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板橋上,一豹頭環眼、粗壯黝黑的大鬍子,橫握長矛大聲吼道:"吾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不但嚇退曹軍,還活活嚇死夏侯傑。
單田芳老師說程咬金:"一瞅這傢伙,藍腦袋,靛臉朱眉,銅盔鐵甲,騎著大紅馬,端著大斧子,嗷嗷直叫喚,這好比瘟神相似啊,看著都瘮人吶"
這般形象確實看著瘮人,我估計程咬金往哪一站,還未與之交戰,好多膽小之輩兩腿就開始打抖了。
《水滸傳》中的李逵:黑熊般一身粗肉,鐵牛似遍體頑皮。滿臉絡腮鬍子,像橫七豎八的銀針,一字赤黃眉,雙眼赤絲亂系。怒發渾如鐵刷,猙獰好似狻猊。
這三位家喻戶曉的英雄,分別出自《三國演義》、《隋唐英雄傳》、《水滸傳》。他們有著相似的外形特徵,甚至性格也是大體相似,又猛又莽又忠心。
試想站在長板橋上的張飛,如果是一外形俊朗、風度翩翩的帥哥,他能嚇死夏侯傑嗎?或者說如果是趙子龍站那,能嚇退曹軍嗎?我想大多數人的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因為通過一些小說、故事、民間傳說,很多形象在世人心中已經被臉譜化。進京趕考的後生,他們的形象大多是風度翩翩、儀表堂堂;慣於偷盜的竊賊,他們的形象又大多賊眉鼠眼、尖嘴猴腮。特別在文學作品中,更是如此。
豹頭環眼的莽漢多為真英雄
說到莽漢英雄形象,或許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張飛、李逵、程咬金等人,下面我們就以他們的人物形象、性格、事跡為例,看一下這種魯莽英雄形象是如何被塑造的。
張飛,《三國演義》,李逵,《水滸傳》,程咬金《隋唐演義》這三個人來自於不同的文學作品,但是經歷和性格卻幾乎相同。
首先是人物樣貌,李逵,黑熊般一身粗肉,鐵牛似遍體頑皮。張飛,豹頭環眼,黑臉,程咬金,身軀高大,大鬍鬚。怎麼看在樣貌上都是有著相似之處。其次就是三人的家庭經歷,出身低微,遇到良人之後,他們的人生軌跡才發生了巨大轉變。
此後這三人都是衝鋒陷陣、戎馬一生可謂是無比勇猛。仿佛長相粗狂性格也必定豪放、率真?原來古人也是看臉的。
而且小說在塑造這些莽漢英雄形象的同時,也在他們的性格上增添了些許率真,雖然是不同程度的,有的率真壞事,有的顯得異常可愛,但這也是他們最大的性格特點,還是很容易就被人記住的一個特點。
也正因為這種率真、忠誠的特點,才在小說眾多人物形象中脫穎而出。比如李逵面對"強搶民女"的宋江,也敢直接對線,明顯地嫉惡如仇,當皇帝對李世民發難的時候,程咬金也會仗義執言,大膽地批評皇帝皇帝政權,而張飛也會為了兄弟而挺身而出。
除此以外,這三人也是戰功赫赫,無論是為了什麼,在戰場上是毫不退縮的,更是徵戰殺伐,勇猛強悍。
在黑暗的官府和朝廷面前,在光怪陸離的各色人物形象面前,這些魯莽英雄憑藉著奇特的外表和率真的內心而被讀者喜愛和嚮往。
所以很多讀者哪怕是現代生活中也會對一些豹頭環眼,粗壯黝黑,大鬍子的人表示友善和信任。對於一個文學作品來說,一個人物形象能夠被刻畫得入木三分,甚至是被觀眾熟知和喜愛,那就代表成功。
粗壯黝黑的大鬍子忠義的化身
那麼為什麼這種粗狂、勇猛、莽漢的英雄形象會如此的深入人心呢?而豹頭環眼,粗壯黝黑,大鬍子的形象又為何會代表率真、忠誠呢?
