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也是種痛!魯迅弟弟周作人活了83歲,晚年靠臭豆腐玉米糊續命

2020-12-12 東方文史

引言:人活這一世,誰不想要長命百歲,延年益壽,人只有活著才能夠去創造更多的不可能,如果死了什麼都做不了。特別是那些身家豐厚的老總,自己賺這麼多錢就是為了享受,結果老了卻沒有這個命去享受了,豈不是一切努力都白費了。

到了老年,大家會用很多的方法去延長自己的壽命,古時候皇帝就尋丹問藥,為的就是自己可以長生不老,而在現代社會,大家鍛鍊身體,也是為了自己能夠更加的健康,能夠多活一段時間。

1.長壽並不代表幸福

長壽在我們眼裡似乎再幸福不過了,但是並非所有長壽之人到了晚年的時候都可以過得幸福,就比如說周作人。周家三兄弟,走了三條不同的道路,最後的結果也截然不同。跟哥哥魯迅不同,周作人活到了83歲,在那個時代,能夠活到83歲已經很難得了,然而長壽的周作人卻並不幸福。周作人的晚年過得很是痛苦,靠著朋友的接濟艱難度日。

相比較於愛國愛民的魯迅,周作人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同是文學家的他,選擇當漢奸,他因此飽受詬病,連帶著他的作品也受到了大家的厭惡。周家本來是紹興的大戶人家,後來因為祖父犯事入獄,父親重病纏身,周家也就此沒落了。周作人同哥哥一樣是一個有才之人,在私塾讀書的時候,成績就很不錯,後來跟著哥哥一起去了日本留學。

在日本留學期間,周作人結識了很多跟自己志同道合的夥伴,學成歸國之後,他任職北京大學,與此同時他還經常參加社會活動。那時候的周作人三觀還是很正的,因此在當時的文學界也是頗負盛名。一直到侵華戰爭爆發,周作人留在北平負責校產的看守工作。

2.因為漢奸罪被逮捕,出獄之後生活窘迫

一開始周作人也沒有打算要和日本人合作,一直到後來發生了一次神秘的槍擊事件之後,周作人接受現實,給汪偽政府賣命,和日本人合作。坦白說,雖然是漢奸,但是周作人並沒有做出過傷害同胞的事情,他會選擇和日本人合作,一切的根源還是想要保護學校的校產。

然而無論出於什麼目的,漢奸就是漢奸,在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了之後,周作人被逮捕,被判處了10年有期徒刑。在解放戰爭結束之後,周作人被保釋出獄了,那之後他從南京回到北京,專心寫作,靠著稿費來生活。此時的周作人已經65歲了,明明收入很高,卻步入了這樣窘迫的境地,實在是荒誕。

3.周作人的錢都花哪裡去了?

周作人的錢到底哪去了呢?這當中大部分都用來看病,那個時候他的妻子和弟媳身體都不好,家裡有兩個藥罐子,再多的錢也禁不住花,不光自己的收入花完了,周作人還欠了朋友錢。雖然家裡捉襟見肘,但是周作人並沒有特別地去節衣縮食,一直到錢花完了之後,才去為錢煩惱。

後來因為文革,周作人的固定稿費被取消了,公費醫療也失去了,他的兒子在當時還被錯打成了右派分子,家裡的生活更加拮据。之後,周作人正式停筆,家裡面值錢的物件也都被紅衛兵搜刮乾淨。不僅如此,紅衛兵還折磨周作人,那段時間他每天吃的只有臭豆腐和玉米面糊糊,一直到1967年,周作人無法忍受下去,猝然長逝。

總結:周作人的不如意是因為自己年輕時候的錯誤選擇,再加之文革這個特殊時期,才使得他遭此厄運,人生本就無奈,也許對於周作人而言,死亡才是最大的解脫吧!

