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生態化建設模式,涵蓋茶葉品種、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領域。秉承以人類為中心的理性生態倫理學思想,為復興茶產業而努力。
黑刺粉蝨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2 tance),又名柑桔刺粉蝨、桔刺粉蝨,隸屬同翅目,粉蝨科,是我國茶園、柑桔園中發生普遍、危害比較嚴重的粉蝨種類之一。由於黑刺粉蝨棲息較為隱蔽,發育周期短,世代重疊,因此防治往往難以奏效;另一方面,茶葉、柑桔等作為一種大眾飲食產品,尋求生物防治等非化學控制措施對黑刺粉蝨進行防治意義重大。本文對近年來國內黑刺粉蝨的發生、為害及其生物防治措施利用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以期推動該害蟲的綜合治理研究。
黑刺粉蝨的發生與為害
1分布與寄主
國外主要分布於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菲律賓、美國、東非、關島、墨西哥、模里西斯、南非等柑桔或茶葉主產區,國內主要分布在山東、江蘇、安徽、湖北、浙江、江西、湖南、臺灣、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海南等省市、自治區。黑刺粉蝨寄主範圍比較廣,主要在柑桔和茶樹上為害,此外還為害荔枝、芒果、白欖、枇杷、葡萄、蘋果、杏、梨、桃、杜梨、柿、山植、海棠、木瓜、金銀木、花椒、棕桐、樟樹和玫瑰等數十種果樹、農林作物和花卉。
2發生和為害
據報導,黑刺粉蝨在我國的年發生世代數由北向南逐漸增加。湖北、浙江、福建、雲南l年發生4一5代,廣東、廣西1年發生5一7代,有世代重疊現象。黑刺粉蝨一般以2一3齡幼蟲在葉背越冬,3月上旬至4月上旬化蛹,3月中旬至4月上旬大量羽化為成蟲。
1999一2000年,湖北省孝感市的柑桔遭受黑刺粉蝨的為害,被害株率達80%以上,受害嚴重的柑桔樹抽不出春梢,不開花,喪失結果能力,易引起煙煤病,葉片變黑失綠,枯死脫落,嚴重影響產量和果實品質。2003年,福建省福安市茶園因黑刺粉蝨的為害,每畝茶園平均減產l一2成,嚴重的減產3一4成,每年損失近10萬元。2004年,黑刺粉蝨又在安徽省徽州區大發生。近年來,黑刺粉蝨造成的損失非常慘重,在我國很多地區仍有暴發成災之勢。
黑刺粉蝨的生物防治研究概況
黑刺粉蝨的天敵種類較多,其中寄生性天敵昆蟲約有16種,捕食性天敵約有54種,包括20餘種蜘蛛及34種捕食性天敵昆蟲。捕食性昆蟲主要是鞘翅目、脈翅目、半翅目、革翅目、雙翅目昆蟲。此外,約有18種病原性真菌對黑刺粉蝨存在不同程度的致病效果。
1寄生性天敵昆蟲的利用
根據韓寶瑜、黃建等和唐美君等的報導,國內黑刺粉蝨的寄生性天敵約有16種,主要種類包括刺粉蝨黑蜂、長角廣腹細蜂、黃盾恩蚜小蜂等。
在茶園或果園,刺粉蝨黑蜂和黃盾恩蚜小蜂對黑刺粉蝨的種群增長起著明顯的控制作用。在福建沙縣的柑桔園內,黑刺粉蝨越冬期間被寄生率最高可達8.9%,對於控制第一代黑刺粉蝨的發生至關重要。在5月和7一9月第一代和第二、三代黑刺粉蝨發生期,寄生蜂對黑刺粉蝨的寄生率也高達73.9%和76.9%,對控制黑刺粉蝨的周年發生與消長起重要的作用。黑刺粉蝨雌蛹內常有寄生蜂幼蟲或蛹2一3頭,而雄蛹由於蟲體較小,一般體內只有1頭寄生蜂個體。冬季寄生蜂幼蟲及蛹在黑刺粉蝨體內越冬,並見有寄生蜂成蟲在柑桔葉上活動。在國內,黑刺粉蝨寄生蜂的人工繁殖技術研究尚少,主要是對其田間種群進行保護和利用。通常是採集帶有已被寄生的黑刺粉蝨蛹的柑桔葉或茶樹葉,放在通氣紙盒或紙袋中,在寄生蜂成蟲盛發期前1周左右移放到蟲害嚴重的桔園或茶園,每50一10張葉用線穿成串,掛在樹上,每百株樹掛放5株,每株在樹冠下半部內面掛1一2串,對黑刺粉蝨有較好的控制效果。放蜂前後及各代蜂羽化盛期前後,應儘量做到不噴藥治蟲。
2捕食性天敵的利用
