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中煎熬的晚年 | 曹禺先生誕辰110周年

2020-12-05 澎湃新聞

曹禺先生(1910-1996)

今天是曹禺先生誕辰110周年。

曹禺是中國現代話劇史上成就最高的劇作家,從23歲到29歲,他密集地寫出了《雷雨》、《日出》等七部劇本,奠定了其在現代化話劇史上不可撼動的地位。

20世紀中期以後,在主流的教科書中,曹禺成為新文學的「六面旗幟」(魯、郭、茅、巴、老、曹)中最年輕的一位,名位的豐盛隨之而來:新文化運動的開拓者之一,著名戲劇大師,中國話劇奠基人之一,中國文聯執行主席,北京人藝首任院長……然而,從此開始直到去世,47年間他再也沒能寫出一部自己滿意而外界也公認立得住的作品。晚年,他在痛苦中煎熬,自稱「精神殘廢」。女兒、劇作家萬方說,一直到死,他都沒能真正回到那個寫《雷雨》時的自由自在的心靈。

在北京人藝的排練場裡,高懸「戲比天大」四個字,這是演戲的祖師爺們代代相傳的話,也是曹禺經常說的。然而,他這一生,終究沒能以自己之戲,招架住那個「天」,甚至連抗衡都未曾有過。

曹禺:我要寫出一個大東西再死

文 | 李宗陶

圖 |

來源 | 《南方人物周刊》2012年11月

1983年春,美國劇作家阿瑟·米勒親臨北京人藝,指導他的經典劇目《推銷員之死》。曹禺邀請米勒到家裡做客,其間拿出一封信,逐字逐句念給他聽。信是畫家黃永玉寫來的,信中說:「

我不喜歡你解放後的戲,一個也不喜歡,你心不在戲裡,你失去了偉大的通靈寶玉,你為勢位所誤!從一個海洋萎縮為一條小溪,你泥溷在不情願的藝術創作中……

一旁擔任翻譯的英若誠為難了,這還翻嗎?全都翻,曹禺說。在人藝演員藍天野看來,這些話,說到了曹禺的心裡。

在他天津的祖宅裡,有一面牆上曾掛著幾十幅表情生動、飛揚誇張的照片,那是少年萬家寶看戲歸來,一個人對著鏡子反覆表演的集結:憤怒、甜蜜、遐想、鄙視……從23歲到29歲,這位官家子弟密集地寫出了《雷雨》《日出》《北京人》等7部劇本。文學界開始知道一個筆名叫曹禺的青年,許多人說他「有天才」。

然而,從39歲到去世,47年間他再也沒能寫出一部自己滿意而外界也公認立得住的作品。筆下的枯竭和名位的豐盛同時到來:新文化運動的開拓者之一,著名戲劇大師,中國話劇奠基人之一,中國文聯執行主席……還有,北京人藝首任院長。

曹禺與巴金

晚年,他在痛苦中煎熬,自稱「精神殘廢」。女兒、劇作家萬方說,父親是被扭曲和異化了的;一直到死,他都沒能真正回到那個寫《雷雨》時的自由自在的心靈。

在北京人藝的排練場裡,高懸「戲比天大」4個字,這是演戲的祖師爺們代代相傳的話,也是曹禺經常說的。然而,他這一生,終究沒能以自己之戲,招架住那個「天」,甚至連抗衡都未曾有過。

人藝老編劇、曾任曹禺秘書的梁秉堃曾請教八十多歲的曹禺:90年代以後大家都不玩政治了,開始玩哲理,甚至哲理也不玩了,直接玩錢,您怎麼看?曹禺答:這些個,都不是藝術的本性。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天」。作為一種美好願景的「戲比天大」,或者將長久地高懸在那裡。

晚年曹禺

當《雷雨》遇上階級分析

1933年暑假,在清華大學圖書館二樓閱覽室裡寫出《雷雨》的曹禺,沒想過它會成為「中國話劇百年一戲」。

此時的中國話劇也是二十多歲的小年輕,剛從「文明戲」過渡為「愛美劇」。「愛美」,Amateur,業餘;「愛美劇」就是非職業話劇,主要是文化人組成的業餘劇團和學生劇團在探索嘗試。劇目外引易卜生,內有先驅郭沫若、田漢等人的劇本。

