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改」出新生活——烏魯木齊老舊小區...

2020-12-27 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改」出新生活——烏魯木齊老舊小區「變身記」

2020-09-29 11:10:16 來源:新疆網 閱讀:

9月23日,在高新區(新市區)老舊小區改造配套基礎設施工程第三標段(二毛家屬院),施工工人正在進行小區道路鋪設。(記者蔣曉 實習記者娜扎開提·柯尤木 攝)

隨著城鎮化不斷推進,每個城市都逐漸形成了老城和新城並存的格局。新城,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寬敞明亮、高端大氣;老城,久經歲月的老舊樓房,牆面斑駁、基礎設施老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老舊小區改造,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徹底改變粗放型管理方式,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為了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需要,烏魯木齊不斷培育發展新動力,既要做好城市的「增量」,也要優化城市的「存量」。從2019年起,烏魯木齊正式啟動了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通過補短板、強化基礎設施;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建立長效管理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改造等措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疆網記者王媛媛

補齊短板

強化基礎設施

米黃色的牆體,平整的道路,蜘蛛網電線「收」進了地下,高低錯落的灌木花卉相映成趣,隨處可見散步的居民……9月25日,記者走進頭宮社區一運司家屬院,很難想像,眼前的樓房已有30多年的歷史。

「改造效果大家都看在眼裡,變化太大了,就像搬了個新家。」75歲的居民高思德豎起了大拇指。

一運司家屬院有20棟樓,修建於1987年至2000年,今年改造的內容包括給排水管網改造、屋面防水、樓體粉刷、新增人行道路和小遊園、小廣場、照明設施以及便於居民休閒活動的桌椅、健身器械等。

房屋破敗、道路坑窪不平、無停車泊位,設施老舊、公共管理服務落後……老舊小區作為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經歷了城市成長過程中的諸多煩惱。補齊硬體短板則是老舊小區改造的第一步。

嶄新的花崗巖人行道、重新更換的保溫窗、外掛式電梯……經過綜合改造後的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家屬院「顏值」提升。居民金強說:「住了20多年了,環境越來越好,日子越來越舒心。」

急居民所急、改居民所需。光華路居民蘇雯住在5樓,平時最發愁上下樓,如今,這個煩惱被一部電梯解決了,「以前擔心70多歲的父母上下樓,現在有了電梯,十幾秒就到樓上了。」

房屋由「舊」到「新」、道路由「堵」到「疏」、樓道由「亂」到「齊」,緊貼居民需求實施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使居民實現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提升。

烏魯木齊市老城區(棚戶區)改造提升工程辦公室建設管理組組長王鑫說,前期已對老舊小區摸底調查,科學規劃,按照「實施一批、謀劃一批、儲備一批」的原則,統籌安排符合條件老舊小區的改造時序,做到「好住」和「好看」相結合。

根據「三年改完、五年完善」目標,烏魯木齊力爭五年內基本改造完成小區內的綠化、美化、暢通、安全等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改造建設工作。

「訂單」改造

居民參與改造全程

作為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老舊小區改造中處處體現著不斷進步的新理念,「訂單式」改造就是最具體的說明。

9月26日,在高新區(新市區)二毛小區,十幾名工人在鋪設瀝青混凝土。2020年更換小區自來水、排水管網,並整治路面,安裝路燈。

居民趙婷婷說,年初建設部門和社區就開始徵集意見,當時她反映的問題是道路坑窪,很多路燈也不亮,如今道路重新平整了,路燈也裝上了。

二毛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現場負責人曹勇寧說,一開始計劃是改造排水管網主線,挖開管網後,發現已經鏽跡斑斑,最後連管網支線也進行了更換。

在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時,烏魯木齊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出發,堅持整治前「問需於民」、整治中「問計於民」、整治後「問效於民」,讓居民真正參與到其中。

高新區(新市區)建設局現場管理人員李俊峰說,根據各老舊小區的特點和實際情況,通過實地踏勘,匯集社區、物業和業主意見,分別針對每個小區制定了改造計劃,因地制宜地開展室內外老舊小區配套基礎設施改造,力求達到應改盡改、群眾滿意、一次到位的工作目標。

