素的動物,沒想到居然是喜歡吃肉的肉食狂歡者。被稱為「偽素食者」的動物都有哪些?兔子誰能想到印象中愛吃青青草的小兔子,居然是回收幼崽的小動物。有一些兔子在產子以後如果覺得自己營養不足就會直接吃掉幼崽來補充能量或是因為在危險之中保護不了幼崽就直接吃掉。
  • 自然界中的動物為什麼大都在春天繁殖?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也是大多數動物繁殖的季節。那麼,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那就是大多數的動物為什麼選擇春天繁殖?而不是其他季節呢?下面我們就拿常見的魚兒來淺談一下,動物繁殖期的選擇問題。動物的繁殖期首先,不同的動物的繁殖期有著較大的區別,而且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會選擇在春天繁殖,比如非洲大草原上的非洲獅是常年都可以繁殖的,典型的洄遊型魚類三文魚則是每年的7-9月份進行繁殖的。
  • 染上炭疽病的非洲河馬,為何會開始吃肉,變成食肉動物?
    染上炭疽病的非洲河馬,為何會開始吃肉,變成食肉動物?嚴格來說,河馬是一種大型的半水生的食草性哺乳動物,目前主要還是生存在非洲熱帶草原的河流、湖泊和沼澤當中,河馬看上去是屬於那種比較憨厚的外形,而且河馬白天往往都會呆著在水中,只有到夜晚才會到岸上吃草,所以大家一般都會認為,河馬是一種溫和的動物,但是實際上,河馬真的不好惹。
  • 植物營養較低,為什麼牛隻吃草,卻能擁有一身肌肉?
    每當人們說吃素減肥時,就有人反對說牛隻吃草,但卻一身肌肉,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牛吃草我們日常生活中講究「飲食要均衡」,蔬菜和肉類要搭配著吃才健康,其中蔬菜能為我們提供維生素,肉類可以幫我們提供蛋白質。但是牛就不一樣,牛的飲食清單只有植物,那為什麼它們還能夠獲取足夠的蛋白質呢?
  • 為什麼牛隻吃草就有一身結實的肌肉?
    確實無論是牛、大猩猩還是袋鼠都是典型的食草動物,但是它們卻都長有一身的肌肉,尤其作為同樣作為靈長類動物的大猩猩,它一拳的爆發力可以是吃肉的人爆發力的20倍。那麼,為什麼這些食草動物只吃草就有一身結實的肌肉,經常吃肉的我們就不行呢?我們從科學的角度來聊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動物身體上的肌肉是怎麼來的?
  • 牛為何只吃草,就能長出一身結實的肌肉?它真的是在吃草嗎?
    相信大家都知道,人類要想長肌肉,需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然而牛、馬等食草動物只吃草,不像老虎獅子一樣吃肉,但牛、馬偏偏長了一身健壯結實的肌肉。這是為什麼呢?難道牛、馬吃的草裡含有大量的蛋白質,還是它們的基因造成如此現象?實際上,牛表面上是在吃草,但其實牛吃的「肉」比每個人吃的都要多得多。
  • 貓科動物的繁殖過程有多痛苦?
    之所以貓科動物保留了這種不友好的繁殖方式,可能是因為在貓科動物繁殖過程中,雌性需要疼痛的刺激才能排出卵子。 凡事都有例外,獅子家族就是一個例外,在獅子家族中獅王擁有絕對的繁衍權,除獅王之外的雄獅雖然也有機會,但機會較少。
  • 動物在喪失繁殖能力之前就會死亡,人類為什麼不會?
    動物在喪失繁殖能力之前就會死亡,人類為什麼不會?在自然界中,老化是一種非常奢侈的行為,大部分的動物都無法生存到老化,死在各種各樣的原因中。那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動物失去交配能力就會死?這是因為老化的體會消耗能量,其次老化的個體沒有繁殖能力,不能繼續個體群。實際上,幾乎所有的生物都無法生存到老化為止,在那之前有可能因為生病和身體質量不好或者各種各樣的原因被自然界所淘汰。人為什麼能長壽呢?人之所以能長壽,其實和人照顧孩子有關。
  • Beastars:路易支持吃肉,引發動物暴亂
    在發表其「離經叛道」的「食肉論」之前,路易通過在獅子組學到的「知識」,對眼前的肉食記者進行了一番「診斷」,通過觀察他們的樣貌和行為特點推斷出了他們的「食肉癖」,得出「食肉動物幾乎都在黑市吃過肉」這個結論,進而發表自己「肉食動物吃肉天經地義」的看法。
  • 從科學的角度看,為什麼只有同一種動物才能繁殖?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我們不妨開一下腦洞,姑且想像一些不同物種可以隨意繁殖後的場面,屆時,獅身人面的動物、美人魚、鳥人將會產生,山海經中的奇珍異獸也會遍布山林,甚至在人類生活的區域內,也有貓狗(貓和狗的後代)、牛羊(牛和羊的後代)、人X(某種動物的名字)等等,這些你想都不敢想的生物出現在地球上。
  • 為什麼食肉動物選擇捕獵食草動物,而不是其他食肉動物?
