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恐怖的人性實驗,90%的人中招!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cmb-china

有時候冷靜下來,對於某些行為,我們會思考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了解決這些疑惑,上個世紀一些著名心理學實驗,為我們呈現了人的潛意識對行為的影響,今天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這些奇妙的實驗~

01

分類實驗

1968年,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被殺後,教師簡·艾洛特在她所教的三年級班上,進行了一次為期兩天的「藍眼睛/棕眼睛」分類實驗,來研究種族歧視和偏見問題。

第一天先對「藍眼睛」的學生給予鼓勵和支持,第二天反過來,給「棕眼睛」的學生給予優待,結果表明,艾洛特所支持的那個小組,他們在在課堂上表現得很熱情,能快速而準確地回答問題,在測試中表現得更好,那些被歧視的人會感到沮喪,在回答中猶豫不決和不確定。

02

鋼琴樓梯實驗

大眾汽車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地鐵站的樓梯上安裝了音樂鋼琴臺階,為了了解人們是否會選擇更健康的方式,使用樓梯而不是自動扶梯。

結果顯示,那天有66%的人選擇走樓梯,因為人們都喜歡尋找一些樂趣,其實我們的內心都跟孩子一樣。

03

地鐵裡的小提琴手

小提琴大師Joshua Bell默默的來到華盛頓特區的地鐵站,在45分鐘裡演奏了6個經典作品。

結果只有6個人停下來聽了一會兒,約20個人給了他錢後就走了,他一共得到了32美元。

當他演奏完,沒有人鼓掌,沒有一個人認出這位世界上最優秀的音樂家之一,他的那把小提琴價值350萬美元。

而在三天前,他在波士頓交響音樂廳的演出,票價不低於100美元。

這個事件告訴我們,在一個不恰當的時間和環境中,「美好」不會被發現和重視。

04

煙霧繚繞的房間實驗

這個實驗讓人們在一個房間裡填寫一份問卷,當煙霧從門底下傳出來的時候,人們會怎麼做?

當受試者單獨在裡面的時候,75%的人幾乎立刻報告了煙霧,報告的平均時間是注意到煙霧後兩分鐘。

然而,當受試者和工作人員兩個人在裡面時,當工作人員告訴他沒什麼事,只有10%的受試者會離開房間或報告煙霧。

10個實驗對象中有9個會一直在做問卷調查,同時揉著眼睛,用手剝開煙霧。

這個實驗說明,我們似乎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他人的反應,甚至違背了自己的直覺。不要讓別人的消極態度導致你的不作為。不要總是假設別人會幫忙,要做一個果斷行動的人!

05

嘉士伯社會實驗

在丹麥嘉士伯啤酒公司(Carlsberg)的這個社會實驗中,讓一些毫無戒心的情侶們出去看電影,當他們走進擁擠的電影院時發現只剩下位於中間的兩個座位,周圍都是穿著背心的刺青猛男。

結果,很多情侶在看到這些人後,決定馬上離開,也有少數情侶選擇坐下來,他們得到了周圍人的歡呼和免費的嘉士伯啤酒。

這個實驗很好地說明了人們不應該總是以貌取人。

06

棉花糖實驗

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心理學家米歇爾(Walter Mischel)開展了這項實驗,把年齡4到6歲的孩子帶到一個房間裡,桌子上放著棉花糖等零食,並且告訴他們,可以吃零食,但如果他們等了15分鐘而沒有吃的話,他們就會得到第二份獎勵。

米歇爾發現有的小孩會用雙手遮住自己的眼睛或轉過頭不看,有的開始踢桌子,有的扯自己的頭髮,還有的把棉花糖當做絨毛玩偶來玩,當研究人員一離開,就有一些小孩開始吃了。

在600多名參與實驗的兒童中,有一小部分人立即吃了棉花糖,那些試圖拖延時間的孩子中,有三分之一堅持了15分鐘,最後得到了第二份棉花糖的獎勵。

在後續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能夠控制自己等待第二份獎勵的孩子,往往會有更好的成就。

