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
記得看過一部特別美的電影《碧海藍天》,來自法國著名導演呂克·貝松。父親喪生於深潛,好友喪生於深潛,但那個男孩雅克還是放不下、離不開大海,他只想潛進深海,像海豚一樣陪伴大海一生。他看海的樣子那麼痴狂,仿佛與眼前的大海有著刻骨銘心的愛情。那一抹令人心醉的藍色,誘惑他無限的下潛。人經常會感受到內心的召喚,如果不去回應它,就始終不能平靜,如果回應,就不得不捨棄和放下一些人與物。雅克說在潛到深海裡的時候找不到讓自己浮上來的理由。儘管傳來了女友懷孕的消息,傑克深情的看了看愛人,還是轉身投入了大海的懷抱。愛他的女人喬安娜,明白了雅克最終不是屬於她的,這是命運,無法逆轉。因為愛他,她只有用自己的深深眷戀,成全他的碧海藍天。最後,奄奄一息的雅克在夢中聽到的是來自大海深處的召喚,他像被催眠般潛入深海,頃刻間,如回到了母親的羊水裡一樣安寧而幸福。
我覺得這部電影特別適合在下雨天看,窗外的雨水聲鳥鳴聲與電影裡的海浪聲海豚音交相輝映。全世界仿佛都在水裡遊走,在一片深藍中沉浸,電影可以帶你離開一切喧譁,瞬間心靜如水。每個人心底或許都有一片孤獨而自由的大海,我們往往在深夜,獨自潛入其中,有時又因為潛入得太深,而思念陸地上的燈火,大多數人一生都在這兩者間穿梭。而雅克是出發了沒有回來的人,他之所以離開了陸地遊向深海,離開了世俗的世界去與海豚共遊,因為那抹藍色對他的誘惑實在太大了。這種愛,比他的自主意志還要深刻,潛伏於他的人性深處。這種發自本心的愛,根本由不了自己。我想起榮格所說的:「你的潛意識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卻稱其為命運」。小時候,雅克就喜歡一個人潛入水底。那裡珊瑚斑斕,那裡魚兒遊來遊去,它們是他的朋友和家人。父親睡在深深的海底,最好的朋友也在海中遠去,在雅克的潛意識中,他的救贖在大海深處,他固執的堅信著,他本就是來自於海,尋找美人魚是他的宿命。
這是一部並非所有人都能理解的電影,這是一部並非所有情節都能被人理解的電影。因為它太豐富,太深邃,就像它想極力表達的大海。法國國旗的顏色藍、白、紅分別象徵:自由、平等、博愛,法國人骨髓裡無可救藥的浪漫,把象徵藍色的自由放在第一位,但是,自由決不只是一個充滿享受的詞,一個人享受多大的自由就必須承受多大的孤獨甚至痛苦。偉大的藍,它是既代表自由也是象徵孤獨的雙刃劍,深藍中感受來自大海的憂傷孤獨與美麗自由。懷著探尋世界之秘密的心,深信不疑地潛入那無盡的深淵——而我們,又將到達何方?又能去往何處呢?無邊的蔚藍,永遠的孤寂。
我覺得,其實在每一個夜晚,我也在遠離陸地,潛入深海,直抵內心的混沌和複雜……潛水時候心跳會變得很緩慢,會不知不覺遺忘時間,漸漸隱沒於藍海的浩大煙波之中。那裡有我想到過卻從未形成語言文字的東西,那裡有我張口欲說卻又哽在喉頭的話語,那裡有我深夜潛然入夢、夢醒卻空的一些無所謂有無的遐想或記憶,那裡有使我騷動不安的某種存在,它來自落日的光輝,來自大氣的無窮生機,來自冷幽幽的月光,它瀰漫在一切中,如舞動的精靈一樣驅動著萬事萬物。
吸取潛入大地深處的月光,萃取黑夜幽玄的語言,然後以水墨的方式點染於白晝。也許,真正意義上的活過,不是跟著別人走了多久,而是獨自走了多遠。我看到,有人沿著長長的長長的寂寞海岸線,已經走了那麼遠;有人遊向傳說中人魚棲息的深海,不斷的下潛,不斷的在不同深度留下了他的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