這個大戶人家的亂倫故事在他的腦子裡已經生長了5年,有些人物就活在他身邊。比如繁漪的原型就是某同學的嫂子:南方人,會一點評彈,二十多歲嫁給同學的哥哥當續弦。丈夫是個木訥古板的工程師,滿足不了她感情上、生理上的需求,於是她就跟小叔子好上了。而曹禺生活的環境裡,多有周樸園、周萍的散體。

曹禺花了很大功夫去寫劇中人物的小傳和札記。劇本中,每一個人物出場前,都有一段簡短生動的介紹,文字相當漂亮。曹禺後來說,這些草稿,當年堆滿了他的床底。

青年曹禺

巴金是在北平三座門大街14號的一間陰暗小屋裡,一氣讀完《雷雨》原稿的。他流淚了,但同時感到一陣舒暢,決意推動出版。許多年後,巴金在給曹禺的信中說,你比我有才華,你是一個好藝術家,你要多給後人留一點東西。

《雷雨》很快被搬上舞臺,郭沫若看後大加讚賞,李健吾評論:一出動人的戲,一部具有偉大性質的長劇。今天,它在戲劇史上依然擁有突出地位。通常認為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戲劇走向成熟。

話劇《雷雨》劇照

1953年,成立伊始的人藝著手選排優秀劇目,想從院長的成名作《雷雨》開始,此意得到周恩來的贊成。在他的幫助下,劇組找到了體驗生活的去處。因為解放後,舊式的權貴大戶之家基本絕跡,只有少數遺老能成特例,比如北洋政府高官朱啟鈐。

朱啟鈐支持建國有功,蒙周恩來特別庇護,能夠延續舊社會的生活:深宅大院,帷幔重重,朱老先生出來見客,左右有姨太太和兒媳攙扶。吃飯時,女眷環列陪侍。這一切,讓多數生長在新社會的演員大開眼界,然而半年下來,他們仍然很難進入角色。

演周樸園的鄭榕說,按當時搞運動的潮流,採取階級分析法為《雷雨》中的人物排隊:周樸園是極右,魯大海當然是左……每個演員被要求帶著階級感情去深刻揭露所演角色。於是,扮演繁漪的呂恩哭了:我演了十幾年戲,現在我不會演了;過去也演過《雷雨》,怎麼現在就不對了呢。

呂恩在話劇《雷雨》中飾演繁漪

同樣不能入戲的還有作者本人。從演員們體驗生活到案頭功課,在將近一年的時間裡,曹禺沒有對他們講過一句自己的意見。劇團有黨組織,負責把握劇目的方向。演員白天演戲晚上開會,理清思想,端正態度。

有一天,曹禺悄悄去探生病的朱琳,拿一個小板凳,坐在床前,聊起朱琳扮演的魯侍萍。

「這魯侍萍啊,你現在覺得有點彆扭是不是。」

「對對,是覺得彆扭。」

「你要知道,她這一輩子最愛的就是周樸園。一個人的初戀,是一生不能忘記的。」

1954年,新社會版《雷雨》上演,觀眾卷著鋪蓋連夜排隊,各地興起復排熱潮。有段錄音記下了曹禺當時看戲後的心情——「舞臺上的人物不是在我腦子裡所想像的那個人物,有演得不夠足的,有演得過火了的,不真實的,尤其是被誇張的角色,使我感覺到就不如我當初寫劇本的時候那麼愉快。」

有一次,被演員長時間醞釀階級感情弄得又拖又假的臺詞腔折磨著,曹禺衝進後臺對鄭榕喊:「快快快,受不了受不了,我那劇本裡頭沒有那麼多東西!」

新版《雷雨》劇照

「老同學」周恩來

周恩來比曹禺早11年在天津南開新劇團演戲,因男校沒女生,二人都曾演女角,與黃宗江一道,並稱為「南開三大女演員」。後來,在人藝,在其他場合,周恩來常親切地稱曹禺為「老同學」。

周恩來的新劇觀在18歲左右就已成形,當然與那個「神州暗暗,天地為愁」的舊中國有關。他認為新劇有「感化勸導之功用」,是「通俗教育中之利器」,進一步,有「開民智、進民德」的效力。

周恩來(右一)在新劇《一元錢》中飾演女主角孫慧娟

1938年,周恩來在重慶給曹禺寫了一封長信,談到《雷雨》和《日出》,並邀請曹禺到曾家巖50號「周公館」做客。在那裡,曹禺初識「老同學」,並接觸到徐特立、董必武等人。