07

錯誤共識實驗

在這個實驗中,研究人員問大學生們,他們是否願意在校園裡散步30分鐘,並且帶著一個大的廣告牌,上面寫著「在喬的餐廳吃飯」。

然後,研究人員讓學生們猜想有多少人會同意戴上這個廣告牌。他們發現那些同意攜帶這個標誌的人相信大多數人也會同意攜帶這個標誌,那些拒絕的人認為大多數人也會拒絕。

因此,不管他們是否同意給喬的餐廳做廣告,參與者都堅信,大多數人都會做出跟他們同樣的選擇。

這個實驗結果表明,這在心理學中就是所謂的「錯誤的共識效應」。不管我們的信仰、選擇或行為如何,我們傾向於相信大多數人跟我們的觀點和行為一樣。

08

霍索恩效應實驗

這是在1955年進行的一項研究,實驗的最初目的是研究物理條件對生產力的影響。

霍桑工廠的兩組工人參與了實驗,在一天裡,一個小組的工作區域的照明改善了,而另一組的照明保持不變。

研究人員驚奇地發現,光照更亮的工人的生產力比另一組的生產力增強了很多。

而且當燈光再次恢復暗淡時,他們的生產力還是一樣比以前提高了。

研究人員還發現,當員工的休息時間也發生改善後,他們的工作效率也都有所提高。

實驗人員得出結論,並不是身體狀況的變化影響了工人的生產力,而是工人們的心理發生了變化,覺得有人關心他們的工作場所,工人們感到自己很重要,他們很高興自己被給予了關注,並因此提高了生產力。

09

旁觀者效應實驗

凱蒂·吉諾維斯(Kitty Genovese)的謀殺案成為了發現「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的一項心理實驗。

凱蒂在她的公寓外被刺死,然而旁邊看到這場犯罪的人並沒有報警或者協助警方的調查。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在沒有其他目擊者的情況下,旁觀者可能更願意介入案件的調查中,而一旦有一群人看到,那麼每個人都會根據其他人的反應來決定自己的行為,並且認為自己的個人幫助對案件起不到幫助。

