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歷史典故,老子騎牛,紫氣東來,探尋「老子著經函谷關」

2020-12-12 華豫未來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諡聃,春秋末年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縣)人。

約生於周簡王六年(前580),死於何時不詳。老子看到周朝衰敗,離周隱去。

靈寶函谷關令尹喜通曉天文地理,一日,他在關樓上望見紫氣從東而來,知道不久將會有大聖人從此經過,於是尹喜下令將關前的大道清掃乾淨,迎候聖人。果然,不久老子騎著青牛而來。

有感於尹喜的盛情和虔誠,老子便留下來,在此著下《道德經》,又名《老子》。這部著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本以個人名義寫出的系統完整的理論著作,其核心概念是「道」。

靈寶市函谷關也成為道家學說的發源地。西漢初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旨》中第一次提出「道家」名稱。東漢後期,道家開始分化,一派向神仙方術和神秘化方向發展,形成中國本土宗教道教。

道教把老子奉為教祖,把《道德經》奉為主要經典。「道」是道教的基本信仰。道家哲學是道教的思想淵源之一。一派與儒家的綱常名教相結合,形成道家思想的新形式—魏晉玄學。魏晉以後,以《老子》《莊子》為道家學術淵源的說法得到學術界承認,後來道家又藉助道教而發展深化。

《道德經》自問世以來,人們對其研究探討從未間斷。20世紀出現了三次研究熱潮。80年代後出現的第三次研究高潮著力研究老子思想的現實意義和當代價值。

據不完全統計,古今中外出版的有關《道德經》的著作多達1800多種。

從整體上看,《道德經》具有抽象性和思辨性,應是一部哲學著作,它體現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各個領域的理論研究和實際工作有普遍的指導意義。老子哲學中最基本的概念是「道」。「道」是對事物的一種高度的抽象和概括。

老子認為,道是萬物之宗,一切事物都是由「道」產生的,「道」便是萬物的總規律。「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的一個核心觀點。

