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塢文化雜談→趣說朱元璋創業】
在民間傳說故事中,朱元璋當皇帝的段子是最多的、也是最受歡迎的系列之一。為什麼朱元璋有那麼多的傳說和故事流傳在民間呢?這與朱元璋喜歡微服私訪有關係。
朱元璋龍灣之戰大敗陳友諒後,朱元璋心情大好,並且將佔領的南京改名稱為應天。此時的應天城適逢亂世,再加上應天城剛剛易主,治安非常亂,於是城朱元璋一時興起,決定微服私訪,而且是自己一個人,不帶任何隨從。
01朱元璋心血來潮微服私訪借宿寺廟
這一日黃昏時分,應天城後的紫金山香禪寺來了一位香客,這位香客自稱天色已晚,要在寺廟借宿一晚,小僧看這位香客相貌奇特,長相頗兇,不敢阻攔,就讓他進來借宿一晚,這人無疑就是朱元璋了。
因為應天治安較亂,平時寺廟在天黑時就會關閉寺門不再接待來客。禪寺的主持方丈聽說有人借宿之事後,趕緊過來了解情況。
他見來人衣著樸素,身佩一把三尺寶劍,整個人有一股豪邁肅煞之氣,他揣測這人很有可能是行走江湖的強盜,這種人是不能得罪的,萬一此人生氣燒了寺廟、奪了自己老婆財產怎麼辦?於是讓他決定讓朱元璋留宿一晚。
到了晚上這老和尚怎麼也無法入睡,他怕今天留宿的朱元璋會搞事情,但這話又不能直接說,他想了很久,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決定邀請朱元璋去大殿講禪經。
02老和尚深夜論道遭朱元璋譏諷
朱元璋深夜被吵醒,竟然是讓他去講禪,也是哭笑不得,他自然明白老和尚的意圖,其實所謂講禪論道,就是一幫子人吃飽了飯沒事坐在一塊吹牛。
空曠的大殿裡只有兩個人,朱元璋和老和尚,兩人分東西而坐。老和尚此刻仔細一看朱元璋,雖然外表兇惡,但衣著樸素,舉止如山野粗人一般,便判定朱元璋最多就是個小角色,心中便存了藐視。
幾句寒暄之後,老和尚認為自己的判斷沒有錯,便說:」我觀施主面相,似有殺氣,目前天下大亂,望施主早擇良業,安分守己,可悟人生之理。」
朱元璋問道:」何為人生之理?」
「人生之理即心境二字,先祖有云:境忘心自滅,心滅境自無,人生無非虛幻,得此境界則可安享太平。」
朱元璋看著老和尚,沉默良久,而後突然哈哈大笑。
老和尚大驚失色,朱元璋走到身邊,抽出腰間寶劍,突然將劍放到老和尚脖子上。
朱元璋道:」大師心境如此高尚,為何此時如此脆弱?如今天下大亂,老百姓民不聊生,爾等佛門之人,空談心境卻只知隔岸觀火!娶妻生子,只顧自己苟且偷生,竟然談修心境享太平,實在可恥。"
言畢,朱元璋收起寶劍,回到了自己的禪房中。
此刻老和尚才發現,眼前這個人不簡單,心境實為深不可測。於是向朱元璋大聲說道:」敢問施主高姓大名?」朱元璋並沒有回答他。
等到第二天老和尚親自到朱元璋禪房時,發現已人去房空,牆壁上留有一首詩: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
老僧不識英雄漢,只管嘵嘵(xiāo)問姓名。
03朱元璋的心境究竟有多大
朱元璋從一介貧民,為了生計不得已出家做和尚,後又被逼走上造反的道路,這一路走來朱元璋早已看透: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任何希望都不要寄託於他人。
他要是安心在皇覺寺繼續出家,可能早就被戰火牽連,如今生死未知;
他要是安心在郭子興處繼續當兵,可能如今也早就與紅巾軍一起被元朝大軍所繳滅;
他要是不組建自己的隊伍任由他人宰割,如今天下已無老百姓的生存空間,唯等死而已;
正因為朱元璋看透了世道,明白了生存的道理,才一心往前不斷的挑戰,不斷地為自己為兄弟為百姓謀得更好的出路。
這一段奮鬥的歷史充滿了坎坷曲折和生死風險,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刀尖上行走,但是朱元璋以其堅韌的心境和對局勢的準確把控,掌握了自己命運。
朱元璋採取輕徭薄賦的政策,恢復社會生產,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落實賦稅勞役的徵收及地方治安的維持。
這一切磨練對後期朱元璋開創大明王朝,有效治理國家打下了堅實的前期基礎,為明王朝300年的基業夯實了基礎和指明了方向。
每日更新《趣說朱元璋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