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實應用取得重要突破 實現世界首次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密鑰分發
央視網消息 :15日,中國科學院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研究取得的最新進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聯合牛津大學等國內外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
-
科技日報:「墨子號」量子衛星實現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據中國《科技日報》報導,「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實現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可確保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報導說,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
-
中國量子衛星實現上千公裡密鑰分發,好消息讓人猝不及防
6月1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研究團隊傳出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通過「墨子號」量子實驗衛星首次在國際上完成了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這意味著量子衛星通信實用化走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
潘建偉、王向斌團隊實現 509 公裡地基量子密鑰分發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與清華大學王向斌團隊再度強強聯合,突破了遠距離獨立雷射相位幹涉技術,實現 500 公裡量級真實環境光纖的雙場量子密鑰分發
-
衛星被劫持也安全:「墨子號」刷新無中繼的量子密鑰分發距離
服役3年10個月的「墨子號」量子通信實驗衛星再次登上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它將一對對糾纏光子分發給距離1120公裡的青海德令哈和新疆南山,兩地間以巧妙的協議建立起量子密鑰,其安全性得到量子力學理論的保證。其實,早在2018年的時候,「墨子號」就已經宣布首次實現了北京和維也納之間的量子密鑰分發,距離長達7600公裡。
-
墨子號:驗證量子密鑰分發可行性,推動空間科學發展
在地面,我國量子通信的光纖城域網已經趨於成熟,創造了量子密鑰分發安全距離達到404公裡的世界記錄。為了將量子通信在更遠的距離上應用,有三種方式可以選擇,一種是利用量子中繼,一種是利用可信中繼,另一種就是利用自由空間信道,即量子衛星。我國科學家已經在量子中繼的核心——量子存儲器上獲得了世界上綜合性能最好的結果,但是量子中繼離實用化還有一段距離,它的難度堪比量子計算機。
-
509公裡:中國創造地基量子密鑰分發新紀錄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張強、陳騰雲等與清華大學王向斌、馬雄峰合作,突破遠距離獨立雷射相位幹涉技術,分別實現了500公裡量級真實環境光纖的雙場量子密鑰分發(TF-QKD)、相位匹配量子密鑰分發(PM-QKD)。
-
【新聞聯播】我國地基量子密鑰分發距離刷新世界紀錄
500公裡量級真實環境光纖的雙場量子密鑰分發(TF-QKD)和相位匹配量子密鑰分發(PM-QKD),研究成果成功創造了地基量子密鑰分發最遠距離新的世界紀錄。在量子密鑰分發的長距離實際應用中,信道損耗是最嚴重的限制因素。現有的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採用雙光子複合事件作為有效探測事件,使其安全成碼率隨信道衰減線性下降,在無量子中繼的情形下,安全成碼率受線性界限的約束,而雙場量子密鑰分發利用單光子幹涉作為有效探測事件,使安全成碼率隨信道衰減的平方根線性下降,甚至可以在無中繼的情形下輕鬆突破量子秘鑰分發成碼率線性界限。
-
中國科大實現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
我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通信和量子網絡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南京郵電大學盛宇波等人合作,利用高品質的超糾纏源,首次實現了11公裡的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純化效率比此前國際最好水平提升了6000多倍。該成果2021年1月8日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
量子糾纏記
20世紀量子理論的出現,顛覆了人類對微觀世界的很多看法。特別是量子糾纏理論的實驗驗證:具有糾纏態的兩個粒子無論相距多遠,只要一個狀態發生變化,另外一個也會瞬間發生變化——這不就非常類似於「心靈感應」麼?!當然,這個實驗不是為「心靈感應」做驗證。但基於量子糾纏理論的量子通信,解決了人類保密通信的巨大難題。
-
量子密鑰分發技術是什麼原理,英國電信5G網絡將使用QKD技術
量子的到來將會是一種技術性的變革,量子的世界裡有著這三大科技領域: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測量;這裡我們講什麼是量子密鑰分發、量子密碼是量子通信嗎?量子密鑰分發是什麼,基本原理是?
