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時「貪玩」沒關係,若他有四個特質,未來多半會成為學霸

2020-12-22 西紅柿媽媽

|西紅柿媽媽

今年孩子上五年級了,學習上到了分水嶺的時候,家長們一個個猶如偵察兵,格外關注孩子們在班級的排名。

這不,原本在班級排名中等的小柯同學,今年一下子竄到了班級前五名,令全班家長大跌眼鏡。班主任夏老師在家長會上好好表揚了小柯一番,小柯可是班裡出了名的貪玩的孩子,一二年級時讓老師傷透了腦筋。

夏老師是學校年級組的學科帶頭人,能得到夏老師認可的孩子,未來大都很有出息,我和兩外兩個寶媽私下找夏老師聊了起來。

夏老師告訴我們,小學是孩子學習興趣和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家長們不必過於焦慮孩子們貪玩,若孩子有這樣幾個特質,大多未來會成為「學霸」。

特徵一:有強烈的好奇心

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兩類孩子,有些孩子玩過的玩具可以保存得完好無損,而有些孩子卻三下五除二把玩具拆得四零八落。在大多數家長的眼裡,前者是個好孩子,後者卻是「敗家子」。

然而等孩子們長大後,這兩種孩子的未來就很不一樣了。那個把玩具保存得完好無損的孩子,通常過著循規蹈矩的生活,成績平平穩穩。而那個喜歡拆玩具的孩子卻能成為後起之秀,給人意外的驚喜。

這是因為那個喜歡拆玩具的孩子是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的,強烈的好奇心是驅動成功最為重要的品質之一。有了強烈的好奇心,孩子們不僅會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習,還會根據自己的探知需求,將零散的碎片時間疊加起來學習。正可謂是,「日子是不值錢的,可疊起來便成了黃金。」

特徵二:時間管理能力強

有些孩子做作業特別磨蹭,做半個小時就去上個廁所,或吃點東西,原本預計兩個小時可以完成的作業,硬是拖到了四個小時都做不完。

而有些孩子看似比較貪玩,做起作業來卻一點兒都不含糊。原本需要兩個小時完成的作業,他一個半小時就做完了,自己省下來的時間用來玩耍,這又何嘗不可呢?

夏老師說,從小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非常重要。家長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著手:

1. 幫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日常生活中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孩子們的日常洗漱穿衣吃飯等生活習慣就要養成速戰速決的習慣,拒絕拖拉懶散。

2. 學會情緒管理

孩子們如果能從小養成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可以減少由於不良情緒導致的學習效率低下的情況。

科學研究表明,那些高智商的孩子表面上往往表現得比較健忘,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大腦會自動屏蔽一些他們認為不重要的事情,從而不讓這些事情幹擾自己的情緒,讓自己能夠更加專注地學習。

這裡夏老師也給大家推薦了一套名為《別插手讓孩子獨立合理安排時間》的書籍,這本書共分為3冊。這不僅是一套教會孩子們如何做好時間管理的書籍,更是一套兒童情緒健康管理全書,讓孩子從情緒健康時間學習,獨立的自我管理。

這套書對0-12歲的孩子都非常適用。這套書分為三大模塊:

時間管理,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高效率完成自己應做的事情,積極解決孩子學習拖拉的問題。讓孩子學會作息管理以及排序管理,成為時間的主人,在有限的時間內創造奇蹟。

情緒管理,書中科學解析兒童九大情緒問題,作者以情景還原的方式巧妙地指導父母在生活學習中如何妥善處理孩子的各種棘手問題,從而培養出處事高效的好孩子。

這套書原價126元,現一本39.9元,三本活動價68.8元,感興趣的家長朋友們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特徵三:會自我反思

其實孩子們本不會撒謊的,孩子們撒謊往往是自我保護的表現,他們害怕受到家長的責備,因此常常將自己做錯的事情推脫出去,久而久之就養成了撒謊的習慣。

而有些孩子卻絕然不同,他們會做自我反思,總結事件中自己和對方的錯誤,選擇更為合適的處理方法。

比如一次考試結束後,班上三分之二的孩子會認為自己的問題在粗心上,然而老師們認為粗心是孩子們學習上最大的藉口,粗心的實質就是知識掌握不牢固。

而那些具有學霸潛質的孩子卻從不把粗心當作理由,他們會認認真真在錯題本上反思具體哪個知識點掌握不牢固,從而提出解決辦法,讓同樣的錯誤不會犯兩次。

特徵四:抗幹擾能力強

大表哥是清華大學的高材生,他從小的生活環境卻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好,大姨和姨父早年下崗後一直從事夜市生意,晚上總是帶著表哥出攤,表哥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擺上一套桌椅便可以安心學習。

