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 攝
菲律賓民間故事、印度神話、南非童話……各國民間故事充滿著浪漫與冒險、善良與邪惡、智慧與詭計,凝聚著當地人民寶貴的智慧與情感。8月12日下午,由浙江大學出版社主辦的「中華譯學館」圖書展暨新書發布專家論壇在上海書展上舉行。
活動上,「中華譯學館·絲路夜譚」譯叢和「中華譯學館·出版史」系列首部作品《哈佛出版史》進行了揭幕儀式,多位大學出版社的社長、總編參與了「大學出版社的未來」專家對談。
據了解,中華譯學館組織編選、翻譯的「絲路夜譚」譯叢收錄的神話、傳說、童話既注重意義內涵,也彰顯藝術價值,集中體現了陸上、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人民寶貴的知識、經驗、情感、智慧。這套譯叢規劃8種,包括菲律賓卷、印度卷、南非卷、伊拉克卷、亞美尼亞卷、土耳其和羅馬尼亞卷、俄羅斯卷、捷克斯洛伐克卷。
「中華譯學館·絲路夜譚」譯叢主編、浙江大學中華譯學館副館長郭國良教授表示,民間傳統文化以傳播和交流形式豐富多樣、內容生動活潑、貼近現實生活等特點受到各國人民的歡迎和喜愛。其中,神話、傳說、童話因流傳範圍甚廣、內容通俗易懂、蘊含樸素情感、頗能打動人心而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為文化融合和文明互鑑開拓了獨特的路徑。
「《哈佛出版史》展示了大學出版社在大學、學術和商業這三重屬性的激蕩中不斷前進,促進了學術界、教育界和文化界的五彩斑斕。」勵訊集團中國區高級總監、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前總編、《哈佛出版史》譯者代表李廣良表示,希望在新的崗位上,與中國的一流大學出版社開拓新的合作,共同促進中外學術出版的交流。
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浙江大學中華譯學館館長許鈞以視頻方式和與會嘉賓展開對話。他向大學出版社和大學的專家學者提出了幾個深刻又關鍵的問題,包括大學出版社如何在學生、學者、學科、學術之間建立緊密的、互動的關係,大學考核大學出版社的依據和標準是什麼,大學出版社應怎樣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等。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融媒體與主題出版研究院院長韓建民以「大學出版社的魅力從哪裡來?」為題做了專題評論,他認為大學出版社的魅力從八個方面來:從母體大學的歷史中來;從母體大學的精彩中來;從氣質獨特的好書中來;從大學社的領軍人物中來;從大學社的文化氛圍中來;從大學社的國際合作中來;從學術出版的品牌中來;從在商言商長袖善舞的經營特色中來。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何明星則進行了主題為「中國大學出版社提升中國世界出版能力的契機與責任」的專題評論。何教授通過研究認為中國出版社的國際學術出版能力正不斷提升,但同時面臨著跨文化、跨語種的出版能力不足,跨地域、跨國別的市場佔有率很低,多元化出版人才匱乏等挑戰,大學出版社可依託母體大學的外語人才及教育優勢,抓住海外市場對中國政治、經濟、文學等知識的巨大需求,承擔「闡釋中國」到「中國闡釋」的轉變責任。
此次活動上,南京大學出版社社長金鑫榮、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社長王焰、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社長李芳、浙江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張琛圍繞大學出版社的魅力和未來等話題進行了對談,分享了各自對出版事業的精彩見解和感悟,探索大學出版社的生存之道和立社之本,並向青年編輯送上了寄語。
朱虹 攝
據浙江大學出版社社長褚超孚介紹,浙江大學出版社於2018年成立了「求是編譯室」,專門負責編輯和出版浙江大學中華譯學館的各項成果。浙江大學出版社與中華譯學館目前已建立了全面、深入的合作夥伴關係。該合作實現譯與學並重,將翻譯作為國際文化交流的有效手段,對外語學科的發展將有極大的推動作用,也將促進不同學科的有機融合與協同發展,為中外文化交流以及中華文化傳承發展創新做出貢獻。
在不到三年時間,浙江大學出版社與浙江大學中華譯學館合作出版規模已達近50種,立項超過100種。雙方合作出版了多種類型的出版物,有反映全國翻譯學界前沿研究的「中華翻譯研究文庫」;有全面梳理中華優秀翻譯家翻譯歷程、思想及經典譯文的文獻集成「中華翻譯家代表性譯文庫」;有聚焦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研究的「中世紀與文藝復興譯叢」;還有面向外語學習者的工具書系列「漢外翻譯工具書系列」,面向大眾讀者的人物傳記系列「藝術家」系列,以及當天活動上首次亮相的「絲路夜譚」譯叢和「出版史」系列的首本《哈佛出版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