參考文獻《周作人》

相關焦點

  • 長壽也痛苦!晚年周作人:81歲高齡卻靠臭豆腐和玉米糊艱難度日
    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西方文化中,長壽,都是人們所不斷追求的。而這種現象在中國古代尤為如此,封建時期的帝王,無不醉心於追尋著「長生不老」之道,以確保自己的江山能夠萬世不倒,自己能夠坐擁世界而永世享樂。如今,也有很多人表示:「如果可以,我好想向天再借500年。」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長壽之人,晚年的生活都是幸福的,例如我們今天要說的周作人。他的晚年生活就十分的痛苦,只能依靠著臭豆腐和玉米糊艱難度日。
  • 胡蘭成‖周作人與魯迅
    又說:他的愛好明人散文,也是愛的那時代的空氣的,但不知怎的,後來又把散文弄成小品文了。 那提到我寫的兩篇文字《周作人與路易士》和《談談周作人》說:你說他只想做一個平實的人,是對的。你還看出他晚年的惆悵。真的,他晚年似乎很失望,覺得中國總不能好起來。
  • 周作人:魯迅之外的另一個異端
    北京魯迅博物館中收藏的僅有的兩張魯迅與周作人合影之一,第一排左三為周作人,右三為魯迅。 「三十歲前不讀周作人」。周作人太複雜了,他不同於魯迅,他的複雜在於思想不易被人們所理解。安逸童年待到魯迅、周作人這一代出世時,原本富足的周氏家族正由興至衰,儘管往日的豪華排場已經消盡,但也依然可以不愁吃,不愁穿,過著精神與物質都有餘裕的消閒生活,從小周作人就習慣了這種安逸的局面。從15歲起,周作人看到兄長魯迅在南京讀書,每每讀到兄長的家書,對外面的世界甚為羨慕,於是,周作人1901年秋到南京水師學堂。
  • 魯迅的弟弟周作人,同為文人,為何寂寥無名?皆因弟弟身份害了他
    魯迅,原名周樹人,是那個時代文化人的楷模,心懷天下,為國為民。魯迅的弟弟周作人,也十分有才,但極少有人提起,究其原因,顯然不是因為他的風頭完全被魯迅蓋過。一、魯迅和弟弟的文學之路周作人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比較尷尬,但不能就此否認他的文學成就。年少的周樹人和周作人是一起學習的。魯迅當年去日本留學,最初是學醫。
  • 魯迅的親弟弟周作人娶了個日本老婆,害得兄弟決裂,自己淪為漢奸
    周作人是魯迅先生的親弟弟,同時他也是中國著名的散文家、翻譯家、詩人。他的才華在當時和哥哥魯迅一樣都是十分罕見的,但是他的名聲卻不是很好。因為他娶了一個日本老婆羽太信子,這幾乎是導致周作人和哥哥魯迅關係決裂,自己一步步淪為漢奸的直接原因。
  • 魯迅發表《阿Q正傳》後名聲大噪,弟弟周作人的一個動作讓人心寒
    當然,評論者幾乎都是對魯迅先生的讚美之詞。在魯迅的才華得到社會的認可之時,人們對於周家是很羨慕的。魯迅姓周,原名周樹人,他還有二個弟弟,其中大弟弟叫周作人,小弟弟叫周建人。其時,周作人在北京大學做教授,也是一位大學者,大散文家、大評論家。而且,周作人和哥哥魯迅一樣,也在新文化運動的陣營裡,一直為新文化運動在搖旗吶喊。
  • 撕裂的家族:魯迅為何和周作人大打出手?其親侄為何飲彈自盡?
    魯迅和周作人每月的薪水加起來有700大洋左右,這在當時是一筆巨款。要知道,當時富貴人家請一個僕人,月薪也不過兩到三個大洋。魯迅和朱安沒有孩子,但仍把大部分薪水上交給羽太信子。他把兩個弟弟的五個孩子視同已出,非常的疼愛。這段時間,周家三兄弟的關係無疑是和諧的。 但魯迅以及周建人,都分別和羽太姐妹發生了矛盾。
  • 兄弟決裂:周作人娶回日本女傭,魯迅和周建人被逼離家出走
    漂泊不定的人生選擇周作人出生於浙江紹興,是魯迅先生的胞弟。作為一代文豪魯迅的兄弟,他的風頭自然被魯迅蓋過。周作人的職業與魯迅一樣,都是以筆為刀的文學工作者。周作人前半生的履歷和魯迅先生差不多,也可以說,周作人幾乎重複了魯迅走過的路程。
  • 魯迅弟弟周作人為啥成為漢奸?除本人性格外,還和一個女人有關!
    周作人是中國現代文壇上的一位巨匠,和其胞兄魯迅一起同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其在文學上的成就可以說是不亞於魯迅。但是,周氏二兄弟的命運卻有天壤之別。魯迅在逝世後,尤其是解放後,其地位簡直被神化了,而周作人卻由於在抗日戰爭時期附敵當了漢奸而遭世人唾棄,晚年生活也是在「窮、病、鬧」中悲慘度過的。周作人為什麼能夠成為漢奸?除了本人性格外,其實還和一個女人有關!1885年1月,周作人出生在浙江紹興都昌房口周家。
  • 魯迅的二弟周作人,若沒事偽,也會是一代文學大師嗎?
    在祖父入獄、父親又病重的情況下,十幾歲的長子魯迅就挑起了「戶主」的重擔,請醫生等家中一切事務均由他承擔,特別是受人冷眼的典當家產。這樣,給了弟弟周作人一個安全、寬裕的童年。在日本留學期間,周作人的涉外手續、生活雜事,也全由魯迅包辦。
  • 魯迅的弟弟,周作人十句經典語錄:堅忍精進這四個字是一切的捷訣