很多孩子常常抱怨沒有清淨的學習環境,而那些有學霸潛質的孩子卻能鬧中取靜。抗幹擾能力強實質上是孩子們的專注力較強。

而專注力的培養更要從娃娃抓起,可以嘗試以下辦法來提高:

①限定時間: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完規定的事情,潛移默化地向孩子傳導「要一心一意完成任務」的信念,一旦孩子養成了專注的習慣,未來學習上自然會事半功倍。

右腦開發練習:比如大聲閱讀訓練,讓孩子每天大聲朗讀20分鐘,漸漸做到不漏讀,不錯讀,不斷句。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在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口眼協調能力,從而提高孩子們的專注力。

②做遊戲:家長們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們做一些專注力訓練遊戲比如找差異,走迷宮,比大小等等,在遊戲中給予孩子充分的鼓勵和適當的幫助,不但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更有助於孩子專注力的培養。

這裡推薦一本名為《99遊戲提升孩子專注力 早教書 打好學習基礎增強觀察力》,這本書由著名臺灣兒童心理師設計,家長們只需要每天堅持至少練習10分鐘,就能看到孩子明顯的變化,使孩子們注意力更持久,抗幹擾能力更強,培養全神貫注。

本書遵循專注、持續調控、提升注意力三部曲,讓孩子在愉悅的情緒中反覆練習和學習,啟動大腦的專注力培養系統。

這套書大中童都適合,三歲以上的小朋友們都很喜歡。

它包括:

1、99個迷宮遊戲。讓孩子通過自行觀察迷宮,找出路線,從發現錯誤到自行改正的模式中培養起獨立思考的能力。

2、99個塗色遊戲,本書在遊戲區內由左至右,從上到下的搜尋同一個數字,就可以將所有的數字區塊都塗到,非常有趣,不僅可以培養持續專注力,還提高控制衝動的能力。

3、99個連連看遊戲,旨在鼓勵孩子邊連線邊說出數字,學會正確的認數並記憶方,從而鍛鍊孩子們的專注力,增強手眼協調能力。

這本書原價75元,現活動價格68.8元,通過下方連結便可購買。

寶爸寶媽們,你們家娃有以上學霸的潛質嗎?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如果孩子從小有這4個特質,即使平常很貪玩,未來也可能成為學霸
    夏老師告訴我們,小學是孩子學習興趣和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家長們不必過於焦慮孩子們貪玩,若孩子有這樣幾個特質,大多未來會成為「學霸」。 特徵一:有強烈的好奇心 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兩類孩子,有些孩子玩過的玩具可以保存得完好無損,而有些孩子卻三下五除二把玩具拆得四零八落。在大多數家長的眼裡,前者是個好孩子,後者卻是「敗家子」。 然而等孩子們長大後,這兩種孩子的未來就很不一樣了。
  • 孩子若有這3個特徵,往往容易逆襲成學霸,即使貪玩也沒關係
    沒有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學霸,不為別的,就為了孩子長大成人之後,自己的路能夠好走一些。以後可以生活得更愜意,工作更輕鬆一些。那麼有些家長看到自己孩子「整天就知道玩」,就會非常的犯愁。也有很多家長特別犯愁的和我說了自家孩子特別貪玩的情況。
  • 在幼兒園裡有這3種特質的孩子,大多是學霸苗子,你家娃有嗎?
    任何學霸的養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無論是思維模式還是行為習慣都是要從小養成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記者問其中一位白髮蒼蒼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在您的一生裡,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裡學到的呢?」 諾貝爾獎獲得者微笑著回答:「在幼兒園裡。」
  • 孩子6歲之前,若有這3個「突出」優勢,說明是個隱藏的「學霸」
    相信每個家長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小學霸,學習成績優異。畢竟孩子有了更優異的成績未來才能有更多的自由選擇空間。但是其實孩子是否能成為一個學霸,在六歲前就可以看出來。六歲之前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經過腦科學研究表明,在孩子0-6歲這個年齡段內大腦發育已經達到了80%。
  • 小學班主任:孩子成績差不一定笨,可能是「潛在學霸」,別埋沒了
    班主任說這就是「高智商」的表現之一,喜歡編故事證明想像力豐富,是大腦思維活躍的表現,這樣的孩子往往是班級裡的「潛在學霸」,父母別因為一時的成績埋沒了孩子。除了「想像力」,「潛在學霸」還有三大特徵,看看你家娃有嗎?
  • 李玫瑾教授坦言:從小就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多半都是學霸
    作為父母,我們每一個人都想培養出「學霸」般的孩子,這樣不僅孩子的學習和將來不用家長操心,而且孩子也更容易有出息,但是學霸畢竟只是極少數的一部分學生,我們怎樣才能讓孩子成為學霸呢?對此李玫瑾教授就曾在一次講座上提起過這件事,由於李玫瑾教授之前一直從事著犯罪心理的調查,所以對孩子的調查和了解總是能夠追溯到根源,從根本上幫助孩子去解決。
  • 這5類孩子,天生就是「學霸」,父母好好培養,別毀了孩子的將來
    在我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幾乎是所有家長最大的願望,因此家長們總是會想,我家孩子會不會是一個學霸呢?甚至有的家長趁著孩子還沒有出生就開始揣測自己的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是不是讀書料。其實孩子將來能夠成為什麼樣的人通過小時候的一些特徵就能夠看出來,正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是不是學霸,從小就能看出來,家長要多多注意。
  • 千萬別讓孩子當學霸,學霸的痛苦你不懂,中遊的孩子最幸福
    1、學霸沒有真正的朋友之所以成為學霸,是因為在學習上他是獨一無二的,學霸經常是班裡的第1名,也可能是學校的第1名,但這些學霸只懂得學習,經常會埋頭於學習,不懂抬起頭來看一看周圍的同學到底是怎麼生活的,到底是怎麼在學校裡度過自己的時光的,他們的眼睛裡只有學習,世界裡只有學習,所以他們很難在自己的班級上交到朋友。
  • 我成了他的班主任:學霸犯錯學渣背鍋,好學生難道就有特權?
    《我成了他的班主任》中有一個奇怪又普遍的現象,就是「歧視」「壞學生」。這些學生有偏科嚴重學習不好的學渣,有「幹啥啥不行,惹禍第一名」的各類學生,他們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有記過,但他們都是善良的孩子。我很厭惡老師對待學生區別對待,學習好的孩子似乎做什麼都是對的,同樣一件事,學霸做了老師會給他找各種藉口包庇他,學渣直接臭罵一頓記過。你們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學霸忘帶作業,老師只會說沒關係下次帶上,學渣一忘帶,老師指定會說讓家長送來,還要冷嘲熱諷這是他不寫作業的藉口。