其實,他們這種莽並非真的魯莽,而是一種率真的體現。魯莽之意為言行不仔細考慮,做事過於輕率,太過莽撞。而魯莽英雄自然言行和性格都較為粗狂,豪放並不受世俗拘束。
當張飛、李逵、程咬金出現在人面前的時候,因為粗放的外形,估計很多人都認為他們的性格肯定是粗獷和豪氣勇猛的,後來經過接觸,這幾人果然是義氣沖天。
但是一開始任誰也搞不明白為何這幾人在粗獷的外表下有著一顆率真的心。
以下便是粗壯黝黑,大鬍子的形象成為小說中率真、忠誠的代表的原因。
這些文學作品中的藝術手法和深厚的美學意蘊,在很多的文學作品中,出現過眾多的貌若冠玉的傳奇英雄人物,很快人們就會審美疲勞。但是在作品中突然出現這麼一個突兀的,樣貌奇特的,但是率真、忠誠的人肯定會引人注意。這也深刻地反映了人不可貌相的道理。在作品中,這些莽漢英雄也有著重要的作用。他們大多生於亂世當中,朝政混亂,百姓哀聲怨道,但是卻有了他們這樣率真、真誠的人敢於站出來,與這不公的亂世相鬥,懲強除惡,不畏懼任何世俗,他們做出了百姓們樂於看到的事情,他們在踐行正義。當然在作品中與其他人物相比,他們不是"完人",因為沒有一個可以拿的出手的相貌,但正是沒有一個完美外表形象,人們才能看清他們本身的內心,才能記住這些並不完美卻有著正直品格的莽漢英雄們。外表醜陋沒關係,有一顆赤膽忠心、能行俠仗義就是百姓心目中的大英雄。這些小說都在一定程度中採用了想像手法,虛構了人物形象,但是卻讓故事更加充滿了戲劇性,將率真、忠誠、行俠仗義與粗狂奇特的外表融合在一起,情理之中卻又意料之外,仿佛這樣就是對的,正所謂大俗即大雅。而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更能夠帶入情緒,畢竟普通的外表更能映照現實。這些人物形象的威武、體健也正好符合中國人的對於健康體魄的審美意識。這些便是作者將率真的性格,賦予給這些莽漢英雄的原因。
被臉譜化的英雄形象
人物是小說的中心,任何情節和故事的發展都是圍繞著人物影響來展開的,所以一部作品能否成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他人物塑造的成不成功。如果過分地拘泥於臉譜化的人物刻畫,那這個小說水平也會一般,所以鮮有人能將臉譜化的人物刻畫得生動傳神。
但一些經典的古典小說,卻能夠將一個臉譜化的莽漢英雄形象,刻畫得極為傳神。每個人物都能有他們獨特的靈魂,甚至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不朽的美學形象。
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很多,除了張飛、李逵、程咬金,類似的形象還有很多。比如牛臯、孟良、魯智深等人,他們在樣貌上是清一色的豹頭環眼,粗壯黝黑,大鬍子,身高體型也有著很多的共同特徵。而且在每個小說中,他們都代表著莽漢英雄形象。
雖然在外形、性格上,幾人都十分相似的,但是他們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獨立的靈魂,個個都是性格鮮明,所以每個人都有著些許差距。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小說讀者卻被這些古典小說中的魯莽英雄圈粉,甚至嚮往他們身上行俠仗義的作風。這些魯莽英雄身上最大的特徵就是豹頭環眼,粗壯黝黑,大鬍子。
因為讀者入戲太深,當現實生活中出現這類形象的人時,他們也會本能地去信任擁有這類特徵的人,仿佛有著絡腮鬍子形象的人都是率真且忠誠的。不能怪讀者將小說帶入現實,怪只怪作者刻畫地太過深入人心。
暮秋有話說
馮夢龍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生活之中,我們切不可以貌取人。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刻畫,是一種創作藝術,生活中可不能以此來判斷一個人的人品。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長成啥樣是父母給予的。如果以外貌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可交,未免太過兒戲,對他人的不公或許也會給自己帶來一些損失。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品人格,絕非外貌所能決定的,而在於一個人的成長環境。不是有一句話,長的醜不是我的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