10

阿希從眾實驗

這個實驗是拿著一幅有三條編號的線的圖像,並讓房間裡的人辨認出最長的線。

每一個受試者都跟其他事先安排好的幾個演員同在一個房間裡,演員們會搶險回答,故意選錯線,但是結果顯示,在這種情況下,有32%的人會跟演員們的錯誤選擇保持一致。

實驗結束後,當他們接受採訪時,大多數受試者都說他們不相信演員們的答案,但他們害怕被嘲笑或被認為在搞特別化。

很明顯,人們遵循兩個主要原因:他們想要融入這個群體,而且他們相信這個群體比他們更有見識。

相關焦點

  • 4個著名的人性實驗,每個人都有無法擺脫的心理弱點!細思極恐
    4個著名的人性實驗,每個人都有無法擺脫的心理弱點!第一個實驗是在1968年由教師簡·艾洛特執行的,這名教師是著名的人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的老師,有這麼優秀的學生,老師自然也是很厲害。這名教師曾經在班上用學生做了一個實驗,把學生按照瞳孔的顏色分成兩批,第一批藍眼睛的學生會被灌輸自己更優秀的觀念,第二批棕色眼睛的學生則相反,在實驗的當天,藍眼睛的學生就明顯表現出比棕色眼睛的學生更多的主動性。這個實驗後來也被引證與反種族歧視的例子當中。
  • 讓人傻眼的真實人性實驗結果!
    人類是一種群聚動物,我們會根據不同的生活環境,衍生出不同個性,進而導致所謂的人性的產生。許多社會事件通常都會反應在人性上面。今天要講五個超真實的人性實驗,每個人性實驗都真實到讓你直點頭。二.1972年史丹福大學的Walter Mischel,為四歲到六歲的兒童做了一項實驗,他要孩子忍耐十五分鐘不吃眼前的棉花糖,如果成功便會再獲得一個棉花糖。透過這項研究,他發現600個孩子中會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會有更強的能力,並在SAT考試中獲得更高的分數,這項發現後來也出了一本相關書籍,叫做《先別著急吃棉花糖》。
  • 一切都由劇本設定的世界裡,真正的的恐怖是直播面具下的人性實驗
    那一刻,我似乎更加理解了楚門的心情,也明白了在一切都由劇本設定的世界裡,正在發生的恐怖,是全世界直播面具下的人性實驗。多年來,杜魯門都是電視臺選中的孩子。他成長、長大、工作、結婚的環境中,周圍的一切都是布景和演員——他的"妻子"也是一名演員。而這點點滴滴的一切,從他早上睜開眼睛到開始睡覺,都被無孔不入的鏡頭完全地向全球觀眾進行了直播。
  • 每個成年人都該看看這部人性實驗片——《死亡實驗》
    其實照鏡子就是個很有趣心理體驗。你們有沒有過照著照著鏡子,突然感覺到脊背一涼呢?站在鏡子前的我們,是看不見自己身後的,因此我們害怕的,是我們看不見的東西,也就是我們身後的東西。而那個未知的東西,或許就是躲在這張人皮之後的說的有點玄乎了,想要真正了解自己,了解人性,除了空洞理論和玄學猜想之外,更需要一面更加可靠的鏡子,這就是「實驗」。
  • 人類歷史上有過哪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實驗?長達6個小時的人性實驗
    在1974年,瑪麗娜做了一場長達6個小時的人性實驗。在戰亂年代,瑪麗娜被父母寄養在祖母家裡。在祖母家裡的那一段時間,是瑪麗娜過得最為幸福的一段時間。後來,她被母親接回家。因為母親的過度控制,使得瑪麗娜的精神一直十分壓抑。而後,瑪麗娜在畫畫老師的教導下,她選擇了行為藝術。
  • 4個名垂千史的人性實驗,是人都逃不開的思維模式,看完陷入沉思
    4個名垂千史的人性實驗,所有人都逃不開的思維模式,看完陷入沉思。第一個實驗由兒童心理學家米歇爾測試,他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曾多次舉辦這個實驗,讓一個4~6歲的孩子單獨呆在房間裡面,並且在桌子上放著棉花糖,告訴孩子如果15分鐘以後他們沒有吃棉花糖就會得到一份更大的棉花糖,實驗當中有三分一的兒童堅持到了第二份獎勵,隨後心理學家追蹤了這600名兒童的人生發展,其中那三分之一得到了第二份棉花糖的兒童人生發展比其他的更好。
  • 人類歷史曾經最具爭議的4個心理學實驗
    而在心理學實驗逐漸「泛濫」時,很多人為了探究人性,做出了很多存在爭議甚至反人性的實驗,這裡我就給大家總結4個關於探究人性中,違反人本主義的實驗。羅森漢實驗這個實驗的目的當時是一些心理學家為了證明精神科醫生診斷並非是完全靠譜的,1973年心理學家羅森漢(David Rosenhan)和8個精神正常偽裝成精神異常的人來到各家精神病院問診,並且講出自己各種精神症狀。
  • 這一場實驗,讓人性的黑暗面變得如此透明
    人性如同玻璃,或許連玻璃還不如,稍微考驗一下就支離破碎。歷史上有很多測試人性的實驗,但是,都沒有這個實驗來得簡單粗暴,讓人性的黑暗面變得如此透明。瑪利亞即將創作一個測試人性的行為藝術,她為之命名「韻律0」,在她看來,這只是一個作品,而在我看來,這卻是一次冒險,不,應該是危險的實驗。瑪利亞安靜地坐在凳子上,她已全身麻醉,只有頭腦還保持著清醒的狀態。
  • 為什麼說雙縫幹涉實驗恐怖?到底恐怖在哪裡?