    周作人,原名不叫周作人。周作人是他後改的名字。周作人,是魯迅的弟弟。是周建人的哥哥。周作人,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翻譯家、文學評論家和思想家。周作人,曾擔任北京大學教授,「新思潮」主任編輯,北平世界語學會會長。但,據我所知,世人對周作人,大多存有一些不好的印象,來源於他的部分生平履歷和工作職務問題。但如果我們了解他的文學著作和翻譯貢獻,會知道,周作人的理論和創作是有著一定的影響的。
  • 魯迅與周作人為何兄弟反目,大打出手?羽太信子:他調戲我
    魯迅與弟弟周作人、周建人兄弟三人,在中國歷史上都是了不起的人物。魯迅原名周樹人,他的名聲和成就自不必言說。二弟周作人,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三弟周建人,也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和生物學家。然而託爾斯泰所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不同。」
  • 因為周作人日本妻子挑撥,周家兄弟三人分道揚鑣,魯迅:二弟頗昏
    魯迅與弟弟周作人、周建人兄弟三人,在中國歷史上都是了不起的人物。魯迅原名周樹人,他的名聲和成就自不必言說。二弟周作人,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三弟周建人,也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和生物學家。
  • 變賣魯迅遺物的朱安,晚年只能吃稀飯和鹹菜?未經人苦,莫勸人善
    在這個過程裡,朱安徹底被激怒,說出了那句經典名言: 「你們總說魯迅遺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魯迅遺物,你們也得保存保存我啊!」 這句話,常常被用來批判朱安,說她不獨立、不自主,是個靠別人接濟的寄生蟲,可從未有人理解過她背後的掙扎,更無人懂——朱安其實也是個識大體的女子。
  • 亂世書生之是非人物周作人
    因為他的性格就註定了他的命運,早年的小有所成,闖下了一些名聲;中年委身事敵,留下一世罵名;晚年清貧,雖得到了中央寬待,靠翻譯為生,但是時常生活難以為繼,最後在文化大革命中備受批判,鬱鬱而終。他沒有堅強的意志,沒有長遠的目光,但是卻有一定的耐性,這樣的人,再加上軟弱的性格,註定不能成為時代的先鋒,只能埋頭做學問,可是偏偏就趕上了那個戰爭的時代。
  • 1946年,漢奸周作人的獄友被拉出去槍斃,他當時是什麼反應?
    這大概也是我們民族特點吧。」——周作人現如今,很多人只知魯迅,而不知他的弟弟周作人,雖然周作人的文學成就比不上他的哥哥,但是在民國期間,他也是數一數二的大家,為何現如今很多人都對他避而不談呢?這與他的身份有著莫大的聯繫。
  • 清末四朝元老活到82歲道出最奇葩長壽秘訣——「三跪九叩」保健操
    這老頭厲害的不是出身,而是命長,一口氣活了82歲,熬死了道光、鹹豐、同治三朝皇帝,在光緒八年才去世,槓槓滴四朝元老。在那個平均壽命不到40歲的時代,這歲數可算是很長壽了。 圖4:中國各時代人均壽命 而更厲害的是全老對他長壽秘訣的總結,說自己能活這麼就是因為琢磨出了一套健身方法,很有創意,即使在當時,也令很多人大跌眼鏡。
  • 周氏三兄弟:周樹人、周作人、周建人結局如何?屬他最為可惜
    三兄弟,三條路回國後的1918年,周樹人正式用魯迅作為筆名,開始在文壇上大展拳腳。魯迅成為了白話文運動的主力和新文化運動旗手性人物。《阿Q正傳》不僅是第一部白話文小說,而阿Q也是魯迅批判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 她出生1898年,被吉尼斯認證為最長壽的老人,晚年長壽秘訣是什麼
    長壽一直是所有人最渴求的願望,在過去條件落後的古代,很多人往往活到四五十歲就離開了人世,那個時候人類壽命過了47歲,民間的說法就可以叫做「晚途」,而如今隨著科技條件的發展,醫療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世界上大多數人群也能夠活到70歲以上。 人類壽命的極限究竟在哪裡?
  • 41篇周作人手稿首度面世!紹興最讓他魂牽夢縈的是什麼?
    香港知名報人曹聚仁來到北京的苦雨齋拜訪周作人,兩人謙恭對坐,交談波瀾不驚。他建議周作人寫作回憶錄在香港發表,得到應允。這位出生於浦江、受教於教育家陳望道的報人,曾在《文壇五十年》裡高度讚美周作人是「小品文的第一好手」。曹聚仁還說:「我們也承認周作人在文學上的成就之大,不在魯迅之下;而其對文學理解之深,還在魯迅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