據萬方說,左翼激活了曹禺的熱血,帶給他一種振奮的新鮮之感,他真心希望那個正在墮落的舊社會被徹底地摧毀,也真心體認文藝創作要服務於某個更大的目標,儘管這個目標是什麼,他並不清楚。他想改變自己的生活,想參加革命,想到延安去。「但周總理跟他說,你還是留在這兒。意思是說你留在這兒用處更大。」

國共談判時,毛澤東飛抵重慶,約請各界人士會談,也請了曹禺。毛澤東對他說,你寫了很多好的作品啊。1940年,毛澤東找到魯迅藝術學院的負責人張庚說,延安也該演出國統區著名劇作家的戲,點名要演《日出》。為了保證演好,劇組成立了臨時黨支部。1942年,毛澤東發表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梁秉堃曾說,老人藝有5根柱子:郭、老、曹、焦、周。周,即周恩來。如果晚上沒有工作,周恩來十有八九是到首都劇場看話劇,通常坐在第七排或第八排中間的位置。建國到「文革」前的17年間,人藝先後演出了近百出戲,周總理也看了近百出戲,單是新排的《雷雨》,據說他就看了8遍,每次都有指點。

在許多「老人藝」的回憶裡,周總理是懂行的、尊重藝術的首長,也是四十多年裡人藝的護航人,但同時,他也是政治上的領航人,代表那個「天」。

曹禺在京西煤礦

查看「大躍進」期間人藝火速成立「煉鋼辦公室」、幾天後在劇場後院出鋼的傳奇,能撞見恰好來訪的日本戲劇家千田的詫異表情。查看三四天排出反映此運動的《烈火紅心》的速度,能聽到上面的聲音:人藝明年應該放個大衛星。

翻閱1961年《潘金蓮》被停演的討論會記錄,更能對當時的政治空氣、藝術家們的姿態感知一二。比如,「對此劇院的人們不但沒有反感,反而把這件事傳為美談。」因為人藝上百出戲,總理僅僅停了這一出。「是啊,周總理對待劇作家和演職員們那種誠摯、友好、尊重和體貼的態度,又怎麼會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呢?」

曹禺與鄭秀

周恩來對曹禺的體貼表現在許多方面。1950年,曹禺與髮妻鄭秀的離婚是在組織的過問下進行的,鄭秀不想離婚而開出的500元贍養費——這在當時是一筆曹禺無力支付的巨款——也是在周恩來的直接過問下由組織出的。60年代中,周恩層曾來親自趕到中央音樂學院小禮堂,從紅衛兵手裡救出了曹禺。

從舊社會大戶人家走出來的曹禺向來禮數周全,小輩來訪,臨走時他也會恭敬送出門。對周恩來,他是目送汽車遠去,再對著車尾鞠上一躬。1976年早春,周總理逝世,曹禺含淚說,仿佛自己的部分生命也隨之而去。

曹禺與夫人方瑞,女兒萬方、萬歡

你不知道我有多慚愧

1952年,周恩來找曹禺長談過一次,問起他的生活和創作情況。曹禺說,生活很好也很愉快,談到創作卻卡住了。從最近的一次創作《豔陽天》算起,他已經5年沒有寫出東西了。

「我自己正想寫點東西的時候,就感到生活貧乏,自己真正感到的東西,需要的資料沒有多少,就悔恨,就難過。中國有句話,「江郎才盡」。我不說才盡,我有沒有才,真是個問題。一拿起筆來寫現在,就感覺到自己肚子裡一無所有。不像從前那時候,拿起筆來順溜極了。」研究者說,他知道應該怎麼寫,就不會寫了,寫出來,也就不會好。

老舍與曹禺

除去1966-1976十年空白,三十多年裡,曹禺成形的創作總共只有兩部半。一部是《明朗的天》,寫協和醫院的一群知識分子接受改造,但寫完後他感到荒誕:「我也是個『未改造好的知識分子』,怎麼寫別的知識分子改造好了,實在是捉摸不透。」翻案之作《王昭君》是周恩來派下的任務,意在「歌頌民族團結」。《膽劍篇》是「集體創作」風行時,領著于是之、梅阡創作的,當時全國各個院團都在重寫臥薪嘗膽的故事,用來號召正經歷「三年自然災害」的老百姓紮緊褲腰帶。

曹禺不是不明白。1956年,他在談《家》的改編時說:「寫劇本不應該老是被政治概念拖著走。作者所以被政治概念拖著走,這說明他還是落在政治的後面,作者的生活、思想沒有趕上政治的要求,因此在寫作的時候常常處於被動的狀態。」

