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之旅第六講——多納泰羅與他的《大衛》

2020-12-15 騰訊網

東西講座

喬託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第一位畫家,多納泰羅(Donatello,1386 —1466)則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第一位雕塑大師。

在佛羅倫斯,我們將在很多地方與這位大師的作品相遇。

首先是在喬託設計的喬託鐘樓,在這座鐘樓的東面第二層的壁龕中有四位猶太先知的雕像,那就是多納泰羅在1408年到1421年間的作品。人們說這些雕像的原型是多納泰羅的朋友或與他同時代的人。

聖彌爾頓教堂(museumof the Orsanmichele church,位於Via Calzaiuoli)的外牆裝飾著各種雕像,其中的聖馬可與聖喬治是多納泰羅的作品,創作時間大約在1411-1413之間。如今聖馬可的真品在教堂博物館裡面,外面壁龕中立著的是仿製品。

這尊聖馬可雕像既有傳統的一面,又有多納泰羅創新的一面。這裡的聖馬可垂著長鬚,皺著眉頭,神情沉重,手裡拿著福音書,身體傾側,重心在右腿,左腿微微彎曲以保持身體的平衡,衣服的褶痕自然下垂,右手放在大腿旁邊,顯得沒有著落。有人說,多納泰羅雕像中的手其實是一雙工人的手,當這隻手不拿工具時就會有這種無措感。米開朗琪羅曾經說過:這樣一個好人,真教人看了不得不相信他所宣傳的福音!

在喬託鐘樓的東南方就是國立巴傑羅博物館,這個館裡的二層有多納泰羅的兩件重要作品,一件是他29歲(1415年)時獨立創作《聖喬治》,一件就是他在羅馬旅行之後約1435年到1440年間創作的《大衛》。

聖喬治原來也立在聖彌爾頓教堂的外牆,但這尊與聖馬可的雕像已經不同,他的臉上已沒有了那種鬱鬱寡歡,而是充滿了自信心和自豪感。他挺拔地站著,左手執盾,右手垂在身旁,雖然還有那種無可安放的感覺,但手已形成拳頭狀,增加了有力的感覺。他的肩上掛著一件小小的外衣,左臂上有不少衣褶,使手腕形成許多陰暗的部分,如此穿插,使整個作品顯得豐富而充實。這件作品被認為是最早的中央透視法(central perspective)的代表作之一。《聖喬治》問世使多納泰羅名蓋佛羅倫斯。

多納泰羅的《大衛》是一定要看的,大衛是聖經《舊約全書》中的英雄,後來成為以色列王,並使國家得到了統一。以色列王掃羅在位時,菲利士人進攻以色列,其中有一個巨人勇士哥利亞無人能敵;大衛主動要求作戰,並用智慧和勇氣殺死了哥利亞。在這個聖經人物的雕像中,我們又仿佛看到了希臘的美少年,那麼纖秀,那麼典雅,又那麼高貴。歷史上還沒有哪一個民族像希臘人那樣崇尚青春,崇尚美,在奧林匹克的運動場上,青春少年用裸體之美表達蘊含在身軀中的精神之美;在索福克勒斯的悲劇中,鬥志高揚的美少年以裸體舞慶祝希波戰爭的勝利;以後羅馬的屋大維,總是用青春的形象展示於世人。多納泰羅從羅馬遊歷回來,對古代雕塑的精髓深諳於心,這尊《大衛》在許多細部反映出雕塑家對古典藝術的精湛了解。這尊雕像高165釐米,是目前為止人們所知的第一尊真人大小的裸體銅雕像,他戴著一頂飾有桂枝的帽子,穿著長靴,右手持著斬下巨人哥裡亞頭顱的寶劍,左手握著用以擊斃對手的石頭,腳下是戴著漂亮頭盔的菲利士人的腦袋。整座雕像立在一個桂冠上,表達著勝利者的驕傲,與大衛臉上那泰然自若的微笑相呼應。這尊雕像原立於美第奇宮殿前的廣場上。

在聖母百花大教堂附屬美術館還陳列著一尊多納泰羅晚期的作品,那是1455年,多納泰羅已69歲,他開始有意脫離古典雕像的理想美和華麗莊嚴,追求形式上的誇張和變形,醜陋和痛苦成為他後期創作的內涵。

Magdalene Penitent( 1455)