相關焦點

  • 兩千五百年前,老子騎牛西出函谷關,為《道德經》出世埋下伏筆
    兩千五百年前,老子騎牛西出函谷關,為《道德經》出世埋下伏筆若說,中國若有一位思想家的影響力是影響到全世界的,那個人一定會是「老子」。他被《紐約時報》譽為是全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日本學者湯川秀樹說:「早在兩千多年前,老子就已預見到了未來人類文明所達到的狀況。」老子非常的偉大,但是平生卻是一個非常神秘的人,人們對它猜測最多的,莫過於在2500多年前,老子騎牛西出函谷關之後,不知所蹤。
  • 老子西出函谷關,是客死他鄉,還是若干年後又回來了?
    函谷關位於今河南省三門峽靈寶市,扼古代由洛陽西去長安所經之路的咽喉地段,因」關在谷中,深險入函」而得名,地形十分險要,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二)紫氣東來,老子西出函谷著書其實歷史上真實的老子本姓李名耳,字聃(dan),公元前571年的東周時期周靈王元年,老子出生於楚(原為陳)國苦縣厲鄉曲仁裡,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太清宮鎮附近。少年時期的老子聰明靈慧,跟隨精通殷商周禮樂的老師常(商容)學習了許多知識。
  • 不到函谷關,不知道什麼叫「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更不理解老子
    函谷關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函谷關鎮王垛村,該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現在的函谷關景區,應該是古代的秦關,因其地處「兩京古道」,緊靠黃河岸邊,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
  • 《老子出關》冥冥之中指引的神明,扭轉乾坤,家裡出官!
    老子是先秦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所著的《道德經》流傳了兩千餘年,深深地影響了華夏文明,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盛典。《老子出關》是流傳幾千年的一個典故,那麼,老子騎青牛西去有什麼玄機?為什麼要騎青牛?老子騎了一頭青牛,老子的化身太上老君的坐騎也是一頭青牛。
  • 老子出靈寶函谷關之後,化身為「釋迦牟尼」?
    於是對那些喜愛的老子的人就是開始杜撰了。據說老子的母親是「無夫而孕」,懷他懷了81年,從右腋生出,一出生就有白鬍子,所以得名老子。後世的人杜撰難免讓我們哭笑不得,無夫怎麼能懷孕?懷了81年?你要幹啥?出生渠道也不對,這也不能怪後人,好像歷史上的大人物出生都是有一些神話色彩的,你比如釋迦牟尼,釋迦牟尼一出生就會說話走路,據說釋迦牟尼一出生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 為何老子在函谷關寫五千言《道德經》?出了函谷關他去了哪裡?
    老子選擇在函谷關寫道德經,其目的是意指「涵蓋了一個很大的谷」,說明其位置之顯耀,人們常常不經意間會用自己所熟悉的地形和地物來做形容,也許老子也有這個心願。老子說「道」像一個寬廣的「谷」,可以包容很多東西,又像山中的深谷,可以隱藏很多事物,他們都有一種功能,叫神奇、神妙。為何在如此多的山中能出現一個這個廣大的谷,老子想讓這個「谷」變得神奇和神妙,如此而已。
  • 牛文化雕塑——不許田文輕策馬,願逢老子再騎牛
    老子騎牛雕像,大理石石雕,城市雕塑 「騎牛找牛」比喻忘其本而有他求之意。「吳牛喘月」形容過分的懼怕。「老牛推車」譏人力盡無能。在民間俚諺中,「黑漢、犁牛、鐵青馬、一個作活就頂兩」喻人身強體健,力氣大,一人做兩人的事。「有錢買牛馬,不如牛生氣」,謂人當選用有肚量的幹才,而不必人做事不把握重點,卻專門注意雞毛蒜皮的小事,可謂不切實際。「牛吃稻草,鴨吃魚蝦」,既謂各人福氣不用。
  • 宋風古韻|紫氣東來,祥瑞駕臨
    紫氣東來,喻有祥瑞徵兆,有吉祥駕臨至境之意。相傳太清道德天尊老子騎青牛入秦,過函谷關時,天時祥境!文始真人尹喜善觀天文,習佔星之術。一日夜觀天象,察覺繁星閃爍、一團雍容紫氣從東方邁來。翌日,函谷關隘旭日東升、紫霞萬丈、祥瑞踏至。
  • 除了寫《道德經》,當道教始祖,老子還是個什麼樣的人?
    關於老子李耳的傳說有很多種版本,有人說他活了幾百歲,也有人說他活了九十多歲;關於《道德經》這部書如何寫成的,世人也有很多種說法,有的說是老子出函谷關時,被關令尹喜扣留,強求他著書才可放行;也有人說,並非老子親自寫成,而是類似《論語》,是由其弟子整理而成。
  • 老子騎青牛西出函谷關,其實是代表道家學說萬物生生不息的意思