曹禺在創作中

在藍天野眼裡,曹禺是一個帶點孩子氣的、很天真的人。萬方說,父親天然有一種對人的興趣,哪怕坐在輪椅上被推進公園,他也在觀看來來往往的人,留意他們的穿衣說話,留意他們的關係。女兒萬昭說,父親是一個很感性的作家,他這個人就是一團感情,但他的感情總是容易受周遭環境的影響。

曹禺談到過莎士比亞《暴風雨》中的那個縹緲精靈愛麗兒:最可愛,最像人。她為主人效忠,施展千般能耐,待功德圓滿,向主人要求,恢復她原來的自己。又談孫悟空:他保唐三藏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了西天,後來在一片慈祥、聖潔的氤氳裡成了正果,被封為『鬥戰勝佛』,慈眉善目地坐在那裡,不再想花果山,不再想原來的猴身。

1991年他寫下一首短詩《玻璃翠》——

我不需要你說我美,

不稀罕你說我好看。

我只是一朵平常的花,

濃濃的花心,淡淡的瓣兒。

你誇我是個寶,

把我舉上了天。

我為你真動了心,

我是個直心眼。

半道兒你把我踩在地下,

說我就是賤。

我才明白,

你是翻了臉。

我怕你花言巧語,

更怕你說我好看。

我是個傻姑娘,

不再受你的騙。

「文革」好像一幕10年大戲,演著演著也就演完了。其間,老舍投了湖,焦菊隱的骨灰裝進了一個7塊錢的骨灰盒,66歲的曹禺重回人藝,擔任院長。他對人藝、對舞臺還是一往情深:「我是愛這個劇院的。因為我和一些老同志在這個劇院天地裡,翻滾了30年……戲演完了,人散了,我甚至愛那空空的舞臺。」

他還說,舞臺是一處魅惑無限之地,是地獄,是天堂。一場驚心動魄的好戲,是從苦惱到苦惱,經過地獄般的折磨才出現的。只有看見了萬象人生的苦與樂,才能在舞臺上得到千變萬化的永生。只是他的生活已被置換、抽空。

曹禺與女兒萬方

復出後,曹禺的社會活動非常多,每次回到家,就只剩下疲倦和沮喪。他對女兒說,我知道寫不出來,我用社會活動來填補痛苦。他因神經衰弱而服用安眠藥,每次吃了藥,整個人才能放鬆下來,很多心裡話才能說出來,他一個人,自己對著自己說。

80年代末,曹禺決心拋開諸多應酬,找回原來那個自己。他把自己關在上海的寓所裡,重拾起解放前未完成的劇作《橋》。他給女兒寫信談,找人談,費了很大的心力,常常夜裡醒來趴在那裡想寫下去,可總有那麼多想不通的關、過不去的坎,最後,心氣越來越弱,終於沒能寫成。

萬方在父親身後整理遺稿時,看到了這一時期曹禺留下的大量劇本大綱和對白殘篇,它們大多只在稿紙上開了一個頭。

萬方說,創作不像製造產品,也不像科學研究,有一個客觀標準。文學創作完全是依靠人的生命,如果生命被扭曲,很難寫出東西。父親那時常對她說:「我覺得我不知道被一種什麼無形的東西錮得這麼緊,總是放不開。」

1987年,曹禺在梅花獎頒獎典禮上

萬方看著晚年的父親依賴安眠藥尋求安寧。有一天清早醒來,她看到父親滿面是血,玻璃渣子插在頭髮裡,樣子駭人。在藥物的作用下,他夜裡昏昏沉沉一頭撞上書櫥,自己卻渾然不覺。

那段時間,曹禺枕邊總放著一本《託爾斯泰評傳》。有時,他讀著讀著突然撒手,嚷嚷起來:「你不知道我有多慚愧。我要寫出一個大東西才死,不然我不幹。」

她時常被父親房裡突然爆出的一串呼喊驚醒:「小方子!我要跳下去!我為什麼要這樣活著,每天用嘴活著!託爾斯泰那麼大歲數還要離家出走,我也要走!」第二天早晨醒來,他又怏怏自嘲,「就我,還想成託爾斯泰?」

晚年曹禺

病榻上的曹禺在心境灰暗時,會找來弘一法師的書,翻到其中一頁,念給萬方聽:「水月不真,惟有虛影,人亦如是,終莫之領。」他放下書本,靜一靜說,「這是另一個世界,和馬克思的世界不一樣,和資本主義世界也不一樣。你覺得如何?」

