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這樣的,我找到我們工作室的又一枚老朋友羅珺琳(13級天大建築本科,現保研同濟大學),想跟她約一期個人推送,然而她並不想放她的設計作業只想摸魚,所以特地為今天的推送摸了下面這五張水彩大海報。另外由於不知道怎麼解釋創作動機,所以她辛苦碼出來了下面這篇臺灣畢業旅行遊記。
畢業快樂(via很鹹的魚)
老羅畫的五張大海報
▌臺灣是一個人,兩個人,三五個人都可以玩的開心的地方。直到在臺南賣咖啡豆的阿婆碎碎念,「一個人來,你怎麼不怕被臺灣人吃掉哦」,才發現這一路自己毫無戒備。時隔半年的兩次出行,臺灣的冬天和夏天,雨天和晴天,都讓我喜歡。
►兩次行程◀
桃園-臺北-高雄-臺南-桃園
(臺北行程為校方安排和多人,南部行程一個人)
因為冬天台灣經常下雨,不敢去東部玩(果不其然花蓮地震了),夏天不想在海邊暴曬,路痴在城市裡比較好辨認方向,因此東南部自然景區為主的城市並沒有列入行程,但也是很好玩的!7天左右的行程比較建議三個城市就夠。
----!以下多圖預警!----
相比臺灣其他城市,臺北的運轉節奏很快,個人感覺它的氣質有點點像大上海,各個歷史階段留下的痕跡和大都市的建設融合在一起,給人很豐富的城市體驗。臺北的市區如西門町,華山文創區,松山文創區,信義區誠品與101,迪化老街,地下街,臺北故宮博物院,各大夜市等等已經提供了很多遊覽check的選項。
從臺北車站出發會有很多支線,平溪,貓村,九份,新北投,淡水等等都是一天內可以打卡往返的地點。出行前我比較多通過豆瓣日記和少數知乎攻略(不參考攜程馬蜂窩啦)做功課,在GOOGLE MAP上收藏標記所有可以去的地點,最後根據具體的地點距離,景區開放時間(很重要)和行程安排挑選部分地點。
1-松山文創區
2-臺北地下街
3-臺北故宮博物院
4-迪化老街
5-圓山片區
6-西門町(買買買)
1-臺灣大學
2-新北市(農禪寺,新北投圖書館)
►松山文創區
伊東豐雄設計的誠品大樓
臺灣的文創區很多,臺北主要有華山文創區和松山文創區,安利松山文創區的原因主要一是文創的經營模式大多類似不需要都去,二是松山文創旁邊有誠品大樓可以逛很久,園區配套和體驗更全面。文創區內的展都會及時更新,但是各個展區都需要單獨買票。
關於臺灣的誠品,售賣的也是以文創主打的商業模式,此外還去了信義區的誠品,敦化南路誠品(雖然是總店,但是太小了),臺北車站站前誠品,高雄駁二藝術區誠品,比較推薦松山文創區的誠品和高雄駁二的誠品,主要是周邊配套體驗更好。
華山文創區藤森照信的小茶室
►臺灣大學
抄送一個連接【10個建築,讓你看懂臺灣50年的校園設計】:
https://mp.weixin.qq.com/s/kYsow3Sms6TI5qodOaPn8Q
臺灣校園建築一看臺大,二看東海,所以臺灣大學還是很值得一來的(走到跪下,學校太大)。
大學生活動中心,王大閎
社科院新建工程-右下角這個玻璃幕加建建築,伊東豐雄
►臺北地下街
臺北地下街其實是一個結合高鐵,臺鐵,捷運,商業的綜合性地下交通樞紐,第一次來臺北從下機場搭乘機場捷運到臺北車站,到旅館,一直在地下拖著行李走,而外面瓢潑大雨。晚上跟楊大哥買遊戲機也是來到了地下街,第一次見到了龐大的死宅人群,來體驗一下死宅天堂好嗎?想買電玩產品的朋友,請認準臺北地下街,無它。