    老子西出函谷關,有很多解釋,其中有一種解釋是在老子騎著青牛出了函谷關之後,就化胡而去,也就是成為西方佛教的如來佛祖,這種說法在《西遊記》就有說到。在了解方位及五行之後,我們在來看老子西出函谷關這個故事中的關鍵詞,分別有青牛、西出、倒騎。然後再將這幾個關鍵詞分別解釋,青牛,為青色,方位對應為東方,在五行中對應「木」,同時也代表春天萬物復甦意的意思。而西出,也既西方,對應五行中的金。
  • 一氣化三清,函谷關外那騎牛的落寂老者,正是道教始祖老子
    我覺得他們是由道教始祖,老子一氣化三清而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老子的《道德經》有記載:道生一(天道生了元氣), 一生二(元氣又生陰陽二氣), 二生三(陰陽二氣又生了天地人), 三生萬物(天地人創造世了間萬物),這就有了我們目前看到的精彩紛呈的世間萬物了。
  • 老行驢國慶前窮遊自由行之三:解謎函谷關,尋跡老子路
    函谷關景區:一座軍事古關,一位名人老子,一部名著【道德經】,是一處融軍事文化和老子道家文化為一體的歷史文化人文景區。2002年10月20日,中國道教協會會長、玉溪道人閔智亭將函谷關命名為「道家之源」。老子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位有著神秘色彩的人物。從出生到棄官雲遊,最後終老何處,有無數的美麗傳說。
  • 老子當年為何西出函谷關?史料發現,原來他在尋找遺落千年的秘密
    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是中國有史料記載的第一位哲學家。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是華夏文明的智慧聖典。
  • 老子西出函谷關講述創業者最初的樣子
    李達源文老子西出函谷關可以用比喻的方式去解釋,比如不去參加一個沒有任何意義的聚會,或者不去與自己無關事情的任何人有任何接觸。但是要做到這樣是有難度的,老子西出函谷關就像講述創業者最初的樣子吧?這句來自老子《道德經》中改編的話語無不詮釋著真實的意義究竟是何。這是老子另類的酒局詮釋,經常參加酒局的人除了東道主,其他人沒有什麼值得吹噓的,而只有少數人最後成為了東道主一樣的存在。酒局上的大部分人喝壞了身體,借興卻掏空了自己的口袋。人生本是一個酒局,保持本心的人最後就了解了這句老子西出函谷關講述創業者最初的樣子是什麼意思了。同在酒局,有的人說,有的人聽,有的人記,有的人行。
  • 老子留下《道德經》後出關,是避難還是自殺?學者:當時他太痛苦
    孔子和老子,作為中國兩個最出名的思想家、學者,他倆在人們眼裡的身份是不一樣的。人們總喜歡把孔丘稱作聖人,但是卻把老子稱為神仙。這或許是儒家與道家的根本分歧,但是在關於兩人的傳說中,就能覷得倪端。老子為什麼被當做是神仙?這得從他西出函谷關開始說起。
  • 華夏設置最早的關隘,流淌道源與紫氣東來的故事,還有溼地飛翔的天鵝
    靈寶函谷關,秦關與戰國,老子與《道德經》,在這裡留下有很多故事與論著,初冬第一次來到函谷關,秋葉金黃,古關巍峨,溼地鵝翔,留下對中華最早關隘的記憶。走進景區,高大的老子塑像屹立在,鎏金的塑像,講述著老子在函谷關著作《道德經》的故事,也告訴人們靈寶金城的淵源。去老子著書《道德經》的太初殿的院落門口,金色的銀杏葉後,道源之初的牌匾,引導著前行的步履,也聆聽著講解員敘述函谷關名人( 老子 )、名著(《道德經》)、名關(函谷關)的景區主題故事。
  • 紫氣東來之地
    函谷關,地理位置特殊,在春秋戰國時期在眾多關隘,獨領風騷,秦一統天下前,秦國在此僅有一次敗績,隨後秦國據此敗各國聯合進侵,直至一統天下。函谷關,關令尹喜,老子,道德經,這些東西關聯起來,有事兒,有大事兒。「紫氣東來」,是大事兒,這一來,來了個大思想家,大哲學家。當年,李耳辭了「圖書資料管理員」的工作,是要出函谷關,到關外尋找理想、哲理去的。
  • 老子西出函谷關之後就失蹤了,他到底去哪兒了?
    老子《道德經》: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但卻沒有人知道老子的結局是如何,老子西出函谷關之後就失蹤了,他到底去哪兒了?說法一,得道升仙我們先來說一下老子,老子本名李耳。老子是春秋時期非常著名的思想家,他出過很多著作,這些著作都會對我國的文化影響深遠。
  • 道德經奧秘:給老子牽牛,他掙了七百二十萬,想要工資結果後悔了
    在葛洪的《神仙傳》中,記載了老子的一些傳奇事跡,讀來讓人發笑,明白的人過後又會深思。在很多國畫中,我們看到老子鬚髮皆白,他騎著青牛奔向遠方。在畫中還有一個道童追隨,那他叫什麼名字?在《神仙傳》中,記載了一個叫徐甲的人,他就是老子身邊的隨從。徐甲從小就為老子服務,連他自己都忘記跟隨老子多少年了。古人說親兄弟明算帳,老子僱傭徐甲也是有工資的,當老子騎著青牛到達函谷關時,徐甲不樂意了,要算帳。出了函谷關,就是出國了。徐甲對前途有點茫然。
  • 道家祖師爺老子一生度了兩個徒弟,一個是尹喜,還有一個罕為人知
    函谷關前,板角青牛那一聲悠揚的長哞,和漫天的晚霞一道,把西行的道路映照地孤獨而又落寞。那位白髮皓首的老者騎坐在青牛之上,宛如天上的金甲神人。關令尹喜一揖到底,五體投地。待老者行出許久之後,似乎還能看到尹喜仍然伏於地面的身影。這大概就是老子最為人所知的故事了。