多納泰羅的父親是個做羊毛刷的工匠,他14歲開始學習石刻,有著一雙工匠的粗壯有力的手。我們知道,在古希臘,機械和手工都被看做是鄙賤之事,希臘的精英們更喜歡形上學的美妙學問。而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畫家與雕塑家才真正登上大雅之堂,被人們所推崇和尊敬。腦與手的結合是近代科學與藝術的開端,也是現代人的開端。

多納泰羅終生未娶,又有80歲的高齡,一生孜孜不倦工作,其作品在佛羅倫斯還有很多。對於我們這些匆匆過客來說,錯過的比看過的多,看不懂的比看懂的多,但我們還是會努力,哪怕看懂一點點。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文︱冀建中

編輯︱東西坊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

歡迎分享朋友圈,轉載請聯繫以獲得許可

相關焦點

  • 多納泰羅——莊重從容卻生機盎然的雕塑
    他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的一代美術家、雕塑家,生於1386年,故於1466年。寫實主義的風格對文藝復興後期的發展,有著極具深遠的意義。 從小學習雕塑的他,17歲加入當時著名雕刻家吉貝柏提工作室學習。然而與老師的風格不同,加之當時的藝術氛圍轉變,隨後離開了老師前往帕多瓦。
  • 文藝復興與佛羅倫斯
    多納泰羅《大衛》 如著名的畫家和雕塑家多納泰羅,他的代表作有雕塑《聖喬治像》《大衛》。多納泰羅的大衛被公認為文藝復興時期第一件在青銅鑄造過程中沒有使用支撐的作品和第一座復興了古代雕塑傳統的獨立的無支撐的裸體男子雕塑。
  • 文藝復興時期裡「怪咖」的八卦
    ,卻沒有以很激進手段表達,像是在說:「我講了了,你看到了,但你也不要說出來」。 多納泰羅(Donatello, 1386-1466年)是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第一代美術家,也是15世紀最傑出的雕塑家,多納泰羅對古典美術的推崇和借鑑,可以說是文藝復興義大利美術家的共同特點。多納泰羅在其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生氣盎然、莊重從容的雕塑作品。
  • 文藝復興早期的雕塑與繪畫
    經濟的發展讓社會進步,從14世紀開始,直到16世紀,歐洲掀起了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人文主義思想文化運動,開始追求自由平等和追求人的自我價值,被稱為文藝復興。提起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大多數人一定會想到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他們被稱為「文藝復興三傑」,是文藝復興盛期的代表人物。文藝復興也是一個發展的過程,早期的大師奠定了基礎才讓文藝復興的能綻放出更加燦爛的光芒。
  • 巴傑羅博物館|文藝復興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多納泰羅、布魯內萊斯基、韋羅基奧、米開朗基羅、詹波隆那、切利尼、羅比亞家族等一眾文藝復興時期著名雕塑大師的重量級作品都匯集於此。喬爾喬瓦薩裡在他的《藝苑名人傳》中記錄了這件未完成的阿波羅雕像,描述其正從箭袋中抽出一支箭來;其他觀點則認為這是踩著歌利亞腦袋、收回投石帶的大衛。由於幫助確定人物身份的標誌性物品處於未完成狀態,這座雕像到底是誰,只能是個無解之謎了。
  • 1987版《忍者神龜》,是多納泰羅還是愛因斯坦,誰是你的童年
    他們由於接觸了強效變異劑,才變成了平時和他接觸最多的動物。神龜們稱老師為斯普林特,而他則以文藝復興時期四位大師的名字為神龜們命名。動畫中斯普林特在下水道中,撿到了一本文藝復興時期的圖書,並根據書中的名人為神龜取名,分別是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達文西、多納泰羅。米開朗基羅全名為米開朗基羅·迪·洛多維科·布奧納羅蒂·西蒙尼,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家、建築家,尤其在雕塑方面有著極高的造詣,藝術風格對後人有著很大的影響。
  • 1987版《忍者神龜》,是多納泰羅還是愛因斯坦,誰是你的童年
    他們由於接觸了強效變異劑,才變成了平時和他接觸最多的動物。神龜們稱老師為斯普林特,而他則以文藝復興時期四位大師的名字為神龜們命名。他們分別是團隊的領導者達文西,搞笑擔當米開朗基羅,性格暴躁的拉斐爾,以及技術達人多納泰羅。他們四人各有特點,使用著不同的武器。
  • 米開朗基羅,為何是文藝復興三傑之一
    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米開朗基羅把另二傑達文西與拉斐爾全部視為敵人。13歲時,拿他的固執沒辦法的父親不得不讓米開朗基羅,學習一種他父親的階層輕視的繪畫,而老師是佛羅倫斯的大師吉蘭達約。一年後,米開朗基羅終於聽從了心底的呼喚,於是轉投文藝復興第一推手—美第奇家,師從著名大師多納泰羅的學生學習雕刻。