在施工過程中,每個小區還成立了由物業公司、社區、業主代表組成的協調小組,通過提前發布公告、建立協調機制、制定突發情況應急預案等措施,力爭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做到不擾民、改造快、效果好。

「改什麼、怎麼改,哪些功能最需要增加,哪些地方最需要改造,群眾心裡都有本明白帳。」沙依巴克區建設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站長祝左成說,改造前,他們都給居民發放了徵求意見表,只有這樣才能真實了解到居民的訴求,也激發了群眾參與小區治理的積極性。

「保鮮」小區

建立長效機制

老舊小區改造僅僅是其中一個開端,依靠「建」「修」,解決的只是基礎條件的問題,要想讓改造成果「保鮮」,必須進行長效管理,否則改造成果將付諸東流。

烏魯木齊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副局長、市老城區(棚戶區)改造提升工程辦公室專職副主任王建說,烏魯木齊老舊小區改造和物業管理全覆蓋兩項工作一直是統一進行。去年,1294個老舊小區實現了物業管理服務全覆蓋,全市10餘萬居民受益。今年逐步完善物業管理服務考核工作、信用評價體系、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物業服務市場監管體制。同時創新管理機制,發揮居民的主動性,建立社區、業主、物業企業三方聯動機制,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

天山區東後南街社區有13個院落,建於上世紀90年代,1363戶,涉及3000多人。

東後南街社區黨委書記楊旭東說,為了讓轄區老舊小區實行長效化管理,社區進行了三年的運作,先是在相關部門的配合下拆除違章建築物,同時對小區周邊車輛進行整治。然後實施「大物業」管理,統一由一家物業公司管理。

改善的是環境,凝聚的是人心。居民付書強說:「如今大家自己選的物業,也比較愛惜周邊環境衛生。」

烏魯木齊市物業監督管理中心主任馬強說,烏魯木齊連續出臺十幾項措施,包括政策扶持、資金補貼、指導手冊等多個方面推進居民小區物業管理全覆蓋工作,實施老舊小區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管理模式。今年以來,中心採取線上線下模式對業主的滿意度進行調查。下一步繼續創新管理模式,增強居民花錢買服務的意識,促進物業市場公平、公正和良性發展,切實改善居民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

多方合力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改造

烏魯木齊老舊小區改造,堅持緊貼民生推動高質量發展。在改造提升的過程中,老舊小區就像一塊磁石,將不同行業的市場主體聚合在一起,以需求為導向,以投資拉動消費。

烏魯木齊老舊小區改造主要分為基礎類,滿足水電氣路暖等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完善類,滿足加裝電梯、綠化設施、文化體育設施等生活便利性需要;提升類,發展養老、託幼、便民市場等服務設施,豐富居民社會服務供給和提升生活品質。

從升級「硬體」滿足「點菜下單」,到再造「軟體」建立長效管理,既有一次性的投入,也有細水長流的支出,尤其是完善類和提升類項目光靠政府資金遠遠不夠。目前老舊小區改造迫切需要解決市場化、金融化的問題,真正把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的「微利可持續」商業模型建立起來。

米東區八方小區有43個無人管理院落,去年整合改造後由新疆德裕家祥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統一管理。總經理陳兆龍說,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系統化改造,需要盤活老舊小區資源。作為物業公司,他們也在考慮在養老等方面拓展服務工作,為後續長效管理奠定基礎。

王鑫說,後期他們在用好中央補助資金、地方政府財政資金的同時,還將加快建立政府牽頭、市場化企業參與、相關部門協助的改造機制和公平的準入制度以及規範的行業監管體系,並出臺相關的配套政策。及時搭建投融資平臺,積極吸引專業機構、房地產企業、物業管理公司等社會力量參與改造和後續管理,最終形成政府、社會、群眾多方共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的合力。