同時這麼複雜的地下交通網絡裡廊道還有展覽,無障礙做的也不錯,在地下左拐右拐一下進入7層(?)通高的售票大廳中庭,是很震撼了。
►迪化老街
迪化老街是參加TEAM20(啊真是一個收穫頗豐又說來慚愧的交流)時臺科大組織參觀的老街,主要介紹URS計劃下文創開發對老街的更新作用。磚混結構,水磨石立面等中西合璧的老房子使得老街又像大陸很多解放路的氣質,又有閩南紅磚厝的保留,加上乾貨(吃的乾貨)一條街就好像進入了上個世紀。
不過說實話老街的文創開發感覺跟老街業態有點脫離,和遊客的互動性也不夠強。
另抄送一份迪化街多圖遊記:
https://www.douban.com/note/628039139/
左圖-當時的商鋪都會用販賣的產品直接設計成商標(兩顆洋參)
►圓山片區
本來是衝著臺北市立美術館(高而潘建築事務所設計),旁邊有王大閎子宅復刻(沒去),到了發現是一大片展館片區,正好趕上農展會和漫展,浩浩蕩蕩的集市和參展人群直接風頭蓋過了這個展館。館內的展覽不多,附近集市和美食街雜貨店值得一走。(臺北很多漫展,第一次來去了南港的展館,這次碰到圓山更龐大的二次元人群,有興趣的朋友提前做好工作kk)
感覺宜蘭一直是只有建築專業的盆友才會去的地方,它真的是很可愛的一個小城市呀。信義區臺北101對面有一個網紅照相點——幾米「月亮不見了」系列巴士,比起丟噹噹森林弱爆了好嗎。宜蘭的大部分建築都是田中央事務所設計的,建築的辨識度很高,我也很喜歡每個景點和建築的場地設計,和城市的關係,地形,都結合的特別自然。黃聲遠老師也很可愛哈哈哈。宜蘭的貓貓也很可愛。
宜蘭市範圍很小,下午2-3個小時可以走完,即使搭車去羅東參觀也可以完成【臺北-宜蘭-羅東】的當天往返,如果有計劃完成更深度的打卡,可以參考黃聲遠的<living in place>計劃兩天的行程。
1-宜蘭火車站
2-丟噹噹森林(鴿子超可怕!)
3-宜蘭美術館
4-宜蘭縣社會福利院
5-津梅棧道
6-楊士芳烈士林園
7-東門夜市(如果住一晚的話)
►丟噹噹森林
►宜蘭設治紀念館
原宜蘭縣長官邸修護改作展館,如果對宜蘭的城市發展歷史感興趣可以來參觀。日式的官邸平面乍一眼十分賴特(恰恰相反啦)。
►福利院與津梅棧道
其實宜蘭的晴天也是很好看的!
不知道為什麼,臺中給我的日式氣息感覺更加濃鬱,遍地都是日料店,大概會吃拉麵吃到你不想碰麵食。臺中擁有全臺最大的逢甲夜市,全臺建築系最厲害之一的東海大學,規模龐大的國立臺灣美術館(PS:所有標註「國立」的展館都很值得去),伊東設計的臺中歌劇院(可以和高雄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比較一下,很有趣),都讓臺中成為一個不得不去的城市。臺中的計程車司機大叔也很話癆……
1-東海大學(及其東海商圈可逛)
2-逢甲夜市(吃吃吃買買買)
3-國立臺灣美術館
4-臺中歌劇院(伊東豐雄設計)
5-臺中車站+宮原眼科
1-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安藤忠雄設計)
2-基督教恩之光教會(西扎設計)
►東海大學