曹禺去世那天,于是之涕泗滂沱,許多人沒見過他哭得這樣傷心。于是之說,「中國誕生過許多劇作家,我心目中的曹禺是最傑出的。我讀過他的每部劇本,感受到作家的天才和靈性。我也曾跟隨他學著寫戲,從中體悟到他的睿智、嚴謹和熱情。他有懷霜之心,凌雲之志。」

THE END

原標題:《痛苦中煎熬的晚年 | 曹禺先生誕辰110周年》

相關焦點

  • 直播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特別行動,等你「入座」
    今年是中國現代戲劇奠基人曹禺先生誕辰110周年,原本要舉行的各種紀念活動卻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戛然而止。幾天前,北京市文旅局發布了關於演出場所有序恢復經營活動的通知,這不僅是演出行業的福音,也令戲劇人為之振奮。
  • 曹禺誕辰110周年,我們要紀念他什麼?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題:曹禺誕辰110周年,我們要紀念他什麼?新華社記者白瀛、範思翔他是中國現代話劇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標誌中國話劇走向成熟,也彰顯著中國現實主義話劇的高峰。今年是劇作家曹禺誕辰110周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中央戲劇學院等相關單位相繼舉辦紀念活動。
  • 大劇作家曹禺誕辰110周年,欣賞他十句充滿詩意的格言,建議細品
    所以大學時,才算是正八經讀《雷雨》,一邊讀一邊震驚,曹禺年紀輕輕,才二十出頭寫出《雷雨》,這是怎樣的才氣和心性啊?《雷雨》是一齣悲劇,在這齣悲劇裡,映射出一個不平等的世界中,命運對人殘忍的捉弄,舊社會的腐朽、昏暗,舊思想的腐蝕、愚昧,雷雨就像一聲吶喊,一聲呼喊一樣,響徹夜空。
  • 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 女兒萬方新作《你和我》面世
    萬方 曹禺先生全家福,右二為萬方 塵封八十載46封民國情書首次公開,跨越近百年66幅家族照片原貌呈現。今年是戲劇大師曹禺誕辰110周年,作家萬方新作《你和我》日前面世。書中,萬方寫她的父親曹禺和母親鄧譯生(方瑞),更寫出那一代知識分子的靈魂掙扎。 萬方近日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說實話,寫這本書的初衷是為我媽媽。」她說,寫父親曹禺的書很多,她也寫過,但母親54歲就走了,沒有為母親做過任何事情,這是她心裡永遠的痛。 寫作初衷原來是為了媽媽 1996年,曹禺去世。
  • 費孝通誕辰110周年精選集出版
    費孝通誕辰110周年精選集出版 華西都市報2020-12-20 04:19:03.0當代書評   今年是費孝通(1910 年—2005年)先生誕辰 110 周年。作為中國民族學的奠基人之一,費孝通是20世紀中國極富思想洞見和人文情懷的著名學者,他一生致力於探尋有著悠久歷史與傳統的中國,它的社會特質及其現代轉型。  與其他20世紀的思想者一樣,他是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身份為中國找尋現代之路。
  • 【盟務動態】致敬先賢 紀念費孝通先生誕辰110周年
    【盟務動態】致敬先賢 紀念費孝通先生誕辰110周年 2020-12-02 15: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喜訊| 江門市六件優秀作品入選「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
    12月13日,「紀念黎雄才先生誕辰110周年——廣東省中國畫作品展」複評工作會在肇慶美術館舉行。
  • 錢鍾書誕辰110周年:人生萬事入圍城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文|蘇楓2020年11月21日,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錢鍾書先生被稱為「三百年來難得一見的天才」「營造巴別塔的智者」。今年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受疫情的影響,紀念活動較少。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鄭大謨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暨《鄭大謨...
    2019年4月6日上午,鄭大謨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暨《鄭大謨詩詞集》首發學術研討會在南部縣文化館會議室舉行。白明江主持誕辰紀念會,李前勳、馮克佑(南部縣建興中學高66級1班學生)、任志剛(建興中學代表)等鄭大謨先生摯友及學生代表發言。趙義山主持學術研討會,陳建春、何希凡等發言;隨後,趙義山教授以《達士情懷清醇詩意心史豐碑》為題,就鄭大謨先生詩詞的風格特徵和重要的史詩價值做了專題報告。最後,鄭大謨先生女婿張仕明先生致答謝詞。