2019年烏魯木齊

1294個老舊小區實現了物業管理服務全覆蓋,10餘萬居民受益

2019年烏魯木齊

已對147個小區進行了改造,涉及23268戶居民

2020年烏魯木齊

已開工建設133個老舊小區,涉及21937戶居民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老舊小區改造 改出幸福美好新生活
    「十三五」期間,烏蘭浩特市積極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進度,堅持「逐步改造」和「綜合改造」的原則,對全市212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升級,全新改版後的老舊小區褪「舊衣」煥新顏,滿足了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2019年,烏蘭浩特市委、政府將該小區列為老舊小區改造重點項目,投入300萬元,實施「四水四化一暖」改造,為居民群眾解決了最直接、最現實、最關心的民生問題。「現在小區變得乾淨整潔,住的也舒服舒心。」烏蘭浩特市科右前旗交通局家屬樓居民谷力這樣說道。老舊小區改造,與民生福祉相連相系,更與城市發展相得益彰。
  • 天台:老舊小區改造「改」出幸福生活
    「道路寬了、建築新了、車位多了、設施好了……」這是天台縣赤城街道飛鶴山小區居民對自家小區改造後最直觀的感受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菜籃子」裡的小康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今天來看「菜籃子」裡的小康夢。地鐵一號線站外,就是原來的紅橋區佳園裡社區商業街。上世紀80年代末,由於周邊佳園北裡、佳園東裡等5個小區,有近3萬名居民要買菜,這裡逐漸形成了佔路市場。許愛順,1994年從山東德州來到天津做小本生意,賣雜糧、賣蔬菜。雖然天天起早貪黑、吃苦受累,但跟在老家打工相比,能賺到的錢多了。
  • 老舊小區的「改」與「變」
    編前語2020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對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明確提出到「十四五」末,結合各地實際,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規劃的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中,也將「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列入其中。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安徽:民生幸福裡的「智慧密碼」
    近日,記者走進安徽部分地市的學校、養老院、老舊小區、地下停車場和菜市場,在這些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所,不難發現智慧系統和民生的緊密連接,以及技術元素帶來的便利。  智慧課堂  對郎溪路小學五(6)班學生王沭哲而言,智慧課堂所用的平板電腦是學習的「好夥伴」。性格內向的他平時不愛說話,有難題也不好意思舉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
    思維「轉」出新天地,幸福生活來敲門。「叮鈴鈴!」和劉淑梅大姐嘮家常的工夫,她的兒子來電話了。「兒子,你現在給別人當師傅了,可得認真點,自己學成的同時,要想著多帶出一些人來!」撂下電話,劉淑梅的臉上幸福滿滿:「我兒子叫陳亮,這孩子腦瓜靈,愛琢磨事,也愛嘗試新鮮事物。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感受小康進程「中國風」
    「小康」以及「大同」,是先輩們憧憬的社會理想,是典型的中國表達。筆者近日跟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採訪團一路走來,途經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穿林海,過草原,進農村,真切感受到農業在強起來,農民在富起來,農村在美起來,感受到奔小康進程中的「中國風」「中國範」。  小康實踐更注重鄉情。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走向幸福生活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窗明几淨新生活。我們在房間裡見到了大學畢業正在複習考研的高俊祥,他說:「2005年,我們家和其他村民從臨夏州東鄉縣偏遠山區整體搬遷到這裡,如今已整整15年了。如果沒有移民搬遷,我們不可能過上今天的幸福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我們的「幸福加油站」
    居民在社區養老服務站休閒娛樂「沒事的時候到社區養老服務站坐坐,和鄰居們一起下象棋、看書、健身,生活多姿多彩,這裡成了我們的幸福加油站!」7月16日上午,涪陵區敦仁街道崩土坎社區火柴新村小區居民梅興祿來到社區養老服務站看書、下棋,度過悠閒愜意的時光。作為保障性住房社區,崩土坎社區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讓居民生活過得豐富多彩,讓社區成為群眾的「幸福加油站」。新建便民服務中心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崩土坎社區於2016年1月正式成立,是一個保障性住房社區,住房以安置房、廉住房、公租房為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任志波:特色養殖奔向「甜蜜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任志波:特色養殖奔向「甜蜜生活」 2020-08-19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舊貌換新顏」達州老舊小區改造,「改」出來的幸福生活