    從本質上說無論是什麼食性的動物對於食肉動物來說都是肉,這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在自然界中,食肉動物通常只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儘管體型有很大優勢的食肉動物,也很少出於食物的目的去捕獵其他食肉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來探討一下原因。食肉動物為什麼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 Beastars:路易公開支持吃肉,引發動物世界混亂
    路易通過在獅子組學到的「知識」,對發布會上的肉食記者進行了一番「診斷」,通過觀察他們的樣貌和行為特點推斷出了他們的「食肉癖」,這才得出「食肉動物幾乎都在黑市吃過肉」這個結論,為發表「肉食動物吃肉天經地義」做好了十足的鋪墊。如果路易是一個肉食動物的話,恐怕他會在發表這番言論之後就被抓走,但草食動物的身份卻使得他能夠自由地發表有關「吃肉權」的危險論調。
  • 牧場動物繁殖攻略大全[視頻][多圖]
    建造牧場飼養動物,還要了解這些動物的繁殖功能,那麼牧場的如何建造呢?這些動物的飼養繁殖方法又有哪些?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牧場的玩法,小編將牧場中的各種動物飼養繁殖的攻略分享在下方。如何區分生物和怪物?首先,生物是不具備主動攻擊性的;其次,生物的外觀也都同大家認知中的動物比較類似;最後,有部分生物是可以進行圈養繁殖的,而怪物就不具備這一特點。提到「圈養繁殖」,小夥伴是不是突然就感興趣了呢?畢竟生存模式中的食物和道具來源總是令人十分頭痛,如若能夠圈養一批家禽家畜類的生物,豈不就是衣食無憂了?
  • 迷你世界馴服動物大全 動物馴服繁殖攻略
    在迷你世界中有不少動物可以進行馴服、繁殖。今天18183小編就給大家匯總一下迷你世界中動物馴服和繁殖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 長一對嚇人尖牙的猴,卻是唯一吃草猴子,且獅尾狒過境,寸草不生
    在動物世界中,猴是靈長目動物的俗稱,現存已知的大約有262多種猴子,其中猴子大多為雜食性,以植物為主,也不放棄唾手可得的肉食,但在猴類中,有著世界上唯一吃草的猴子——獅尾狒。 二、獅尾狒過境,寸草不生都知道靈長類喜歡吃水果果子等,但獅尾狒是靈長類中唯一以草為食的種類,其食草佔總食量的90%-95%,據統計每隻成年的每天獅尾狒需吃上10斤草才能維持日常身體所需。
  • 關於狗狗吃草的「5大秘密」,你知道幾個?
    雖然狗狗從以前的肉食動物變成了如今的雜食動物,但是它的主食還是肉,寵物犬基本上吃的是狗糧,所以有些人發現狗狗吃草,並且狂吃草就很納悶了。今天就講講狗狗吃草的「5大秘密」,看你知道幾個?1、純屬好奇,或是模仿好奇心重的狗狗,看到其他狗狗或是動物在吃草,它感到好奇,也會去模仿。覺得草不好吃的狗狗自然會停下,但一旦它覺得好吃,就停不下來。2、過於無聊或過於興奮狗狗過於無聊,沒什麼好玩時,吃草可能是一時的消遣。
  • 遷徙動物壽命較短、繁殖較快
    【新華社微特稿】英國埃克塞特大學一項研究發現,與沒有遷徙習性的動物相比,遷徙動物整體而言長得快、死得早。法新社17日報導,研究人員研究了大約700種鳥和540種哺乳動物的7項指標發現,相比「宅著」的動物,有遷徙習性的動物壽命更短。
  • 為什麼動物能安全地吃生肉,而人類卻不行?
    >刺身列入了這位朋友的食譜黑名單這引發了我的思考:為什麼人類吃了生肉就容易生病而小貓、小狗、獅子和狼這些動物就能安全地吃生肉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為什麼動物能安全地吃生肉而人類卻不行?人為什麼要吃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