-
圓滿完成三大任務 "墨子號"搶佔量子科技創新制高點
2016年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並圓滿完成星地量子密鑰分發等三大科學目標。2017年,世界首條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建成啟用,與「墨子號」相結合,我國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十三五」期間,我國在量子科技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
-
「墨子號」實現量子安全時間傳遞 奠定未來導航基礎,信息將可...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潘建偉團隊突破了星地單光子時間傳遞、高速率星地雙向異步雷射時間應答器等技術難點,實現了星地量子安全時間同步的技術驗證,獲得了30皮秒精度的星地時間傳遞,此精度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
...量子密鑰分發(QKD)而言,隨機數至關重要,關乎量子密鑰的安全...
宏達新材:全資子公司在產量子隨機數發生器,可用於量子通信;10月19日,上海宏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鴻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於量子領域在產的產品有量子隨機數發生器,其可基於量子物理原理產生隨機數,可應用於量子通信、量子信息、傳統信息安全、密碼學、蒙特卡洛模擬、數值計算、隨機抽樣、神經網絡計算等;對於目前主流的量子保密通信技術
-
七問七答|「量子手機」是什麼?改變不在通話,而在密鑰
量子安全通話手機在通話上與傳統手機沒有差別,並未用到量子糾纏、量子隱形傳態等量子技術。只是,量子安全通話手機用戶可以選擇調用量子密鑰來保護自己的通話過程不被竊聽。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銀行U盾或者簡訊驗證碼。而量子密鑰由量子信息技術產生,其隨機性和保密性得到量子力學的理論保證。
-
量子通訊原理到底是什麼詳細資料分析
另一種應用最廣、發展勢頭正猛的是間接通信方案,也稱為量子密鑰分發方案。它有兩個信道:一個是經典信道,使用普通的有線或無線方法發送密文;另一個是量子信道,專門用於產生密鑰。每發送一次信息,通信雙方都要重新生成新的密鑰,即每次加密的密鑰都不一樣,實現了報文發送的「一次一密」,並且在密鑰發送的過程中還可以檢測有無偵聽者,所以它可以在原理上實現絕對安全可靠的通信。
-
量子糾纏是如何揭示詭異的量子世界的
時年5月,愛因斯坦聯合鮑裡斯·波多爾斯基(Boris Podolsky)和內森·羅森(Nathan Rosen)發表了題為《能認為量子力學對物理世界的描述是完備的嗎?》的論文試圖反駁玻爾等人對量子糾纏現象的解釋。這篇論文中提出的觀點被稱為EPR悖論或者EPR佯謬。他們的觀點基於兩個假設前提。首先,如果一個測量結果可以被準確預言,那麼一定存在某個屬性與之對應,愛因斯坦稱其為「實在要素」。
-
...支持一次一密量子密鑰分發協商,並以其大容量空間支撐起海量...
【國盾量子、紫光國微等攜手打造的量子安全超級SIM卡首次亮相】紫光國微消息,9月17日,以「主動安全·共築產業生態」為主題的2020 HCS合肥網絡安全大會隆重召開。大會期間,由國盾量子、中國電信與紫光國微攜手打造的量子安全超級SIM卡首次亮相,該產品是基於紫光國微超級SIM卡深入挖掘的創新應用。
-
量子保密通信技術發展及應用前沿報告2020
2002 年,歐洲研究小組在自由空間中實現了距離 23km的量子密鑰分發實驗。2007 年,來自德國、奧地利、荷蘭、新加坡和英國的聯合團隊在大西洋中兩個海島間實現了距離 144km 的基於誘騙態自由空間量子密鑰分發以及基於量子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實驗。這個實驗的成功為最終實現星地間量子通信奠定了重要的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