    「幾年前,小區牆面都是亂糟糟的,到處貼滿了小廣告。」今年54歲的張建新自小便生活在新達水泵廠家屬區,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老新達人」。新達水泵廠家屬區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建成的老小區。基礎設施落後,管網裸露在外,再加上管理不到位,長期以來,髒亂差問題比較嚴重。對於小區的變化,張建新是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 【熱點】老舊小區改造改到百姓心坎上
    「我在金城里小區居住10多年了,以前路面坑坑窪窪,雜草叢生,今年政府給我們改造,小區路面硬化了,荒地上重新規劃增添了健身器材,新安裝了太陽能路燈,生活環境舒適,感謝政府、感謝黨!」12月12日,廣陽區銀河北路街道辦金城里小區居民王立憲激動地告訴記者。我市連續三年將老舊小區改造列入重點民心工程,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老舊小區換新顏 居民生活「暖」意融融
    2020年,太原市加大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力度,增大老舊小區改造規模,結合重點片區整治等重點工作,全年共實施改造老舊小區(片區)333個,涉建築面積約953萬平方米,惠及居民10.8萬戶,提高了城市宜居水平和百姓居住生活質量。  老舊小區大改造 要「面子」更要「裡子」  統建宿舍,位於太原市小店區營盤街道長治路。改造前,小區內的房屋及周邊設施大多已陳舊、老化,路面破損比較嚴重。
  • 改什麼?怎麼改?誰出錢?菏澤市老舊小區改造指南來了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周琛 菏澤報導加快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一直以來,暖氣不夠熱,牆體保溫差,上樓沒電梯等問題困擾著老舊小區業主,12月25日,菏澤市召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新聞發布會,就市民關心的舊改問題進行解答。
  • 甘肅白銀:工礦之城改舊貌 老舊小區換新顏
    打破財政資金「獨角戲」秋末冬初,沿著白銀區長通公園的步道向長通小區行走,已有40多年樹齡的樹木挺拔蒼翠。「現在這公園整潔又舒爽,成了我們小區的『後花園』。」長通小區居民李佩儉說,以前這個公園有圍牆擋著,步道是泥地,雜草叢生。
  • 「改」出來的幸福感——鄭州老舊小區「變身記」
    老舊小區改造是看得見、摸得著、實打實的民生項目。2019年4月,鄭州市正式啟動了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共涉及1800多個小區、30萬戶居民。怎麼改、改什麼、改完之後誰來管理?鄭州市把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作為檢驗成果的標準,通過積極探索改造方式方法,給出了「暖心」答案。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小腐竹」挑出「新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小腐竹」挑出「新生活」 2020-10-27 11: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機關後勤雜誌社組織召開「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攝影展...
    歡迎關注「中國機關後勤」微信公眾平臺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歷史時刻,各族幹部職工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凝心聚力,艱苦奮鬥,正闊步走向美好小康生活。8月5日,由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中國機關後勤雜誌社、中央宣傳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主辦,人民日報社攝影部、人民畫報社、民族畫報社協辦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攝影展溝通會在民族畫報社召開。
  • 光影見證小康:文昌閣和四望亭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光影記憶。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憂居」到「優居」,無錫繪就"美麗鄉村...
    2017年,度假區對6個自然村重新實施雨汙分流工程,西村沒有企業,主要汙染源就是生活汙水。社區工作人員跑遍全村268戶人家,做通百姓工作,逐一確定施工方案,讓生活汙水不再流入顧家瀆。  河水乾淨了,岸上整治也不能落下。該社區圍繞轄區大環境綜合提升,進行了道路恢復、橋梁路燈修復、管線入地、環山河駁岸提升、背街小巷改造等16個項目建設,讓村內環境面貌有了巨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