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26日,是人類歷史上永遠值得銘記的一天。
在這一天,前蘇聯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普裡皮亞季鄰近的車諾比核電站的第四號反應堆發生爆炸並引發大火,造成大量高能量輻射物質洩漏,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重大的核事故。
那麼,當年這起核電站洩露事故到底嚴重到了什麼程度?
4000人死亡,60萬人身體健康受損
4月26日凌晨1時23分,正在進行核試驗的位於烏克蘭境內的車諾比核電站的4號反應堆發生了蒸汽爆炸,這次爆炸的威力是如此之強,直接破壞了反應堆的外部保護層和房間屋頂。
隨即,大量的放射性微粒在空氣中迅速擴散,而反應堆高溫核心區域還儲藏了1700噸可燃性石墨慢化劑,這些慢化劑隨著保護層的破裂在空氣中迅速自燃,爆炸及燃燒引起的大火,加劇了放射性物質的洩漏速度。
儘管在幾個小時內火勢便被控制住,但很顯然,這次事故最大的威脅不是火,而是肉眼看不到的核輻射。
在這次意外發生後,有203人被立即送往醫院治療,可還是有31人很快死去,其中有28人死於過量的核輻射,他們大都是參與搶險的核電站工作人員以及消防隊員,這些人在趕赴事故現場時,甚至都不知道自己面臨著超強輻射的危險。
這個數字或許看起來並算不上觸目驚心?
可是,這次事故的受害者可不僅僅局限於身處現場的這幾百人。隨著放射性微粒快速外洩,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三國交界的16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受到嚴重汙染,數十萬人緊急從汙染區撤出。
根據2005年9月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多家機構聯合完成的調查報告顯示,車諾比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可達4000人,這些人基本都是因受到過量輻射而罹患癌症去世。因直接參與爆炸後的清理工作而受到身體傷害的人數,更是超過60萬。
更加恐怖的是,這次事故造成的影響對人類來說幾乎是「永久的」,因為按專家的說法,這裡的生態環境恢復到適合人居的水平至少10000年。在徹底恢復之前,這裡的一切都充滿了輻射。
人類幾乎永不宜居
直到今天,車諾比核電站所在地普裡皮亞季和車諾比兩座城市至今仍然是名副其實的「鬼城」。在這兩座城市裡,到處都是肆意生長的樹木雜草,牆上掛著的時鐘早已停止走動,時間仿佛停滯了一般,像極了末日廢土的場景。
近些年,一些思鄉心切的人迫不及待地返回了車諾比,並且居住在緊鄰封鎖線的地方,但這並不意味著這裡已經脫離了危險。
儘管已經過去了34年,隔離區裡依然有著極高的輻射水平,平均每小時達到了800-1200μR,而人體的最大極限每小時只能承受20μR。
為了減少輻射暴露,如今生活在車諾比的科學家和工作人員必須嚴格執行15日輪換制,在禁區每工作15天,就會在外休整15天。這些工作人員和科學家的飲水和食物全部從外面運輸進來,在下班的時候,要定期在儀器前檢查手腳的放射性指標,如果身體輻射超標,必須要採取應對措施,如清洗、服藥嚴重者被送往醫院就診。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人類的退出,車諾比成了野生動物的天堂。如今車諾比隔離區內已有近400種動物包括280種禽類以及50多種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雖然沒有出現什麼基因變異的異形動物,但也有科學家指出,隔離區裡的鳥類明顯疾病更多,平均壽命也更短,顯然是受到這裡核輻射的影響。
難以處理的隱患
如今在車諾比的反應堆裡還剩有180噸核燃料,這些核燃料就像一顆隨時會被引爆的炸彈,靜靜地蟄伏在那裡。
儘管事發時蘇聯政府用鋼筋混泥土將發生事故的4號反應堆殘骸徹底封死,建造了後人所稱的「石棺」,但這並不是一勞永逸的辦法。由於建造倉促以及年久失修,「石棺」隨時都有崩塌的危險。
儘管在2016年高105米、長150米、寬257米的新石棺正式完工,可那裡剩餘的放射性材料一天不清理乾淨,再次洩露的隱患就永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