  • 【往事】錢鍾書誕辰110周年:人生萬事入圍城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文|蘇楓2020年11月21日,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錢鍾書先生被稱為「三百年來難得一見的天才」「營造巴別塔的智者」。今年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受疫情的影響,紀念活動較少。這樣的平靜,倒是符合錢鍾書先生本人願望的。
  • 曹禺戲劇作品演誦會在光年劇場舉辦
    襄陽日報訊(通訊員 劉萬友 康迅 全媒體記者 王豔萍)11月22日晚7時30分,魚梁洲大橋附近的光年劇場座無虛席,曹禺戲劇作品演誦會在此舉辦。據悉,這些戲劇作品以曹禺話劇作品為主,由襄陽漢江國語社、襄陽雷雨話劇社、襄陽雍江國際光年劇場排演。
  • 紀念宋德珠先生誕辰100周年活動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
    12月5日,紀念宋德珠先生誕辰100周年活動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 記者田恬攝河北新聞網12月5日訊(記者田恬)今年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教育家宋德珠先生誕辰100周年。為深切緬懷他崇高的藝德風範,繼承和發展宋派京劇藝術,由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河北藝術職業學院承辦的紀念京劇「四小名旦」宋德珠先生誕辰100周年演出系列活動在北京拉開序幕。今天,該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率先在京舉行。發布會上,宋德珠之女、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宋丹菊深情回顧了父親的藝術人生歷程。
  • 這樣一種藝術人生,雲水襟懷,宋步雲誕辰110周年紀念展今日開幕
    拂去歷史的煙塵,宋步雲先生的作品一件件呈現出來,細細品味,「也是一種人生,也是一些歷史」。2020年11月25日下午,「雲水襟懷——宋步雲誕辰110周年紀念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110周年,此次展覽是宋步雲先生的藝術作品與相關文獻首次「回到」中央美院面向師生與公眾展出。
  • 紀念「最後的士人」費孝通誕辰110周年 300餘萬字精選作品完整呈現...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今年是費孝通(1910—2005)先生誕辰110周年。作為中國民族學的奠基人之一,費孝通是20世紀中國極富思想洞見和人文情懷的著名學者,他一生致力於探尋的就是中國作為一種有悠久歷史與傳統的文明,它的社會特質及其現代轉型。
  • 曹禺代表作《雷雨》在潛上演 潛江觀眾重溫經典
    潛江新聞網訊(記者 譚欣)11月7日,第四屆中國(潛江)曹禺文化周開幕。當晚,由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帶來的曹禺經典話劇《雷雨》在潛江劇院濃情上演。19點30分,隨著鐘聲響起,在熱烈的掌聲和期盼中,大幕徐徐拉開。
  • 紀念蕭鼎鹹先生誕辰115周年
    父親是1905年生人,今年是他誕生一百一十五周年。一百周年誕辰時,我們為他出版了一部書法集,還請徐邦達老師題寫了書名,轉瞬十五年過去了,我們在線重新發表先父蒼勁的佳作,這些作品曾經深刻地影響著我,我也樂意將其分享給更多的愛好者。
  • 與曹禺有「約」,法國名導埃裡克·拉卡斯卡德飛赴中國執導《雷雨...
    為紀念曹禺先生誕辰110周年,昨晚,「保利·央華」以短視頻的方式官宣了連臺戲《雷雨》《雷雨·後》的演員陣容:劉愷威、何賽飛、史可、呂星辰、孔維等都將在劇中擔當主演。
  • 紀念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 | 如何書寫錢先生心路歷程
    恰逢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汪榮祖所著《槐聚心史:錢鍾書的自我及其微世界》由中華書局出版。這本書最早於2014年在臺灣面世,此次大陸引進,在這特殊的年份以饗錢先生的研究者和崇敬者。同尋常人物傳記有所不同,汪榮祖在整本書中運用了大量心理學理論,所以稱為「心史」。
  • 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特展開展
    今年是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10月20日,由玉林市委宣傳部、玉林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主辦的「一代宗師 學術垂範——紀念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特展」在玉林市博物館開展。紀念王力先生誕辰120周年特展開幕式現場。觀眾觀看特展,紀念和緬懷王力先生。
  • 緬懷的意義在於承揚——西南交大隆重紀念羅河教授誕辰110周年
    西南交通大學官方微信 | swjtumedia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2014年5月30日,在羅河教授誕辰110周年之際,學校隆重舉行座談會,緬懷先師、啟迪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