    那麼一不做二不休,繼續做第三個實驗弄清光子如何通過雙縫。第三次實驗,在探射屏兩邊分別安裝攝像頭,同時依舊點射光子。如果那邊的攝像頭看到光子,就是光子通過那邊細縫。結果一邊攝像頭看到光子,另一邊就看不到光子,並沒有發現半個光子出現。那麼光子就是粒子,只不過不知其通過雙縫後,如何變成了兩道波源形成了幹涉條紋。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波粒二象性嗎?
  • 斯坦福監獄實驗:凡人墮落囚徒僅需6天,人性之惡淋漓盡致的展現
    不要去輕易試探人性,更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俯瞰別人,也永遠別輕易去考驗人性。因為一旦觸碰到了人性陰暗的那一面,你所有得到的,都只是在失去。而本文要介紹的就是這麼一個歷史上出了名的考驗人性的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
  • 三星Note7爆炸到底有多恐怖? 實驗為你揭秘
    三星Note7爆炸到底有多恐怖?實驗為你揭秘 2016年10月08日 09:48作者:劉小瑜編輯:劉小瑜   三星Note 7爆炸事件依然在不斷發酵,昨天,換新後的「安全版」Note 7還燒穿了飛機的地毯。
  • 恐怖的雙縫幹涉實驗——20世紀物理學的靈異事件
    當實驗進行到不可改變的階段,觀測與不觀測的結果是不同的,這才是實驗的可怕之處,毀三觀。下面詳細解釋一下。這裡我們做3個思想實驗(注意是思想實驗,所以繼續使用光子,為了與經典比對,實際操作的話用電子表述更嚴謹)。第一個實驗:我們用一個光源連續的發射光子,S1和S2狹縫都打開,那麼在屏幕上會有什麼結果?
  • 盤點:10部超好看的驚悚電影,恐怖又刺激!
    小編總結了10部超好看的心理驚悚片,看完會讓人心裡發慌!1.《心理實驗》很多人看的《心理實驗》是2009年版的,但2001年版的更是嚇人。莫裡茲·布雷多扮演的塔瑞克在報紙上看到一則關於模擬監獄的實驗廣告,只要參與者在這個實驗裡呆滿2個星期,就能拿到一筆經濟補助,缺錢的他就報名參加了。
  • 人如果連續10天不睡覺會怎樣?蘇聯用戰犯做了個實驗,結果很恐怖
    那麼人到底可以多長時間不睡覺呢?為了證明人可以不睡覺,在上個世紀40年代的時候,蘇聯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當時他們從監獄裡挑選出了6個犯人作為試驗者,並承諾他們如果能夠堅持30天不睡覺,就可以無罪釋放了他們。這對於犯人來說是個巨大的誘惑,畢竟30天的封閉生活比起數年的監獄生活來說可輕鬆多了,所以這些犯人都萬分願意成為試驗者。
  • 精彩電影《恐怖直播》,人性的醜陋和自私,一覽無餘
    這是一部在國內並沒有多少人知道的電影,甚至可能是禁片,但卻最真實地反映了人性,也反襯了政府。由於救援不及時溺水而亡,樸魯圭的兒子為了為同他父親一樣的民工討回公道,不惜策劃恐怖爆炸,以引爆大橋為開端,要求總統直播道歉。劇情一幕幕揭開,人性的醜陋也被展現得淋漓盡致。主播尹英華因受賄被降職,在接到恐怖分子的電話後,沒有第一時間選擇報警,而是要利用這個機會打個翻身仗,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選擇與恐怖分子合作上演新聞直播賺取收視率,這也是一個絕對自私的人。
  • 人性恐怖漫畫——累贅的老人
    人性恐怖漫畫——累贅的老人
  • 走一步疼一下,90%的產婦都中招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這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經歷的一個過程,是必不可少的一段經歷。」對於我們女性來說,孕育一個屬於自己的寶寶,有一個愛情的結晶,那內心一定是非常的開心和自豪的。
  • 《人性的弱點》中特犀利的10句話,總結人性的10個弱點,你佔幾個
    但他發現演講能夠改變人們對於他的看法,於是他開始嘗試進行演講,失敗了12次之後才得了個不大不小的獎項。後來在他走入社會後依舊是磕磕碰碰,做過各種物品的推銷員,都沒有取得什麼效果,直到他開始了成人教育事業,這一幹就是20年,鼓勵了無數的美國年輕人,喚醒他們迷茫的靈魂。
  • 地球上最恐怖的10部電影
    爛番茄TOP1 《驅魔人》1973這是影史上第一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恐怖電影。其同名小說,受到真實事件「羅蘭·多伊驅魔事件」的啟發。電影講述12歲的女孩被惡魔纏身的故事,展現了大量扭曲、恐怖的鏡頭,以及宗教力量對魔鬼的無力反抗。
  • 雙縫實驗恐怖在哪
    我認為雙縫實驗沒找對方法。打個比方,假如我們眼睛所能看到的最小馬賽克是10微米,遠處站個人,離你正好是10微米,你似乎能能看到好像有個人,但是他在此時遠離你,你就看不到啦,但是這個人在向你走來你就會越來越確定遠處有個人。也就是說,他與你之間,有個可探測的極限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