在黑刺粉蝨的捕食性天敵中,蜘蛛是比較重要的一類天敵。近年來,國內也開始重視在柑桔園、茶園和稻田中開展對蜘蛛的保護利用。由於蜘蛛不僅種類多,種群數量大,行動敏捷,且為肉食性,專捕食活蟲,不危害農作物,食量比瓢蟲、草嶺、獵蝽等天敵要大得多,而且具耐饑寒、壽命長、繁殖力強、生態類型多等優點,因此若能合理的保護利用,如同給黑刺粉蝨布下了「天羅地網」。在引移天敵蜘蛛時,一般是把乾草把放在茶園附近,在吸引蜘蛛後,再將乾草移人園內。根據報導,在茶園中斜紋貓蛛、鞍形花蟹蛛、草間小黑蛛和黑色蠅虎等為黑刺粉蝨的優勢種蜘蛛類天敵。
在天敵瓢蟲方面,龜紋瓢蟲、異色瓢蟲、紅點唇瓢蟲和日本刀角瓢蟲等對黑刺粉蝨的捕食效果較為突出,而且這些捕食性天敵在茶園和柑桔園等都較常見,其成蟲和幼蟲均嗜食粉蝨卵,也能捕食粉蝨若蟲和初羽化的成蟲。茶園瓢蟲類天敵的成蟲和幼蟲在茶叢內外搜索,尤其是在4月中旬至5月下旬會大量出現,其種群數量高峰與黑刺粉蝨越冬代成蟲大量羽化相吻合,因此對黑刺粉蝨的控制作用非常顯著。
草蛉也是黑刺粉蝨的重要天敵。例如大草嶺、中華草嶺、八斑絹草嶺等可以對其起到很好的控制效果。在卵期和蛹期的草蛉不能取食,捕食主要是在幼蟲和成蟲時期,其中尤以幼蟲期捕食量大,是消滅害蟲的主要時期。少數種類的草蛉進入成蟲期食性有所變化,像中華草嶺改肉食性為植食性,以植物的花粉和蜜露為食。這時它們失去了消滅害蟲的能力。而另一些種類的草嶺則堅持肉食習性,仍以害蟲為食,例如大草嶺。在天敵昆蟲的保護方面,建立天敵昆蟲的中間寄主和補充營養基地是非常必要的。部分寄生性天敵昆蟲和捕食性天敵昆蟲羽化後,需吮吸花蜜進行補充營養,然後覓找寄主進行產卵繁殖。因此為了延長天敵昆蟲的壽命和增加產卵量,可在茶園周圍種植一些不同時期開花的蜜源植物,如桂花、薔薇等,作為天敵昆蟲的補充營養基地,同時也可以美化茶園環境。
3病原性蟲生真菌的利用
在自然界中,病原性蟲生真菌對黑刺粉蝨起著重要的控制作用。對黑刺粉蝨有致病性的昆蟲病原性真菌中,蠟蚧輪枝菌、玫煙色擬青黴、粉蝨座殼孢、韋伯蟲座孢、粉蝨擬青黴、斷側鏈孢、扁座殼孢、頂孢黴和枝孢黴等是比較重要的種類。
根據江月平的報導,在福建省羅源縣茶農用兩種方法施用韋伯蟲孢防治茶園中的黑刺粉蝨。一種是噴霧法,即每畝用韋伯蟲座孢菌粉0.5公斤,把菌粉加在少量的水中調勻,裝人雙層紗布,再把它放人事先準備好的定量水中進行充分搓洗,直至把菌孢子充分洗人水中,然後用雙層紗布過濾,除去濾渣,補足水量50一70公斤即可。噴霧20天後調查,茶樹黑刺粉蝨被寄生發病率達79.8%,30天後調查,黑刺粉蝨發病率達82.8%。另外一種方法是採用懸掛菌枝法,即從已噴施韋伯蟲座孢的茶園剪取菌枝,分別在茶叢四周各掛上1一2枝,每平方米5一or枝,防治面積達20畝,掛菌枝後20天調查,茶樹黑刺粉蝨的感染髮病率達5.2%,30天感染髮病率達72.8%,70天發病率達82.1%。防治區茶園的產量比非防治區年增9.2一37%,防治區平均每畝可增收鮮葉61公斤,增收產值230元,整個縣茶農年均縣共可增收產值150萬元。粉蝨擬青黴對黑刺粉蝨的致病效果也比較突出。根據馬新穎的報導,粉蝨擬青黴在田間對黑刺粉蝨的侵染效果可以持續達2年以上,在黑刺粉蝨的綜合防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黑刺粉蝨被侵染後的蟲屍呈桔紅色,能在葉背長期寄存,再次侵染能力強。載片培養發現粉蝨擬青黴的菌絲段亦可以萌芽生長,形成菌落,如加以充分利用,可以對黑刺粉蝨起到較好的控制效果。
在其它真菌的利用方面,韓寶愈等報導了安徽茶區蚧側鏈孢和頂孢黴對黑刺粉蝨的侵染情況。在連日雨溼(RH>90%)的天氣條件下,茶叢葉面溼度較大,兩種菌很易侵染黑刺粉蝨,常在高密度種群中造成流行病。在茶葉生產上,通用茶樹蓬面快速噴藥法防治芽葉害蟲,對中、下層葉背的粉蝨傷害甚微,易於造成粉蝨蟲口的累積,而高蟲口、高溼和一定數量的蟲生真菌是釀成昆蟲流行病的必要條件,若將蚧側鏈抱等蟲生真菌定殖於黑刺粉蝨種群中,在其種群數量驟增前接種釋放蚧側鏈孢菌劑,加大茶園蟲生真菌菌量,將對黑刺粉蝨種群起到較好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