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辛楣曾對方鴻漸說,汪太太神情有點像蘇文紈。也許正如方鴻漸所說,關在山谷裡,生活枯燥,沒有正常的消遣,情感一觸即發。汪太太絕對是觸發了趙辛楣的某根情感神經,但要說她像蘇文紈,絕對不能苟同。
說起蘇文紈,其實通篇看下來,標籤很明顯:虛偽,而在大家閨秀的身份襯託下,這份虛偽更加一分。在回國的船上,明明不喜歡小孩子,聽了孫太太恭維的話,硬是把「我最喜歡小孩子」說出口;明明對鮑小姐的打扮和作風嗤之以鼻,但依然可以和她打情罵俏;明明猜到唐曉芙和方鴻漸有情感聯絡,硬是想方設法從中作梗……
除了生活中的虛偽,蘇文紈在學術上也是如出一轍。方鴻漸曾對曹元朗說,蘇小姐的《十八家白話詩人》以後肯定會把他添進去算十九家,但曹元朗的回答是:那決不會,我跟他們那些人太不同了,合不起來。昨天蘇小姐就對我說,她為了得學位寫那本書,其實她並不瞧得起那些人的詩。
反觀汪太太,就顯得真實了許多,在飯局上,大有一種口無遮攔的感覺,但這種口無遮攔又處在剛剛好的位置,所以並不讓人討厭。而在高松年和汪處厚發現她和趙辛楣在拉扯的時候,她的直截了當和趙辛楣的唯唯諾諾形成了鮮明對比,其實整本書趙辛楣的優點都很突出,但在這裡卻看到了他懦弱的一面,猶如方鴻漸一樣。汪太太對他的評價也很直接:你的膽只有芥菜籽這麼大。
其實想想也是能夠理解趙辛楣,你說他真的喜歡汪太太嗎?應該是喜歡,因為她身上有蘇文紈的影子,一個喜歡了十幾年的初戀影子,與這縷影子相處一下,也算是對過往深刻情感的聊以自慰吧。但汪太太和蘇文紈不同,汪太太是有夫之婦,真的追求她那是違背人理倫常的。趙辛楣本質上是個傳統的中國男人,在這方面他不得不權衡利弊,所以他不承認和汪太太有什麼關係,實際上他們也沒啥關係,至少直到散步被堵現場都沒任何進展。
但汪太太的表現很讓人疑惑,她自己主動承認了與趙之間的關係,而且很不以為然,甚至還奚落了下高松年。三個男人與一個女人在現場氛圍變得十分微妙,當中唯一的女人一直表現得趾高氣揚,俯視群臣。說起來,高松年和趙辛楣都是喜歡這個有夫之婦的,但兩人這時候都表現得畏畏縮縮,被汪太太肆意嘲諷。不管汪太太的作風究竟如何,這種情景倒是讓人有點敬佩她。你很難想像如果換成蘇文紈,她會怎麼做。
其實蘇文紈和汪太太還有一點不同,那就是蘇其實在感情上有點愚笨,比如她始終看不透方鴻漸對自己沒有真情實感,當然你也可以看作是她對自己太自信了,以為能把方鴻漸玩弄於玩弄於股掌之中;而汪太太則是極為聰明的人,趙辛楣和高松年的小九九她一眼就望穿,所以她可以放肆地說些刺耳之話,大聲嘲笑他們的敢做不敢當。
所以從這些地方都能看出來,蘇文紈和汪太太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人,如果要說她們像,那只能從外貌上找線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