早聽說東海大學建築系就讀畢業之難:)更有名的是貝聿銘和陳其寬合作設計的路思義教堂,結果見到了真身好小噢。處在大草坡的凹陷中心,晚上的人和教堂的互動比白天往來人群自拍群拍有意思。東海大學的建築大多很日式,整個校園的建築和風景都很值得一看(大陸的話我覺得幾大美院也是如此,尤其是杭州國美的兩個校區),還有自己的牧場,要嘗試一下自製的冰棍吶。因為學校很大所以務必留足充分的遊覽時間,千萬不要在傍晚去,不然晚上就會在山上迷路(微笑)。
東海學活,乍一眼蜜汁像文丘裡的母親之家。
麻鷺,俗稱大笨鳥。真的很笨哈哈
►逢甲夜市
終於說到夜市了,其實來臺灣去的夜市不少,寧夏夜市,士林夜市(路過),東門夜市,逢甲夜市,六合夜市,其實就是大陸各大景區小吃街PLUS版本,食物大同小異。因此夜市不貪多,走一個全臺最大逢甲就行。如果要選小吃街和商鋪之最,我PICK重慶洪崖洞。
我聽見自己在錄夜市的視頻裡,一直在嚷「這個看起來好好吃」,然而自己並沒有吃,並且回來瘦了兩斤:)
►國立臺灣美術館
前綴「國立」基本都意味著【全臺最大】,都會是必去的地方。臺灣幾個城市的美術館和博物館質量都很好,臺南的當代美術館正在建設當中,表示hin期待。去美術館的時候正值有大展,設計精良細膩的展館加上豐富的展品,就在美術館裡呆了四個多小時:)
隨手拍一張立面,數看到的立面材質,一數就6-7種
►臺中歌劇院
臺中歌劇院是真身比照片好看很多倍的房子,開放的歌劇院結合文創商業還是很有趣的地方。周圍一圈豪宅(大概是杭州的房價吧),歌劇院周邊配套設施缺缺,不影響內部空間的體驗。
►臺中車站+宮原眼科
臺中車站的角色有點像天津西站,老老又好看的樣子。宮原眼科在日治時期是一家眼科醫院,現在改建成甜品店,良心網紅甜品作伴手禮極佳,每種糕點茶品的外包裝設計的巨好看,味道相當良心。宮原眼科甜品店本身作為加改建的建築也是很有意思的。錄了視頻沒怎麼拍照。
臺中車站
宮原眼科
臺南市是個不多待幾天就沒法適應這個城市節奏的地方,大多商鋪11點開店,12-13點開始營業,晚上7點多就閉店。早起晚睡的小鳥們只能與便利店相伴。臺南市也是個極好的步行體驗的城市,不用去夜市,多花點時間用來偶遇飲食。
臺南高鐵站到臺南市中心有一些距離,一是選擇搭乘臺南火車站的火車轉乘,二是選擇到市區的免費接駁車H31,不過要仔細查閱時刻表。
1-國立臺灣文學館
2-赤崁樓
3-林百貨(買買買)
4-奇美博物館(館內不讓拍照,展品很棒,必去)
5-海安路藝術街
6-各路小店們
7*-攻略裡有推薦安平古堡,有點遠
►國立臺灣文學館
國立臺灣文學館在日治時期是臺南市政府辦公地點,經歷二戰後經修繕加改建作現在的文學館使用,多介紹臺灣文學,代表性作家和主題性文學展覽。結合加改建的建築空間展覽表現也做的很有意思,諸如把拱洞改成LED屏幕,暴露原建築結構在展覽空間當中依然保持良好的觀眾和遺蹟的關係。必須要PICK一下!
►赤崁樓
說起來臺南市給我的感覺很像泉州,就是,閩南味很重的一個地方?赤崁樓在荷蘭殖民時期是全臺的統治中心,殘跡保留但多為修建,內有海神廟和文昌閣,飛簷很漂亮。其實比較安利附近的小店一條街,食物種類很多,但都是11-12點才開店。就近步行可達全美戲院。
全美戲院(海報都是純手繪的)
►海安路藝術街
臺南的文創街區規模實在比不上臺北和高雄,藝術街的氛圍比較市井,大多店面下午才開始營業,旁邊有一個規模很大的市場,水果一個都比臉大!