  • 若孩子有這4個特質,說明他們是「晚發育」而非長不高,爸媽放心
    孩子發育,除了身體健康和智力發育,身高也成了很多父母的「心頭痛」。尤其是那些進入青春期,身高增加不明顯的孩子,眼看著別家孩子身高蹭蹭蹭的往上直冒,父母著急得不得了,為什麼自家孩子不長個?是飲食營養不夠充足,還是身體發育有問題?會不會就這麼定格在「矮個子隊伍」裡了?
  • 一個人成為「廢物」的7大特質,孩子長大前,要把這些一一擊破
    美國哈佛學院研究出的一個人成為「廢物」的九大特質,很多人看了這個標準,紛紛調侃自己:「我全中,這說得就是我」…… 作為父母,一定要逐漸培養孩子的性格和人生態度,發現這些變得頹廢的跡象,就要幫助孩子克服。
  • 學霸為什麼不願意給學渣講題呢?原因有3個,跟「高冷」沒關係!
    老師安排座位的時候,就會將成績較差的學生安排到學霸旁邊,希望可以通過互相學習,來提高學渣的成績。但最終有效提升的往往沒有幾個,這是為什麼呢?是學霸不願意給學渣講題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學霸為什麼不願意給學渣講題,原因有這3個,跟高冷沒關係!
  • 做不了學霸,就做「學霸的媽」,智慧父母牢記5個字助力孩子成長
    做不了學霸,就做「學霸的媽」的理念激勵這些家長'砥礪前行'。《親愛的小課桌》中,徐敬凱媽媽讓他在寒假做了376張試卷,有270張考卷、7本大題、50張自答卷。敬凱媽媽認為孩子不需要快樂的童年。小區的育兒群裡也經常有寶媽轉發類似「三年級的孩子開始學習初中數學」,「寶媽分享6歲孩子如何提前學完四年級課程」,「3歲認3000個字、4歲背唐詩宋詞上千首、5歲能看原版《哈利波特》」等等這樣的信息。多學、提前學儼然已經成為常態,孩子被逼成了「天才」。成人可以通過辭職來解脫自己的工作壓力,而孩子如何解脫呢?
  • 男孩子,整體實力是比女孩子強的,為什麼現今學霸女越來越多?
    男孩子,學習差的是不少,但智商非常低的真的不多。班上很多男孩子學習不好,但真的不是因為笨,而是因為貪玩、好動、懶惰、家長不管等因素。很多男孩子只要願意學,成績上升很快。但再看看女孩子,學習差的也不少,但絕對不是因為貪玩、不愛學習、家長不管,而是真的很不開竅,屬於怎麼講都聽不懂的那種。
  • 「學霸」的草稿圖紙一時火了,自律的人,就連演算都一絲不苟
    文/妮妮每個同學估計都曾想過成為別人眼中的「學霸」,這樣不僅可以得到老師更多的疼愛,而且還能收穫來自其他同學的仰慕,想想都覺得很了不起。但是學霸可不是那麼好當的,要想成為別人眼中的學霸,除了天才以外,還要有非常刻苦努力上進的精神才行。首先天才這件事和先天遺傳有關,可能很少有人能成功。不過後天的努力是可以改變自己,改變命運的。
  • 孩子在幼兒園有這3種表現,說明有學霸潛質,父母以後會超級省心
    孩子小時候,家長最操心的就是孩子的健康問題。在孩子上了幼兒園、一年級的時候,家長要操心的就多了一樣,就是孩子的智力問題。我家孩子夠不夠聰明呀?學習能不能跟上?思維夠不夠靈活?理解能力強不強?畢竟誰不希望自家的孩子智力高,比別家的孩子更聰慧可愛呢?我們有一句老話是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其實這句話也是有一定根據的。
  • 老師家的孩子為何多「學霸」?做到這2點,你也可以培養出學霸
    我曾經對重點高中班級家長的職業做過統計,發現這些成績優秀的孩子, 家長中至少有一方是「比較閒」的,比如有個單位,父親都在西北地區幹工程,工資待遇比較好,母親全部都辭職,專門帶孩子,到了高中,這個單位的幾個母親一起去學校旁邊租房子陪讀,這部分家庭的孩子,成績多數都非常優秀。
  • 李玫瑾坦言:孩子有這3個特徵,說明右腦發育好,將來能成為學霸
    現實生活中,家長經常會發現這種情況,你家的孩子接受了早期訓練,但長大後並沒有跟同齡人拉開差距,甚至還會被人超越,這是為什麼呢? 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育兒專家,近幾年,關於教育孩子的講座得到不少家長的認可,而關於孩子大腦開發,李玫瑾教授表示:兒童右腦發育的作用比左腦更大,如果你的孩子有這3個特徵,說明右腦發育好,將來能成為學霸!
  • 哈佛教授研究發現:如果孩子有這3個特質,他也許是一個天才
    不難發現,總有一些孩子對事物有超強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他們看著總是比其它同齡孩子更聰明。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孩子,在其它孩子2+3還弄不明白的時候,他已經可以進行20以內的加減法,而且家長並沒有特意教,大多是靠孩子自己理解。我們都說這個孩子可能是個天才。
  • 清華學霸日程表火了:有自控能力的孩子,才配擁有優秀的未來
    有讀名著、聽英文、複習作業、社工活動等。看完這份計劃表之後,網友【慶慶優秀】評論:和學霸的差別大概就是,學霸完成了計劃,我沒有。網友【楊家的小仙女吖】評論:這可能就是我與學霸的區別吧。早就有研究表明,比起智力、性格,自制力對於未來成就的影響更大。而孩子自控力的養成,一定要從小培養的。蔡康永曾經說過一段話,我認為很適合缺乏自控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