  • 關於米開朗琪羅的作品《大衛》再認識
    今天重點聊聊米開朗琪羅的經典作品《大衛》,米開朗琪羅大家都知道,他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頂級雕塑家,也是畫家、建築師和詩人。作為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他與達文西一樣都親自解剖過人體,並對此有很深入的研究。與達文西有所不同的是,米開朗琪羅的作品更注重形體結構和體積感,畢竟是以雕塑品為主。
  • 媽媽咪呀講藝術史:你所不了解的——「人文主義」
    老黃給你講歷史中世紀 第六章人文主義時間:15世紀推廣:義大利逸聞:當時的藝術作品多納泰羅的大衛像1433年巴傑羅美術館,佛羅倫斯造型藝術的演變也證明了人類認識宇宙以及自身在歷史和社會中地位的一種新模式,人們以完整的形式呈現它的面貌。
  •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和佛羅倫斯學院美術館
    1870年,為了防止風吹日曬對這件偉大作品的損傷,大衛像又用了七天時間移到了現在的這個地方,此後的一百幾十年,大衛就沒再挪過地方。大衛是聖經舊約《撒母耳記》中家喻戶曉的人物,剛出道時就是個牧羊童,但是有上帝的暗中相助,用甩石鞭就將敵人歌利亞打倒,然後上去割下了歌利亞的人頭。
  • 經典的大衛雕像居然坐落在佛羅倫斯這座廣場,快來一起欣賞吧
    由多納泰羅創作的紋章獅子(Marzocco)。獅子是佛羅倫斯的守護神,腳下的這朵花是百合花。對了,剛逛完的義大利威尼斯的守護神也是獅子啊,並且是長翅膀的獅子。這也是市政廳門口的一座雕像,也是多納泰羅(Donatello)創作的,並且是代表作《朱迪思和荷羅孚尼》,創作於1455年。這個朱迪思與荷羅孚尼都是聖經中的人物。
  •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雕塑!
    1504年首次亮相的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塑的傑作,並與聖母憐子圖一起成為他最持久的作品之一。當時的革命者,藝術家在決定聘請歌利亞的時刻描繪了年輕的國王大衛。大理石雕像是學院美術館的標誌性景點,也是佛羅倫斯的永恆形象之一。
  • 這個家族用錢燒出了一個文藝復興
    無論是電視劇還是文學作品,面對文藝復興的大師和美第奇家族時,都不會吝嗇溢美之詞,有人說美第奇家族是文藝復興的教父、幕後推手,有人說他們「承包」了一大片文藝復興。但英國藝術史家貢布裡希提醒研究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史學者,讚美是一回事,歷史是另一回事。他說:「研究歷史不是為了揭穿一個輝煌燦爛的傳說,而是以一個人的方式而非神話的方式來看待這段風雲。
  •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10座瑰麗無比的文藝復興建築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起源於15世紀初的佛羅倫斯,是古典文化的「重生」。後面這種風格傳播到整個歐洲,取代了中世紀的哥德式風格。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主要建築元素包括柱子、壁柱、踏板、內飾、拱門和穹頂。以下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10個代表建築。
  • 跟著文藝復興美術三傑遊覽義大利,看他們的傳奇人生
    01誰是文藝復興美術「三傑」文藝復興美術三傑分別為: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達文西,相信大家在高中的歷史書中都有背過。大衛像大衛像是文藝復興時代米開朗基羅的傑作,於1501年至1504年雕成。雕像為白色大理石雕成的站立的男性裸體,高5.17米,重約6噸。
  • 學美術為何要學畫《大衛》,大衛是誰?
    、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與拉斐爾和達文西並稱為文藝復興三巨匠。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他於1564年在羅馬去世,享年89歲。他的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後人用他的名字為一顆小行星 3001 命名,來表達對他的尊敬。1501年,26歲的米開朗基羅開始創作這一舉世聞名的傑作--《大衛》。歷時三年,他用一整塊大理石雕塑出這個高達 5.5 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