►各路小店
臺南是個很適合步行的城市,會偶遇很多不起眼但是比較有段位的小店,在臺灣,請不要相信大眾點評,選擇相信自己的運氣。在臺灣大多獨立咖啡店都兼賣烘焙咖啡豆,現磨意式普遍定位12人民幣左右,所以大陸一杯普通美式或者拿鐵的價位能喝到很驚豔的手衝了。簡直咖啡愛好者天堂。
李安光臨過的【樹有風】咖啡店,耶加也太好喝了!
【夏之冰】冰店,吃完了發現牆上貼著周董光臨過的照片嘻嘻
高雄是一個港口城市,有很漂亮的海和規模極大的藝術園區,如果以買買買為目的,比不上臺北;探訪古建吃吃喝喝,比不上臺南;展館規模,比不上臺中;自然風景,比不上東部——感覺逛不起來的城市,大師作品意外的多。
1-駁二藝術區-西子灣
2-高雄市立美術館
1-捷運站(美麗島站,中央公園站)
2-高雄市立圖書館(伊東豐雄設計)
3-衛武營文化藝術中心(Mecanoo荷蘭建築事務所)
4-大東文化藝術中心(高雄本土事務所)
►捷運站
其實我挺想不通的為什麼捷運站會需要大師設計,挺感嘆他們這種【捨得】的,畢竟大陸從來沒有這種投入,尤其是中央公園站請理察羅傑斯來做,像豆瓣日記裡一句話【屁大點的捷運站,楞造出飛機場的感覺】。可是如果生活裡沒有審美和設計氛圍的營建,大眾怎麼會提升審美素養。
似乎來過美麗島就等於來過高雄,所以很多人說高雄沒意思,因為美麗島就那麼一個傘蓋:)美麗島站是以1979年12月10日在此地爆發、震驚臺灣社會和影響民主運動發展的美麗島事件為名。本站由日本建築師高松伸所設計,以祈禱為主題象徵。車站內部之公共藝術作品—光之穹頂,乃由義大利藝術家水仙大師(Narcissus Quagliata)親手打造。【百度百科】十字路口的四個出站口其實特像東海路思義教堂哈哈。
中央公園站,曲面頂上停著一溜鳥
►駁二藝術區-西子灣
【駁二藝術區-高雄港-西子灣】是可以消耗一下午直到晚上的地方,藝術區分兩大區域,中間貫通有地面軌道的電車和迷你觀光電車,毗鄰高雄港可以搭輪渡到旗津小島,跟旅行團隊(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混進去了)免費搭車至西子灣,看打狗領事館(高雄舊稱「打狗」),多少有在廈門鼓浪嶼的感覺。
駁二藝術區吃喝玩樂展覽都有,性價比極高,並有一個小規模的誠品書店。
過了這個景觀橋,突然就上島了,看著看著海景突然就進入鬧市。比較有名的【海之冰】冰店就在島上,水果冰點碗比臉大,要多人來吃呀。
►高雄市立美術館
每去一個城市都會去這裡的美術館和其他展館,高雄市立美術館不大但是展覽還是很有趣的,去的時候正好碰到一個退休的老雕塑家在帶領觀眾解讀他的作品,藝術家真是任性又可愛吶。
►一些房子
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市立圖書館【極簡版的仙臺媒體???】
衛武營文化藝術中心(建築體量實在太大了!)
至此,走過的幾個城市行程簡單介紹完了!
其實感覺並不是跑幾個有名的建築打卡就能了解這個房子甚至這個城市,城市真正的面貌都藏在每天路過的風景和話語裡。灣灣是一個城市表情很豐富的地方,每個城市都特質鮮明,區分臺南臺北並不能以藍綠相別。
還是希望有下一次!
1-12塊5的裂杆秀意
2-史明克12色固體
3-吳竹顏彩12色固體
4-法國冷壓水彩紙300G
5-康頌水彩紙(辣雞)
3年終於用完了最後一張水彩紙,如果有IPAD PRO在路上還是比較方便記錄吧。大面積塗畫用的水彩紙建議用300G,希望有朝一日換上紅胖子。第一次這樣記錄行程,發現自己比起黑白的光影更喜歡用豔麗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